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义和团的纪律究竟怎样?是好还是坏?这是义和团运动中一个较为具体的问题。 解放以来中国近代史的一般论著,对这个问题大抵作了肯定的回答。在谈到义和团纪律的地方,通  相似文献   

2.
侯宜杰先生的《"神拳"义和团的真面目》于前年在台湾出版,笔者寡闻,于今方从其《义和团:在"灭洋"的旗帜下》(载《炎黄春秋》2012年第5期)一文中才得知有此大著。侯先生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也算卓然大家,关于晚清新政和袁世凯的研究,也是攻此课题的学者必读之作。我无幸拜读《神拳》一书,但粗阅《义和团:在"灭洋"的  相似文献   

3.
正把义和团这伙子人称为"团"还是"拳",其实还是有细微的差别的。义和团兴起的时候,一般都称之为"拳",只有被朝廷明确肯定之时,才被称为团。闹过之后,再次被称为"拳",而这场运动,则被称为"拳乱"。而在老外,对于义和团,无论过去现在,则一概呼之为"拳民"(boxers)。这拳民的称谓背后,有贬义的味道。拳,明确地表明了他们草根或者今天所谓屌丝的性质。在最初,就是一伙伙不安分的底层捣乱分子,搞点打砸烧抢,还  相似文献   

4.
一、梨园屯教案中的"帝国主义"因素很高兴看到侯宜杰先生对我的商榷意见(《我看"义和团的真面目"——与侯宜杰先生商榷》,载《炎黄春秋》2012年第9期)的回应(《也谈"义和团的真面目"——回应周育民先生》,载《炎黄春秋》2012年第11期)。侯先生在回应文中,讲得最具体的是梨园屯教案。的确,这个教案在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中十分重要,它最终引发了揭起"扶清灭洋"大旗的  相似文献   

5.
刘平  朱丹 《安徽史学》2012,(5):14-20,53
林黑儿是义和团时期天津红灯照的首领,号称"黄莲圣母"。红灯照传奇故事曾经广为流传,有着强烈意识形态化的时代特征。尽管清廷保守派曾经认可、放纵义和团,但官方史料中有关"黄莲圣母"的记载却十分稀少。清末民初之人所写的野史、笔记中提及其人,往往捕风捉影、夸大其词。在现当代学者的论著中,多数是突出她在义和团运动中上阵杀敌的英勇表现,将她塑造为革命造反派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偶像、爱国主义的象征。事实上,"黄莲圣母"长期以来被赋予的多重身份——渔家女、圣母、邪匪与革命英雄——并不能确切概括其形象特征。本文力图探究林黑儿被神化的背景、过程与影响,将一百多年来人们对红灯照的描绘、被创造的作为"革命派"、"爱国者"的公共记忆与抛开意识形态面纱后的历史人物做对比分析,还原真实的"黄莲圣母"形象。  相似文献   

6.
宁刚 《文献》1999,(1):282-283
现在矗立在北京市中山公园内的"保卫和平"石牌坊,是中华民族受帝国主义列强凌辱的见证物之一.1900年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帝国主义国家对义和团进行了疯狂的镇压.德国公使克林德也曾加入到刽子手的行列中杀害过数十名义和团民.  相似文献   

7.
义和团运动到今年已经六十周年了.在六十年前,英勇的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了浴血的战斗,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我自幼常听老辈讲述有关义和团反帝斗争的事迹,平时也稍注意有关义和团运动的遗物、遗迹,兹略述所记有关文物数事,作为纪念.一北京于忠肃公祠堂设坛义和团的组织,以坛为基础,每坛数十人、数百人不等.各坛联系,谓之"拜垆",并投"拜帖",义和团忌说拜字,因其字音与败同,所以改"拜垆"为"胜垆","拜帖"为"胜帖"."拜帖"多用红墨书:"某某地某某街某某巷(胡同)某坛同胜"等字,  相似文献   

8.
《文物》1976,(5)
义和团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震撼世界的反帝爱国斗争。当时,在沙俄等八个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河南清丰的义和团的勇士们和我国北方其他地区的义和团勇士们一样,揭竿而起,同帝国主义强盗及其走狗清朝政府展开了殊死的斗争。"清邑义和团"团旗是河南省清丰县前游子庄的革命群众代代相传、精心保存下来的一件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现藏在河南省博物馆。这面光辉的战旗用两幅白色平纹土布缝合而成,旗高150、宽180厘米,中间墨色楷书"清邑义和团"五个大字,严肃大方  相似文献   

9.
代购代邮     
《炎黄春秋》2012,(12):86
《昨天的中国》:苦难的过去,理应换来宽舒的未来。引颈以望,中国宪政,其路漫漫。中国保钓"爱国"狂潮,与晚清义和团有何区别?北洋政府到底是"卖国"的还是"爱国"的?中国的宪政之路究竟葬送在谁的手里?且看思维活跃,一直很敢说的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来谈论昨天的中国。了解昨天的中国,从而更清楚中国明天将  相似文献   

10.
义和团在太谷 义和团,也称义和拳,又名神拳,旧名为义和会, 起于山东堂邑县,山东巡抚毓贤出示改为义和团。义 和团斗争宗旨是“扶清灭洋”。 义和团蓬勃盛势,使清廷大吃一惊,为使它成为 排外运动,狡猾的西太后改变剿灭义和团,转而嘉奖  相似文献   

11.
"我不单纯是思想家,我是一个实践者。我是一个要拼命干的人。我一生是拼命干的"梁漱溟曾说,假如有人向他的朋友问起他是怎样一个人,朋友回答"他是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动的人"是恰如其分、最好不过的。思想似乎是人人都有的,但在他看来,大多数人有而等于没有。他们的头脑杂乱无章,所谓的思想,不外乎人云亦云。原因在于他们内心并  相似文献   

12.
关于史学家的工作到底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哲学家已作过长篇的理论性论述。我最近刚刚写完了一本书,在这本书中,作为一个历史从业人员,我通过一个实际的历史个案,即本世纪之交的义和团,来探讨这个问题①。在此我想总结一下我在这本书中提出的问题和我所得出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3.
姚斌 《清史研究》2012,(2):150-156
一110多年前发生在中国华北地区的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都产生过重大影响。直到今天,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大众想象中,义和团形象都是一个"活生生"的存在。义和团运动所特  相似文献   

14.
《文物》1977,(10)
"永邑信安镇乾字北义合团人等全胜"印(图一),是原天津专区坝县文化馆从一位义和团民的后人那里征集的,现藏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印为木质,呈长方形,长14.4,宽3、高2.9厘米。印文为阳文仿宋体,共十五字。义和团的印,目前仅见此一方,是值得珍视的革命文物。据调查,献交此印者的祖父叫陈大庆。陈大庆在义和团时期是信安镇真武庙坛口的二师兄,掌管和使用过此印。1958年,陈大庆原住房拆除改建,才从房坨的一个窟窿  相似文献   

15.
<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1月版,44.7万字,89元《历史三调》既是一部史学论著,也是一部史学理论、历史哲学著作。作者以义和团运动为载体,阐发自己对于历史事实、历史的亲历者、历史书写和历史的神话化等问题的观察、思考和理论概括。作者通过"义和团"这一典型案例,探讨了个人记忆、集体记忆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历史记忆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历史学家研究、叙述的义和团运动的史实,以叙事为主;  相似文献   

16.
庚子年李鸿章于两广总督任上奉召北上,中途在上海期间曾与日本国会议员佐佐友房会晤。此事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颇具意义。综合利用中日文献钩沉这段历史,可知义和团事起后,李鸿章最早向日本做出了外交试探。抵沪后,他又策划派亲信杨崇伊搭乘日舰代行入京,从事秘密联络。他与佐佐友房的会谈,涉及义和团事件善后及日舰护送杨崇伊北上诸多问题。作为人所共知的"亲俄派"人物,李鸿章在对日外交方面多有表现,但是其"亲俄"色彩为日所忌,沪上外交也无奈地附着了浓重的国际政治阴影,仍以无果而终。  相似文献   

17.
《文物》1976,(5)
伟大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到现在已经七十多年了。天津是义和团运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处于抗击美、俄、日、英、法、德、意、奥八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武装侵略的前哨阵地。天津的义和团战士和人民,在这场震撼世界的革命风暴中,为粉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根据天津市文化局、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和南开大学历史系调查访问义和团团民所得的资料,参照文献记载,把义和团在天津的英雄史迹作简要介绍。这些史迹是进行反帝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是对攻击义和团的中外反动派的一记响亮的耳光。  相似文献   

18.
在义和团反帝运动之一段历史的讲授中,义和团入京后怎样为满清政府所利用。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在这问题上,满清政府利用义和团的动机是很明显的,但关于事情演变的经过,有些历史教科书和专著中的看法却还有值得研讨的地方。例如:宋云彬、李赓序两先生所著的高中中国近代史说那拉氏派赵舒翘等借「查办」为名,把义和团招进北京;初中本国近代史上册也说满清政府派人出京联络义团;而在范文润先生所著中国近  相似文献   

19.
前读张守常教授的论文《说“神助拳、义和团”揭帖》① ,颇受教益。他在文章第一段就指出 ,“这是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时期篇幅较长流传很广的一件揭帖” ,“是义和团揭帖中最重要的一件揭帖。”② 我十分赞成张教授的这一提法。张先生在此文中收集了这一揭帖的七种不同传本 ,并进行了整理 ,还对其缘起、流传和内容作了简要说明。特别是他对这一揭帖的综述 ,高屋建瓴 ,启人茅塞。他说 :“这一揭帖产生于正定 ,向西传入山西 ,向南传至直鲁交界地区 ,向北传至京津地区 ,正好是义和团运动高潮期的主要地区 ,可以想见这一揭帖在义和团运动中所起…  相似文献   

20.
义和团组织的发展,在初期,虽曾有过一定的简单仪式和手续,但很快就在实际生活中被它的广泛的群众性所冲破而取消了。到运动的高潮阶段,任何人只要“立坛集众,竖旗为团”,就可以自行组织起一支义和团武装队伍来。它们既不需要得到谁的认可,相互间也没有严格的隶属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义和团似乎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