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世民即唐太宗。公元599年1月23日诞生于一个李姓贵族家庭里。他十六岁就应募从军,十八岁随父起事,后来带领唐军东征西讨,统一全国。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被立为太子,继帝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元年。李世民在位(公元626—649年)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从政治、  相似文献   

2.
唐朝建立后,唐高祖、唐太宗都念念不忘隋朝灭亡的教训,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力图不再重蹈覆辙。特别是唐太宗时代,君臣们更是千方百计地想方没法,巩固其统治地位。由于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朝被唐朝取而代之的历史过程,亲眼看到了农民起义推翻隋炀帝政权的事实。所以,他不象秦始皇、隋炀帝那样,迷信自已的权威,目空一切,独断专行,而是谨慎小心地采取各种措施,去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唐太宗通过各种事实认识到君民之间是对立的关系。贞观四年,他对侍臣们说:“崇  相似文献   

3.
张玉兴 《文献》2023,(1):102-116
唐人崔严爱的墓志存在志尾重刻和志侧补刻,影响了墓志信息的释读,现有著录大都有文字遗漏、句序颠倒等问题。通过对墓志内容的考订,揭示出崔氏从吉州权葬之所迁葬洛阳邙山本家祖茔,又因崔氏祖茔重建从邙山杜郭村北原改葬平乐原,以及最终与丈夫卢招合祔葬入夫家墓地的三次改葬情形,殊为罕见。三次改葬信息在墓志上均有呈现,再结合相关出土墓志综合分析可知,唐人改葬时,除了废弃原有志石重新撰刻新志外,还存在直接利用原志,或是在原有志石上重刻、补刻、侧刻,一石二志,新旧两存等多种复杂情形。这对准确提取类似墓志的信息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泰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也是长孙皇后嫡出次子,主要生活在武德与贞观二朝,地位显赫,才能卓著,深受太宗和朝中大臣的喜爱与拥戴。唐史中关于李泰的记载较多。李泰墓志铭的出土,可补史料之不足,使学界关于李泰研究的一些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5.
从唐太宗“群臣论治”谈“贞观之治”的形成王清杰公元626年(武德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从此,唐王朝开始了封建社会值得称颂的太平盛世──"贞观之治"时期。唐朝初年,时值大乱之后,人口死亡、流散很多土地大量荒芜,社会经济凋敝。怎样医治战...  相似文献   

6.
正《旧唐书·地理志·京兆府》载:武德三年"分始平置醴泉县"。校勘记云:"据本卷上下文及《寰宇记》卷二五、《新志》,此处‘醴泉’当作‘扶风’"。(中华书局,1975年,第1395、1459页,简称《旧志》)覈诸史料,京兆扶风县确于武德三年由始平县分置,且醴泉县在武德元年、二年时尚分置出温秀、好畤二县。故校勘记所言足备一说。核实而论,武德三年始平所分之扶风,贞观元年即省。逮至贞观八年,唐廷更岐州围川县曰扶风  相似文献   

7.
考倭国简单化的行使唐律,是始于他们天智天皇所定的《近江令》,该令于唐高宗总章元年颁行,盖即自唐代贞观令所演出。其后至其天武天皇,则有天武律令,以唐代武德贞观永徽三律令为蓝本。至文武天皇,则有大宝律令,大要抄自永徽律令。至元正天皇,则有养老律令,实取之唐代长孙无忌等所纂的唐律疏议。其后各代,则多就上述各律令参修颁行。  相似文献   

8.
殷鉴不远     
历史有时非常吊诡。比如说隋炀帝和唐太宗,多像啊。什么像呢?首先,身份像。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都出身于所谓关陇贵族集团,更令人叫绝的是,唐太宗的奶奶居然是隋炀帝母亲的亲妹妹,唐太宗见了隋炀帝,还得乖乖叫一声表叔。第二,经历像。隋炀帝和唐太宗都是老皇帝的二儿  相似文献   

9.
一九七二年春,在陕西省礼泉县唐昭陵临川长公主墓中,随同墓志,一道出土了两通诏书刻石:一通是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封其第十二女李孟姜为临川郡公主的诏书,一通是永徽元年(公元650年)  相似文献   

10.
端庄固伦公主为清太祖努尔哈赤长女,其额驸何和礼是后金的开国元勋。二人死后葬地几经变迁,最后合葬于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县西大窑镇公安堡村东阿(栋鄂)氏园寝内。这几次移葬改葬的过程历经时间长,期间情况又复杂,给治史者与文物工作者造成诸多困惑,今特撰文析之。  相似文献   

11.
从贞观元年至二十三年(公元627年至649年),史称“贞观之治”时期。唐太宗所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天下大治,为后人所仰,根本一点就是以一种切合社会发展实际的正确思想为指导。对于这种思想因其产生于贞观时期,我们故称之为“贞观思想”。在此,我们谨就贞观之治的思想基础谈点粗浅看法,以就正于读者。  相似文献   

12.
唐太宗李世民乃唐朝皇帝,隋炀帝杨广是隋朝君主,且杨广被缢杀时,李世民还是个10多岁的毛头小伙,8年后发动“玄武门之变”,迫唐高祖李渊禅位才做皇帝,他俩能有什么关系?但名的唐太宗“贞观之治”却确有隋炀帝的一份功劳。  相似文献   

13.
正军器监是唐代的武器生产部门,~((1))在唐代前中期屡置屡废,尤其是开元年间更有北都军器监之设,致使各部史书对其置废时间记载不同。本文试图通过对相关史料的考证,以还原唐代军器监的置废情况。一中唐之前军器监置废时间关于军器监置废时间的相关记载,《通典》曰:大唐武德初,置军器监。贞观元年,罢军器大监,置少监,后省之,以其地隶少府监,为甲弩坊。开元初,复以其地置军器使。至三年,以使为监,更置少监一员……十一年,悉罢之,复隶少府,为  相似文献   

14.
《史通》评唐代修史杨绪敏刘知几《史通》约成书于唐中宗景龙年间,在此之前,唐代史学有了很大发展。贞观年间,唐太宗鉴于武德年间萧等修前史未成,决定改组史馆,并将史馆移至皇帝直接控制的门下省,使修史之事,统由宰相领导。这个措施,是中国中世纪文书编纂上一个重...  相似文献   

15.
“两唐书”是反映同一时代社会内容的纪传体史书.由于产生时间、编纂思想以及取材内容之不同,而使之各有差异.因之,对这两部古籍进行比较研究,不仅是历史文献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而且对阅读与利用这两书的内容资料也很有现实意义.《旧唐书》虽然产生于五代时期,但有其漫长的形成历史过程.按唐朝修撰国史,始于高宗时期.据载:显庆元年(656)长孙无忌与令狐德棻首次撰成武德、贞观二朝国史八十卷.接着著名史学家吴兢又续成国史八十卷,于天宝八年(749)兢死后由其  相似文献   

16.
北川建县于北周武帝天和元年(566),唐太宗贞观八年(634)析北川县地置石泉县,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并北川县人石泉县。民国三年(1914),因四川省石泉县与陕西省石泉县同名,且陕西省石泉县设置在先,便将四川省石泉县复名北川县。  相似文献   

17.
长安翠微寺与雪村友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飞鹰  黄伟 《文博》2001,(1):32-37
位于古都西安西南25公里翠微山下的翠微寺,是创设于晚唐时期的长安佛教宝刹之一。在元代曾因一位来自日本的大德高僧雪村友梅而名扬东瀛,远播海外,在中日古代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一段不寻常的佳话。图一 远眺翠微山一、从翠微宫到翠微寺翠微寺原为初唐时期的翠微宫。据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唐高祖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在终南山太和峪深处修建了太和宫,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废。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得“风疾”,苦于京师禁内盛暑炎热,又命将作大匠阎立本重修太和废宫,并更名为翠微宫。阎立本修葺此宫时,“笼山为苑,自初栽…  相似文献   

18.
正贞观十六年(642),唐太宗想看看记录自己言行的《起居注》,却遭到掌管者褚遂良严词拒绝。太宗连忙问:我有过失也记吗?褚遂良斩钉截铁地说:"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另一个史官刘洎接着说:假如褚遂良不记录,"天下亦皆记之"。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看到关于玄武门之变的记录"语多微文",就对监修国史的宰相房  相似文献   

19.
葛宁 《福建史志》2023,(5):29-35+60+71-72
唐代武德年间福建地区行政建置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但相关沿革问题目前尚未得到完全厘清。一为学界对武德年间建州、泉州的沿革关系众说纷纭。今考证武德四年曾改建州为泉州,与武德六年另置之泉州非为一事;武德四年另置一建州于建安县,亦有别于武德元年建安郡所改名之建州。二为武德八年闽地设都督府,部分史料及学术研究均以为是“丰州都督府”,根据出土墓志等相关史料,应更名为“泉州都督府”。  相似文献   

20.
在唐朝东北边疆战略中,营州与幽州互为援手,几度分合。武德元年至贞观七年,唐朝对东北边疆经略持防御态势,以幽州辖营州。贞观八年至万岁通天元年,唐朝对东北边疆经略转为进攻态势,战略重心前移,营州从幽州独立,成为经略东北边疆的前沿重镇,幽州退居辅助地位,成为支撑营州的后方基地。契丹叛唐后,以营州为中心的东北边疆防御体系基本瓦解,东北边疆防务改由幽州负责。后鉴于东北亚形势的变化,唐朝转以积极进取态势加强东北边疆军事防御与控制,继续发挥营州东北边疆桥头堡作用的同时,以幽州辖营州,全面统筹东北边疆事务,二者合力,共同屏障东北边疆,维护东北亚区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