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汉代灯具是中国古代灯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种类丰富,造型美观。与此同时,灯具燃料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从性质上看,汉代灯具燃料可分为固态燃料和液态燃料两类。使用时,固态燃料可用硬质灯芯制成烛,插于灯盘中心的烛钎上;液态燃料则常用于不带烛钎的灯具,通过软质灯芯点燃、照明。  相似文献   

2.
汉代灯具根据实用功能的不同可区分为洗浴用灯、谒宴用灯、夜读用灯和夜行用灯。不同实用功能所用灯具在使用方式上各有异同,而使用方式则取决于灯具附件结构的差异。依据造型分类法形成的七大类灯具,通过基本造型和附件的变换可以形成一种或多种使用方式,从而实现其实用功能,体现了汉代灯具的单一功能和多功能性,反映了造型分类法与器物功能研究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4.
<正>历史文献和考古出土实物证明,至迟在战国时期,灯已经被广泛使用。《楚辞·招魂》载:"兰膏明烛,华镫错些"。"镫",汉代时写为"燈",由"金"和"登"字  相似文献   

5.
陈跃 《文博》2008,(6):23-27
灯具,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照明工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汉朝的灯具不仅造型丰富多彩,其设计构造亦更加科学,其代表即釭灯.它以其精良的铸造工艺,合理的构造设计,科学的环保理念,美观大方的造型装饰,博大深厚的文化内涵而成为我国古代灯具设计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江苏地区出土的汉代铜灯制作精美、数量众多,根据铜灯的基本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七个大的类别,分别为:豆形灯、豆形灯的变体、行灯、多枝灯、卮灯、辘轳灯、釭灯等。秦汉时期,青铜器在社会生活中的礼器作用逐渐式微,更多地向实用器转变。丰富多彩、种类繁多的青铜灯具即可反映出这种转变。  相似文献   

7.
汉代灯具类型丰富,造型多样,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北齐灯具古朴典雅,华美实用,有强烈的时代特点。从太原市博物馆馆藏灯具中看时代的发展与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9.
汉代的统治者和思想家充分意识到规范夫妇关系对于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性。先秦儒学提出的“夫义妻顺”,在汉儒董仲舒“夫为妻纲”,《白虎通》被确立为官方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向“夫权”绝对化转变。片面强调妻子的无条件的顺从和保持贞节,妻子逐渐丧失其人格独立性,成为依赖顺从丈夫的附属体。  相似文献   

10.
汉代的统治者和思想家充分意识到规范夫妇关系对于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性。先秦儒学提出的"夫义妻顺",在汉儒董仲舒"夫为妻纲",《白虎通》被确立为官方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向"夫权"绝对化转变。片面强调妻子的无条件的顺从和保持贞节,妻子逐渐丧失其人格独立性,成为依赖顺从丈夫的附属体。  相似文献   

11.
汉代的流言与讹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谣言”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当社会出现冲突、矛盾、动乱甚至危机时 ,谣言或类谣言就会应运而生。汉代的流言和讹言 ,就是这样的类谣言。流言、讹言不完全等同于“一般常识”所认定的“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 ,捏造的消息”。对秦汉时代流言、讹言的认真考察 ,有助于对当时的社会心理氛围做出更丰富的描述 ,对此类信息的“历史真实性”及其与特定历史语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更完整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鬼神问题于先秦典籍中即已触及,延至汉代,鬼神观念大行其道,民间的种种习俗与信仰受其影响极深,因此,关于有神与无神的争论也沸沸扬扬,各种论说迭出不穷。同时,“事鬼神”的巫者亦应运而兴,他们的活动在社会上影响甚巨,这也是汉代特有的一种社会风习。  相似文献   

13.
尤宝铭 《丝绸之路》2012,(14):40-41
灯具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照明用具,灯具的出现与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同时代的设计理念和人类的审美观念。甘肃出土的战国、秦、汉、魏晋时期的灯具.以其独特的造型艺术,再现了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经学与汉代的选官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汉武帝以后,儒家经学成为刘汉皇朝选官制度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成为推动国家机器运转的精神力量。察举、征辟、博士弟子课试及茂才等是汉代选拔官吏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而其基本原则、主要内容,或出于儒家经典,或本于经学之旨,体现了对儒家经学的特别重视和对治经儒者的特殊关照。经学与选官制度结缘,使刘汉皇朝适时地改变人才观念,更新用人标准,拓宽选官范围,扩大统治基础,从而造就了一个名士云集、人才辈出的政治局面。这既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又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繁荣,还有利于经学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同时,以儒家经学为指导思想的汉代选官制度的推出,标志着我国文官制度的正式确立,奠定了后来科举取士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吉林省博物院藏有战国至明清时期的各类铜镜260余面,其中以唐、辽、金铜镜数量较多,类别丰富,品质较好。辽金铜镜中尤以辽契丹纹铜镜最为大众所熟知。这些铜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时期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与中原文化的交流情况。馆藏铜镜中,汉代铜镜有38面,可分为铭文镜、蟠螭纹镜、博局镜、禽兽纹镜、人物故事镜等,时代分布在西汉早期至东汉晚期之间,这些铜镜具有明显的中原铜镜特征。  相似文献   

16.
汉代的博士与议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代博士官承秦代而设,但职掌已较秦代有所变化。即由于武帝立学,博士始获得学官称号,并正式被赋予教授太学弟子之职,亦奠定汉以后博士主要作为太学教官的职官发展趋向。其次,汉代议郎与博士性质相近,因而其亦与汉代学官制度发生联系。西汉自宣帝起,某经议郎的选立,往往成为其经正式立于博士之前的准备。至东汉,某经议郎则成为朝廷承认古文经立于学官的变通办法。由于议郎与博士在性质上如此相近,给汉代经学发展带来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考古资料入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我国汉代食物烹制方法之一的"炙"进行了简单诠释,并对"炙"的器具--炙炉的形制结构有一个较为详细的介绍,希望以此对于研究汉代饮食文化及社会生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董仲舒与汉代史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史学思想的发展呈现出三大潮流 :注重以天道论人道、探寻历史的变易及其法则和着力阐发大一统思想。这些史学思潮的形成及其演变 ,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三统”历史变易说和“大一统”说等历史思想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两汉时期,随着河西屯田事业的发展,不仅由官府组织修建了一系列水利灌溉工程,而且还有民间开挖的灌溉渠道。河西的水利工程规模较大,并已形成分布有序的灌溉网络和严密完善的管理制度。与内地一样,河西各地也设有“都水官”和“河渠卒”,但他们在受中央大司农和地方郡县管理的同时,还与当地的军事防御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时还受到郡都尉的节制。  相似文献   

20.
汉代地方社会广泛地分布着豪族大姓,无论在中原核心地区,抑或在边陲地区,只是正史不一定以大姓、豪人、豪族称之而已。笔者认为地方豪族大姓早已融入官僚系统,成为郡县掾吏,乡里亭长,甚至已是百石以上的地方长吏,其家族成员散布在官僚结构之中,有广大的关系网络。本文尝试从亭长及其部下切入,认为负责逐捕盗贼的亭长,以及其部下求盗、亭候、亭父等人,其出身颇有来自地方大姓者,当中谨守法规的亭长也有些像循吏的爱民,惟具体的事例说明,有部分大姓合谋犯法,仿如群盗。笔者考察边陲地区的盗贼作恶为乱的情况,当中盗贼、群盗,也颇以地方大姓为首,因此笔者认为盗贼、群盗与地方大姓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中间有很多是重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