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宇聪 《神州》2013,(11):225
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形成了一种"君子"的人格模式。梨花大鼓作为中国传统曲艺艺术,在整个社会"君子人格"的模式影响下,其艺术中也渲染着"君子"之气。同时,它也是乐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艺术性质决定了它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渲染社会伦理意识、促成个人的道德完善和整个社会的大治大化。本文便从"君子人格"这一独特的文化艺术角度切入,展现梨花大鼓在艺术内容方面具有的明显倾向性。  相似文献   

2.
朱宇聪 《神州》2012,(33):199-199
孔子在《论语》中讲到“不学礼,无以立”,荀子也以一句“礼者,人道之极也”道出了“礼”的地位。讲求礼教,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礼”反映在文化中,便体现为形成一套制度式的软性方式传承社会思想,是具有稳定性、公认性、继承性、便宜造作性的文化仪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礼”有着很重要联系的一个说法便是“礼乐教化”。“礼”与“乐”相互配合和融通,形成有别于西方文化的基本文化范式。作为中华“礼仪”文化浸润下的“乐”,也必然带有“礼”的特征,形成了梨花大鼓这种艺术的风格。本文从中国文化大背景入手,来分析梨花大鼓这一“乐”中体现的“礼”,以求获得对这一中国传统曲艺形式最“中国味”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儒家提倡“君子之风”,也就是“君子人格”,它具有多种特质,而“内圣外王”的完美人格是最高理想.“致良知”是成就理想人格的基本功夫.古今中外,对人格类型作了不同分类.王阳明倡导良知之学,认为人人心中具有良知本体.无论地位高低、职业殊异,只要立志、努力,都可以成为一个有德性人格的人.这正是“致良知”的巨大魅力所在,也是“君子人格”的巨大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李林  周玉萍 《沧桑》2009,(2):135-136
本文从探讨孔子的理想君子人格的道德源泉入手,把握君子和圣人的关系,阐述君子理想人格的核心内容和德育功效,从而正确看待君子人格和社会主义新理想人格的塑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论语》为蓝本 ,概括、论述了君子人格在当今深具教益的五个德目 :好学善思 ,见贤思齐 ;自强自重 ,进取有为 ;“争”而有礼 ,重义守诺 ;乐观通达 ,意趣高雅 ;胸怀天下 ,为善不彰。作者深信君子美德有助于人们自我完善愿望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郭店简“君子贵诚之”属儒家子思一派,所论与《中庸》相通。  相似文献   

7.
“君子”最早是作为各级贵族的通称而出现的,后经儒家的极力推崇和宣扬,逐步由统治阶级的专称演变为“有才德的人”,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信奉的道德人格的化身。上博简(二)《民之父母》中的“五至”与“三无”是孔子提倡的完美人生理论,充分表征了儒家的“君子”人格。儒家通过具体艺术对身心的培育与修养,最终形成的君子人格实际是内在完满的道德与外在形容举止相互统一的善美境界。  相似文献   

8.
王玉龙 《文史天地》2010,(11):24-27
说道“六君子”人们总会心生敬畏,而这里的“六君子”却是一帮逆潮流而动的反面人物,跟历史上前五起的“六君子”不可同日而语,他们组织筹安会,为袁世凯的帝制运动作吹鼓手。袁世凯因出卖戊戌六君子而功成名就,可他却没想到自己导演的“六君子”的粉墨登场,竞成了他身败名裂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9.
陈洪澜 《史学月刊》2008,(12):122-124
“君子”这个概念,在我国上古时期的文献中已经有了。学界对君子概念的讨论有很多,大家都认为这个概念的内涵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重大变化。因此,《现代汉语词典》在解释“君子”时说:“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那么,“君子”这个称谓是怎样由指称地位高的人演变成为道德人格的化身呢?考察我国先秦时期的典籍,我们发现,  相似文献   

10.
《国语》和《左传》中“君子曰”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语》和《左传》二书中都有以论赞形式出现的"君子曰",本文通过对二书中"君子曰"的文句和内容进行比较,并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国语》和《左传》编者所见材料中,已有"君子曰"的形式。从二书"君子曰"引《诗》和全书引《诗》来看,《国语》成书于《左传》之前。  相似文献   

11.
朱宇聪 《神州》2012,(32):178-178
昨日的“风情万种”,如今的“明日黄花”,有着四百年历史的北方曲艺梨花大鼓,其如今的衰落令人扼腕叹息。下面,笔者依据对梨花大鼓传承人进行深入访谈并获得众多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从梨花大鼓艺术作品的本体性入手进行分析,以其探究其衰落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2.
赖晨 《文史博览》2014,(11):48-49
1898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十三日),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风雨如晦,杀气阴森。戊戌变法失败了,谭嗣同、杨锐、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等六君子在这里引颈就戮。是日,从清早开始,京城万人空巷,围观民众水泄不通,许多人怀里揣着准备蘸血的馒头。近午时分,监斩官刚毅在监斩台入座。载着“六君子”的囚车来了,他们在衙役的推推搡搡中走上断头台。药店鹤年堂出于人道,曾制麻醉药鹤顶血,犯人服下此药,周身麻木,受刑疼痛不觉。鹤年堂掌柜王圣一对“六君子”十分敬重,从坛中取出鹤顶血分发“六君子”,然“六君子”在秋阳下肃然而立,侧望苍天,并无一人接受。  相似文献   

13.
陈钧 《神州》2011,(10):64-66
兰芳不厌谷幽静,君子不为名利修。传统经典《养正遗规》卷下中使用此语,意思是:兰花喜欢长在幽谷,在无人欣赏的情况下,仍然发出芳香;君子就像兰花,他修养自己,并不是为名  相似文献   

14.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将改变青年人格形象,塑造"新青年"作为救国和建设新社会的当务之急。他认为"新青年"应是一个平等的、理性自主的、意志自由的、有德性的、富有情感的主体,其人格应在自我实现和社会实现中完善,在价值取向上应将实利和重道结合起来,在人生态度上应取进取精神。"新青年"人格理想虽也是真善美和知情意的统一,但已将对人格的独立和自由的追求放在主导地位,开始超越传统人格说中理想人格就是对道德人格的追求,向着人格之真和自由之境迈进。因此,"新青年"人格观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人格观的特征,标志着中国现代人格观的诞生。  相似文献   

15.
在高度科技化和信息化的社会,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成为教育界关注的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本文试从“两课”教学的角度,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南方人物周刊》2014,(32):102-103
历来评论《金瓶梅》者,论及西门庆形象,大多以“淫主”、“奸恶”目之。以传统道德立场而论,这本身并不错,但却不能充分解释西门庆这个人物身上复杂的人格构成,也无力解释这种人格的出现与明代中后期的社会政治、法律、价值观以及社会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正如前文所述,西门庆既无父母在堂,也无兄弟相伴,更没有从祖先那里继承一丝半点的亲族关系(不论是父系还是母系)。  相似文献   

17.
陈相龙 《神州》2013,(7):199-199
近年来,"举国体制"成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体育发展战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研究的途径也还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一些新的社会现象的出现开始挑战举国体制,在新时代的日益更新下,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举国体制应如何面对,本文通过论述"举国体制"的优劣,从行政法角度分析如何实现"举国体制"的效益最大化,并清醒认识"举国体制"的弊端,以实现其完美改革。  相似文献   

18.
无疆 《南京史志》2011,(19):6-9
大学女教师夏芮出国深造,把女儿放在父母那里寄养了几年,接回身边后,她发现女儿被外公外婆宠出了一身毛病。面对这样的孩子,智慧老妈启动了"人格塑造"工程——  相似文献   

19.
我们从孟子的“四维”人格理论出发,分析贫困生人格的负性特征,探寻人格建构途径,试图为贫困生的人格培植与修复提供一条内在心性路向的人格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20.
王赫 《神州》2013,(33):11-12
李清照词有"三瘦",以"瘦"字藏闺中之致;林黛玉诗有"三偷",以"偷"字蕴林下之风。一"瘦"一"偷",形神兼备,既凸显各自诗词的审美风貌与主体的自觉意识,又互为呼应,两相映照,展示一样的悲戚情感与脱俗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