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应县木塔秘藏中,发现有辽代蒙书多种,如《蒙求》、卜筮书和杂抄等,既有刻本,也有抄本,在杂抄中又引用有《千字文》和《太公家教》等。通过与敦煌遗书中的蒙书相比较,可以获知这些古代蒙书的不同版本和流传情况,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风俗和教育情况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应县木塔秘藏中的俗文学资料种类较多,有讲经文、变文和小说等,木塔秘藏中的辽代讲经文和变文与敦煌讲经文和变文有许多相同之处,均属于讲唱体裁。与敦煌讲经文和变文相比,应县木塔秘藏中的讲经文和变文内容表现出总括性的特点,篇幅较短;而敦煌讲经文和变文的内容则具有具体入微的特点,篇幅较长。  相似文献   

3.
辽代的版刻事业曾盛极一时,辽南京燕京和西京是当时北方最重要的刻书中心。1974年在对应县木塔实施抢险加固工程中,于四层主像内意外地发现了辽代秘藏,多数为印刷品,从中我们可以获得辽代雕刻印刷业的一些重要信息,其编纂、校勘、负责官员名号和雕印流通机构等一应俱全,已经具备后世出版发行机构的雏形,对研究出版印刷业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应县佛宫寺木塔发现的辽代俗文学写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发现的辽代写本、刻本、绘画、板画等文物,是继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敦煌千佛洞藏经洞古写本、刻本、佛画等的发现后,同类文物的又一次重大发现。在木塔发现的古写本中,除了写经、科判文、戒仪、经疏杂钞、寺院经济史料以外,尚有一部分讲经文、变文、俗曲等。这一部分俗文学写本可与敦煌发现的俗文学写本进  相似文献   

5.
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内发现辽代珍贵文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木塔),建于契丹清宁二年(1056年),规模宏伟,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瑰宝。1961年3月4日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木塔建立九百余年来,由于地震、风雨剥蚀及战争等自然与人为灾害的影响,致部分承重构件压损劈裂,易损构件残缺腐朽,阶基局部塌  相似文献   

6.
巍峨的应县木塔,举世闻名,是我国古代木结构高层建筑的辉煌成就.然而,以前因不见于辽代文献记载,其建筑年代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关于木塔的建筑年代,过去主要依据明代田蕙于万历年间编撰的<应州志>,其<营建志>云:  相似文献   

7.
应县木塔     
晋文 《文物》1976,(11)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塔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建筑物。塔是宗教性的建筑,它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而开始出现。《后汉书·陶谦传》说,笮(zé,音责)融"大起浮图寺,上累金槃,下为重楼"。浮图就是塔,这是我国建塔最早  相似文献   

8.
应县木塔     
正应县木塔,本名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金城镇西北隅。关于木塔的始建年代,众说纷纭。一般有三种说法:一曰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有《魏书》《资治通鉴》记载;二曰建于后晋天福年间(936—943),有《山西通志·文物志》《应州续志》记载;三曰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  相似文献   

9.
应县木塔     
<正>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建于北宋中期的辽清宁二年(1056年),金明昌六年增修完毕。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最高大的木结构建筑。释迦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用八角形的平面建筑设计。底层副阶周匝,立面是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际为九层。塔基为石砌两层,下层为  相似文献   

10.
我国辽代的绘画、书籍、经卷存世者甚为罕见。1974年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佛像腹内发现了大量珍贵的辽代文物,其中刻工精湛的《契丹藏》、蝶装书籍、硬黄纸上字体刚劲的写经、木板刻印着色的《炽盛光九曜图》以及漏印在绢帛上的彩色《南无释迦牟尼佛像》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与艺术价值。部分书籍、刻经是在"燕京檀州街"、"燕京悯忠寺"刻印与装潢的,而且有的制作与装  相似文献   

11.
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隅,俗称应县木塔(图一)。塔建于辽道宗清宁二年(1056年),高67-31米,是我国现存最为古老,最为雄浑的楼阁式纯木建筑,塔以设计独特、结构精巧而闻名于世。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2.
正飞天,梵名迦陵频伽,译言妙声鸟。《正法念经》曰:"山谷旷野多有迦陵频伽,出妙声音,若天若人。"在石窟雕像和佛寺壁画中,飞天是常见题材,或置于窟顶,或设于壁端,或分布于佛、菩萨上部两隅。应县木塔底层内槽六身佛像上部两隅画飞天各一,共计十二幅。这些飞天形态各异,飘带飞舞,上身袒露,两臂如翼,腰系短裙,服饰裹体,俊俏的面容饶有少女的风采,丰润的躯体富有肌肉的质感,犹存"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唐画遗风。  相似文献   

13.
1928年3月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了婚礼,当时梁思成的姐夫正在那儿做中国总领事。这对新人真是门当户对,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是维新变法的领袖,后来做过袁世凯政府的司法总长和段祺瑞政府的财政总长,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梁启超的同僚,做过段祺瑞政府的司法总长。婚后,梁、林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座和巴黎艾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的中国木塔,它建造在科技还相对不发达的辽代,是一座具有二十层楼房高度的超级巨塔,却只靠榫卯相嵌、柱梁穿插,全塔没有用一颗钉子!它是中国惟一仅存的古代木塔,也是全世界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的塔,被誉为“木塔之王”,它已经奇迹般地抗过了近一千年的风霜雨雪和天灾人祸,而它还能屹立多久,成了一个巨大的悬念……  相似文献   

15.
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的山西应县木塔(图一),以其悠久的历史和雄伟的规模(高六十余米),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高层木构建筑方面的卓越成就。应县城位于大同盆地。此盆地处于冀以、晋、陕断陷盆地地震带上。木塔建成后,九百多年来,除了大风等外力冲击外,还多次受到  相似文献   

16.
正应县木塔释迦塔底层内槽南北门楣上,装有迎风板六方,各有一幅供养人画像。正面是女,背面是男。细端画像,服饰考究,华丽高贵,气质不凡。专家认为这是辽代萧氏家族的三位皇后和三位王爷。因女像皆为皇后,按皇家身份显然高于男性三王,所以均置于正面佛前。此六幅供养人像出自契丹绘画高手。900余年来,历经劫难得以保全,实属难得。因辽后供养画像得以传世的后服袆衣图  相似文献   

17.
桑叠  娄伟 《中华遗产》2009,(2):136-149
有一句俗语叫“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就是佛塔。有一种玩具叫做鲁班锁,几个不规则的木块,互相咬合成为一个木构的迷魂阵。浮屠和鲁班锁结合是什么样子?是山西应县的释迦塔。  相似文献   

18.
吴若峰  侯力岩 《旅游》2006,(2):44-49
应县木塔是900年前的建筑.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认为是世界奇迹.叫做“中国的比萨斜塔”.实际上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还要高,是世界现存最古最高的木结构塔。一座用材3000吨的木塔.高高伫立在塞外极早的平原地上950年,地震,雷击.火灾.战火等等灾难幸免于身.真的让世人为之猜测和感到不解?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科技成果,这是中华民族为全人类作出的重大贡献。可是,这些成果绝大部分没有以文字、图表等形式保存下来,我们今日看到的,主要是大量地面或地下的文化遗存物。为了“古为今用”,使这些科技瑰宝能服务于今日的建设事业,有必要对这些文化遗存物用现代理论和方法加以研究,重新发现蕴含于其中的科学规律和丰富内涵。由西安交通大学、山西大学和应县木塔文管所的同志组成的“应县木塔避雷机制研究”课题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经过大约五年的努力,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并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理论分析和…  相似文献   

20.
针对应县木塔整体及局部的变形监测,近年来利用成熟的测绘方法和技术,如自由设站、三维平差、测量机器人、改进多测回测角软件、应用高铁CPIII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等进行监测工作,保证了数据精度,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2~3个月为一周期的变形监测,截至2020年12月已经获得了28组监测数据。对数据分周期间、年度、累积时间的整理分析,计算本次变化量、本次变化速率、累计变化量及累计变化速率,绘制木塔各层偏移情况图、二层各立柱存量以及增量曲线表、基础及各层沉降情况表等,最终以年度总结报告的形式表达。实践表明,目前使用的测量技术与方法满足应县木塔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为应县木塔保护工作提供了阶段性数据支撑。但是仍存在很多的技术难题,比如结构更加复杂的木塔暗层几何变形监测问题,塔刹、屋面的精确监测问题等等。随着变形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应县木塔的变形监测方法将进一步完善,思路也将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