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仲威 《收藏家》2014,(11):65-68
近日,笔者在上海图书馆书库内偶然发现哈少甫旧藏《坡公铁如意拓本》,拓本为卷轴装,三段式,中段拓片宽56、高36厘米;上段题跋记宽56、高28.5厘米,下段题记宽56、高25.5厘米。此件藏品属于名家收藏之珍器,其全形拓本技艺精湛,有见拓本如见原器之感,卷轴中前贤题跋诗句满布,洵为珍稀善本。民国十二年(1923年)秋,哈少甫还曾拿出影印出版。  相似文献   

2.
蔡鸿茹 《收藏家》2001,(8):53-55
友人林君从津门购得砚拓一轴,来天津艺术博物馆要求鉴定,经确认,这是著名篆刻家、传拓专家周希丁精拓明顾从义摹刻石鼓文石砚拓本。拓本长167厘米,宽67.5厘米,外题签“顾汝和精刻十石鼓研  相似文献   

3.
《文献》2014,(2)
<正>洛阳最近新出土卢士玫夫妇墓志两通,笔者有幸在本地藏家处见到原石拓本。卢士玫志高广77厘米,凡39行,满行42字,志文共计1813字,志盖长宽80厘米,篆书题为"大唐故正议大夫赠工部尚书范阳卢府君墓志铭"。崔夫人墓志高广57厘米,凡27行,满行27字,志文共计823字。唐故正议大夫守太子宾客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工部尚书范阳卢府君墓志铭并序表侄朝议大夫守中书舍人上柱国荥阳郑涵撰  相似文献   

4.
襄樊市博物馆收藏历代墓志拓本千余种。今举唐孙(王自王)墓志介绍。该志正方形,阴刻,正书。40行,满行43字。拓本高78.5、宽80厘米(图一)。李都撰、李涪书。志文适录于下。唐故御史中丞河州刺史孙公墓志铭并序J朝请大夫守左散骑常侍赐紫金鱼袋上柱国李都撰朝散大夫前守河南县令柱国李涪书」亡友孙子泽以咸通十二年六月三日殁于临汀刺史之位后四十五日家吏走京师历告  相似文献   

5.
新得隋大业十二年《尹彦卿墓志》拓本一帧(图一),云近年出土于西安市城南长安区,石存未详。拓本高23、宽22厘米,志文11行,满行12字,楷书。似此类小于25厘米见方的隋代墓志小品(不含砖志),以笔者所见,还有河北武安  相似文献   

6.
北京图书馆最近收集一本"唐柳公权书神策军碑",即世所称宋拓孤本。此碑为崔铉撰文,记唐会昌三年李炎(武宗)"巡幸"左神策军事。因碑立于皇宫禁地,不能随便捶拓,当时就流传很少,自明代以来传世只此一本,至"来朝上京嘉其诚"的诚字止,为碑文的前半,(图一——五),以下全缺。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未见著录,盖此碑在北宋时即已不存,而此拓本,很可能为宋以前——五代所拓。宋赵明诚《金石录》分此碑拓本为"第一千八百六十三唐巡幸左神策军碑上"(又以小字注其下"崔铉撰柳公权正书会昌三年");"第一千八百六十四唐巡幸左神策军下"。现存上册无年款,会昌三年年款可能在下册,更可见此碑宋代就已分装两册。这一本是否即是赵明诚所藏,固不能知,但它分册装裱之旧,仍是宋代库装,却是非常明显的。此碑字大4.5厘米,有些字微有剥落,但完整的字,非常精彩。清安岐说:"锋铓棱  相似文献   

7.
马玥佳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239(3):89-102+154
《清拓唐李阳冰篆书“听松”册》原为清代金石学家黄易旧藏拓本,后转入朱翼盦先生欧斋,由朱先生家属捐赠后调拨至故宫博物院保藏至今。拓本出自惠山寺听松石床原石,附有翁方纲观跋、黄易题跋和藏印,又经多位名人鉴赏收藏,受到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与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根据相关文献及文物与题跋比对,尝试梳理拓本的概况、流传、鉴藏等问题,对不同的说法进行补充考述,并通过辨析黄易首次登临惠山亲访古刻的时间,说明本册黄易题跋记载的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8.
太和七年(833年),唐幽州遣瀛州司马张建章出使渤海。1956年11月,其墓志出土于北京德胜门外冰窖口迤东地方。近年,北京图书馆徐自强同志、考古研究所佟柱臣同志先后作了考证,徐考刊于《文献》丛刊1979年第2辑,佟考刊于《黑龙江文物丛刊》1981年创刊号,于建章事迹考证綦详,佟文特别注意于当时唐和渤海的交通路线。我早在1964年就于北京文物工作队见到这方墓志,当时想向他们要一张拓本,所以未笔录其文,后知拓本难得而他们  相似文献   

9.
目前流传的高凤翰(1683~1749年)《砚史》拓本,是清代道光年间王相(1789~1853年)请王子若(1788~1841年)及吴熙载(1799~1872年)重摹拓本。读过《王子若摹刻砚史手续》可知,王子若在摹刻《砚史》之前,还为南昌万承纪摹刻百汉碑砚。百汉碑砚与高凤翰《砚史》为砚史研究中的重要资料,笔者倾慕已久。近日友人携来两大册砚拓,云在沪上得《百汉碑砚拓》。原砚已散失,拓本亦属难得。图册纵50、横35厘米,共有72方砚拓。拓本大小不一,每拓只拓砚背,即摹刻碑刻一  相似文献   

10.
赵力光 《文博》2003,(3):65-67,72
《柳愔愔墓志》,友人相赠拓本,私人收藏,出土时间和地点不详。志盖为覆斗形,顶部24×24厘米,上篆书“柳氏淑女墓铭”六个字。四刹饰有花草纹。志高25.5厘米,宽26.5厘米,志文正书17行,行17字。柳公权撰,柳知微书。  相似文献   

11.
《文物》1964,(5)
图版拾叁18 唐 邛瓷砚 通高5.3、宽20.8、长2盟9、深3.7厘米19 唐 邛瓷砚 通高4、宽13■长16.8、深2。6厘米图版拾肆20 唐 邛瓷砚 通高2.9、宽9.4、长10.6、深2.1厘米21 唐 邛瓷砚 通高4、宽13.8、长14.5、深2.4厘米砚史资料(五)~~  相似文献   

12.
吴元真 《收藏家》2000,(4):43-44
国家图书馆藏元顾善夫摹勒吴世昌镌刻《赵松雪书太上玄元道德经》初拓本是传世赵文敏公书小楷法帖中的珍稀拓本。该帖为经折装,一册,25开,黄绵纸浓墨擦拓。每开页帖心高24厘米,宽13厘米,刻乌丝栏7行。首题“太上玄元道德经”,落款为“延祜三年岁在丙辰三月廿四五日为进之高士书于松雪斋”楷书两行,旁有“孟颛”二字,下钤“赵氏子昂”方印。帖尾刻  相似文献   

13.
流传至今的高句丽好太王碑拓本总数不少于100种。除原碑以外,上述这些拓本构成今天好太王碑文研究的最主要的研究资料。传世的各种好太王碑拓本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制作的,由于拓本上大多缺少题跋或有关拓本制作年代的记载,许多拓本的收藏者无法判断自己的拓本是属于哪一时期的拓本。这直接影响着此碑释文的研究,同时也影响了人们对拓本的性质和拓本价值的判断。在好太王碑拓本的编年研究中,石灰补字拓本的编年是最为困难的。本文将以数十种传世的好太王碑拓本为资料,对拓本的分期和编年方法问题做一番探讨,并力图采用一种新的更为接近真实的拓本编年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七年四月在江苏省太仓县鹿河乡发现明代万历年间谕旨拓本。这批拓片共十张,其中3张完整,呈长方形,长100,高30.5厘米;其余7张零星。拓片四周留宽1.4厘米的边,上有龙纹;正文用行书书写,年月用正楷书写。完整的拓片每张35行,满行10字、11字不均,字径2厘米。拓法为乌金拓。  相似文献   

15.
好太王碑原石拓本的新发现及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于1500余年前的高句丽好太王碑,其碑文是研究朝鲜古代史、日本古代史及古代东亚国际关系史的重要史料。本文所记新发现的王氏藏本是百年以来我国首次公诸于世的好太王碑原石拓本。该拓本是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拓本之一,是不同于“精拓本”的另一种类型的原石拓本。作者将新发现的拓本与其它原石拓本释文进行了比较,并对该拓本的跋文和日本水谷拓本的年代问题提出了自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64,(6)
图版拾伍22 唐 石砚 高2.1、长13.4、宽9.5、深6厘米23 唐宋 小石砚 高2.8、长9。4、宽G.8、深2.4厘米图版拾陆24:1 唐——宋 石砚 高3.4、长14.1、宽8.9厘米24:2唐——宋石砚砚史资料(六)~~  相似文献   

17.
偃师出土颜真卿撰并书郭虚己墓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10月,偃师市首阳山镇砖厂发现唐墓一座。墓葬为土洞墓,受到严重破坏,随葬器物无存,只在甬道内发现墓志一方,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撰书,是当前发现的颜真卿书法艺术的最早作品。此墓志单字结构严密,笔划刚劲有力。它和《多宝塔碑》前后相承,风格基本一致,而现藏最早的《多宝塔碑》拓本,是北宋拓本的影印本。新出土的郭虚己墓志则保持了颜真卿楷书的原始风貌。  相似文献   

18.
清人赵钺、劳格撰写的《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是检索唐代三院御史的重要工具书(中华书局,1997年)。但美中不足的是,赵钺、劳格主要依据王昶《金石萃编》卷七四所录《大唐御史台精舍碑铭并序》进行考证,加之《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实为未完稿,因此该书对於原碑拓本的利用似嫌不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新近重新发现的开元三年《唐相州邺县天城山修定寺之碑》残石予以拼合释读,并利用拓本对已破碎的开元七年《大唐邺县修定寺传记碑》作出释文。这两件碑刻对判断修定寺塔的建造年代及修定寺历史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唐代万年县曾有何乡,宋代记载不全,最近西安出土不少唐墓,《唐代墓志汇编》等释读往往有误。本文据拓本释读并考证而得知:万年县有"细柳乡"在今临潼区西泉乡一带;又有"凤栖乡",在"义善乡"之东或南、"洪原乡"之北。宋时有"少陵乡",唐时有"少陵原"而无"少陵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