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短短的21年中,德国迅速完成了它的扩张战略。这主要是由于凡尔赛条约对德国来说既苛刻又给德国以撕毁条约的可能,同时,德国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欧洲大国之间的关系,从而一步一步地走上了扩张道路。  相似文献   

2.
两德统一的关键一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德统一的关键一步肖辉英研究德国问题,必然涉及到两德为实现统一而签订的一系列条约,首先值得探讨的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条约》,简称《经济统一条约》,它为两德的政治统一创造了基本条件。一、《经济统一条约》出...  相似文献   

3.
康春林 《史学集刊》2003,20(2):57-64
苏军过境援捷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向波兰、罗马尼亚施加政治压力的手段。苏联在30年代实行了既促进欧洲集体安全体制,又努力改善和恢复与德国合作的双向选择政策,最终在30年代末达成与德国合作的苏德条约。它在苏德条约后向东欧扩张领土的事实,证明苏军过境的大国霸权主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1941年苏日签订中立条约谈判的新揭密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者按]:B,H.斯拉温斯基著《苏日中立条约:1941—1945年外交史》(1941—19451995.)一书首次披露了关于1941年苏日签订中立条约谈判的苏联外交档案文件,其中斯大林与日本外相松冈洋右的谈话记录表明,斯大林认为,签订苏日中立条约是第一步,是进一步在“大问题”上合作,使“三国条约”变成“四国条约”,即用德、意、日、苏联盟对付英、美。这是过去许多史学著作中未曾提及的。自然,世界局势并未依斯大林的意志发展,由于德国突然进攻苏联,历史的发展使苏联与美、英、中等国建立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但这一被隐藏达50多年的苏…  相似文献   

5.
王梓 《黑龙江史志》2011,(23):3-5,14
1918年11月11日德国在停战协议书上签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39年9月1日,德国闪电般的侵入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两次大战之间短短的21年里,为何德国作为战败国再一次走上扩军备战的道路呢?人们往往联想到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一般认为德国历来是一个崇尚武力的国家,侵略扩张是其本性。其实不然,没有哪个民族是喜欢战争的,只有当民族的自尊心受到摧残,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时,为恢复民族自豪感,才会想法设法的去争取属于自己的东西。在德国,这种民族心理被统治者所利用,加上当时特殊的国际关系,德国一步步走上扩张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王蓓  田耀 《沧桑》2015,(1):82-84,114
1868年清政府与美国签订《蒲安臣条约》。清政府启用外国人蒲安臣担任对外使团领袖,是一种外交创举和追求变革的体现。美国的经济发展需要促成了这个较为平等的条约。内外交困的清政府意图扭转不利的外交局面,学习先进西方科学技术增强国力,抵御外敌势力扩张。这种愿望促成了《蒲安臣条约》。蒲安臣本人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真执行外交任务的精神也促进了条约的顺利签署。外交政策实则体现了国力兴衰。  相似文献   

7.
苏联为扩张其战后远东地区的势力范围,在《雅尔塔密约》中要求外蒙古独立.于是,中苏两国在1945年进行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谈判中,外蒙古问题成为一个焦点.这一问题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外蒙古独立问题,二是外蒙古疆界问题.但是,既往研究对外蒙古疆界问题的重视不够.其实,国民政府不仅在波茨坦会议期间,重提外蒙古疆界问题,而且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谈判、缔结过程中也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处心积虑,使这一问题不仅在中苏谈判中为保护中方权益发挥筹码作用,而且在条约换文的规定中还为未来的疆界谈判留了余地.这一问题给国民政府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以及后来的彼此疆界纠纷带来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次大战后美英矛盾在美国对外关系中本居主导地位,为了抗衡英法,美国积极扶植德国,德国因而迅速崛起,疯狂向外扩张,终于成为美国的劲敌。对于两次大战间的国际关系,过去人们只注意英法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却忽略了美德矛盾的产生与发展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本文对这组矛盾的发生、发展及其结局作了细致的描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苏德关系问题上,人们往往把注意点集中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上。实际上,1939年9月在德军侵波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苏联与德国签订了两个条约,即《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和《苏德友好与边界条约》。苏联政府和史学家对前一个条约,发表了大量文章,充分肯定了它的功绩;但是,对后一个条约,苏联政府则竭力避讳。我国史学界长期以来也只注重研究《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忽视了对《苏德友好与边界条约》的研究,甚至有许多文章把《苏德友好与边界条约》所造成  相似文献   

10.
抓住商机 脱颖而出 16世纪下半叶,雄起的沙俄势力迅速扩张领土,以坚船利炮改变了东北亚的地域格局。1686年8月,清军反击俄军进犯,将其围困雅克萨,为中俄边界谈判创造了有利条件。1869年9月,中俄双方使臣在尼布楚谈判,签署了《中俄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是中俄两国之间正式缔结的第一个条约,也是清政府执政以来,首次运用条约形式明确同另一个国家的边界关系。其中第五款规  相似文献   

11.
日俄战争后,作为战胜国的日本积极扩张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的影响力。日僧希望享有同西方传教士一样的传教权,向中国传输佛教。中国则对日僧在华传教权采取了谨慎强硬的态度,运用国际法,坚持认为根据条约规定,日僧不享有在华传教权。中日两国在光绪三十年(1904)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之间就传教事,特别是日僧有无在华传教权的条约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直到清帝退位(1912)日本也没有取得在华传教权。  相似文献   

12.
19、20世纪之交是帝国主义疯狂扩张的时代,英国在面对德国和美国的殖民扩张威胁到自己利益时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英国面对美国的扩张态度暧昧,多以仲裁方式解决冲突;相反,面对德国的扩张却态度强硬,加大海军军备竞赛,强调军事优势应对。  相似文献   

13.
过独木桥(汉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天中午,李二赶集归来,刚跨上家门附近的一座独木桥时,突然看见家中失火了。迎面来了一位叫葛老大的人,手指对岸大声喊道:“我家孩子掉到水里了,快让我过去!”李说:“你没瞧见我家失火吗?快让我先过去!”葛说:“我救孩子要紧!”李说:“我救火更要紧!”二人争吵不休,互不让相,结果订了两不吃亏的条约:李让葛三步,葛进三步;葛让李三步,李进三步。  相似文献   

14.
李超 《文史月刊》2012,(11):47-49
1963年1月,法国和德国签订了《法德友好合作条约》,标志着曾经为世仇的法国和德国最终实现了历史性和解。这种局面的出现,除了法德两国本身的努力外,还与美国的相对强大和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有关系。从美国的角度看,法德和解是美国无心插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吴凡 《黑龙江史志》2013,(15):20-22
本文以1933年希特勒上台和1938年慕尼黑阴谋两件事作为分界点,将1930年代分为三个阶段来阐述苏德关系;并始终围绕国内政治形势、国际外交局势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展开论述。《拉巴洛条约》建立的良好关系持续到国社党上台正式结束,苏德相互视对方为不能避免的敌人,却又都极力避免成为对方的首要目标以赢得充裕的战备时间。为此纳粹开始了对凡尔赛体系的渐进式破坏;而苏联则在英法和德国间反复权衡,力图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最终与德国妥协。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10月28日至29日,由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主办,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中外条约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南省长沙市隆重召开。作为国内首届以"条约"为研究主旨的学术会议,吸引了来自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80多位专家学者,收到论文67篇,范围涵盖了近代中外条约研究的各个方面。前近代条约研究近代条约的产生始于中英《南京条约》,而在此之前,中外间已经存在着条约问题并开始了条约关系的酝酿。中山大学吴义雄围绕着嘉庆中叶中英之间所发生的系列冲突与互动事  相似文献   

17.
《望厦条约》是清朝政府在中英《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之后与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三个不平等条约,也是中美之间自1784年开始交往以来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提起这个条约,人们愤慨的往往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  相似文献   

18.
中苏两国于1950年2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新中国成立后对外签订的第一个双边关系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反映了人民革命胜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之间建立了完全新型的关系,标志着中苏关系从此走向一个全面合作的历史时期。通过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与苏联同中国国民党政府在1945年8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比较来看,《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中苏双方在充分协商、积极对话的基础上产生的,所强调的不仅是同盟,更是互助与合作。  相似文献   

19.
1946年11月国民政府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这是战后中美关系中的大事。条约内容广泛,远远超出通商航海的范围。在1943年取消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及其他旧有特权之后,正是这个条约,为中美关系提供了新的法律基础。关于条约在1946年的谈判过程,近年一些专著和论文已作了较系统的阐述。但实际上,从1943年1月中美新约签订之后,中美双方就都立即开始为战后签订商约进行准备。美国实业界和国务院密切配合,力图为战后美国在华的经济扩张创造尽可能优惠的条件。揭示这个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美国战后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20.
日前,旅居德国的郑和后裔二十世孙郑宽智,在郑和研究会郑自海陪同下,参观访问了南京宝船厂遗址公园、下关静海寺等郑和在南京的重要遗迹,在参观过程中,郑宽智仔细观看了几十米长的铜制郑和航海图并登上六十米长、十几米高的郑和宝船模型;在郑和当年曾居住迂的静海寺,还观看了屈辱的第一个卖国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和香港回归纪念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