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墨程式化是中国画艺术的重要原则和艺术经验,它在不同时代面临着或继承、或抛弃、或西化改造的现实纷争,折射着中国画艺术发展的时代困境。本文提出笔墨程式化是中国画艺术的独特遗产,理应审慎对待,既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全盘否定,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对其进行重新思考,并在笔墨内涵、时代语境和传统文化修养三方面强化研究,吐故纳新,求新图变,以此来推动中国画艺术的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2.
包晓钟 《丝绸之路》2011,(14):86-87
中国画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印证,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和”影响着中国画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主要就中国画的审美思想、构图、笔墨、创作意趣等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3.
构图可以说是任何绘画形式成败的关键,好的构图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创作者的想象意图、审美指向和思想情感,陶瓷绘画也不例外。纵观陶瓷绘画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迄今为止业界对陶瓷绘画构图的论述依然不够充分。陶瓷绘画装饰主要包括绘画类和图案类,对前者大多强调借鉴中国画的构图而忽略了陶瓷绘画构图本身的独特性,对后者却较少从构图布局层面进行讨论,而陶瓷绘画的构图理应包括这两类形式。因此,分析其特有的构图形式和原则有助于总结陶瓷绘画构图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有图式吗?图式是什么?风格不同就是图式吗?造型就是图式吗?……这些都不是图式。那么,构图是不是图式?构图的意义相对接近了一点图式,但我的理解构图还算不上是完全意义上的图式。图式应当是画面总体结构所呈现的形式美感和形式语言的明确表达。  相似文献   

5.
旋子彩画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旋子彩画的源流,认为至明初已定型的旋子彩画图案是植根于同形纹样和太极构图的土壤里,在宋《营造法式》彩画制度角叶构图的基础上,在如意图案组合的轮廓内,糅合宝相花图案纹样而形成的一种新彩画图样。清代旋子彩画是明代旋子彩画的程式化发展。整个发展过程形成从内容到形式的积淀。  相似文献   

6.
吴恭让 《丝绸之路》2007,(11):65-66
石鲁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国画大师,他盛年的力作《转战陕北》采用方形构图,别开生面: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渲染出画面博大雄强的气势,人物虽小,但占据了整个画面视觉焦点;毛泽东面对苍穹,那极富个性色彩的动态和极目远眺的神情,恰到好处地再现了一代伟人傲视苍龙的凛然浩气。此画布局大胆,技法新颖,立意深远,一改旧文人画的程式,开一代新中国画风气之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的笔黑语言,一向讲究“功力”的境界。所谓的“功力”,来自中国画形式语言长期演经营性质事所形成的笔墨状态。在外在上,它通过种种笔墨形态刺激视觉,让人们感受到通过笔力渗透出的练习达、稳健、厚重;在内在中,则通过形式语言程式化的“限制”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当代中国画已存在某些工艺化趋势主要由于外来文化、现代审美观以及新文化思想的影响,过度地追求技法的表现,而忽略对中国画线条及传统精神内涵的表达。通过论述从中国画线条的审美特征、情感以及线条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等方面说明中国画线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任何一种成熟的艺术都表现为一定的程式,中国绘画尤其如此。本文通过对中国绘画史及世界绘画史以及对当代中国绘画的研究,对中国绘画程式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艺术诸如在石窟建筑、壁画艺术、重修情况等方面的程式化表现 ,并以曹氏归义军时期“画行”“画院”、曹氏政权自身特点、五代宋时敦煌佛教的世俗化与社会化、曹氏重修活动等方面探讨这一时期石窟艺术程式化表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绘画中人物画的绘制是最难的,这在历代的《画论》中都有人提出。对于现代水墨来说,它没有一种固定的程式、要求,它主要的艺术语言和形式是在写生过程中慢慢体会学习的,就好比摸着石头过河。它在注重传统的同时又要兼顾现实,如何在灵活的笔墨语言中创作形象、创造艺术语言,同时体现中国画的精神,坚守国画的底线,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闫莉 《丝绸之路》2012,(14):81-82
“留白”是中国画的重要构图原则,从美学的角度审视中国画“留白”艺术,则可见其黑白互依的均衡美、跌宕起伏的节奏美、气韵灵动的空灵美,“留白”同中国哲学的虚实相生理论深度契合,也是其中国传统艺术的典型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彩塑,是以宗教题材为主的。因此,作品的形式往往会受宗教理念和仪轨的影响。程式化的彩塑为数不少,但也不乏有注重生活、手法写实、饱含创作激情的艺术品。有些作品甚至达到了神人交融,艺术和人性高度统一的效果,双林寺彩塑可谓一例。  相似文献   

14.
记得有位学人评述中国画有两个表现系统,一个是线条化,一个是笔墨化。以此理论纵观中国绘画史,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宋以前的中国画是线条化阶段,其突出点在于以线造型;宋元以后是笔墨化阶断,其突出点在于笔墨是中国画的筋骨、血肉。  相似文献   

15.
张阳阳 《神州》2012,(14):217-217
南阳汉画像石是一种特殊的艺术作品,是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南阳汉文化艺术中的精华,具有独特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在构图上,它通常采用平铺的艺术手法和填充组合的方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对南阳汉画像石构图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艺术,同时也为中国绘画构图形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河南北宋壁画墓的题材及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墓室壁画是宋代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题材有日常生活、孝行故事、超度升仙和装饰性画面等四类,布局、构图都遵循一定的程式,但构思巧妙、技法多变,体现了北宋绘画艺术的丰富多彩与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7.
朱晶 《神州》2011,(20):159
由于艺术家主观意志和感的参与,中国画除了运用线条的流动转折,墨色的干湿浓淡来表现物象,还追求一种更高的审美境界,即"无笔墨处之妙镜"。无笔墨处,就是一幅画的整个构图中的"虚白",可见虚白在中国画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戴惠庆 《钟山风雨》2012,(1):2-F0002
戴惠庆,笔名子衿,江苏常熟人,1955年生于上海,工山水画。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临摹历代山水画名家名作,打下扎实的笔墨基础,以后又结合写生及创作实践,从山水画形式、技法、构图诸方面入手,进行大量的探索研究,收获匪浅。早期擅作山水手卷画,作品曾获奖于“深圳·香港1988博雅中国画大赛”。  相似文献   

19.
朱晶 《神州》2011,(9):159-159
由于艺术家主观意志和感的参与,中国画除了运用线务的流动转折,墨色的干湿浓淡来表现物象,还追求一种更高的审美境界,即“无笔墨处之妙镜”。无笔墨处,就是一幅画的整个构图中的“虚白”。可见虚白在中国画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安毅 《敦煌学辑刊》2006,2(1):30-33
敦煌石窟佛教艺术的发展规模和艺术水平深受中原地区佛教艺术的影响,而画样传入是影响的主要渠道,五代时敦煌佛教艺术风格程式化严重,这种情况与画稿单一不无关系。是敦煌与外部联系不畅还是其他原因,经研究,五代敦煌与中原仍存在画稿交往,程式化是当时中国佛教艺术的趋势在敦煌地区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