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英国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为基础,梳理了三艘英籍普通商船在1939—1941年被日军扣押以及由此展开的英日交涉过程。日本方面蛮横傲慢,对英籍商船始终强扣不还,对英方的合理诉求置之不理;英国外交当局对于涉案船东几度反复的诉求可算尊重,但对日交涉的努力低效乃至无效,正是该时期英国对日外交整体上奉行消极退让政策的必然结果。三艘遭日本扣押的英籍商船及其相关人员的际遇表明,日本的侵华战争归根到底是对和平环境和国际秩序的挑衅,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同样也直接伤害到诸多外国商民的权益;如不及时制止,就没有可以幸免的旁观者和第三方。在日本侵华战争影响下的第三国商民,也和中国的抗日战争有各种各样的关系,虽然直接相关的资料零散,但是不能忽视,应该纳入抗战史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2.
邓玉梅 《南方文物》2005,(3):i0001-i0001
瑞典“哥德堡”号是一艘曾在18世纪三次来到广州,在东西方经贸化关系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商船。这艘富于传奇色彩的商船于1745年9月触礁沉没后,船上的货物在随后的两个多世纪内被陆续打捞出水并引起全世界专家学的广泛关注,瑞典与其它国家的不少专家学对“哥德堡”号的打捞与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然而,在与该船有极深渊源的千年港市广州,这一事件并未引起广泛注意,相关报道也较为简单。笔拟对这艘集神秘、财富和传奇于一体的瑞典古帆船略作探究,期望能有所启迪和收获。  相似文献   

3.
二战期间,英国运输船队屡屡遭德国潜艇的攻击。仅1942年11月一个月,盟军就有上百艘共86万吨商船被德国潜艇击沉,英国海军上将蒙巴顿勋爵的指挥舰,竟两次被德国人击沉,他本人也差点送命。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印尼政府实行“印尼化”政策,引发一系列排华事件.1960年2月起,中国政府先后租用苏联等国的客轮,到印尼各港接运难侨回国.因租用外轮条件苛刻、费用高昂,中国辗转向希腊购买商船.这艘商船经过修理、改造,成为了中国第一艘远洋客轮,并被改名为“光华轮”.光华轮于1961年4月起,开始前往印尼接侨. 1966年4月,35岁的中国新闻社摄影部记者、印尼华侨张茂新,南下广州黄埔港.他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登上了停靠在珠江口的中国第一艘远洋船——光华轮. 来自新华社、中新社等新闻单位的记者,和中国华侨事务委员会(简称中侨委)的工作人员一起,组成了12人的接侨工作组,准备前往印度尼西亚,接运难侨回国.  相似文献   

5.
吴文强 《收藏家》2016,(4):59-63
克拉克(Kraak)是17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捕获的一艘葡萄牙商船的名字。船上装有大量的青花瓷器,因不明瓷器在中国的产地,欧洲人便把这种瓷器命名为“克拉克瓷”。  相似文献   

6.
1786年赴粤的"大土耳其"号,是继美国"中国皇后"号来华的第三艘商船。"大土耳其"号来华并非预期的计划,而是在"中国皇后"号的激发以及英国钳制贸易的格局下,美国海商由好望角向印度及东南亚转向促成的贸易事件。本文挖掘中外文档案文献,考察了"大土耳其"号广州贸易情形,并对某些记述及历史遗留物进行了辨正。  相似文献   

7.
顺治九年(1652),一艘赴日本贸易的苏州商船回国。史学界对该商船的赴日时间及贸易方式存在争议:一说是1644年赴日,在日本进行了八年的海外贸易;一说是1650年或1651年私自出海,交易完毕后即回国。本文根据明清档案及朝鲜史料对该事件的记载,以及当时中国、东南亚、日本之间的贸易状况进行综合考察,可以肯定该商船是于1644年前往日本,并在日本与交趾之间从事贸易活动。  相似文献   

8.
刘晓滇 《文史春秋》2012,(12):10-15
上世纪30年代,上海有"东方巴黎"之称。富丽堂皇的大饭店,气势不凡的银行、商厦,风格各异的剧院、歌舞厅,租界内一座座充满异国情调的洋房,以及黄浦江港口内停泊着的一艘艘商船无不散发出现代都市的极大魅力。相对于当时中国普遍的贫穷落后,上海的喧嚣繁华恍若有一种超然于中国土地的异域风味。上海,有着太强的诱惑力。  相似文献   

9.
<正>1953年版的人民币伍分纸币正面右侧,印着一艘巨轮,它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驾船起义,并升起五星红旗的第一艘商船"海辽"号。一个偶然  相似文献   

10.
1987年8月,英国海洋探测打捞公司与广州打捞局在南海川山群岛附近海域搜寻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船“林斯堡”号(Rimsberg)时,意外发现了一艘中国古代沉船。1989年,该沉船被命名为“南海Ⅰ号”。“南海Ⅰ号”的水下考古工作,按性质、任务、时间大致可分为早期发现阶段(1987-1989)-前期水下考古调查阶段(1999-2004)-整体打捞阶段(2002-2007)-“水晶宫”内试发掘(2009、2011)-水晶宫内全面保护发掘(2013年后至今)等不同工作阶段。  相似文献   

11.
任东来 《世界历史》2002,30(3):96-103
在中国的国际关系史研究中,中美关系占有重要的地位,以通史性著作为例,1989年以来,比较出色的著作至少有三种。这三本著作涵盖面广,涉及了1784年美国第一艘商船“中国皇后号”来华以来200多年中美交往的历程,简明扼要,很适合作大学的教材。  相似文献   

12.
林海 《郑和研究》2005,(3):60-60
上海市航海学会桑史良先生在为“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收集中国航海史展览资料过程中,意外发现民国时期国营招商局“郑和”轮的照片,据查,此为我国第一艘以郑和名字命名的商船。  相似文献   

13.
1784年,第一艘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首航中国,西洋参是其打开中国市场最主要的产品。随后,在中国迅速掀起一股西洋参热。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人参难求;西洋参有中国人参不可替代的药性;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华贸易的需要;西洋参价高利重,商人乐于贩卖。18世纪末西洋参热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00年8月20日,马尼拉《菲询问者日报》头版新闻报道菲国考古重大发现。发现地点在巴拉湾省(PACAWSN ISCAND)北部的武旋牙岛(BUSUANGA ISCAND)偏西约8海里水下170英尺,海底一艘古代西班牙大帆船的残骸上发现两座古钟,上刻年款分别为1783年和1784年。专家推测这是一艘十八世纪往返于马尼拉至墨西哥之间的商船。沉船满载中国文物,估计达5千多件。迄今为止,已经打捞上数以千计的文物,多数是明末清初的青花瓷器,多数是江西景德镇和福建平和窑生产的外销瓷。  相似文献   

15.
八百年前,一艘满载货物的宋代商船,在航行到西沙华光礁时不幸触礁沉没。数百年来,它被浪击水冲、为石撞沙掩,与其他沉没于南海水下的无数残舟断楫,默默地倾诉着勇士未了的航海心路。直至21世纪,这艘定格在历史汪洋中的沉船,作为在我国西沙群岛的远海地区发现的第一艘古船,方被考古学家打捞出水。尽管它已满目疮痍,但洗去厚积的历史泥沙,黏结破碎的时代裂痕,它仍然是我们了解往昔的纽带。它力斩风浪的时代已经远去,但我们的祖先与海共生、与洋搏击的精神与文化基因,已成为我们民族血脉的一部分,代代相延。为了筹备关于"华光礁Ⅰ号"的展览,我们有了一次与海洋、与水下尘封的时空进行对话的机会。这艘古船幸而留存至今的斑驳痕  相似文献   

16.
高峰 《文史精华》2012,(1):33-37
海圻舰在中国海军史上是一艘充满传奇色彩的军舰:它是中国第一艘以访问英国、美国、墨西哥、古巴等国而完成环球航行的大型军舰;是清政府海军中的唯一一艘全舰官兵都剪掉辫子的军舰:在该舰环球航行期间辛亥革命爆发,该舰全体官兵在舰长程璧光带领下毅然投人革命队伍——出国时舰旗还是大清国的黄色青龙旗,归国时已变成了中华民国的五色旗。  相似文献   

17.
著名美术评论家蔡著虹曾做过一个生动的比哈,他说小人书好比一艘船,一艘满载着人间喜怒哀乐的船……巡行在碧波万顷中,经历过大海长期考验。是的,这大海就是小人书的读者,发行量最高时达到4亿册的小人书,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1927年3月24日,国民革命军江右军分三路纵队进兵南京,搜剿不及撤退溃散城中的数万直鲁败兵。从上午8时左右起,南京发生抢劫外国人事件,在宁外人有个别伤亡。下午3时37分,停泊在南京下关江面的一艘英国军舰和两艘美国军舰向下关美孚油行小山周围及城内发炮轰击,达一个多小时。这就是当时震惊中  相似文献   

19.
正清乾隆后期,正值英国工业革命高歌猛进;在自由贸易的旗帜下,英国商船遍及世界每一个角落。尤其是中国,已经成为英国贸易版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1760年到1800年,英国与中国的贸易额猛增了10倍以上,但英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英国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茶叶,这些茶叶一般都是以白银来支付。随着贸易量的增加,东印度公司为了解决白银短缺问题,以鸦片作为白银的替代品,向中国输出,因此引发鸦片战争,此后百年间,鸦  相似文献   

20.
海涛 《郑和研究》2006,(3):58-58
史学家钱肇昌出生于中国,曾在美国喷射推进实验室担任高级太空工程师,他历时两年半,到各大图书馆与大学搜集文献和航海图,综合300多种文献后撰写了《郑和奇案揭密》一书,得出结论认为哥伦布用中国航海图抵达美洲,中国是世界上航海历史最悠久,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欧洲人的航海事业继承了中国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