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煜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4,(2):106-118+152-153
至迟在南朝萧齐时期,形成了陵墓拼砌砖画的完整形制,并且至少在萧梁时得到沿用。墓壁后部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如同屏风围绕在墓主周围,借这些“不宾之士”,强调帝王“明王圣主”的品质和追求,是南朝特有的政治文化和观念的反映。墓壁其他部分为由龙虎引导的上层“天人”和下层仪仗出行的组合,总体上以仪仗卤簿表达墓主身份并以升仙为目的,由于墓室空间的限制,这一部分被挤压而显得布局奇特。透过对南北朝陵墓和墓葬图像的对比观察,或许有助于墓葬文化研究的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2.
3.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对旅游转型升级和实现文化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并快速打造文旅发展新模式.本文以海南为例,对海南文旅融合的真实状况进行分析,探讨文化融合发展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海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措施,突出旅游文化视觉传达品牌形象,希望为海南更好地提升...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避免的大趋势,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催生出大量新型旅游业态.本文从消费者需求和浙江绍兴产业资源等方面分析浙江省绍兴文旅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能,提出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设计沉浸式旅游产品,打造新时代绍兴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以期绍兴文旅融合高...  相似文献   

5.
李尧睿 《旅游纵览》2022,(17):110-11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逐渐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旅游作为一种能够放松身心、亲近当地文化的娱乐活动,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旅融合是在当今时代满足旅游消费者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阐述挖掘当地旅游文化是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必然要求,其次提出文旅融合背景下挖掘地方旅游文化的策略,即挖掘地方旅游文化“符号”、设计凸显地方旅游文化的旅游环线、创造文化特色浓郁的旅游综合体,最后简要分析挖掘当地旅游文化的注意事项和旅游文化挖掘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惠娟 《风景名胜》2021,(2):0083-0084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依托跨区域的自然山水和完整的地域文化单元,培育一批跨区域旅游功能区,构建特色鲜明、品牌突出的区域旅游业发展增长极。深入挖掘和利用音乐类“非遗”资源特色优势,加强音乐类“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对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拓展旅游消费空间、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保护、传承、创新、发展音乐类“非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直接关乎人民群众幸福感的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博物馆作为旅游和文化两大产业的融合点,具有艺术欣赏、历史研究、科学教育、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价值与功能,逐渐成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前沿阵地,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广大博物馆工作者必须积极适应新形势,勇于创新,探索新路,才能使博物馆在文旅融合下更具活力。  相似文献   

8.
文旅融合是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升级、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开封作为我国的八大古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其具备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优质条件。文章首先阐述开封市文旅资源概况,分析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促进开封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希望能为开封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邓闿林 《旅游纵览》2022,(17):153-155
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不仅是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也是我国实现“文化强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思路。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分析发现,川东地区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果坝村土家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融合意识滞后,民间力量薄弱;资源开发较浅,旅游产品同质化;宣传手段单一,融合效果欠佳;经济支持稀缺,非遗传承乏力等问题,并从组织专业指导队伍,提升文旅融合意识;结合地域文化优势,打造旅游特色品牌;利用网络信息营销,加强宣传力度;改善物质保障条件,培养非遗传承主体四方面提出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杨悦笙 《风景名胜》2021,(8):0289-0289,0291
在后疫情时代社会背景下,西部地区需要探索既能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又能加快文旅恢复的长效机制。文章基于对后新冠疫情时代滇西旅游业暂停、恢复情况的调查和分析,试图为后疫情时代下,文旅业转型、可持续发展提供来自人类学的观察。  相似文献   

11.
刘锋华 《旅游纵览》2023,(6):117-119
文旅融合,事实上是要实现文化空间与旅游空间的相互衔接,在挖掘乡村文化与推动乡村旅游实践中,要注重乡村文化旅游项目的展示、体验和情感传递,以此来构筑“以文塑旅”的空间体系。同时,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而旅游是对乡村文化的活化与呈现。在空间重构路径上,要强调在地性、情景性、数字化、产业化开发,通过搭建真实的乡村文旅场景,技术赋能,让游客能够参与乡村文旅项目,体验乡村生活。由此,乡村文旅融合才能为促进乡村振兴助力。  相似文献   

12.
刘锋华 《旅游纵览》2023,(11):117-119
文旅融合,事实上是要实现文化空间与旅游空间的相互衔接,在挖掘乡村文化与推动乡村旅游实践中,要注重乡村文化旅游项目的展示、体验和情感传递,以此来构筑“以文塑旅”的空间体系。同时,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而旅游是对乡村文化的活化与呈现。在空间重构路径上,要强调在地性、情景性、数字化、产业化开发,通过搭建真实的乡村文旅场景,技术赋能,让游客能够参与乡村文旅项目,体验乡村生活。由此,乡村文旅融合才能为促进乡村振兴助力。  相似文献   

13.
14.
15.
冀昉 《旅游纵览》2023,(16):157-159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高品质旅游需求的日益增多,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已成为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相互赋能的重要手段,以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山东省滕州市为研究对象,分析滕州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探讨滕州市文旅融合发展现状,具体包括政策引导、资源整合和宣传营销等方面,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策略,旨在为滕州市及其他县域的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互动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前传统医药的非遗保护领域有两个薄弱环节,一是尚未著书立传的医学思想、治疗手段以及师承经验、配方。二是流传在民间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黎碧媛 《神州》2020,(1):18-18
随着“全域旅游”政策的提出,我国已经进入旅游新时代,城市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且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如何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品牌,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以长沙市天心区为例,在广泛市场调研、文献参考的基础上,分析了文旅融合的内涵和意义、长沙老城区的旅游开发现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老城区文旅融合旅游开发的策略和建议,得出“通过文旅融合,让传统文化成为旅游开发的借力因素和特色亮点,带动城市旅游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周兴彬 《旅游纵览》2023,(15):155-157
民族文化是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大有利武器。伴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贵州加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必要的。三宝千户侗寨作为贵州省旅游发展的代表性景区之一,更需要多角度分析其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找优化当地文旅融合的方式,探索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以期使其在摆脱当前困境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2016—2020年河南省信阳市文旅产业近5年的统计数据,建立文旅产业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评价信阳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紧密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信阳市文旅产业融合程度整体处于中等水平,虽然历年加权关联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部分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因素仍受到阻碍,说明信阳市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仍需加强,据此现状本文对信阳市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结合民族志资料与文献,此文认为青海郭里木棺板画中的帐篷乃属于欧亚大陆最为普遍的圆形帐篷(Yurt),亦即汉文史料中的"穹庐",而非"拂庐"。"拂庐"一词大体在唐代兴起,乃为藏音汉译,专指吐蕃毡帐。其类型属于流行于中东以及古代波斯南部的"黑帐篷",与"穹庐"区别较大。目前考古资料中累积的有关"穹庐"的材料十分丰富,为郭里木棺板画中帐篷传统提供了有趣的对比材料。此外,郭里木棺板画中的"灵帐举哀"主题与粟特美术中的"哀悼"主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