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说起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许多人都知道他在京剧艺术上的深厚造诣。但是,梅兰芳和电影还有着一段不解之缘。梅兰芳在年轻时就是一个电影迷。1905年,北京的丰泰照相馆拍摄了我国京剧名演员谭鑫培表演的京剧《定军山》片断。这一年,梅兰芳已经开始登台演出,并逐渐成了一位颇有名气的戏剧演员。梅兰芳是电影院的常客,他看电影不仅为了娱乐,而且注重从电影表演艺术中汲取营养。后来,梅兰芳萌发了拍电影的念头,他想,电影演员可以在银幕上看到自己的表演,而戏剧演员在舞台上演出,永远看不到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正现代京剧《红灯记》是"文革"中江青"钦定"的八个样板戏之一。它的前身是上海爱华沪剧团于1963年初排演的沪剧《红灯记》。当初,凌大可、夏剑青将电影剧本《自有后来人》改编为沪剧,初稿名叫《密电码》,后经应云卫提议改为《红灯记》,搬上京剧舞台后,一直沿用这个剧名。沪剧《红灯记》在上海一炮打响,反响热烈,遂被江青看中。她在中南海接见演创人员张东川、阿甲、李少春、袁世海等人,要求中  相似文献   

3.
张侃侃 《江淮文史》2016,(1):100-107
正张学良平生酷爱京剧,在他百年的人生历程中,与京剧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他晚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深情地说:"我和京剧有着深厚的渊源,我不但喜欢听戏,有时也喜欢唱戏。"青少年时期,张学良就喜欢上京剧,成为票友。在他主政一方期间,经常观看梅兰芳等京剧大师的演出,还与他们结成好友。西安事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宁砥中先生,是一位文人,也是一位书画名家。他幼承家学,受传统文化薰陶,博学多才,于诗文、书画、京剧均擅胜场。尤其是他的中国画,人物、花鸟、山水无所不精。山水画学溥(心畲)派几能乱真,是心畲先生最得意的高足。当代画坛上有如此深厚的传统功力,并能不染时俗、远离名利,潜心研究技法的画家实属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5.
继强 《华夏地理》2004,(7):22-25
我们的话题由京剧在国外的流传开始展开,在呼吁振兴京剧的今天,两位嘉宾的想法可能将为我们提供一个特殊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一生兴趣广泛,业余爱好很多,而在工作闲暇的时候,他最大的爱好是欣赏京剧,以此来减轻繁忙政务所带来的疲劳。毛泽东是一位很有个性的对京剧颇有研究的业余爱好者,对京剧的历史、流派、唱腔、程式比较熟悉,看到动情之外,常常忍不住要落泪,要发火。京剧为什么对毛泽东有这么巨大的感染力?详情请读《毛泽东的京剧情缘》。  相似文献   

7.
正省城专家帮罗田找回余三胜这是一段不应遗忘的寻根故事。这是几位值得称颂的文化传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先后数度走进大别山深处的罗田九资河,寻访一位京剧大师余三胜的踪迹,终使这位著名历史人物魂归故里,一曲黄梅戏《余三胜轶事》更令这位沉寂多年的京剧鼻祖再现生机、重放异彩。在中国京剧界,余三胜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因其对京剧的形式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不仅与其子余紫云、孙余叔岩同时名列《辞  相似文献   

8.
唐正芒  周星辰 《百年潮》2022,(11):69-74
<正>毛泽东对京剧情有独钟。据身边卫士回忆:“听京剧是毛泽东最大的乐趣和精神享受之一。当时京剧名家的唱片,他大部分都有。”李银桥曾说过,毛泽东在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时,用听京剧的方法来放松。就连美国记者路易斯·斯特朗也称赞毛泽东是一位“京剧造诣很深的鉴赏家”。他虽自谦“关于戏,我是个外行,只会看”,但其实他对京剧有颇深研究,如对京剧的起源、典故,名角的演出特色都很熟悉,还时常对他们的戏词、  相似文献   

9.
自从王鸿寿(艺名三麻子)在京剧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生”行之中,独创了以演关羽戏的“红生”这一行当后.他独树一帜地被人誉为“老活关公”(他的两位高足都是“活关公”),老京剧观众则称他为“老三麻子”(他有一门徒艺名小三麻子),他的两位高足一是李吉来(即小三麻子),另一位则是林树森,他们在“红生”这一行当中,又创造了“睁眼关羽”和“闭眼关羽”两大流派.三四十年代在京剧界,演“闭眼关公”的少,演“睁眼关公”的多.何谓“睁眼”与“闭眼”呢?那就是以演关羽的演  相似文献   

10.
吴修申 《百年潮》2005,(5):42-43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不仅受到中国人的喜爱,而且不少外国人也对它非常着迷.在中国邻邦日本,更是有不少人对中国京剧产生了特殊兴趣,辻武雄就是非常突出的一位.  相似文献   

11.
任明耀 《古今谈》2000,(2):18-22
京剧艺术历来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倾倒观众。京剧流派纷呈,各种流派都拥有一批京剧迷。麒派艺术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麒迷的人数特别多。早在30年代,有一位麟迷叫杨畔,他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他一家人均是麒迷:大哥只要有谁说麒派一个不是,他就会跟谁辩论直至闹成口角。  相似文献   

12.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多彩的表演程序和博大精深的剧目,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青睐。它始于清朝道光年间,约19世纪40年代初期,是在汉剧、徽剧、  相似文献   

13.
一位优秀的摄影师,性情真诚未必学养深厚,学养深厚未必胸襟广阔,胸襟广阔未必气质高雅。胸襟与情怀,视野与勤奋,双剑合璧者,尤其难能可贵。在我认识的摄影者中,能够不为名利、以一颗平常心热衷摄影事业者尽管为数不少,但真正卓有成就,能够名副其实地称之为摄影家者为之甚少。而郑社奎先生正是一位堪称优秀摄影家的重量级人物。  相似文献   

14.
中原史前文化的优势--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解开华夏文明的锁钥仍然在中原史前文化中.中原史前文化的优势表现为较早地奠定了深厚的农业经济基础,并以之支撑起庞大的人口规模;向心状的聚落布局;以及先民对世俗性日常生活的关注.同时,还表现在中原地区的东西南北交汇之位、过渡之位和文化与环境的多样性之位.  相似文献   

15.
在二三十年代,汉口就是全国水陆交通的中心,因而京剧的南、北名角,均由水路长江和铁道南下来汉皋演出.汉口成了与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一样,是一个盛演京剧的地方,因而武汉的观众有条件观赏各路京剧名家的精采演出.笔者现已年逾古稀,在有生之年,仅就我从幼年至今在汉所见所闻的有关京剧的人与事,作一全面的回忆,草拟拙文以奉献读者.  相似文献   

16.
200多年以前,由于汉调北上,徽班(四位负责人中有湖北罗田的余三胜)进京而形成了京剧。从此,京剧在全国有三个主要区域:京津地区,沪宁地区,武汉地区。京津演员的南下,沪宁演员的西上。加之以下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在汉:“关派”艺术的创始人关肃霜与华华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生和成长在武汉;赵燕侠学艺也在武汉;  相似文献   

17.
在举国瞩目的第三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上,关肃霜率领90多位演员,在48面水旗和48把明刀的簇拥下,威风凛凛地演出了京剧《金山寺·水斗》.那火爆的开打,矫健的舞姿,深深地印在全国亿万电视观众的心里.谁能料到,这竟成了她光辉舞台生涯的绝唱.两天后,1992年3月6日凌晨,关肃霜匆匆地走完了她64岁的人生历程,永远离开了热爱她的观众和舞台.一颗灿烂的京剧明星殒落了!  相似文献   

18.
京剧大师、人称"江南活武松"的盖叫天先生比我大整整40岁.但是我们有缘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20年的岁月里,结下的深厚的师友之情,有不少传奇色彩.按盖老夫人薛义杰的话说:"缘分是生好的,真要寻也呒寻处,僚(你)勿寻,倒是碰着和撞着了."……  相似文献   

19.
2000年12月,孟亦奇同志因病与世长辞,党的队伍中失去了一位久经考验的老同志.我和亦奇同志有着深厚的同志友谊,现在回忆往事犹历历在目,从内心产生了对他的哀思.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话题由京剧在国外的流传开始展开.在呼吁振兴京剧的今天.两位嘉宾的想法可能将为我们提供一个特殊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