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晚清以前,清军军服主要由甲胄和绒衣组成。随着甲午战败的严重刺激,朝野上下兴起西法练兵的热潮,清军也越来越多使用西式军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正式颁布仿效德式军服的西式陆军军服制度。这是中国军服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1]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对军队服制制定了相关规定,但因其存在时间短等问题,这些规定大都停留在纸面上。[]191年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中国的军事领域发生了重要巨变,尤其是在晚清军事变革的过程中,清政府借鉴当时先进的德国军事制度,建立起了中国近代第一支陆军部队。但由于受到晚清社会的大背景限制,特别是传统文化、落后经济、社会风气以及德国目的等方面的影响,晚清陆军只能停留在模仿的程度上,无法触及德国陆军的精华,因此也不可能成为欧洲那样的现代化军队。  相似文献   

3.
标准的红军军服是深灰色的,加上红星帽和绑腿,第一套标准的红军军服是在长汀县城诞生的。1929年3月14日,红四军从赣南杀入闽西,在长汀近郊长岭寨,击毙国民党军十七军六师第六混成旅旅长郭凤鸣,歼敌2000余人,解放了长汀县,取得了红四军入闽第一仗的胜利。毛泽东将部队进行整编:全军共3个纵队(团),每个纵队1200人,500多支枪;全军约4000人。红四军自创建以来,长期处于战争坏境之中,无法大量生产军服,只  相似文献   

4.
赖晨 《文史天地》2013,(11):40-41
标准的红军军服是深灰色的颜色,加上红星帽和绑腿。作为配饰的红帽徽、红领章如革命的火炬,引导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去夺取革命的胜利。但第一套标准的红军军服竟然是在长汀县城诞生的,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情节呢?  相似文献   

5.
正军乐队源于西方军队,数百年来承担着激励部队士气的重要职责。但在中国军队,军乐队却是个新鲜的事物,晚清在编练新军时,才将军乐队一编制引入国内。迄今为止,军乐队引入中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历经晚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而军乐队的行头也随着时代的变迁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让我们一起来回望军乐队在中国的变迁史。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国共两党军队合作抗日,国民党政府承诺拨发军费军服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本刊公布的军政部军需署编制之历年拨发军费军服数量表可作例证。但本表亦证明了另一个史实:即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实际已停止了对中共领导下的军队的军费军服等物资经费的供应。  相似文献   

7.
正在纪念黄埔军校成立90周年的日子里,笔者与原民革苏州市委办公室主任、86岁高龄的张式定老先生共话黄埔旧事,不胜感慨多多。张式定一家三代结缘黄埔。祖父张家瑞是黄埔军校筹建元老,其父张纪云为黄埔第一期学生,弟弟张式安为黄埔二十四期(台湾凤山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世誉张家为"黄埔世家",在黄埔军校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黄埔军校的人,一般认为不是共产党人,就是国  相似文献   

8.
仝卫敏 《史学月刊》2006,(12):13-16
在探讨战国时期的军服供应问题时,学术界的认识并不统一,多数学者认为此时的军服主要由士兵本人自备。传统文献、睡虎地云梦秦简及其所附两版“家书”和里耶秦简的一些记载,为我们了解战国军服供应情况提供了重要材料。战国时期军队士兵的服装一般由国家发放,特别是其战服外衣应当是官府统一制作,而其贴身内衣则可能由士兵自备。士兵衣服,由于经年累月行军打仗,磨损很大,士兵随时到军市上采买一些作为补充,也是情理中事。战国时期军市的大量涌现,其中当然也有军服交易,但它只是一种辅助性的军用物资供应方式。  相似文献   

9.
鸟瞰晚清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军事上的异变着实牵扯了一代政局,尤其是自湘军而始的军队私人化问题,给以后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造成了极其严重的障碍。清政府在军事变革的大背景下先后采取了裁湘留淮、编练新军等举措,但在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导下,清政府不仅没有收回中央的军政大权,反而使淮军和新军的军队私人化问题向更深程度发展。晚清军队私人化问题导致国家权力的地方化、碎片化和洋奴化,使中央政府丧失了整合政治资源、推动改革进程的能力,最终走向灭亡,并直接导致了近代军阀割据的政治形态。  相似文献   

10.
《华夏地理》2003,(4):81-85
他军服的上衣口袋里装着满满一排雪茄,一入座就掏出一支,在手中抚摩一番,用火柴杆在烟蒂上钻个深洞.然后反复地嗅着雪茄的香味,点上,深深地吸上一口,接着就开始发表讲话.这是卡斯特罗每次长篇报告之前的情绪酝酿.后来,卡斯特罗戒烟了.他在接受美国<雪茄迷>的发行人谢按肯采访时说:"我有好多次梦到雪茄,有时还会梦到自己在抽雪茄."  相似文献   

11.
军服体现着军队整齐划一、纪律严明和威武雄壮的风貌。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诞生后,随着不断发展壮大和正规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其着装也经历了一个从相对统一至完全统一的过程。本文从红军时期我军的着装写起,带领读者回顾了从那时到今天我军军服变革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广西汉族生活风俗述略徐杰舜广西汉族的生活风俗虽然普通、朴实,但却最富有生活情趣。一、服饰从晚清到建国前,广西汉族民问盛穿唐装。上衣,男子为对襟衫,扣子用布打结编成,以单数为俗,成人九颗,少年五颗,幼儿三颗。衣袋开口,上大下小,一般四个或两个,少数三个...  相似文献   

13.
作为《史学月刊》的作者,我与这个学术杂志已经有25年的关系了,也即是说横跨了我学术生涯的主要年代。我在《史学月刊》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1986年第2期上的《晚清近代学堂和学生的数量》,这是一篇资料考证性的文章,也是我关于晚清新政与教育改革系列文章中的一篇。由于当时对这个课题的研究刚起步,所以文章虽然不长,但受到学界关注,后来不少研究近  相似文献   

14.
徐平 《炎黄春秋》2002,(9):32-34
军衔制度在中国已有近百年历史。20世纪初,晚清军队引入世界通用的军衔制度。以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几个时期实行的军衔制度,基本上都是在清末军衔制度基础上的发展和沿革。  相似文献   

15.
晚清巡防队是清政府军政改革中保留下来的一种新旧混杂的军队,长期以来史学界对于辛亥革命时期军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军上,对于巡防队的研究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本文对巡防队的历史和巡防队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及作用进行研究,认为清政府对于巡防队的改造存在诸多问题;巡防队在辛亥革命中有一定的表现,在不同的省区其作用是不一样的;但是也不能忽视其反面作用,军队起义意味着对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的强烈挑战,造成了军阀政治的悲惨结局,影响了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绣像小说》是在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的影响下诞生的第一份小说专刊,也是晚清刊行时间最长、成“就最大的一种小说杂志。本文通过介绍它的创刊情况、创作背景、办刊宗旨、小说特点以及期刊销售情况等,本真地再现了晚清小说变革的原始风貌。  相似文献   

17.
周渝 《贵阳文史》2014,(4):22-25
正他是第一位牺牲在战场上的贵州籍黄埔骄子;他被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誉为"军校牺牲第一人"。作为第一批成仁的黄埔将领,蔡光举注定不会有太多的故事。但只要提及黄埔军校,他的姓名就必定难以被后人遗忘。1925年的春天,长洲岛上全副武装的黄埔学生军踏上了轰轰烈烈的东征之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场复仇之战,此战所征讨的对象正是在3年前因与孙中山政见不合而发动"六一六兵变"的陈炯明。更重要的是,这场东征之战是黄埔军校建军以来,校军参加的第一场正真意义上的战争。  相似文献   

18.
<正>徐州路遇蒋纬国1947年3月,我在徐州任陆军总司令部徐州司令部中校参谋,蒋纬国任装甲兵中校营长,其少校副营长蒋铎(黄埔13期,孝感人)到总部找我,请求设法调动,我说:"你与蒋纬国同事,你姓蒋,那还不好处?"蒋铎说:"他性情古怪,我们难以相处。"我说:"他古怪在什么方面?"蒋铎说:"我们装甲兵待遇较好,士兵夏秋军服是卡其布料,冬春是粗呢军服。军官夏秋是毛哔叽,  相似文献   

19.
史文 《史学月刊》2005,(12):84-91
晚清国家观变化所呈现的强烈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恢廓的世界眼光以及各种国家观念纷然杂陈等时代特色,不仅是晚清国家观变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更是当时“千古未有之变局”之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在国家观念上的反映。上述特色非但使晚清国家观注入了新的内涵,也加速了晚清国家观由传统王朝观向近代国家观的转变;并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及其走向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胡忠良 《中华遗产》2009,(2):156-159
新年前,我到广州出差,顺便去了趟佛山。近代佛山有两个著名人物,一个是民间英雄黄飞鸿,一个是朝廷要员张荫桓。在晚清历史上,张荫桓的作用要比那个因为港片而家喻户晓的黄师傅更大也更神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