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美国“地区研究”兴起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特别是冷战初期,美国联邦政府、三大私人基金会以及相当一部分学者逐渐意识到深入了解非西方世界对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着手共同推动"地区研究"。联邦政府、私人基金会和学者三位一体体制运作的结果是复杂的:地区研究在迅速成长为一门显学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在很大程度上沦为政治的附庸;在满足了国家对地区专家和知识需求的同时也为一些地区研究者挑战美国对非西方世界的政策创造了条件。就美国地区研究兴起与国家安全考虑的密切关系而言,政治没有给学术留出太多独立生存的空间,而知识分子本身也并非都希望远离政治,学术与政治难以彻底分离。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的呐喊——论18世纪德意志和法国的文化冲突李宏图在世界文化史上,不同文化间的撞击与冲突总是时常发生,特别是当先进文明向落后国家传播时,这种冲突便会更为激烈。长期以来,由于研究视野的局限,我们只关注于近代以来东西方文化间的冲突,而忽略了近代西方...  相似文献   

3.
名家论点     
西方和非西方:文明间的问题 在正在显现的世界中,属于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的关系不仅不会是紧密的,反而常常会是对抗性的。但是,某些文明之间的关系比其他文明更具有产生冲突的倾向。在微观层面上,最强烈的断层线是在伊斯兰国家与其东正教、印度、非洲和西方基督教邻国之间。在宏观层面上,最主要的分裂是在西方和非西方之间,在以穆斯林和亚洲社会为一方,以西方为一方之间,存在着最为严重的冲突。未来的危险冲突可能会在西方的傲慢、伊斯兰国家的不宽容和中国的武断的相互作用下发生。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  相似文献   

4.
周玲羽 《神州》2013,(4):26-27
中西方对于世界的起源和人类的诞生诸如此类的神话故事数不胜数,西方《圣经》将上帝归为大自然和人类的缔造者,而有着千年古老文明的中华民族,对于人类和大自然的起源也有着自己的神话传说。本文着重研究西方《圣经》和中国神话,对比中西方神话中自然和人类起源,结合中西方文化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诸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西方列强入侵后,这里的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西方殖民国家出于制订殖民政策的需要,早就建立了研究东南亚国家的历史与文化的学术团体。如1778年成立的荷兰皇家巴达维亚艺术与科学协会、1877年成立的英国皇家亚洲学会马来亚分会等。这些学术团体的研究成果,虽然也为世界文明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大都囿于殖民主义的偏见。尽管西方学者对东南亚  相似文献   

6.
攸西比乌斯的《教会史》与普世史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期"历史理论"栏目发表(台湾)中正大学方志强教授的文章。方教授的文章主要讨论西方古代普世史的类型及其涵义。他指出,从古希腊史家埃浮鲁斯及波利比乌斯的"政治的普世史"、狄奥多拉斯的"文化的普世史"至攸西比乌斯的"基督教化的普世史",西方普世史的类型及涵义是在承袭中发生变化的。攸西比乌斯综合"政治的普世史"之"一个世界一个国家"及"文化的普世史"之"一个世界一个文化传统"的观念于基督教传统之中,创造出基督教即代表"一个国家"和"一种首要文化传统"的观念。攸西比乌斯的"普世史",对中世纪"基督教世界"观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此文的观点.对于理解西方世界史(或普世史)观念的渊源及其在古代世界的变化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结束了封闭状态,日渐走向世界。欧风美雨的飘打,世界列强的冲击,使古老的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史上第一次受到文明程度高于自己的民族的挑战。挟坚船利炮而来的西方文化与中国固有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并且反映着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从而与中国文化形成了尖锐对立。怎样评判中西两种文化?需不需要学习西方“文化?如何学习西方文化?围绕这一系列问题,人们展开了激烈论争。这种论争与近代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政治风云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风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论争中提出的…  相似文献   

8.
梁占军 《史学理论研究》2012,(4):76-84,159,16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学界对于国际冲突的研究逐步突破了以往只关注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局限,越来越重视对文化因素的考察。本文力图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对进行国际冲突研究所应具有的文化视野进行阐释,指出注重剖析国际冲突中文化因素的角色和作用、揭示文化视角下国际冲突在多元文化互动中的作用和影响、了解文化在国际冲突研究的理论建构中的运用和意义等构成了研究者必须体察的三项要素。本文还指出在分析国际冲突的过程中,文化分析只是对政治、经济、军事等分析角度的一种补充,绝不能因此忽视或否定其他因素的作用;冷战后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强力输出对不少非西方国家的内部稳定构成了威胁,帝国主义的文化扩张已经成为当代国际冲突的主要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9.
浅析钱币学与人类行为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钱币学研究延续了古代中国货币发行和古泉学研究的两条清晰脉络,在保持既有文化特质的同时,融合进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受到近代西方货币形制和发行的影响。本文在当代中国钱币学界专家的研究工作基础上,以古代中国的社会文明发展为平台,谈了笔者对于货币和其衍生的钱币学中存在的历史和现实的一些经济现象背后的行为学特征及其社会意义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0.
帕提亚王朝在起源背景、政治军事结构、城市建设、官方意识形态、宗教信仰乃至文化发展趋势上与传统"希腊化王朝"都有着本质的不同,并得到古典文献、出土钱币和其他实物史料的充分印证。与国内学界不同,国外希腊化研究者在论及帕提亚王朝时较为谨慎,都不约而同地意识到该王朝在希腊化世界的"异质性",及其"隔断"希腊—巴克特里亚和印度—希腊王国与东地中海希腊化世界政治文化联系造成的深远影响,并未将其列入"希腊化王朝"、"希腊化国家"之列。实际上,正是帕提亚王朝的崛起掀开了希腊化时代东方民族在政治、军事、文化上全面复兴的序幕。因此,对于由东方民族建立的帕提亚王朝,"希腊化"的研究视角难免失之于偏颇,无法客观地反映该王朝在文化起源、主流特征和发展趋势方面鲜明的非希腊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正在热烈开展。西方世界也在研究和借鉴东方文化,包括具有优秀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化,以便为自身寻找新的突破口。海外华人处在西方文化的氛围之中,更重视保持和发扬东方文化。东西文化的平等的、理智的交流,将为世界新文化的崛起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韩国为例,说明:一、现代化是一个以起源于西方的向外发散的国际上的文化传播过程和面对这种冲击每一个社会必然采取应变过程的双向运动;二、西方现代化浪潮冲击所导致的最终结果,是非西方现代化社会的现代性,而现代性是传统因素、殖民遗产和现代因素本土化的一种混合体;三、由于现代性是理性与非理性的混合,因此在非西方的现代化国家,在政治和文化领域,实现知识的进一步理性化是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苏美尔文明和良渚文明分别是西方文明圈和东方文明圈的代表,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和早期国家阶段的地区之一。它们所代表的苏美尔地区和环太湖地区的文化序列较为完善,考古工作研究较为深入,社会复杂化具有大致的同步性,但又各有特点,反映出两种不同文明模式。  相似文献   

14.
吐鲁番盆地,是我国最低洼的内陆盆地,也是我国古代和西方世界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之区。这里的古代文化遗存表明,它不但是我国最重要的最珍贵的文化艺术宝库,而且也是研究我国,特别是中古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最丰富的百科全书。一、吐鲁番学的兴起和研究何谓吐鲁番学?季羡林先生在《敦煌学、吐鲁番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指出:“吐鲁番学这个名词,是一个新名词。本世纪初起,东西方一些所谓探险家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发掘出大量的文献和文物,许多国家的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取得  相似文献   

15.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从现代化的角度解读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就不难发现这一理论本身所隐含的社会发展观及其文化保守主义倾向。"文明冲突论"在相对主义文化决定论的框架下,提出多元现代性和多元现代化的观点。这种观点否认存在具有普遍意义的现代性和现代化,宣称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现代性内涵和现代化模式。这种社会发展观看似开放,其本质却是文化保守主义的,其矛盾折射出西方文明在当前世界格局下文化策略的调整。它旨在将人类共同享有的先进文明成果特殊化、西方化,以非西方中心论的名义将现代性相对化,最终取消非西方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非西方社会对此应保持理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一 基督教产生于奴隶社会,盛行于中世纪封建社会和近代资本主义社会。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对外扩张,它已逐渐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一千多年来,由于剥削阶级的提倡和扶持,基督教已经渗透到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基督教又与许多国家和民族的文艺、哲学、法律等上层建筑领域互相渗透,互为影响,甚至形成了一种精神、文化的共同体。因此,全面深入地研究基督教的产生和演变过程,对于人们剖析和了解世界历史与政治,将有所裨益,并具有它特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温睿:据我所知,您出生在新西兰,在很小的时候随父母回到英国,而后在英国长大。在不同国家成长的经历是否使您天然的对于不同文化感兴趣?另外,这种成长背景对您理解和研究不同文化是否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明确地以欧洲"文明"来衡量世界各国的国际行为及法律权利,从而在国际法中形成了一套规范国际关系的"文明"标准。按这一标准,世界上的国家被划分为"文明"、"野蛮"和"蒙昧"等不同类别,不同类别的国家获得不同的国际承认,具有不同的法律人格和法律地位,在国际法上享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野蛮"和"半野蛮"("半文明")国家被排除在国际法适用范围和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社会"之外,从而建构出一种国际法意义上的等级性世界秩序。这一秩序是西方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时为其瓜分世界和殖民统治寻找法理依据而建构起来的,通过西方列强与非西方国家的互动而形成。就其思想渊源而言,是欧洲国际法传统中"自我"与"他者"二元思维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国外中共党史研究的共同特点是:研究的国别不断增加,目前已经开展中共党史研究的国家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阵营:美、英等西方国家,苏联—俄罗斯和原东欧国家,日本以及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各国普遍重视研究资料的收集、编译、整理和出版。重视党史人物研究,形成不同的研究风格,美国和西方学者较多地注重从权力斗争、政治集团与纷争  相似文献   

20.
西方是在与非西方社会的比较中得到更为明确的界定的。在西方的文化视野中,对非西方固然有着某种程度的理性认知,但也不乏充满错觉的想像,即以一种与“自我”不同的“他者”形象不断建构非西方的历史身份,从而创造出一个与真实存在不尽相同的非西方。西方的非西方想像体现了西方对他者的控制与重构,是西方表达自我优越意识的一种霸权话语。文章考察了古典时代至18世纪西方表述他者的话语体系,分析了产生这种想像的文化和社会原因,由此说明西方是怎样逐步形成与非西方对立,并最终取得对后者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