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光阴流逝,如白驹过隙。匆匆间,敬爱的朱老总离开我们已经30个年头了。在我的一生中,非常幸运的是能在朱老总身边工作了6年多,能够目睹他老人家的风采,聆听他老人家对我的教导,至今他的音容笑貌如同昨日,他的亲切教诲依然在耳。[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我的缅怀     
我在武汉军区和湖北省工作期间,毛泽东同志几乎每年都要到湖北来,少则住几日,多则三四个月,他老人家对湖北人民的关怀,对我的谆谆教导,耳提面命,我是永远忘不了的。  相似文献   

3.
今年9月是谷城伯伯一百周年诞辰,也是伯伯离开我们将近两年的时候,记忆又一次把我带入了清晰的昨天。他老人家生前对我的关怀、教诲和勉励的情景,一幕一幕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1994年夏天我到上海出差期间,公事之余每天都随伯母一同去医院探视病中的伯伯。当时,他老人家腰间挂着一个盛胆汁的塑料口袋,可精神尚好,仍很健谈,像过去一样事事关心,问这问那;思维清晰而敏捷。对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来说实属不易。我在沪期间,正值江泽民主席刚去探望他老人家不久,伯伯向我介绍了一  相似文献   

4.
徐天祥 《古籍研究》2002,(4):136-139
吴老离开我们已经七年了。吴老又一刻没有离开我们。我的案头有他老人家送给我的好几本作,书页上苍劲的题字还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我整理的两本古籍里有他写的序言,序言中洋溢着一行行热情鼓励的话语;我收集的杂志里有他的许多章,章中有他老人家议论风发的字。每当我翻检它们的时候,老人那音容笑貌便栩栩如生地浮  相似文献   

5.
刚开始编辑此稿的时候,我的心情是轻松的。字里行间,我仿佛又见到了我所敬重的张厚恺老前辈的音容笑貌,我感到很亲切,但我没有想到打个电话问问他老人家的身体状况。我同张老有一段交往,有段时间我刊准备请他来帮我们搞编辑工作,但他年事已高,身体欠佳,终不能如愿,我错过了向他老人家当面请教的好机会。当此稿三校向作催要张老的照片时,却得知张老不幸仙逝的消息。心情突然沉重,一位热爱史工作的老人又走了。年前,还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何伟庚老先生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几次托人捎来口信,希望能与我见上一面,我竟没有抽空去看望他。我总以为时间还长,我一定要买一束鲜花送到他的榻前,不料,没听到何老一句嘱咐,他老人家也匆匆地走了。作为年轻的后辈,我竟然连即将病逝的老作的一个简单的愿望也没能满足他。痛苦的心情,化作数行字,表达我对两位老先生的哀悼。  相似文献   

6.
冰心老人为我刊题词李德我从小就是个“冰心迷”,现在仍是个“冰心迷”。请冰心老人为我刊题词是我多年的心愿。因她年高多病,实在不好打搅,便拖延下来。但终于还是忍不住而给冰心老人写了封信。不料很快就收到了老人家的题词。我惊喜、感动之情是不言而喻的。望着那端...  相似文献   

7.
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丁达三于2000年10月10日12时40分在贵阳逝世,享年94岁。今年农历11月10日是父亲百年寿辰,谨以此文对他老人家表示永久的纪念。父亲去世的头一年,即1999年的6月20日,老人家写了一首短诗“:九四年华瞬息过,一事无成愧疚多。有时学写隶书字,大体相似喜心窝。”父亲把这首自嘲短诗写在宣纸上,并邮寄给我。“一事无成愧疚多”,这是父亲的心里话、真话。他觉得自己一生无所作为,虚度年华,愧对桑梓,愧对子孙。我担心老人家这种心态,有碍他的健康。趁父亲93岁寿辰之际,我撰写了一副对联,并请我的老同学、父亲生前极为赞赏的书法家戴明贤书写…  相似文献   

8.
正1967年4月9日,我作为山西日报记者在昔阳县采访时,有幸跟随周恩来总理访问了大寨。我跟在总理身边仅仅4个小时,但他老人家那艰苦朴素、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的音容笑貌,时刻在我心中闪烁。这是我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中最难忘的一次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9.
我一生最为敬重的外祖父于安澜先生,于1999年8月16日在开封溘然长逝,走完了他近一个世纪的漫长人生之路。外祖父仙逝后,我一直想写一篇纪念他老人家的文章;但由于太亲、太近的缘故,多次动笔,多次犹豫,不知从何写起为好,惟恐写不好有负他老人家的盛名。时光荏苒,2002年11月22日将是他老人家诞辰100周年,河南大学和社会各界都在酝酿为他举办纪念活动。作为他的外孙,我撰写此文,一是为了寄托对他的无限思念,二是希望后来者在继承他的事业的同时对他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今年四月七日上午卜时许,卜居永和市的张老乡长志韩光生打电话给我,说他收到本刊(《黔人》杂志)发出的信,已经写好一幅字,庆祝香港回归,希望我便中去他府上取回,因他年迈,近年几乎是足不出户。他老人家的情况,我很了解,的确婉谢一切应酬,多年已不出门,以便颐养天年,所以我立刻回答,如果他老人家认为方便,今天下午两点多钟到他府上,他老人家说可以,就此约定。我准时前往,婆婆(我们晚辈习惯上对志老夫人的尊称)开门,迎我进入客厅,特别给我沏了一杯茶。志老知我已到,很快出来。他说,麻烦我跑这一趟,甚感抱歉,同时拱…  相似文献   

11.
刘建业 《收藏家》2011,(3):80-82
在中国绘画史上,父女两代皆为艺术大师的,为数极少。明代文从简、文父女,清代马元驭、马荃父女,始终被画界尊为楷模。其他如清中期的王文治和他的女儿王玉燕,也被世人称为父女双杰。但王氏父女,一个以书法著称,一个以绘画传名。已算不得两代绘画大师了。  相似文献   

12.
恽甫铭 《收藏家》2011,(5):73-74
齐白石《六虾图》,作于1948年,是齐白石绘予抗日民族英雄董其武将军的作品。画幅纵102.8、横34厘米,富有气势。齐白石写此作时,年88岁,正值艺术创作顶峰时期,6只"白石虾"跃然纸上,水墨淋漓,栩栩如生,焕发出永恒的艺术之美。齐白石写虾的作品中,  相似文献   

13.
名人效应是我国历代书画艺术领域中引人关注的重要现象,这一现象反映在艺术市场上,是书画价格的高低不在于其作品质量如何,而主要取决于其作名气的大小;这种艺术价值与市场价格的错位,成为中国书画艺术及其市场发展的“瓶颈”。为此,本对这种“瓶颈”的现象、成因及其对策做了深入的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4.
《白石道人诗说》历来被认为是姜夔所作,但姜夔却在《诗说自序》中说此书得自山中"异人"。通过对姜夔及其友人的诗词分析,可知姜夔在淳熙丙午遇见隐士一事为真。《白石道人诗说》有可能是姜夔在他人的诗学思想影响下完成的。这与姜夔诗学思想的转变以及南宋中期诗坛风气的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徐建融 《收藏家》2008,(4):67-70
2007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有一个现象以轰动的新闻效应引人注目,这便是一些华人艺术家的当代艺术作品异军突起,拍出了天价,甚至把赵孟頫、鲜于枢、沈周、唐寅、董其昌、陈洪绶、王铎、石涛、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等中国书画史上里程碑式人物的作品拍卖市场上的价位也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相似文献   

16.
万新华 《收藏家》2008,(12):31-34
1959年1月,傅抱石在一篇创作随感中写道:自觉改造思想,争取政治挂帅,不但提高了思想水平,更提高了业务水平。真是政治挂了帅,笔墨就不同。在党的教育下,画家们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心情舒畅了,政治热情高涨,干劲冲天。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以淇县石佛寺田迈造像以及该寺旧址出土的吴晏子造像为例,对其雕刻内容和表现手法进行分析,阐明北魏神龟年间豫北地区出现的一种独特的民间造像艺术风格,并对田迈造像的雕刻年代作更准确的推断.  相似文献   

18.
杨治国 《华夏考古》2011,(2):43-45,53
胶东半岛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位,目前,对于半岛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文化,存在着不同的认识.通过考察白石文化的文化特征及其与周边文化的联系,可以推定白石文化是胶东半岛新石器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19.
封钰 《东南文化》2012,(3):123-126
敦煌的雕塑是敦煌石窟艺术的主体部分,而其早期彩塑被认为从我国源远流长的雕塑艺术传统中获得了坚实的造型基础,形成了概括、含蓄、富有装饰性的鲜明风格。敦煌早期艺术家在本土文化语境中,以积极的姿态吸收并融合了外来佛教艺术的技法,开启了灿烂辉煌的敦煌莫高窟雕塑艺术的序幕,开创了新异而又民族化的风格。敦煌莫高窟早期的雕塑像莫高窟其他艺术一样,是一部中西艺术交流史,是中国民族艺术早期向西传播的图像见证。  相似文献   

20.
《庄子》文章脉络断续隐约但讲究结构艺术,《齐物论》《养生主》是内篇中最长和最短的二篇,《齐物论》结构宏复,层次井然,局部问题的论述亦讲求逻辑。《养生主》小巧精致,每章各言一事而又相互勾连。以寓言阐发养生之道颇含巧思却能浑然天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