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于荥阳市苜蓿洼村M18、M19两座晋墓中各出土多枝灯一件。这种类型的灯具,多见于中原地区的东汉墓葬,晋墓出土较少。本文认为这两件多枝灯应当属于典型的树枝型样式,而非考古报告的复原图类型;且从出土位置和墓葬组合来看,这两件多枝灯具有典型的祭祀和礼仪意义。  相似文献   

2.
洛阳发现一件传世的西汉栒家铭铜灯。栒家是西汉初年栒顷侯温疥受封栒邑后形成的著名家族。这件铜灯的发现对研究栒侯家族及西汉早中期历史等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宝军 《收藏家》2014,(9):50-55
灯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照明承载物,历来以材质多样、造型别致著称。汉代则是中国灯具发展的一个高潮期,汉代铜灯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形式各异,具代表性的有人俑灯、连枝灯、豆形灯、行灯等。除上述灯外,汉代还有为数众多的动物造型灯。这些动物灯利用动物的形体特征进行巧妙设计,动物形象栩栩如生,构造设计巧夺天工,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是一件实用的生活用具,展现了当时工匠的高度智慧和精湛工艺。  相似文献   

4.
硖石灯彩     
前 言 硖石灯彩相传始于清康熙年间,至清光绪年间与北京、广东、南京的灯彩以各自的特色齐名中外。 本文主要是孙惟君的回忆。文中对硖石灯彩历史有较多的叙述,并且讲了一些灯人的材料,并第一次指出硖石灯彩的主要特色是针刺、刀刻、绘画相结合的灯片制作技艺,并对灯片的制作作了详细介绍。文中对针刻灯片产生的原因作了探讨。 孙惟君自幼跟随父辈学习绘画和扎灯,从四十年代中期起专门从事灯彩制作,对灯彩各项技艺件件皆能,是一位全能的扎灯能手。特别是对灯片制作有很高的造诣。他现在已是七十高龄,仍然在为了复兴硖石灯彩而工作着。  相似文献   

5.
1975年,济南市东南郊济南灯炮厂工地出土了一件黑釉鸡头壶,伴出的还有两件青瓷盘口壶。出土现场情况不详,从器物的完整性推断,当为随葬品。  相似文献   

6.
酷品     
《南方人物周刊》2008,(4):88-89
"启蒙"书灯一本像灯的书,还是一盏像书的灯?这个全身裹满白色玻璃树脂、通体发光的家伙名叫Enlightenment Lamp,它的外形酷似书本,长、宽、厚分别为24、17、8厘米,内置9瓦特节能灯,设计者Studiomeiboom解释:"受到《圣经》、《可兰经》等畅销书启发,我们想设计一件具有‘启迪’意味的照明工具:就是这款‘启蒙’书灯。"  相似文献   

7.
1987年2月,襄汾县博物馆在侦破盗墓案过程中,获得雁衔鱼铜釭灯、釉陶盘柱羊灯、三碗陶吊灯各1件。经调查,三件器物出自不同的汉墓。介绍如下。雁衔鱼铜釭灯雁身长33、器通高55厘米。铜铸,通体彩绘。雁体肥硕,直立,双足健壮,趾间有蹼。彩绘羽翮翎毛。背部开口,接一带柄灯盘。盘径10厘米。盘周镟有凹槽。雁颈修长,回首张喙,口衔一鱼。鱼扭头翘尾,彩绘鱼鳞。鱼身即为灯罩。  相似文献   

8.
西汉雁鱼灯     
在朔县秦汉墓的出土器物中,有一件出自城西照什八庄一号墓的雁鱼灯(编号为ZM1∶1),造型生动,工艺考究,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照什八庄一号墓属西汉晚期,雁鱼灯的铸造时间应与墓葬时代相近。雁鱼灯全系铜铸,整体作鸿雁回首衔鱼伫立状。雁额顶有冠,眼圆睁,颈修长,体宽肥,身两侧铸出羽翼,短尾上翘,双足并立,掌有蹼。雁喙张开衔一鱼,鱼身短肥,下接灯罩盖。雁冠绘红彩,雁、鱼通身施翠绿  相似文献   

9.
河南济源出土汉代大型陶连枝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春,河南济源县城西南12公里的承留乡承留村西清理了一座汉墓,出土器物中有1件罕见的大型陶连枝灯。陶连枝灯通体饰白衣,涂朱砂。发现时己破碎,复原后知系由座、盘、柱、盏配套而成。自下而上共分8节。  相似文献   

10.
陕西咸阳塔儿坡出土的铜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物》1975,(6)
1966年4月,咸阳市砖瓦厂工人同志们在塔儿坡塬边取土时,发现一长约3米、宽约2米的墓葬,当即报告咸阳市博物馆。咸阳市博物馆派人赴现场调查了解,当时墓葬已基本挖完,没有发现其他遗迹,只清理出20多件铜器。这批铜器共有鼎9件,锺1件,带座盘耳杯1件,钫3件,提梁钫1件,提链炉2件,盆2件,蒜头形扁壶1件,雁足灯2件,鎏金器座2件,此外,还有漆器  相似文献   

11.
糠灯是满族先民所使用的照明用具。盛京皇宫的清宁宫内曾摆放着一盏糠灯,它是皇太极生前所使用过的。入关后,此灯也一直存放在盛京皇宫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每每东巡盛京,始终都把“恭瞻”遗物作为一项例行的制度。清代十分重视对幼帝的教育,除了学习汉文化、继承本族传统文化之外,更注重以物育子。从多位皇帝的诗篇中不难发现,糠灯是“溯述家风”的民族传统教育的一件经典实物。  相似文献   

12.
1998年8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西县(今瓜州县)发掘魏晋墓葬(M9)发现1件墨书纪年镇墓器[1],置于墓主人左肩胛骨处。自名斗瓶,干泥制成,呈高柄灯状,灯碗呈斜腹钵状,有刮削的棱痕,柄呈八棱柱状,柄座一  相似文献   

13.
1998年1月周原博物馆清理发掘的官务一号汉墓中,出土了一件特别引人注目的陶彩绘朱雀灯。此灯形体高大,装饰豪华,在汉墓出土的陶灯中是十分罕见的。尤其是灯座四周贴塑的28组动物形象、人物故事,更是造型生动,内容丰富,寓意深刻。这批贴塑中,有自然界的动物牛  相似文献   

14.
1928年,《文学周报》五卷二十五号刊载了郭绍虞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介绍〈歧路灯〉》。文章一上来就说:“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与《儒林外史》而不知道《歧路灯》,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与《儒林外史》的作者曹雪芹与吴敬梓而不知道《歧路灯》的作者李绿园。这三部差不多同时的长篇著作,而显晦之不同有如此!这诚是近世小说史上一件不平常的事实。”接着,文章将《歧路灯》与《儒林外史》、《红楼梦》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出结论,认为“《歧路灯》亦正有足以胜过《红楼梦》与《儒林外史》者在”。几个月后,朱自清又在《一般》第六卷第四号上发表了《歧路灯》一文,认为“《歧路灯》是中国旧来仅有的  相似文献   

15.
人形铜吊灯     
今年5月在故宫展出的《各省市自治区征集文物汇报展览》上,有一件引人注意的汉代人形铜吊灯,这是湖南省博物馆送展的藏品(图版柒:2)。灯长28、通高29厘米,由灯盘、储液箱和悬链三个部分组成。造型奇特,构思巧妙而不落俗套,这样的器形是我国传世和出土文物中所没有见过的。  相似文献   

16.
王焕文 《文物天地》2023,(1):109-111
2009年,淄博出土一件红绿釉瓷狮子灯,经考证应是北朝时期淄博窑口生产,是当时当地著名佛教寺院——龙兴寺的遗物。结合南北朝时期淄博地区经济发展、陶瓷业生产状况,以及当时的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等情况,推断这件瓷灯应是北朝时期是当地窑口生产、在寺庙中使用的装饰性灯具。  相似文献   

17.
王少石 《收藏家》2005,(8):28-30
越窑从东汉晚期创烧我国最早成熟的青瓷开始,至唐成为“南青北白”之青瓷的代表性瓷窑,晚唐五代烧制出极负盛名的秘色瓷,至南宋以后而停烧。在长达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越窑以青釉制品闻名于世,兼烧部分黑釉等瓷器,这是目前人们对越窑较为普遍的认识,然而本文要介绍的却是一件三国孙吴时期越窑生产的白瓷熊灯(图1)。十多年前,笔者于安徽省芜湖市购得,珍藏至今。这件越窑白瓷熊灯,设计精巧,造型生动。器高10.3、盘座足径12.3厘米。碗  相似文献   

18.
<正>1982年12月,广西贵县(今贵港市)铁路新村3号东汉墓出土了一件"俑形黑陶灯"和一件"俑形活动流陶壶"模型明器。对这两件造型奇特的陶灯陶壶的俑形象,有人称之为"奴隶"。其实不然,这两件陶器蕴含着丰富的佛教文化信息,对揭示岭南地区海外佛教传入的时间、传入地点以及传播的路线等历史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贵县出土的这件陶灯,以蹲坐的裸形俑体为灯柱,以俑之头部顶着  相似文献   

19.
1994年3月,南阳市化学制药厂在施工时,发现卧姿牛形铜灯1件。南阳市文物工作队得知情况后,即派人到现场调查,发现该器物出土于一残破砖室墓内,从周围散布的零碎陶片看,其时代应属东汉时期。卧姿牛形灯长19.2、宽8.5、高11厘米,重1125克(封底;图一、二)。牛呈正面卧姿,头昂起,两角,小耳,鼓眼,鼻  相似文献   

20.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东汉绿釉陶孔雀灯,1964年出土于陕西省潼关吊桥镇,是一级文物。四川汶川5&#183;12地震致使其在陈列柜内倒翻,断裂为70块碎片,为了能够重新展览该件珍贵文物,必须对其进行修复。本工作在东汉绿釉陶孔雀灯每件碎片(块)的现状调查记录的基础上,通过陶胎和修补材料的XRF、SEM分析,制定了修复方案。采用预加固、清洁、拼对、黏结、补全、补色等措施,完成了复原性修复工作。修复后的东汉绿釉陶孔雀灯已能够达到陈列展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