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新生研究力量的成长,中国元史研究的视野、领域不断拓宽,在传统议题深化的同时,跨越朝代、跨越东西方的贯通性研究日益成为潮流。2020年的元史研究也延续了这一大的趋势,出现了不少别开生面的成果。在分章述评之前,先介绍若干再版或旧作结集的论著。陈高华是老一辈学者中研究元代经济、社会史的代表性学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再版了由他领衔编著的一批经典著作,包括《元代风俗史话》《元代经济史》《元代政治制度史》《元大都元上都研究》和《元代文化史》。  相似文献   

2.
<正>2022年国内元史学界在元代政治与法律、经济与社会、思想与文化、民族边疆与中外交流、历史文献与考古等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本年度学者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包括译注)。一些学界前辈学者如周良霄、李涵的研究论著也在本年度再版,反映了元史研究稳定发展的势头。2022年元史研究虽然受到疫情影响,学术交流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过元史学界保持了较高的研究热情,元史研究在延续了近年来发展特征的同时,其在元代政治会、文化方面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正>2021年元史研究成果颇丰,在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对外关系诸多方面出现了不少新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元史相关论文达300余篇,专著20余部,编著、译著、古籍整理累计达20多种。本年度元史研究在延续重视实证传统的同时,不断挖掘新史料,尤其是随着近年来青年学者掌握非汉文史料人数日趋增多,元史研究呈现出广泛利用多语种文献的特点,多语种摩崖石刻和经济文书的收集与整理成为本年度研究的亮点。古籍文献整理、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明史领域不同专题的学术会议相继召开,国内外有关明史研究的学术专著也陆续出版。同时,明史研究学者在以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为研究重点的基础上,随着新材料的发现和研究范式的创新,诸多新的研究领域得到深化,并日趋成为明史研究的热点。无疑,这些学术活动的相继开展和研究成果的日益丰硕,构成了2019年明史研究的主要特征。2019年明史研究的论著颇多,因篇幅所限,在此不能一一展开。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的宋史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粗略统计,新出版专著、论文集、文献整理近100种,论文1000余篇,数量较往年有所增加。近年来宋史学界对议题与范式的反思,促进2019年的宋史研究在某些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形成若干聚焦性议题,包括士大夫政治论的突破、文本与书写视角的引入、史料的拓展、数据库的开发等。在择要介绍政治、制度、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论著之前,首先粗略扫描相关的热点议题。  相似文献   

6.
丁卓源 《西夏研究》2020,(2):119-124
2019年,西夏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出版著作、论文集10多部,学术论文100余篇。佛教文献与艺术、语言文字、政治与法律方面的研究是重点和热点。制度与法律、历史地理有了更多的发现。在文献研究方面,西夏文佛教文献研究成果更多,世俗文献研究涉及西夏医药文献、军事制度、农业经济等。  相似文献   

7.
2005年是元史研究成果丰硕的一年,无论是著作还是论文数量,都远远超过往年。其中,出版的学者个人论文集有陈高华《陈高华文集》(上海辞书出版社)与《元史研究新论》(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陈得芝《蒙元史研究丛稿》(人民出版社)、王《西域南海史地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中  相似文献   

8.
1993年元史研究概况张金铣,吴海涛1993年国内的元史研究,较之往年又有一定的进展。周良霄、顾菊英编著的《元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六十余万言,比较详尽地叙述有元一代的历史,并有不少新的见解和具体事件的考订。中国元史研究会主编的...  相似文献   

9.
同1997年相比,1998年为中国元史研究比较活跃的一年。一年内,召开了三次大规模的学术讨论会,出版专著(含译著)十余部,发表文章百余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以下,仅就笔者所见,分六个方面对本年度的元史研究情况作一简单回顾。一、政治、...  相似文献   

10.
1999年元史研究在前一年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大量新成果,出版专著多本,论文上百篇,第七辑《元史论丛》(中国元史研究会编,江西教育出版社)也刊布于世(后面将逐篇介绍)。本年度的研究重点是政治史和社会史,反映出国内学界元史研究的一种趋向。高荣盛著《元代海外贸易研究》由四川人民出版社于1998年12月出版,因时间关系,本年度始为学界一睹。该书是“八五”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共分五章,25万字,以颇多时代特色的元代海外贸易管理制度、运作方式为切入点,对元代海外贸易的历史演进、海外贸易所涉及国家、海外商贸活动的展开情况、管理…  相似文献   

11.
1994年元史研究概况吴海涛1994年的元史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一年来,有5部专著(含译著)问世,发表的论文达120余篇。现择其要者概述如下。一、政治、军事政治史研究在元史研究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元代的宰相制度,是本年度政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张帆在《...  相似文献   

12.
<正>三年来,先秦史研究不仅在新材料、新方法和新理论的带动下新成果层出,而且在先秦传世文献整理及传统专题研究方面也不断推陈迭新。《诗经·小雅·裳裳者华》言"维其有之,是以似之",是谓前人有所得,后人宜嗣继之。虽欲竭泽而渔,然三年来研究成果丰硕,顷筐塈之亦难免遗珠,祈见谅于方家。一、概述作为先秦史研究的基础,传世古书与新史料整理始终是学界最为用功之处。三年来,古籍整理研究相关成果以杜泽逊《尚书注疏汇校》《尚书注疏校议》  相似文献   

13.
1997年辽金元史研究概述陈建勤1997年的辽金元史研究,在已有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拓展。其中,尤以蒙元史的研究成果最引人注目。一、辽金史研究关于辽金政治的研究。何天明近年注重研究辽代的政府机构。他在《辽代北宰相府的设立及职官设置探论》(《社会科学辑...  相似文献   

14.
1995年辽金元史研究概述潘清1995年,辽金元史的研究无论广度还是深度都有所发展。据粗略统计,出版的学术著作有四种,各种期刊所刊论文不下二百余篇,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现将研究成果分别概述如下。一、政治和军事史的研究政治和军事...  相似文献   

15.
正一、序曲:近代以来的中国元史研究近代以来中国的元史研究,始于20世纪初。这一时期,以传统修史方法进行的元史研究已接近尾声。真正意义上近代实证史学路径元史研究的开拓者,主要为王国维、陈垣和陈寅恪三位。继他们而起的翁独健、韩儒林、邵循正,则是以元史为专门研究领域的学者,除在国内新式大学受到系统的史学训练外,还曾到海外不少国家留  相似文献   

16.
正2019—2020年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在继承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锐意创新,在政治、民族、制度、社会阶层、宗教文化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中国古代史研究较为活跃的领域。2019—2020年魏晋南北朝史学术会议体现了学界对制度史和地域史的关注。以中古制度和国家为讨论对象,如"中国中古制度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19年);以北朝史为中心,  相似文献   

17.
一、明修《元史》的缺陷及清代前期学者对元史的考证与补作洪武二年(1369)二月,朱元璋下诏修撰元史,说:“近克元都,得《十三朝实录》。元虽亡国,事当记载。况史记成败、示劝惩,不可废也。” (《明洪武实录》卷39)于是,以李善长为监修,宋濂、王祎为总裁。当年二月开始编写,八月就写完了除顺帝以外的本纪、志、表、列传共159卷。第二次重开史局,是在洪武三年(1370年)二月,到七月便完成了顺帝一朝的纪、志、表、传,并把两次所修合在一起加以编排,成为包括本纪47卷、志58卷、表8卷、列传97卷在内的,计210卷的官修《元史》,记载了自太祖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至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约160余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的清史研究发展势头良好,广大学者们笔耕不辍,在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中外关系史、历史地理、文献整理等各领域,均有数量可观、质量较好的研究成果问世。总体来看,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一、与"新清史""内亚史"的争鸣互动进一步深入。杨华《近四十年来美国中国学理论、范式与方法对国内史学研究的影响》(《史学理论研究》第2期)探讨了国内史学研究运用美国中国学研究理论的利弊及本土学术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意义。祁美琴、陈骏《中国学者  相似文献   

19.
《清史研究》2021,123(1):136-156
正回顾2019年,清史研究领域有四个特点:一是政治史研究保持兴盛的状态,其中有关"国家治理"的相关讨论成为焦点;二是社会史研究成果丰富,结合文献记载和田野调查资料探讨中央—地方关系和制度—人群关系仍是亮点;三是文化史研究热度不减,"概念史"成果非常抢眼;四是新史料、新方法得以广泛应用,学界高度重视对未刊珍稀史料和民间文献的发掘和整理,计量史学、人类学理论被应用于经济史、社会史、历史地理诸领域。  相似文献   

20.
简要概述2003年的情况,有两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一是在近几年形成的框架基础上,个性化的研究更加活跃。与此同时,所有被称为“行家”及与其相应的研究领域日渐衰微,似乎即将终结。另一点,则是逐渐被称作是中坚和富有朝气的新生代,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令人刮目相看。目睹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