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父亲贺培真《原名贺果》,曾于“文革”中为我叔叔贺绿汀等人的冤案进京告“御状”,引起毛泽东的关注,因为毛的直接干预,叔叔才得以从上海“四人帮”余党魔掌脱险回家与我父亲重逢。父亲于1913年由家乡湖南邵阳考入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四师”后并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直到1918年毕业,与毛泽东同班达五年之久,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之后数十年的革命风雨中,父亲与毛泽东虽不在一起,却是经常互相惦念、关心着对方的安危。全国解放后,父亲奉调贵阳任市教育局局长,与毛泽东恢复了通信,父亲一生珍藏着毛泽东于1951年12月5日…  相似文献   

2.
父亲周世钊和毛泽东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同学,他们情意拳拳,过从甚密,书信来往不断,诗词切磋频频,相知相交63年.毛泽东称周世钊是"真能爱我,又能于我有益的人",并称赞他是"贤者与能者";周世钊则称毛泽东是"素抱宏愿"的"吾兄",又称他是"尊敬的主席".毛泽东与周世钊谈话时,纵论国事,无所避嫌.现根据周世钊记述,将毛泽东和周世钊的交往及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几次谈话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杨涛 《文史春秋》2009,(6):61-63
随着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的热播,萧子升— 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再次从遥远的历史中向我们走来。他的一生经历坎坷,早年曾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与毛泽东、蔡和森并称“湘江三友”。但是因为信仰理念的不同,他最终与毛泽东、蔡和森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的父亲周世钊,字惇元又名敦元、东园,是著名的教育家、诗人和爱国人士。1896年,他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区石子冲的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逝世于长沙。1913年,他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后转入一师,1918年毕业,其间与毛泽东同班学习。1918年,他是首批参加新民学会的会员。一师毕业后,曾在长沙市修业小学教书,后与谢觉哉轮流主编《湖南通俗报》。1921年,父亲考入南京东南大学学习教育与文学,1927年毕业(中途辍学从  相似文献   

5.
贺果,字佩钦,号培真,湖南邵东县槎江乡马王塘人。兄弟四人,大哥贺曼真,是享誉资江两岸的教育家、园艺家;二哥贺巨钦,在家务农;四弟贺绿汀,是享誉世界的音乐家。 1913年春,贺果与毛泽东同时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与毛泽东一同编入新生第一班。不久,四师并入一师,他们两人又有幸一同编入第八班,同窗研读,朝夕相处达五年半之久。  相似文献   

6.
杨开智是杨开慧的哥哥,所以也是毛泽东的大舅哥。 杨开智家学渊源,1914年考入长沙长郡中学,两年后转入雅礼大学预科。父亲杨昌济执教于湖南第一、四师范学校,进步青年学生毛泽东、蔡和森等常到杨家求教、切磋学问,因志趣相投,与他们兄妹结下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7.
从公开发表的毛泽东文稿书信来,所署名字便有毛泽东、毛三石、泽东、之、润、杨子任等10余个。1893年12月26日清晨,毛泽东在韶山出生。父亲毛顺生与母亲文七妹在此前已生过两个男孩,都夭折了,对毛泽的到来,全家倍加呵护。1898年毛泽东5,为祈求长命富贵,母亲文氏领着他来韶山观音石前焚香跪拜,认了“石干”。因毛泽东排行第三,从此,父母家人及乡人都叫他为“石三”或“石三伢”。1910年秋,毛泽东离开韶山冲去湘乡山高等小学读书,因其仰慕梁启超(号公),便以“学任”为笔名。1915年下学,已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的毛泽,其思想深受杨怀中老师的…  相似文献   

8.
许志行 《百年潮》2011,(9):53-55
许志行原名潘祖圣,1902年5月21日生于江苏吴县。他14岁时辍学当了学徒,18岁时想继续求学,从做学徒的长沙逃到汉口。在此有幸与毛泽东相遇。毛泽东对他不愿做奴隶的精神及继续读书的愿望大加赞赏,要他回家等待,待自己回湖南后设法帮助他继续求学。1921年春,毛泽东当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主事,筹办了“成年失学补习班”,遂写信,邀许志行来长沙读书。在毛泽东的资助下,许志行“在补习班高级部读书”,后考取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1925年五卅运动后,已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的毛泽东约许志行到广州担任宣传部交通局干事,负责与上海交通局(负责人是沈雁冰)的联络工作。许志行因此与茅盾相识,并结识了冯雪峰、宋云彬、许杰等作家。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回湖南发动秋收农民起义,许志行则到上海、杭州等地从事地下革命活动。此后,许志行与毛泽东失去了联系。新中国成立前后,许志行主要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上海格致中学、新成中学教书。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许志行获悉消息非常激动,写长信向毛泽东汇报20多年的情况。此后,和毛泽东多次互通信函。1957年夏,已入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研组长的许志行应邀到北京,与毛泽东在中南海两次见面叙旧。随后,又在毛泽东的安排下,到韶山参观、访问。  相似文献   

9.
徐特立(1877—1968),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湖南长沙人。1905年考入湖南长沙速成师范班,毕业后到长沙周南女校任教,1910年到日本考察教育。他积极参加辛亥革命,被推为湖南省临时议会议员、副议长,湖南教育司科长,后辞职创办长沙师范,任校长,并兼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员。1919年,提倡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家保存有一封父亲梁君大的信,其中写了梁漱溟对我父亲讲的一段话,谈到他1938年第一次到延安会晤毛主席时,主席曾好奇地问他:“据闻你是广西人,怎么又和湖南湘潭梁姓是一家呢?”原来1918-1919年间,梁焕奎举家避兵祸到北京,住在缨子胡同梁漱溟家。这期间,杨昌济(怀中)先生与梁焕奎、梁漱溟俩曾多次互访。当时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寄住在鼓楼豆腐池胡同未来岳父杨昌济先生家。来为客人开门的常常是青年毛泽东,闻知二梁是兄弟。所以主席多年后有此一问。梁焕奎,(1868-1929),字辟垣,亦字辟园,湖南湘潭人。一生从事湘中矿政学务,…  相似文献   

11.
朱江 《贵阳文史》2008,(1):49-55
周谷城(1898-1996),湖南人,著名历史学家,早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1921年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英语教师,并认识了同事毛泽东。孙中山主持的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他任湖南省农民协会顾问兼农民讲习所讲师,全国农民协会宣传干事。1927年后,他在上海从事翻译、著述并执教于中国公学。1930年代后。他任中山大学社会系主任。暨南大学历史社会系主任、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  相似文献   

12.
“不惑之年”的毛泽东,几次失权下台。几经沉浮,多次抗争,才逐步从孤立的少数变为多数。当年这一段艰难曲折的路,他是怎么走过来的呢?…… 1923年6月,广州。正是骄阳似火时。 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政治报告。他说自己在一年来的工作中犯了不少错误,各地的同志工作也没有做好。他的语气很沉重。后来他说:“只有湖南的同志可以说工作得很好。”陈独秀表扬了湖南,毛泽东是湖南区委书记,实际上是表扬了毛泽东。 毛泽东和陈独秀相识于1919年,那时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已名扬四海,毛泽东仅是一个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陈明新 《文史博览》2009,(10):40-42
周世钊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第八班的同班同学。1958年初,他当选为湖南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1976年逝世,终年80岁。本文作者陈明新从1958年5月至1976年6月担任他的秘书19年。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的时候,我们特意编排了此文章,以怀念这位“共产党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14.
黄禹康 《百年潮》2005,(7):33-36
翻开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档案史册,曾载有他与校长张干的一段不愉快的往事.但在半个多世纪的交往中,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他的校长张干执著教育的精神给予了深情的关注,留下了一些许多人不知晓的轶闻.  相似文献   

15.
郭铁成 《百年潮》2022,(9):70-76
<正>毛泽东9岁入私塾,17岁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18岁考入湘乡驻省中学,19岁考入湖南全省高等公立中学校,20岁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一年后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预科,25岁时毕业。在这长达16年的学生生涯里,特别是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的近四年里,毛泽东风华正茂,进行了多种类、高强度的体育运动,同时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初步提出了自己的体育哲学。  相似文献   

16.
我1930年出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祖父是湖南新化人,是个大地主,也是个秀才,还会中医,经常有人来找他配药。我父亲叫杨开道,曾有人考证,说他与毛泽东的第一任夫人杨开慧是远房堂兄妹。父亲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  相似文献   

17.
张曾 《百年潮》2023,(9):50-55
<正>彭公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同是湖南韶山人的彭公达,比毛泽东小了整整10岁,1903年3月1日出生于一个普通中农家庭。因为目睹农民受苦受难和被压迫剥削的情景,彭公达自小产生了“世界不平”的印象,少年时期即参加革命,中学后因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而与罗学瓒、郭亮、夏明翰等人相识。他与同学杨昭植等人组织社会问题研究小组,到毛泽东创办的自修大学补习班听课,共同主编《前进》周刊。  相似文献   

18.
正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因受欧洲流行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憧憬一种人人劳动、人人平等的理想世界。可是因为学业尚未完成,所以"数年来梦想新社会生活,而没有办法实现"。岳麓山畔"新村梦"1918年6月,毛泽东在第一师范毕业了。他  相似文献   

19.
柯六六 《百年潮》2007,(9):39-45
追求马克思主义的有为青年 1919年底,就读于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的父亲柯庆施(1902-1965),因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并加入响应五四运动的“徽州救国十人团”而被停学。父亲的同学章衣萍先被开除出校,后赴南京中学学习。父亲也想去南京读书,但我爷爷不允,他想让父亲尽快结婚。1920年初,父亲离开歙县竹溪村的家,赴安徽芜湖运漕,与当地盐务局职员许佑卿次女许氏(1903-1939)成亲。  相似文献   

20.
正1958年,《湖南师院》特刊公开发表了毛泽东的一首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诗词中的李淑一是革命烈士柳直荀的遗孀、杨开慧的同学、毛泽东自青年时代的好友。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淑一的父亲更是中国近代史、湖南教育史上绕不开的一位著名人物——李肖聃,他也是我的外公。我的母亲李仲思在家中排行老二,李淑一排行老大,是我的大姨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