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圣君权"是君权神圣化的前提权力的神秘化,尤其是帝王权力的神秘化,是前现代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君权神秘化是君权神圣化的必要条件;君权神圣化则以"君权神授"为根本前提。在基督教统治下的前现代欧洲,上帝的授权是君王权力神圣性的依据。托马斯·阿奎那说:"没有权柄不是出自神的。"这种君权神授观念,就在世界历史已经翻开新页的近代初期,仍为各国君主死死抱住不放。1610年,英国国王詹姆  相似文献   

2.
中西封建君主制中的"法治"与"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封建政治史上都存在着限制君权的传统。西欧盛行的是由日尔曼法、神法与封建法融合而成的“王在法下“的“法治“传统,在中国则表现为儒学的君主受制于“天“、“礼“的政治传统,但这类传统多流于理论或理想的层面。在中西君主制中,“谏议“虽有规范君权的效应,但最终并不能束缚君权,而君主以加冕誓词或“罪己诏“所作的政治承诺也是如此。从君权的实际运作来看,中西封建君主制都带有基本的“人治“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300多年前,顾炎武先生已经试图去探索一种全新的政体,可以融合封建、郡县二者之利,免其之弊。我们甚至可以说,他在那时候就已断言民权时代的来临……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中对于孔孟之道有这么一段解读:"我们中国的历史,经过了四千多年,其中有治有乱,都是用君权,到底君权对于中国是有利或是有害呢?中国所受君权的影响,可以说是利害参半……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便是主张民权的大同世界,又‘言必称尧舜’,就是因为尧舜不是家天下。尧舜的政治,名义上虽然是用君权,实际上是再行民权,所以孔子总是信仰他们。  相似文献   

4.
封建时代中西君权神化现象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与西欧的封建时代 ,都曾盛行过表面类似、实则相异的君权神化现象。西欧“王权神授”学说与中国“君权天授”理论都视帝王为神命的君主 ,但前者植根于基督教神权政治文化传统 ,强调宇宙唯一的人格神“上帝”对国王终身的“授职” ;后者则基于儒学政治文化传统 ,宣称君主是神命“天子”。但由于其所谓的“天”只是神灵意志、自然规律与道德理性的融合体 ,不仅难以赋予君主以浓厚的“神命”光环 ,而且还包纳着“天命转移”的意蕴。与此相应 ,西欧国王即位的涂油加冕典礼 ,具有鲜明的“王权神授”的政治象征意义 ,成为其取得“神命”身分与地位的合法依据。中国的封禅则是少数帝王以功德告“天” ,并无由神“授职”的严格意义。在西欧 ,王权的充分神化推动了封建君权的形成与发展 ,但也使之受到神权的制约 ,避免了剧烈的政治动荡。而在中国 ,君权神化的不充分 ,既使君权缺乏神权的约束而易于高度集权 ,但却未能使君权托庇于神权 ,由此而常常陷入“大治”与“大乱”交替轮回的政治格局。这些现象 ,无疑是造成中西封建社会不同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对明末清初社会批判思潮的研讨中,唐甄(1630—1702)的君权观是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学术界一般认为,唐甄贬抑专制君主,向往开明君主政治的君权观,代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趋势,反映了新兴市民阶级的反封建要求,是一种近代早期民主政治的启蒙思想。笔者不同意这种学术定论,请试浅言一二。  相似文献   

6.
试论战国相权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相权是那个历史时期政治发展的一个关键。它实际上是战国时期的不同于传统的君权的补充。这种权力对于君权不造成威胁,不像西周春秋时期的卿权那样可以使君主易位,战国时期的相,多出自士阶层,他们平步青云,靠君主的赏识而升迁,由于他们没有旧贵族那样的基础和影响,所以对于君主而言,他们多是一批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人物,他们本人也不会觊觎君主之位,所以对于君主来说,相实为自己最得力的助手,可谓有益于国而无害于君。在实际政治的运作中,相与将之间的矛盾在朝廷中有重要影响,而相则处于主动地位。战国时期的相权(包括相的影响及其在政治运作中的作用、相权对于君权的补充等)为我国封建时代的政治统治奠定了基本格局,在政治制度史的研究中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华夏人文地理》2005,(7):12-14
几年前,越南政府着手准备在河内市中心修建一座全新的国会大厦。而这个区域过去曾是越南历史上君权时代的都城。  相似文献   

8.
勒·诺特尔在十七世纪法国的君权制度盛行的时代,将理性主义与绝对君权主义相结合运用在法国当下的园林设计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伟大的风格",反映了绝对君权制度。其以中轴突出,严谨对称的恢宏设计手法表达出独特的及影响深远的勒·诺特尔式园林,风靡整个欧洲,并对园林界产生巨大影响。其在园林设计的空间结构上,更是通过放大的轴线结合运河的设置,而产生无限深远的视觉效果,将空间的无限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就勒·诺特尔式园林的设计手法及特点出发对其在空间结构上的无限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唐代宰相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政治制度,是唐代官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上承秦汉宰相制度,又直接因袭隋制,并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变化。其宰相制度演变之频繁,机构之庞大,宰相人数之多,制度之完善和系统,对加强封建中央集权作用之显以及对中外历史影响之深远,为世界历史所罕见。而这些纷繁复杂的特点,无不与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密切相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直接制约着相权的争压和演变,进而影响着唐代历史的兴衰更替。  相似文献   

10.
试论福特斯鸠的"有限君权"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古后期英王国著名的思想家和王国大臣,福特斯鸠的"有限君权"学说充满了矛盾的意涵。一方面,他反对专制的"惟有王家的统治",提倡"政治的和君主的统治",主张法律和议会对君主的限制。另一方面,他却主张君主在经济上开源节流,以巩固君权统治的物质基础;在政治上重组"国王的会议"辅政,以制约议会的立法权。他的学说的主旨其实并不在于限制君主,而在于消除内战的动荡状态,重建君主制的稳定统治秩序。他仍然是一个正统的中世纪思想家。  相似文献   

11.
西方学者认为 ,绝对主义是由封建等级君主制向现代立宪君主制转变的过渡形态。它源于封建等级君主制 ,又具有鲜明的特征。它体现君权压倒了封建贵族的特权 ,是启蒙思想与君主专权的混合物。它与东方专制主义也有着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2.
几年前,越南政府着手准备在河内市中心修建一座全新的国会大厦,而这个区域过去曾是越南历史上君权时代的都城不料工程破土动工之后,居然发掘出涵盖了1300多年历史的古代文物。这次河内古代城堡溃址的发  相似文献   

13.
李鑫 《沧桑》2014,(1):70-73
孙权晚年立储之争持续多年,是影响孙吴政局的一件大事,对孙吴之后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旨在分析立储之争的背景、过程、结果,探讨各方面势力在事件后力量的消长,孙权个人素质对事件进程的影响,孙权治国思想与嗣子思想的矛盾,以探索事件对孙吴历史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诚然,孙吴的建国道路是一个江东本土化的过程,但是其中伴随着前进与曲折。孙权晚年的立储之争集中表现为一种对江东化过程的反动,并且直接造成孙亮时代以及孙休执政早期孙吴君权的衰弱。这显然与孙权旨在强化君权的初衷背道而驰。总之,孙吴政权无论江东本土化抑或是对江东世族的打压始终是以维护自身统治为目的。  相似文献   

14.
孙权晚年立储之争持续多年,是影响孙吴政局的一件大事,对孙吴之后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旨在分析立储之争的背景、过程、结果,探讨各方面势力在事件后力量的消长,孙权个人素质对事件进程的影响,孙权治国思想与嗣子思想的矛盾,以探索事件对孙吴历史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诚然,孙吴的建国道路是一个江东本土化的过程,但是其中伴随着前进与曲折。孙权晚年的立储之争集中表现为一种对江东化过程的反动,并且直接造成孙亮时代以及孙休执政早期孙吴君权的衰弱。这显然与孙权旨在强化君权的初衷背道而驰。总之,孙吴政权无论江东本土化抑或是对江东世族的打压始终是以维护自身统治为目的。  相似文献   

15.
近来不少国外学者将1635年皇太极获得所谓林丹汗的传国玉玺的意义定性为继承了蒙元帝国政治遗产的统治合法性。本文认为,皇太极对玉玺事件的操控与利用主要还是着眼于其处理内政的需要,即加速实现将原有汗权统治体制改造升级为中央集权化的帝制模式,从而满足自己对君权扩张的政治需求。它并不意味着皇太极由此拥有了统治蒙古或内地的君权合法性,且从实际效果来看对该玉玺的占有也未促使尚在后金控制区域之外的漠北蒙古和内地汉人前来归顺或大量投诚。  相似文献   

16.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全能的上帝率先培植了一个花园,的确,它是人类一切乐事中最纯洁的。”这常被等同子“天堂”的园林,因根植不同的文明而花样繁多:法国路易十四时代的园林映照出“朕即国家”的绝对君权;  相似文献   

17.
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对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进行了批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倡民权、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主张。  相似文献   

18.
试论春秋时期的家臣职官系统及其职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臣在周代主要指管理卿大夫家政的私家臣属.西周时私家"官事相兼",家臣设置相当原始,迥异于天子、诸侯"官各有人"的职官制度.随着春秋时王权与君权式微、卿权强盛而"政在家门".卿大夫之.家"呈现出一级国家政权面貌,家臣职官及职司呈现出制度化、完备化和系统化的趋势.一般来说,春秋时家臣有两套职官系统,即家朝上的家宰和邑朝上的邑宰等职官系统.随着西周春秋时期权力结构中卿权向君权的转变,家臣职官制度又成为战国官僚制度的重要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文史天地》2011,(6):95
今年春节前后电影《赵氏孤儿》热映。制造了赵家灭门惨案的是晋景公姬獳,他借姐姐赵庄姬对夫家的诬告与当时两大权势家族栾氏、郤氏之手,趁势大开杀戒,清洗了对君权有威胁的望族赵家。这个晋景公既凶狠又狡猾,在清洗赵家后不久,又在  相似文献   

20.
辛亥武昌起义后,清季以来朝野各方争执不下的国体政体走向问题迎来抉择时刻。面对已是大势所趋的民主共和的挑战,希望保留清廷、帝制的立宪论者纷纷援引、调适从日本输入的国体政体理论,或扩充国体政体类型,构建包容帝制的“共和新体”;或辨析国体政体,剥离君位与君权的关联,从而尝试破除君主与民主对立的流行认知。尽管立宪派的国体政体观念纷繁参差,但大都承认统治权属于国民,与革命党的国体政体立场颇有相通之处。这从侧面反映出君权政治已难以自证其正当性,而中国也进入探索如何真正实现主权在民的民权政治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