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资本流动研究评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朝永  庄林德 《人文地理》2002,17(1):19-23,38
资本流动研究是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地理学前沿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通过经济学与地理学在国际资本流动研究方面的比较,指出了目前经济地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建议加强资本流入的负面影响研究,外资流入的适度规模研究,资本流动过程研究和动力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2.
A Pleistocene geologist calls for a totally new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geography as the basic discipline concerned with the man-nature relationship, or what he terms nature management (Russian, prirodopol'zovaniye). He views the basic study object of an essentially unified geography as natural-technical territorial complexes (biotechnocenoses or geotechnocenoses), requiring investigation in three time dimensions—the past (historical geography), the present (dynamic geography) and the future (predictive geography). In keeping with the proposition that historical geography should be a separate, unified discipline, a distinctive historical-geographic periodization is proposed, differing from the periodizations in use in paleogeography, anthropology, archeology and history.  相似文献   

3.
A senior Russian economic geographer reviews the peripatetic evolution of the discipline during the Soviet period. After an early phase in the 1920s and 1930s, when it made some practical contributions to economic planning, particularly in regionalization, economic geography was long relegated to the status of a teaching discipline separating it from the more goal-oriented economic sciences. In recent years, economic geography has again acquired greater practical relevance, largely becaus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official endorsement, of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territorial-production complex theory as an approach to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the Soviet economy. Its thematic content has been broadened by the inclusion of the increasingly active field of population geography and urban geography. The growing “social” content of the discipline has given rise to suggestions that it be renamed “social geography,” or at least “social-economic geography,” reflecting a similar change of designations of the Soviet economic plans to social-economic plans.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汉书·艺文志》类例和叙文的分析,并结合相关出土文献,认为《汉书·艺文志》中著录的独立地理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1)《地典》和《堪舆金匮》为一类。这一类著作以一定的理论学说对已有的经验地理知识加以统驭,注重的是学说或理论的演绎,是朴素的理论地理知识体系。(2)《山海经》、《国朝》、《宫宅地形》为一类。其基本的出发点是通过对各种地物和地理现象的经验性测量或记录,寻求其内部可能存在的规律性,即“自然之数”。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以观测为基础的经验地理知识体系,注重的是实证性。  相似文献   

5.
A distinguished specialist on the human geography of the former USSR examines the process whereby the Russian Federation increased its influence over most of the successor states during 1993 and early 1994.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devoted to the interplay between (a) the status of Russian minorities, political instability, and ethnic conflict in the successor states and (b) military, economic, and political pressures exerted by the Russian Federation. In addition, the paper surveys the status of interethnic relations among Russians and eponymous populations in Russia's republics and other ethnic-territorial formations. 1 map, 44 references.  相似文献   

6.
论当前中外社会地理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重要的分支,在我国刚刚兴起。
当前国外社会地理学的研究,重视紧迫的社会问题,重视社会问题中受害的一方,重视社会问题的空间过程和区域特征,重视城市研究。
社会地理学研究有很高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建设我国自己的社会地理学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古代地理学作为一种观念体系,同时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人文景观,因此对它的考察在相当的程度上可以采用历史地理学的方法。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尝试着在两宋公私书目的基础上,复原这一时期的地理学"景观"。我们发现,宋人对地理学的观念性规定沿着疆域地理的路径前进。而与此相伴随的是,《山海经》所代表的古代地理学传统开始逐渐被有意识地淡化。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南宋初年,郑樵对地理学所做的分类,构成了一幅两宋之际,具有浓郁学科意识(专门之学)的地理学景观。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地理书"在两宋时期,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并没有被独占,而是被相宅兆类著述以不同的形式所"分享"。  相似文献   

8.
选举地理学是政治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本文以Web of Science中选举地理学的学术论文为依据,借助科学计量工具,系统回顾了1982-2018年选举地理学的发展脉络,归纳了西方选举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研究表明:选举地理学主要包括投票地理、选举制度、选区划分、选票转化四个领域;与此相应,西方学界对选举地理的研究范式可归纳为空间分析、地理制图、政治经济学、后结构主义。展望未来,选举地理学在解释中国的地方政治、基层选举、社区自治,以及推动中国政治地理学的学科发展方面将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9.
陈林  刘云刚 《人文地理》2021,36(4):29-36
本文梳理近代以来日本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知识生产特征,探讨其如何平衡理论与实践、学术与应用的关系,以期为中国地理学的发展提供借鉴。日本地理学注重区域知识的生产,良好的学术生产分工促进了区域地理学和系统地理学的相互融合。大学评价体系鼓励年轻学者生产基于区域调查的研究成果,对中坚地理学者注重原创性学术理论体系形成和地理学知识的代际传承。日本地理学的区域知识生产在政策制定、市民时空间观形成和地理学终生学习等社会应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代日本地理学在欧美地理学影响下快速发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地理学研究,然而近年与国际地理学界的交流放缓所引起的诸多问题也值得中国地理学借鉴。  相似文献   

10.
This paper first develops a model to characterize the equilibrium distribution of polluting and nonpolluting firms and then turns to the larger question of whether the equilibrium distribution is socially optimal. We find that the equilibrium distribution of polluting firms differs from the social optimum when they generate a large amount of stationary pollution and have much higher or lower productivity than clean firms. In these cases, conventional pollution control approaches generally do not bring about an optimal distribution. Consideration of transport costs along with productivity and pollution changes some of the classic results of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1.
人文地理过程内涵辨析与模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地理过程是陆地表层系统地理过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从陆地表层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人文地理过程的基本内涵及主要组成部分,指出人口迁移过程和经济集聚-扩散过程是人文地理过程最重要的要素过程,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是人文地理过程最直接的空间表达形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人文地理过程模拟的核心内容,包括要素模拟和综合过程模拟;提出了人文过程模拟的主要数据源获得途径与模拟方法,指出了人文地理过程模拟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杨青山 《人文地理》2002,17(2):90-93
近20年来,西方区域地理学发生了巨大变化。从8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种新的区域地理学。与传统区域地理学相比,新区域地理学倾向于结构主义、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维。强调区域的个性,强调人的能力及角色与社会结构在区域特性的形成与发展的作用。新区域地理学的核心概念是“地方”、“行为主体”、“体系”。在具体的区域研究中,它不仅注重当地的人及其它因素的重要性,也很重视“人”的各种行为背景,并且也重视来自“体系”的外部大环境的影响。本认为,新区域地理学的研究观点和方法对我国区域经济地理的研究具有启示意义,并主张在我国的区域研究中,应从对“地”的关注转向对“人”及“人地关系”的关注,发展中国的新区域地理学。  相似文献   

13.
日本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特征与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云刚  柴彦威 《人文地理》2006,21(6):6-10,96
日本人文地理学多年来在吸收欧美人文地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研究特点。包括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区域调查,在研究体制上强调社会分工,在研究成果的评价上重质而轻量等等。二战后,日本人文地理学由于远离应用而导致学会规模缩小、影响力下降,对中国人文地理学是一个前车之鉴。但同时,其成熟的研究规范和富有东方特色的研究体制也是中国同行学习的对象。本文结合笔者的留学经验,概述了日本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向,并分析了其对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时代的人文地理研究与应用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甄峰  秦萧  王波 《人文地理》2014,29(3):1-6
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带来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改变着区域或城市空间组织及居民行为,流空间成为人类活动的主要载体,并使得人文地理学理论与方法面临革新。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文献基础上,认为大数据时代的人文地理研究开始更加注重自然与人文学科间的融合、数据密集型研究方法的革新、以居民活动为主体的人本科学性,并构建了人文地理学及其主要分支学科在大数据时代研究的总体框架。同时,也提出了大数据面向空间规划方法和技术、居民个体行为决策优化、企业运营决策、政府宏观政策制定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5.
国外交通地理学研究的知识图谱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地理学作为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一直充满着活力与多样性,获得人文地理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采用Web of Science中收录1982-2014年的4840篇交通地理学论文作为原始数据,梳理了近30年的研究脉络,绘制了学科发展的知识图谱,系统地归纳了学科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国交通地理学研究提供借鉴。研究发现:国外交通地理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日趋多元化,研究视角趋向微观化,质性研究突显;初步形成城市规划学派、理论地理学派、时间地理学派等六大学术共同体;出现社会、行为、文化和流动的诸多转向,呈现出人本导向、信息导向和交叉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性别制度的中国城市结构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中国性别制度和城市结构的历史变迁出发,通过对中国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四个历史阶段的女性生活和城市特征进行考察,分析了不同的性别结构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即:以及在不同的性别制度下女性社会生活在城市空间中的具体体现,即:集权制城市中女性空间的附属性、二元城市中女性空间的隔离性、单位制城市中性别空间的同一性、消费性城市中女性空间的主导性。随着消费文化的发展,女性将对中国城市化进程和空间结构演化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行为地理学及其对中国地理学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山 《人文地理》1997,12(4):51-53
本文在阐述行为地理学的概念,考察行为地理学产生、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提出行为地理学的引进和发展不仅拓宽和丰富了我国地理学研究领域与内容,而且还能够弥补传统地理学人地关系研究忽视"人"的缺陷,充实发展人地关系理论。因而,对中国现代地理学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他者,权力与地方建构:想象地理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宁  朱竑 《人文地理》2013,28(1):20-25,47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对想象地理的理论起源及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根据想象的主体和想象对象的地理尺度差异,国外想象地理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流派:一是探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西方"对"东方"的文化形象的话语建构;二是研究"作者"通过地理文本的生产,以想象的方式对地方的文化形象进行重构的过程。同时,文章通过分析国外近30个实证案例,指出想象地理在地方的文化建构和空间文化意义的生产等文化地理重要话题的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并据此对国内想象地理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东西对话:中国政治地理学研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政治地理学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国与西方政治地理学者的学术交流相对有限,这主要是由于语言的障碍,以及中国学者对于研究课题政治敏感性的担忧,普遍缺乏对政治地理学研究内涵的理解。本文基于对中西方政治地理学发展现状及相关研究可能性的理解,指出以下五个在中国具有进一步拓展空间的政治地理学课题:广域行政与空间政治;国际关系与地理想象;边界冲突与划界研究;边界与边界区域研究;环境政治地理学。这些课题的开展不仅可以加强中国自身的政治地理学研究,而且对西方正在进行的政治地理学研究也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GIS在时间地理学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地理学是一种富有应用前景的面向微观人文现象的研究方法,但相对落后的研究手段迟滞了它的发展。通过考察时间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理论基础,结合时态地理信息系统近年来在时空表达与分析方面的进展,本文详细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时间地理学中的应用思路,并认为两者的结合将促使时间地理学在数据处理、时空分析、结果表达与深化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