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蒙克作为20世纪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核心代表人物,对20世纪后期的绘画艺术以及其他领域的艺术有着深远影响。其艺术特点鲜明,蒙克的绘画作品用浓郁的色彩表达出了对生命的解读,用情绪的力量描绘了对痛苦的感受,用强烈的色彩和有力的线条表达出来自内心的呐喊,用独特的心理感受和对生命不竭的动力,将自己的内心感受投射到作品当中,使观者感同身受,作品呈现出原始、感性的风格,为现代绘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陈宝 《丝绸之路》2012,(12):87-89
在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的17年里,作为意识流小说创作的重要人物,王蒙在意识流手法的运用上独树一帜。具体表现为他的意识流小说灵活运用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在作品的结构方式和表现内容上独特且深刻,带有鲜明的辩证唯物主义色彩的意识流手法。  相似文献   

3.
《湖南文史》2010,(3):14-15
以人为本的剧作 有人说黑泽明基点是人道主义,他的作品自由地表现人,表现有强烈意志的人——不管是男人是女人,是大人是小孩,也是他作品留给入最深印象的地方。从姿三四郎到内田百闲,黑泽明笔下有魅力的人物全都具有强烈的意志。他的主人公95%以上有鲜明的个性,甚至反面人物由于具备作恶的强烈意志,使他们看来自有一种妖异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文史月刊》2009,(9):F0004-F0004
彼得·勃鲁盖尔(1525-1569)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在欧洲绘画史上,勃鲁盖尔是最早的农民画家,人称“农民勃鲁盖尔”。 彼得·勃鲁盖尔的作品多描绘农民形象。他的画很少用调和色,他重视用线,只是显得疏密不够得体,色彩驳杂冷峻,形象偏重于寓意性,夸张和怪相是他的绘画特点。  相似文献   

5.
明代画家丁云鹏擅长佛道人物画,他所刻画的佛祖、菩萨、罗汉、老子等形象自然生动、栩栩如生,夸张的造型赋予人物趣味性。丁云鹏的佛道人物画脱离了程式化的因素,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情绪化色彩,同时融入了文人的审美情趣。其人物造型古拙、气质端庄文雅,体现了明后期文人画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足见丁云鹏佛道人物画水平之高。  相似文献   

6.
何凤莲 《收藏家》2001,(8):23-28
陈树人在国民政府任职,跟随政府的迁徙到过中国很多地方。他所游览过的地方,都有画作以纪其游。1931年他游桂林,以当地的景色创作了一些作品。他这个时期的山水,以简练的笔法,钩勒山石;敷色方面,采取钩勒中填色的方法。陈树人没有用传统的渲染,因为他并没有着意去  相似文献   

7.
赵国龙 《黑龙江史志》2013,(11):145+147
有"变性的狂想曲"之誉的《奥兰多:一部传记》(Orlando:A Biography,1928)是英国小说家、评论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的一部最具夸张色彩的作品,它以性别突变、跨越时空等鲜明的特征吸引了大批的读者。这部传记式的小说正是采取一反常态的叙事模式,集传记、史记、小说的风格为一体,打破小说与非小说的界限,不仅创造了奇异的故事,也蕴涵了深邃的思想。本文将主要针对《奥兰多》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8.
胡宝心 《神州》2012,(8):192-192
肖邦是伟大的波兰钢琴家、作曲家、浪漫派音乐家,他在欧洲音乐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他同时也是一位爱国主义音乐家.他的作品内容大多为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并在作品中强烈的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情绪,表达了祖国被奴役的悲愤和对侵略者的仇恨。本文将分析的《离别》练习曲,在肖邦的作品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正>王家训艺术简历王家训,1958年生于江苏东台,号水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理事,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艺委会秘书长,中国国画家协会副主席。参加第八、九、十届全国美展及中国美协主办的一系列画展。他的作品色彩雅致,色调统一、完整、协调,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画面中总是一种舒畅、恬静、悠然的生活情态。个性很鲜明,呈现出一种独特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0.
《收藏家》2006,(10)
点评摘录:选让的画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独具大西北的风范。每幅作品都是融入了自己的心血去画、去创造。所以他的画是他的心灵之迹,是他精神上的归宿,无论其作品的大小都是对生命与艺术的体悟与再现。——刘大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画家刘选让现任文化部·中国美术创作院创作员。他的艺术是在新疆这片大地上炽烈的阳光下成长起来的。他的新疆风情人物作品,继承了黄胄为代表的老一辈画家的现实主义精神,表现了新疆少数民族的乐观积极和独特的气质面貌。他的画以更细腻更丰富更具体的手法描绘了新疆各少数民族少女少妇和老人们,展现了一…  相似文献   

11.
<镜花缘>是清代中叶一部具有神异色彩的小说,虽然其内容、结构、艺术性都未可称一流,但海外世界的奇幻描写奠定了整部作品的总体价值,其中"异国"描写是作者主观情绪展示的最为充分的部分.国名多采自上古神话,作者将自己的情感注射到"外国"这个载体中,经过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虚构了众多光怪陆离的海外异国国,借以炫才抒怀,寄托...  相似文献   

12.
邓金平 《东方收藏》2023,(6):146-148
如果说用一条河流来形容西方美术史,那么后印象派画家梵高就是这奔腾长河中一艘披荆斩棘的巨轮。梵高成就了伟大而独特的绘画艺术,虽然他的生命是短暂的、生活是坎坷的,但都无法阻止其炽热的艺术情感和坚定的艺术追求。梵高的作品画风鲜明,色彩浓郁纯真、充满激情,他把所有情感都融入笔触和色彩之中,用绚丽夺目的黄色描绘出了惊世之作《向日葵》,这可以说是他的化身,向日葵是最能表现梵高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的题材。梵高的一生就如向日葵花期那样短暂,忙碌而又孤独,他极其渴望如向日葵那般拥有绚烂夺目的人生,因此将他称作“向日葵画家”一点都不为过。文章从梵高生平出发,围绕他的作品《向日葵》,分析其诞生及艺术价值,最后探究梵高的绘画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魏晋是一个生命色彩浓郁的时代,是士人个体生命意识觉醒的时期。曹丕是魏晋文人中的佼佼者,也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他的一生,伴随着时代的变迁,每一步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曹丕的作品反映了他的生命意识,他通过"立言以不朽"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生命格调:或清醒地批驳游仙生活,表达自己积极向上的生命价值观;或哀叹自己在政治斗争中举步维艰;或悲愁生命短暂、时光易逝;或感伤社会群体的悲惨生活。看似外冷内热,作品却处处体现了他的"辛酸泪"。  相似文献   

14.
李海红 《安徽史学》2006,301(6):48-51
李提摩太在<万国公报>上发表过很多宣传基督教的文章,在当时有一定影响.他宣传基督教,要求中国人改信基督教,具有强烈的殖民色彩.同时,他也介绍西学,对中西文化交流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岚 《神州》2013,(31):243-243
张石生在河北省省会美术圈内是一位很有影响的画家。这种影响源于他献身艺术的精神和一批批不断涌现的精品力作。多年来他扛着沉重的画具,走遍了太行山的山山水水,无论阴晴雨雪,终年在画布面前,挥笔抒发着画家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艺术的思考。张石生的画作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深沉热烈的色彩,酣畅淋漓的笔触和无拘无束的构图,洋溢着不可遏制的激情与冲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他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中国的传统艺术,把中国的风土民情和西方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6.
林凤眠(1900—1991年)原名凤鸣,又名绍琼,后改名凤眠。广东梅县人。画家、艺术教育家。是20世纪中国画十大师之一。父亲是石匠,又是当地的书画家。他幼年曾受父亲的极大影响。18岁时,以勤工俭学赴法国、德国学习西洋绘画。1925年回国,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1927年在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即现浙江美术学院前身)。解放后定居上海,1979年被选为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主席,后移居香港,直至1991年病逝。作品甚丰,有油画《人道》、《痛苦》、《悲哀》水墨画《乌鸦》、《水面》、《莲塘》、《宝莲灯》等。这些作品,“艺术世界依然纯洁多姿,他的线条更加老辣劲利,他的色彩愈益强烈,深植于他作品中那份孤独清寂的美,则更深蕴,更加动人。”[编按]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中国古代的青铜器纹饰是抽象繁复、夸张精细的,这种说法也对也不对。 其实,在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体系中,有粗犷简练和抽象繁丽两种风格。最初的青铜器是简净的素面或简单的几何纹。目前中原地区出土的最早的有空腔青铜器,是出土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的铜铃,它是素面的。  相似文献   

18.
明代家具在我国家具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名师巧匠们总结前人经验创制的明式家具,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特色,其特点有四:一是造型简练,以线为主,表现为线条流畅、秀丽挺拔,并以朴素大方为美;二是结构严谨,做工精细,比例匀称,尺度适宜;三是质地优美,纹理、色彩、光泽表现  相似文献   

19.
近来,杨小民的中国画——黄土高原系列作品,引起北京著名美术评论家的关注,其作品中的“的高原骨,秃杠线,黄土魂,年轮皴”等独特的造型符号被评论家认为是对中国山水画的创新和发展,他的这种粗放语言和板块图式有强烈的观念性和抽象性,铸成作品的“大美”。他绘画的阶段性很强,似乎在不同的时期关注不同的学术研究课题,这决定了他是学者型画家。杨小民的老家在徐州农村,走上画画这条路,应该说受民间美术的影响很大,他从小就是在民间美术的氛围中泡大的。母亲是位地道的农家妇女,年轻时学过女红,手很巧,小时候穿的虎头鞋都是母亲自己一针一线…  相似文献   

20.
贾玉平 《神州》2013,(33):6-7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在清代诗歌史上的着重要的位置。他的词长愁多情,伤感幽怨,体味人生的苦涩,而这种乏味的人生使他的作品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其词正是他自己独特的生活,独有的心灵的悲歌,是他心灵的内视,是真情之流露。从其"哀感顽艳"的悼亡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出纳兰这位贵公子高尚真纯的人性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