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家对继承祖国遗产的号召下,铁画也从长期冷落中被发掘出来,并且得到赞扬和珍视。从展览和报刊的介绍中,人们已看到铁画的一个大概。因而,作为铁画的杰出作家汤天池,很自然的为人们所熟知了。至于其他铁画艺人的材料,却还少见。而且流传的铁画多是无款的。我曾疑惑汤天池的铁  相似文献   

2.
打铁画(三)     
草青 《神州》2011,(3):64-69
铁画,人类艺术殿堂中的瑰宝,现已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铁画是芜湖匠人和文人相结合的产物,这段传奇,人皆向往。兹载《打铁画》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1959年5月,一封来自法国巴黎的信让一位安徽芜湖的老人心潮澎湃。这封信是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法国人戴纳先生写给芜湖铁画的传人储炎庆老人的,盛情邀请他的铁画作品赴法国巴黎参加展览会的邀请函。很快,储炎庆铁画小组将《花蝶》、《牛郎织女笑颜开》、《松鹰》三幅作品送交世界和平理事会参展。  相似文献   

4.
打铁画(四)     
草青 《神州》2011,(4):76-81
铁画,人类艺术殿堂中的瑰宝,现已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铁画是芜湖匠人和文人相结合的产物,这段传奇,人皆向往。兹载《打铁画》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芜湖铁画     
《神州》2003,(8)
芜湖铁画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艺人以锤代笔,锻织成画,堪称一绝。自它诞生至今300多年来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古今中外人士所青睐。铁画创始人是清代康熙年间芜湖人汤鹏,他“少为铁工,与画室为邻,日窥其泼黑势”,从中受到启迪而创出铁画。清代  相似文献   

6.
<正>铁画是芜湖民间美术工艺中的一朵奇葩。铁画,顾名思义就是以铁为原料,用铁锤打制而成的画作,其工序大致可分为锻打、剪裁、组装、整修、校正、上漆、装框等。铁画在创作的过程中,融入了木刻、剪纸、石雕等工艺技法,借鉴了国画的章法布局,从而将绘画与工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变铁钎为图画,化腐朽为神奇",因而被誉为中华一绝。关于铁画的诞生,流传最广的是清朝初年铁匠艺人汤鹏在画家萧云从的指导下创制  相似文献   

7.
程珊  陈慧琳 《东方收藏》2023,(6):119-121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是具体的文化符号,更关乎文化生态稳定的整体性问题。当下,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紧迫性,而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的芜湖铁画也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和发展问题。为此,文章聚焦芜湖铁画发展实际,从实地考察、理论探究、困境破解的逻辑思路出发,为芜湖铁画的开拓、创新、发展提供三个维度的方法论建议。  相似文献   

8.
芜湖铁画     
《文史月刊》2013,(11):F0002-F0002
铁画,原名"铁花",安徽芜湖特产,为中国独具风格的工艺品之一,是芜湖市特有的工艺美术品。铁画吸取了我国传统国画的构图法及金银首饰、剪纸、雕塑等工艺技法,以低碳钢作原料,以铁代墨,以锤代笔,经过出稿、剪、砸、烧打、上漆蜡、上框等工序和"打活"、"钻活"等工艺,精制成山水、人物、花卉、虫鱼、飞禽、走兽等各种艺术品。它将民间剪纸、雕刻、镶嵌等各种艺术的技法溶为一体,采用中国画章法,黑白对比,虚实结合,另有一番情趣。铁画既有国画、水墨画之境,又有强烈的艺术立体感,黑白分明,苍劲凝重,被称为"巧夺万代所未有"。铁画始于明末清初的康熙年间,  相似文献   

9.
张翠  史启新 《神州》2011,(23):27-28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我国现存的媒体状态,理所当然地也改变了媒体宣传的传播方式和策略。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分析了利用新媒体这一媒体平台,传播芜湖铁画文化的必要性,和新媒体传播传统芜湖铁画文化的传播特征,探讨了针对此种传播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0.
张翠  史启新 《神州》2011,(10):27-28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我国现存的媒体状态,理所当然地也改变了媒体宣传的传播方式和策略。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分析了利用新媒体这一媒体平台,传播芜湖铁画文化的必要性,和新媒体传播传统芜湖铁画文化的传播特征,探讨了针对此种传播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1.
芜湖铁画,闻名中外,创始人是清初康熙年间的铁工汤鹏(字天池)。然而,还有一个建德铁画家梁应达,就不大为人所知。梁应达,字在邦,建德(今安徽东至县)人。大约生于康熙三十二至三十八年(公元1693—1699年),卒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左右,年八十余。他比汤天池晚生约六十年。梁成为铁画家的道路与汤不一样,而掌握的技艺,锻制的铁画,几乎与汤齐名。据《建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常见到的是用笔墨纸作成各种题材的绘画艺术,但是用铁作画者却很少得见,铁画又叫铁花,是用熟铁通过锻打、剪裁、钻锉、錾雕、整修、校正等复杂的工序,做出山水、竹石、人物、花鸟等各种不同的图案(敷以黑色有光漆和无光漆),它比国画更具立体感。除了可作条幅、横幅、中堂以外,还可以作成铁画灯,在武当山紫霄宫大殿内玉帝御前陈放的一对铁腊台,也就是铁画灯的一种,它又叫铁树开花,也就是铁花的一种,高2.70米,在铁上锻打一块条幅条幅上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世间有一门精细的艺术是在长满粗茧的手中和"叮叮当当"的锤打中诞生的,它无疑就是铁画。铁画原名"铁花",其制作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吸取了我国传统国画的构图法及金银首饰、剪纸、雕塑等工艺技法,以低碳钢作原料,以铁代墨,以锤代笔,经过出稿、剪砸、烧打、上漆蜡、上框等工序,"打活"、"钻活"等工艺,精致成山水、人物、花卉、虫鱼、  相似文献   

14.
打铁画(一)     
草青 《神州》2011,(1):62-67
铁画,人类艺术殿堂中的瑰宝,现已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铁画是芜湖匠人和文人相结合的产物,这段传奇,人皆向往。兹载《打铁画》于此,以飨读者。告别溧水走他乡三百年前,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秋季的一个早晨,天刚蒙蒙亮,江苏溧水镇畔溧水河上的一只小乌蓬船就亮起了一盏小灯笼,一盘铁匠炉子闪闪吱吱就着灯笼昏糊的光踏过跳板上了船,后面跟着一个女人,女人牵着一个小孩。这挑铁匠炉子的壮  相似文献   

15.
芜湖铁画     
正芜湖铁画,始于明末清初,由芜湖铁工汤天池与芜湖画家萧尺木相互砥砺而成,至今已有370余年历史。其源于国画,具有新安虎牌落笔瘦劲、简洁,风格冷峭、奇倔的基本  相似文献   

16.
在我的故乡,一位原本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却因创制了享誉中外、艺惊世人的极至艺术——《芜湖铁画》而闻名于世,而这位小人物的制画传奇故事,既神奇又美妙,弥久远播,至今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地传颂着,他就是当年芜湖西门铁匠铺的学徒工汤鹏。汤鹏(1644—1722),字天池,是清顺治、康熙年间人氏,祖籍安徽徽州,后迁居江苏溧水。1657年,为避兵  相似文献   

17.
缅怀·颂赞     
挽王萼华先生联 清词丽句,铁画银钧。史籍树丰碑,直笔雄文称典范;月冷鹃啼,人亡琴杳。病中闻噩耗,伤神挥泪哭知音。 注:萼华兄逝世,余正住院,不得亲临诀别。 辛巳春日访青岩 车从花溪发,晨光正微熹。行过桐木岭,村树日影移。言笑半句钟,遥见女墙欹。俄即入古镇,短屋排东西。阶除白石净,窗户洁幽居。小道石板路,恍似明清时。主者导游观“寿福”乃禅栖。匠工方邪许,土木缮阶墀。次第历梵刹,均肇天启时。慈云并迎祥,庙貌焕新姿。戏台金碧峙,亭院景物恰。索题联榜句,自愧拙才思。半日匆匆去,伤逝感星稀! 注:归途闻萼华同…  相似文献   

18.
1991年春节前夕,盱眙县党校整地,发现赵孟书《泗州普照禅寺灵瑞塔碑》一块,现已移至第一山玻璃泉左侧.此碑残高250、宽139、厚34厘米.行楷.字径约4厘米.每行上下缺字,偏下方剥落两片.现存24行,500多字.首行书普照禅寺灵瑞塔碑,第二行书有“翰林学士承旨赵孟”.碑左侧有小字二行,系清雍正二年(1725)张炳文题记.据清光绪《盱眙县志稿》载,刻石于处 五年(1318),原在泗州普照禅寺.康熙十九年(1680)泗州城沦没于水,移至盱眙文庙大门内(即现在的党校院内).五十年代兴建县大礼堂时埋入地里.从此碑书法看,点画圆润清秀,笔意流畅自然,笔力遒颈,体势化方为扁,有北碑意味,具有“颜筋柳骨,铁画银勾”之妙,是赵孟 晚年之作.此碑用石之大,是赵刻中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19.
《文史天地》2010,(12):93-93
国学大师启功曾自撰墓志铭,日:“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生平,谥日陋。身与名,一齐臭。”写此文时,他是副教授(他中学没有毕业)。  相似文献   

20.
词二首     
正水调歌头·追梦座谈会有作喜赴凌公约,俊友聚华厅。援疆背井人老,促膝诉衷情。忆昔风华正茂,远涉阳关西去,荜路历征程。血汗浸双鬓,耆宿共嘤鸣。鹏图展,枪犁奋,碣碑铭。感恩祖国,龙腾盛世稳边庭。揽月飞天探秘,航母成功出海,华夏正中兴。圆得康强梦,各族舞娉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