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同光之际,为镇压西北民族起义和平定新疆内乱,左宗棠的战时筹饷活动为期较长。此一时期户部酌拨地位上升,与总署联袂实施军费拨解和筹借,军饷拨解筹济模式进入重要转变期。受国家防务形势巨变影响,海防与西征形成尖锐的争款局面,上海《申报》配合英国使臣对西征借款强力阻挠,淮军派系亦在背后加以牵制,致使西征举债障碍重重。  相似文献   

2.
在太平天国战争的打击下,清廷国库极度空虚,传统的酌拨军费制度难以运行,咸丰帝被迫谕令统兵大臣、战区督抚不要依赖户部,而应与其他省份直接协商拨解军费。这一军费咨商协解新谕令很快促成了"联省合筹"军饷计划的运行,前期的江南大营、曾江阵营、庐州大营等,积极筹划联省供饷;后期的长江五省合筹共剿计划也费心筹划。然而,受安全利益、人脉交谊、省区财源等因素的影响,这类联省合筹计划或微有成效,或仅限于筹议。它反映了战时环境下,军饷筹解新制与据册酌拨旧规混合并存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自从拙文《太平军“第二次西征”若干史实辨析》发表后,围绕太平军“第二次西征”史实的讨论,先后又有金式《太平军第二次西征是战略决战吗?》(《安徽史学》1985年第1期)、苏双碧《会剿武汉以救安庆的历史真相》(《学术月刊》1985年第4期)、朱哲芳《试论太平军第二次西征失败原因》(《安徽史学》1985年第3期)等文章发表。这些文章都从不同问题和方面,揭示了太平军“第二次西征”历史真相,发表了不少独到的见解,拜读之后,颇受启发。但感到有些问题还需要继续探讨,为此,本文就有关问题再略陈己见,以求教同志们。  相似文献   

4.
《安徽史学》一九八四年第四期发表的梁义群同志《太平军‘第二次西征’若干史实辨析》一文,对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军事行动——第二次西征,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使笔者受益不浅。但是,梁义群同志在探讨第二次西征的失败原因时,提出了第二次西征具有战略决战的性质的论点,笔者难以苟同。笔者认为:这个论点显然是缺乏根据的,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本文将就这个问题,与梁义群同志商确。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相似文献   

5.
年鉴的经营管理现阶段总的指导思想仍是紧紧依靠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与支持,同时积极稳妥地创造条件,与市场经济衔接,具体要求,准备以一业为主,适当兼营其他.年鉴经费继续采取“政府拨一点,广告筹一点,销售回收一点,开支紧缩一点”的办法解决.  相似文献   

6.
2005年第4期《钱币博览》上,刊有罗词安先生《“中华民国金币”券发行始末》一,章认为,1911年6月孙中山得到美国洪门致公堂支持在旧金山成立了洪门筹饷局后。始发行“中华民国金币”券。其实。旧金山洪门筹饷局乃是新筹饷局,而原有的旧筹饷局已经发行了金币券。而且发行金币券的美洲洪门筹饷局亦有前后两期,旧金山洪门筹饷局已是第二期。既然称为“金币券发行始末”,就有必要从头讲起。因此笔查找了一些历史资料,再作一点补充介绍和分析。供大家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前,大蒙古国曾经进行了三次大规模西征,即13世纪20年代成吉思汗发起的远征中亚、伊朗、北高加索地区与伏尔加河流域的战争;13世纪30—40年代的元太宗朝,诸王拔都领导的远征欧亚草原与东欧地区的战事;以及13世纪50年代元宪宗蒙哥即位后,旭烈兀率领下的蒙古军消灭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即我国史籍中的"黑衣大食")的军事行动。其中第二次西征我国蒙元史学界多称为"拔都西征"或"长子西征"。那么,除了最终决定蒙古诸王、驸马与贵族均以长子及其附属人口参加出征之外,蒙古西征的背景是什么?在决策西征时还讨论了哪些问题?这是本文希望探求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不久即分兵西征,开辟上游战场。从此,皖、赣、鄂三省成为太平天国的主要战区之一,太平军与湘军在广阔的水陆战场上相峙角逐,进行了持续十年之久的血战。而1853—1856年西征则奠定了往后6年上游战场基本战争格局。本文试图对西征初期战略问题作一探讨,剖析其阶段性演变,以再现战略指挥不断升级的动态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旭烈兀西征是蒙古人三次大规模西征的最后一幕。旭烈兀先后灭亡了木剌夷国、阿拔斯哈里发王朝,并与埃及王朝争夺叙利亚。他以此为基础创建了伊儿汗国。由于伊儿汗国地处伊斯兰世界,旭烈兀的子孙们逐渐被伊斯兰化,最终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相似文献   

10.
1936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决定西征,命令红军西方野战军进行西征作战,部队分两路向宁夏开进。6月中旬,左路军红一军团相继占领今同心县羊路乡及固原市原州区北部清水河沿岸之七营、黑城等地,又向杨郎方向逼近,并先后展开了进攻杨郎和七营地区的战斗。西征野战军和红  相似文献   

11.
《成吉思汗全传》评介骆子昕成吉思汗是最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中国古代的帝王之一,所以如此,主要缘于他及其子孙的西征。这次西征使成吉思汗在国外史学界遭到颇多非议,在国内史家的著述中,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西征一般是涉及不多,基本上都是在简略地叙述之后再给以否定...  相似文献   

12.
早在全国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之前,1932年9月末至12月底,贺龙领导的红三军(1931年红二军团改称)已经先行西征,历尽千辛万苦,为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举行了一次远征大演习。这次西征的轨迹与后来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有着明显的不同:它不是迎  相似文献   

13.
正1934年8月,任弼时和萧克奉中革军委之令,率领刚刚组建的红六军团9700多人,从井冈山根据地突围西征,红六军团经湖南进入贵州后,与桂、湘、黔三省敌军和众多民团一路血战,几乎全军覆没,最后只剩下3000多人在黔东印江县与贺龙红三军会师,这就是中共红色战史上悲壮的红六军团西征。  相似文献   

14.
我们由现在几本中国近代史的著作,如范文澜著中国近代史,里面记载太平天国西征初期的将帅是胡以晃、罗大纲、赖汗英、石祥贞、章俊五人。张健甫著的中国近百年史教程则写的是胡以晃、赖汗英、罗大纲、林绍璋四人的名字,陈(?)孟冲著中国近百年史要中是胡以晃、赖汗英、石祥贞等人,可知太平天国西征初期的领导人物有好几个,但却没有记载曾添养的名字,本文试就曾添养在太平天国西征中作用的史实,和另外几个西征初期的领导人物的比较,来肯定他的太平天国西征中的地位。一八五三年五月东王杨秀清派出第一路西征军,由大将胡以晃、赖汗英、曾添养统率,当时胡以晃是春官正丞相、赖汗英是夏官副丞相,曾添养  相似文献   

15.
红军长征过灌阳及其革命影响熊光嵩1934年9月上旬和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西征、第一方面军和中央军委纵队(中央红军)长征,曾先后两次经过灌阳,在这块美丽、可爱的土地上,与国民党桂军进行了医战,洒下了无数先烈的鲜血。红六军团西征,...  相似文献   

16.
在新疆近代史上,胡光墉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其实,此人在左宗棠收复伊犁、消灭阿古柏匪帮过程中,是西征军费的经理人,在筹措西征军费、购置新式武器方面,是个“实与前敌将领无殊”的有功之人。 据《辞海》介绍:“胡光墉,字雪岩,清末买办资本家,安徽绩溪  相似文献   

17.
有关竹简古《穆天子传》的纪时问题,从1915年之后的二十年间,先后有丁谦《穆天子传纪日干支表》、刘师培《穆王西征年月考》、顾实《穆王西征年历》等专发表,还有日本小川琢治《穆天子传考》后附的《穆天子传西征日程表》。当时是把《穆传》认作西周史书,所以大都依据古历和  相似文献   

18.
近代江南机器制造局翻译馆译员汪振声颇有时誉,但其生平资料缺乏,仅散见于《西征日记》等个别文献。根据《西征日记》梳理其生平主要事迹,可推考其生年为道光二十四年(1844)左右。汪振声主要参与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后期《公法总论》《营工要览》《铸金论略》《农学津梁》等西学科技书籍的翻译工作,其参与翻译西方科技书籍19种,影响较为广泛。在梳理和考察其事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晚晴簃诗汇》收录《新疆纪事》诗二首作者误为陇西刘炳青,实际应为汪振声。  相似文献   

19.
名闻世界的成吉思汗西征花刺子模战争所以能够取得奇迹般的军事胜利,从蒙古方面来讲,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成吉思汗所推行的一系列战争政策。因此,本文拟就成吉思汗在西征战争中主要政策的产生基础、内容和作用进行综合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20.
1853年3月,太平军定都天京(今南京)后,为了“扫除妖孽,廓清中华”,彻底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先后派出精锐部队举行北伐和西征。西征是溯长江而上,征战皖赣和两湖广大地区,以扩大太平天国的统辖疆域。江西地处太平军国都天京和湖南湘军大本营的中间地带,为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而新余位于赣西,战斗自然更为激烈。当年,西征军的重要将领翼王石达开、忠王李秀成、豫王胡以晃、卫天侯黄玉昆等人都曾在此挥戈杀敌,演出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