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未明确提出反帝口号,史学界一般认为辛亥革命只反清、不反帝,缺乏正面反对帝国主义的勇气,所以不敢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有的同志署文反对这一观点,以为辛亥革命具有反帝斗争的特点,资产阶级革命派既有反帝的思想,又有反帝的行动,当时只是出于防止帝国主义列强干涉中国革命、力争帝国主义列强不再援助清政府的外交策略的考虑才未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笔者赞同辛亥革命具有反帝斗争特点的观点,但认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时期不明确提出反帝口号是由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革命活动的地域范围与革命力量组…  相似文献   

2.
北洋政府维护和收复中东路主权的交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玉海 《史学集刊》2004,8(4):35-42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协约国出兵西伯利亚干涉俄国革命 ,日本、美国等列强乘机扩大在中国东北和西伯利亚的势力。这种形势既对中国国家主权和边疆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也为中国维护主权和收回权益提供了机会。北洋政府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实施维护中东路主权的方针。采取有效措施 ,阻止了日本武力夺取中东路的企图 ,驱逐帝俄中东铁路督办霍尔瓦特 ,收回了护路权和路区主权。经过交涉 ,最终解决了路区主权问题。  相似文献   

3.
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后,面对苏联、共产国际对国民党的意识形态和革命方法灌输,孙中山为争取苏联援助,虽然有选择地"师法"其革命方法和政党组织、训练方法,但他并不准备,最终也基本没有接受苏联、共产国际建议的民族主义政策。孙中山所恪守的仍然是其自五四运动以来新发展的"积极底民族主义"政策,其通过"修约"反帝的策略也与苏联、中共所倡导的阶级斗争、暴力革命模式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4.
从韩国、越南等中国周边的殖民地弱小国家的立场来看,树立了反帝目标的中国国民革命是一个新的希望。国民革命中的"反帝连带"主张,即共同对抗使韩国、越南沦为殖民地的日本、法国等帝国主义列强的主张,也确实使韩国、越南的革命家们将其视作坚实的友军。详细追溯20世纪前半期韩国最具代表性的政治领袖吕运亨参与国民革命的史实,不仅是为了如实还原吕运亨在中国活动的原貌,也是为了通过重温国民革命时期亚洲各民族间的"反帝连带"的实相和意义,来加深对国民革命的国际形象的理解。吕运亨参与国民革命的初衷,便是希望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后,能借助中国支持而实现韩国独立与革命成功。由此可见,对于吕运亨而言,中国国民革命并非他国之革命,而是祖国韩国之革命。从这一角度来看,作为"反帝连带"现场的国民革命,同时也是同时代东亚地区处在殖民统治下的弱小国家独立运动的阵地。  相似文献   

5.
1923—1924年,广州南方政府第三次提出争取关余,引发列强武力示威,其中美国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美国政府从与列强“共同采取措施”转变为外交交涉“主导方”,延续炮舰外交思维,推动武力干涉;与此同时,在广东生活的美国人较为同情南方政府,他们亦积极于关余事件的沟通,提出解决方案;最终,在美国驻华公使调停下,实现南方政府获得部分关余用于水利建设的妥协方案。美国政府的态度及行动体现了其远东政策和对华战略诉求,而关余事件的处理结局,亦为南方政府外交转向和中国南北政治局势的发展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6.
《清史研究》2021,124(2):19-39
在义和团运动中,美国政府一开始对其严重性缺乏认识,发表的第一次门户开放照会也与山东义和团运动没有直接关系,系针对列强"瓜分"政策发出的一个倡议。对于义和团运动向津京地区蔓延,美国驻华公使康格反应强烈,主张与其他列强采取一致行动,并赞成列强的"瓜分"政策。但美国政府始终坚持门户开放政策,并扩大到维护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将战争严格局限于解救使馆、恢复秩序范围内。在《辛丑条约》谈判中,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态度也相对友善。东南地方督抚和驻美公使伍廷芳与美国政府之间保持的外交孔道,对舒缓美国政府和公众的焦虑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这场战争并非由"中外双方在交流方面的误解"而引发,主要还是19世纪以来中外民教矛盾和冲突长期得不到妥善合理解决的一个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南方政府截取关余事件与英国的反应(1923-1924)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俊义 《历史研究》2007,(1):115-129
20世纪20年代广东革命政府收回关余运动对列强产生了强烈冲击,对英国更是如此。关余事件中,为避免南方政府将反帝矛头指向英国,英国外交部尝试采取相对保守与稳妥的政策,希望在不放弃原有对华政策,即承认北洋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前提下,由列强共同出面对北洋政府施压,促其就关余问题与南方达成某种妥协。然而,英国外交部的建议遭到其他列强和本国驻华使领的反对与冷遇,其试图通过谈判来解决关余的努力最终未获成功。  相似文献   

8.
孙波 《中国现代史》2022,(10):115-134
1927年国共分裂之后,中共创建工农红军,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28年至1932年间,日本外务省及驻华领事馆利用多种情报渠道对红军的兵力结构、军事活动、武器装备以及战术策略等进行了广泛调查。这些调查分析了红军与苏俄及共产国际之间的关系,理清了红军与中共的关系,预判了红军的发展趋势,供其制定对华政策时参考。日本通过上述调查,认识到红军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共领导中国革命的现实需求和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9.
1927年国共分裂之后,中共创建工农红军,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28年至1932年间,日本外务省及驻华领事馆利用多种情报渠道对红军的兵力结构、军事活动、武器装备以及战术策略等进行了广泛调查。这些调查分析了红军与苏俄及共产国际之间的关系,理清了红军与中共的关系,预判了红军的发展趋势,供其制定对华政策时参考。日本通过上述调查,认识到红军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共领导中国革命的现实需求和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0.
反对帝国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之一,同时亦成为国民革命的基本目标。在早期,中共反帝方针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便是废除不平等条约。1927年汉口"一三"事件发生后,中共的反帝方针发生变化,从主张废约趋向于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变化原因,除了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和群众斗争的高涨之外,与共产国际的指示有着密切关系。中共的急进方针扩展了国民革命的反帝斗争,也由此与国民党发生矛盾,对国共合作的格局产生相应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国民党加速分裂进程。为了尽快建立全国政权,国民党对帝国主义的态度愈益走向妥协。又由于在领导权、工农运动、土地运动等问题上的冲突,先是蒋介石发动政变,继而汪精卫实行"分共",国共两党终于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11.
巴杰 《安徽史学》2021,(5):86-93
党员志愿兵是国民党组建党人武装的阶段表现形式.国民党中央对党员志愿兵训练、干部委任的"中共控制"现象颇为警惕,担心中共以征募党员志愿兵的名义组织红军,这是党员志愿兵停止招募的主要原因.武装党人与武力党化的错位循环表明国民党始终没能找到驾驭武力而不为其反噬的有效办法.政党对军队的管辖、裁制主要通过军队中政党组织的制度化建立及对军人党员有较强约束力的常态化支部生活来实现,不取决于军人党员数量.  相似文献   

12.
戚元德  遗稿 《百年潮》2024,(2):42-45
<正>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后,派出各类所谓神职人员,披着宗教外衣,麻痹阻挠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意志。当时教堂林立,列强们利用各类神职人员的合法身份刺探中国的军事、政治、文化、经济情报。在这方面我们有过沉痛教训,不少教堂与当地反动政权勾结欺压百姓、危害革命,成为镇压革命群众和残害革命志士的帮凶和刽子手。当然,教会中也有不少好的神职人员,虽与我们信仰不同但同情支持革命,为我们共产党人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成为革命的同路人,甚至有的转化为信仰共产主义的革命者,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及与之密切联系的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民主、科学、自由等思想观念的传播,促进了中国人国民意识的觉醒。而北洋集团的形象及其践行的武力统一政策与"五四"精神是格格不入的。五四运动之后,野蛮征服式的武力统一方式为国人所厌弃。特殊势力间分赃式的和平统一会议,亦饱受时人诟病。至于联省自治,曾被寄予厚望,且在舆论上掀起极大热潮,但最终因军阀的阻碍而难成现实。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革命与统一两大时代主题的融合,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先生都提出以革命统一的方式解决国家统一问题。而国共两党之外,不少人对武力统一的主张进行反思和改进,清除了其野蛮征服色彩,使之具有革命性质,这使得革命统一更具社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是一场反对封建压迫、反对列强侵略干涉的农民革命,她吸引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民投身其中。革命的节节胜利和她的对外友好政策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使那些在中国上海、广州等地活动的许多外国人,或改变了观点,或带着各种不同目的,参加了太平天国。她使一些远在五大洲的,对中国人民抱有深切的同情心的国际友人或撰文支  相似文献   

15.
正一徐立清同志1910年4月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27年4月投身革命,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宣传。1929年8月参加红军,193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他历任干事、科长、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总卫生部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和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相似文献   

16.
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一国两制"方针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一国两制"方针,根据两岸形势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制定了一系列的对台方针、政策和措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分裂,反对"台独"活动,维护祖国统一;坚持通过两岸对话和谈判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高度重视对台湾人民的工作,贯彻"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积极推动两岸的经贸交流与合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有力地推进了祖国统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7.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文化即科学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为基础,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领导中国红军和中国人民创建的反帝、反封建的先进文化。甘肃是红色文化的圣地,红色文化资源遗迹、遗存甚多,内涵丰富,特点突出,是甘肃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深入探讨和弘扬红色文化的内缊、特质,对甘肃建立华夏文明创新、传承和示范区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务卿西华德在中国推行合作政策,蒲安臣是坚定的推行者,主张在尊重中国主权的前提下,西方列强之间在华的合作与列强与清政府的合作结合起来,通过合作政策来维护各自所需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1926年底到1927年夏,武汉国民党人的政策从左向右,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导致武汉国民党人政策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共产党影响下的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因为它严重损害了武汉政府赖以生存的脆弱的财政经济基础和军官们的忠诚度。事实上,无论是武汉国民党中央,还是中共中央,这时都曾极力控制工农运动。但中共基层干部的缺乏,特别是在联共(布)党内权力斗争推动下斯大林对中国革命政策的赤裸裸的干涉,不仅使中共的工农政策无法顺应形势做出相应的切实调整,而且更极大地刺激了武汉国民党人的疑惧心理。武汉国民党人从"联共"最终走向"分共",与此不无关联。  相似文献   

20.
李凤琪 《满族研究》2001,12(3):41-46
1840年6月,开始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它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战争。面对西方列强的无理与野蛮,中国人民表现出强烈的反帝爱国热情,山东青州八旗兵赴镇江参加抗英战役就是一例。本介绍了当时的战斗情况,体现了青州兵反帝爱国勇于献身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