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2017,(6)
<正>清华简第七辑整理报告中的简文,有三篇与晋国史事相关,皆为佚篇,其中两篇记晋文公重耳故事,《子犯子余》是其中之一。《子犯子余》共15支简,长45厘米,三道编,保存状况较好,仅5处残缺,分别是第一、四、五、六简在第一道编绳处残断,各残缺三字,以及第十四简的简首残缺一字。简文有篇题,为"子(犯)子余"四字,书于第一简简背,首字近第一道编绳,与正文是同一书手。简文无  相似文献   

2.
《江汉考古》2021,(3):136-138
本文讨论睡虎地秦简《日书·生子篇》甲、乙两种本子的简文互相校读的四个问题,认为乙种简二四〇简文可补足为"戊寅生,远去【父】母,子于南";甲种简一四一伍中"不"的下一字应为"寿"字,和此对应的乙种简二四五的"寿"中"寿"的上一字应是"恿(勇)"字;乙种简二四三的"姓楚"可读为"性雅",义指孩子生来高雅;乙种简二四三的"臽酉(酒)"应读为"酖酒",和甲种中的"耆(嗜)酒"义同。  相似文献   

3.
秦简"柀"字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出现在《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柀"字,除《日书》甲简一四正壹等通"破"外,绝大多数应读为"颇"。并讨论了《秦律十八种》一七四、《效律》三五、《日书》甲二五背一中的"彼"字及《诘》篇四六背贰中的"女笔"。  相似文献   

4.
刘信芳 《江汉考古》2002,(2):78-80,84
本文认为楚简《诗论》的整理者对1号简“文”字、4号简“豫”等字、4号简“戚眷”、8号简“危”字、8号简“同”字、9号简“病”字、9号简“华”字、16号简“独”字、16号简“蓠”字、16号简“其”字、20号简“触”字的考释不准确,并提出了新的解释。对这些字的正确理解将有助于《诗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收有一篇与先秦法律制度相关的文献,共30支简,简长约45.2厘米,文字保存基本完好,唯简10最末一字残半。满简书写27~33字(多为30字),全篇共计896字(重文、合文均以两字计)。简上未见次序编号,背面有刻划痕迹,其中简1~19的划痕呈倒序排列,较为特别。今简序是据文义并参考简背划痕、污痕等形制信息综合排定。本篇原无题记,全文主体为"成人"针对"王"问所作的四段言辞,故试拟篇名为《成人》。  相似文献   

6.
清华简《尹诰》是久佚的真正的《尹诰》或《咸有一德》,其价值十分宝贵。1号简"■"字,学者释读颇见分歧,据楚文字中"桀(傑)"字的构形,此字中间右部实从"匄",可读为"遏"。简文"夏自遏其有民"可与《书·汤誓》"夏王率遏众力"对读。  相似文献   

7.
《文物》1977,(3)
编辑同志: 读你刊1976年第10期《凤凰山一六七号汉墓遗策考释》一文,很有收获。简三十二书"大柙一枚",对照墓内随葬品,即是漆扁壶一只,由此得知"柙"字的含义。我们在《文物》1976年第9期写的《介绍一件上虞窑青瓷扁壶》一篇"简讯"中,对铭文"(?)"字的解释,认为与"坯"字音近,"作(?)"可能是"作坯",显然是错误  相似文献   

8.
《文物》1975,(4)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一种类似于今本《战国策》的书。全书二十七篇,一万七千多字。其中十一篇的内容见于今本《战国策》和《史记》,文字也大体相同,另外十六篇则为佚书。原书未标书名,为便于称引,我们暂时称之为帛书《战国策》。这里发表的是这一种书的释文。为了便于阅读,释文尽可能用今体字排印。假借字下加圆括号注明是今之某字。原文明显的错字,下加尖括号注明本字。缺文以方框为记;如所缺过多,用小注说明所缺字数。缺文可以补出的,以方括号为记。释文中的号码为原件行次。个别错简处于行内加小字夹注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包山楚简133中有一"(畏阝)"字。"(畏阝)"字究竟当如何解读,学界有不同看法,或释为楚威王之"威"字,或训为秭归之"归"字。旁征文献典籍与出土材料,"(畏阝)"字无疑是一地名,为楚国(畏阝)邑,属楚国宛郡下辖地区,或与清华简《楚居》篇所见"(畏阝)山"有关,其地望在楚国方城外、"(畏阝)山"(在今河南新郑、密县一线)下的某地。  相似文献   

10.
黄人二 《考古学报》2012,(2):163-176
目次一篇题二编联三文本四校读五说明塔姑城家父》是《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五册之一篇,存十枚简(实九枚,有两小段可拼接),略有残佚,原编联经沈培调整后,已初步可通读."父"者,甫也,为古时对男子之称"家",以其为卿大夫也:"姑城",苦成也,前字为食邑之名,后字为其溢号;简文"姑(苦)城(成)  相似文献   

11.
何有祖 《江汉考古》2012,(3):124-126
本文讨论了九店楚简《日书》中的第47、48、49号简中的文句,新释出"安"、"右"等字,对释文作了订正。  相似文献   

12.
《文物》2021,(9)
正清华简《五纪》凡130简,简长45、宽0.6厘米,每简书写约35字。简下端有编号,简14、15、113、114缺失,简22、24、27、34~36、101、103、105、106有残损,现存4463字(合文、重文以1字计),全篇内容基本完整,是前所未见的先秦佚籍。《五纪》借托"后",论述以五纪(日、月、星、辰、岁)与五算相参,建立常法;并在此历算基础之上,将礼、义、爱、仁、忠五种德行,与星辰历象、神祇司掌、人事行用等相配,从而构建了严整宏大的天人体系。该篇文献原无篇题,全篇以"五纪"为中心展开,因拟以今题。  相似文献   

13.
曾侯乙墓遣策中的■车、乘■和■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侯乙墓遣策中多处出现了含有""字的车名,如、轩、乘。车见于简31号、60号、62号、143号、162号、163号、171号,乘见于简4号、170号,轩见于简26号、28号、172号以及竹签1号、2号。""字,简26号作"",62号作"",馀均作""。"外"是""的根书,[1]""当是""的异体。"()字以及含有""()的字不见于历代文献,所知唯江陵天星观一号墓遣策中有""字,也用为车名,文例如"苛(驭)乘车"、"-乘"等,""当是""之省。[2]关于""字,袭锡圭先生在《曾侯乙墓竹简释文与考释》一文中注曰:"《汗简》卷之上二肉部引《尚书》'字作,与简文所从'相似,当…  相似文献   

14.
《文物》2014,(12)
<正>清华简《厚父》一篇,共13支简。第一支上下两端残缺,其他各支皆为完简。简背标有序号,依次为"一"至"十三"。最后一支背面有"厚父"2字,系篇题(封三∶1、2)。《厚父》通篇为"王"和"厚父"的对话。"王"首先通过追溯夏代历史,指出勤政、用人、敬畏天命、谨慎祭祀对于"永保夏邑(或邦)"的重要  相似文献   

15.
李松儒 《江汉考古》2015,(2):110-115
本文对"上博七"《武王践阼》的字迹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武王践阼》简1~9、简10(16~25字)、简11、简12(1~19字)是字迹A;《武王践阼》简12(20字~简末)、简13~15是字迹B;简10的最末的3个字"知之毋"是字迹C。并把简1至简10划分为Ⅰ部分,把简11至简15划分为Ⅱ部分,认为Ⅱ部分是Ⅰ部分的异文,被当时人同Ⅰ部分合编在一起,是求存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研读出土秦汉数类文献的札记。第一则对北大秦简《算书》甲种"径田术"的题名进行讨论,指出"径"意为径直,是较为简洁的计算田亩面积的方法。第二则对张家山汉简《算数书》简189进行了改释,指出整理者释为"自"的部分应有两字,据字形与文意补作"自顷"。  相似文献   

17.
正即将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收录了一篇重要的《尚书》类文献,该篇共有简32支,字迹清晰,有序号,无篇题,通篇内容以"王曰"起句,是周王对"摄伯"的告诫和册命,该篇有几处都出现了从"炎"的古文字形,可和以往的金文字形相参照,对于我们重新认识过去被读为粦的""字具有重要意义。为便于征引,现将有关的几处文例转写如下:1.粤御事庶百(伯),有告有。(简4)  相似文献   

18.
陈伟 《江汉考古》2003,(2):55-60
《唐虞之道》是郭店竹书中的一篇。本在对众说择善而从的基础上,着重作了两件事:其一,对竹简编连的顺序加以调整,如将第13号简移至第3、第4号简之间,第11号简移至第17号简之后;其二,对数处字重作考定,如13号简第2字改释为“戚”,第7号简最后一字改释为“大”,第11号简第一字改释为“妃”,读为“配”。  相似文献   

19.
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王兵》篇释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6,(12)
一九七二年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大量竹简(概况见《临沂银雀山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4年第2期),墓中还出了一些记篇题的木牍,其中一块抄列《守法》、《要言》、《库法》、《王兵》、《市法》、《守令》、《李法》、《王法》、《委法》、《田法》、《兵今》、《上篇》、《下篇》等十三个篇题。除《委法》、《上篇》、《下篇》外,其余十篇均可根据篇题含义在一号墓竹简中分别理出相应的简文。这里发表的《王兵》篇的文字错见于《管子》的《参患》、《七法》、《地图》、《兵法》诸篇。我们根据简文文义并参照上举《管子》各篇相应的文字系联为一篇。(图版肆)此篇竹简的形制及字体,与篇名见于篇题木牍的其它各篇属于同一类型,篇末又有"王兵者必三具"一段文字,可以确定其为木牍所记之《王兵》篇无疑。《王兵》篇在当时不一定被看成是《管子》书,但它与《管子》的《参患》、《七法》、《地图》等篇关系密切,对我们研究《管子》的源流和沿革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这篇简文也是校勘《管子》相关各篇的重要资料。《王兵》篇竹简大部分残断,经过拼合后,整理出的简文占二十三根整简的地位(篇题简不计在內)。与《管子》相关各篇参互比较,并据本篇文义推勘,中间似无缺简。第一简"主所以卑尊贵贱,国所以存亡安危者,莫凿于兵……",很象是本篇的开头,其前可能亦无缺简。最后一简残断,其后是否有缺简无法确知。但从文义看,全文已近接尾,即使有缺简,也不过一两根而已。下录释文中无法辨识的字用□号表示;因竹简残断而缺去的字也用□号表示,但加〔〕号以与前一种情况相区别,缺字数系参照邻简字数推断。简文中的假借字、古字都随文用( )号注出。为了把《王兵》篇与《管子》的《参患》、《七法》、《地图》等篇的关系显示出来,释文之后另附《王兵》与《管子》相关各篇对照表。我们在对照表中把《王兵》篇分割成八段。这种划分只是为了便于和《管子》各篇相应的文字对照,不是从内容上着眼的。表中《管子》各篇只列与《王兵》篇对应的文字。不过有些片段虽为《王兵》篇所无,但能由此看出《王兵》篇与《管子》各篇的不同或能反映出《管子》各篇经过后人改动的痕迹,这些部分就不作删节,一并录入。所录《管子》原文据《四部丛刊》影宋本。  相似文献   

20.
在1998年公布的郭店简《成之闻之》简30有一个字,旧皆不得其解,经过与新公布的清华简《保训》简1的一个字相对比,郭店简的那个字可隶定为"",读为"贵",是"贵重"之意。这是利用清华简考释旧未能释出的古文字的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