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浩 《钱币博览》2002,(4):27-29
《钱币博览》2000年第2期中,刊出傅为群先生大作《船洋设计——郑可》,内傅先生以30年代初上海发行之《美术画刊》上,有一帧孙中山先生侧面圆形石膏模照片及其字说明,推断“船洋”为郑可所设计。拜读之后再比照手边资料,笔对其所列举之理由有不同观点,拟于此提出供大家研究探讨,并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喜爱老银元收藏的广大泉友都知道,品种纷繁的清龙洋、孙小头、袁大头和船洋壹圆银元,均重约26.7g,而唯有四川军政府“汉”字银元仅重约25.7g,本文试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3.
“船洋”银元的铸造设备及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央造币厂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我国唯一的国家级造币机构。该厂由美国著名造币技术专家克兰福特·赫维特(Clifford Hewitt)先生负责筹建,采用20世纪20年代美国最先进的造币设备,设计铸造能力为日产银元40万枚。中央造币厂自1933年3月1日起正式开始投产铸造当时的法定本位货币“船洋”。  相似文献   

4.
中央造币厂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我国唯一的国家级造币机构。该厂由美国名造币技术专家克兰福特.赫维特(CliffordHewitt)先生负责筹建,采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最先进的造币设备,设计铸造能力为日产银元40万枚:中央造币厂自1933年3月1日起正式开始投产铸造当时的法定本位货币“船洋”。  相似文献   

5.
蒋介石早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后来到日本学习军事,回国后在陈其美部下从事革命斗争,对孙中山表示忠诚。1922年6月,陈烱明在广州叛变,蒋介石从上海赶到广州,上永丰舰保卫孙中山。9月写了《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颂扬孙中山,痛斥陈烱明。孙中山为此书作序,这就抬高了蒋的身价。1923年8月16日,孙中山派以蒋介石为团长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到苏联考察学习。蒋回国后高喊“民族斗争”、“阶级斗争”的革命口号。随后被孙中山任命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等职。  相似文献   

6.
乔蕊 《文史天地》2002,(9):63-63
孙中山旅日期间,日本右翼浪人头目头山满邀请他和陈少白到东京的一位朋友家聚会,并找了些艺妓作陪。孙中山既不喝酒,也不谈笑,总是埋头看书。“您觉得在座的女人哪一个最漂亮?”头山满问他。“都很漂亮。”孙中山漫不经心地答道。“其中谁最漂亮?”头山满再问。“都一样漂亮。”孙中山又答道。这时头山满指着坐在孙中山旁边的女人说:“是不是这个最漂亮?”孙中山再三端祥后说:“我想,10年前她一定比现在更漂亮。”终于,孙中山巧妙地摆脱了“美人计”。(摘自《思维与智慧》2002年第6期)孙中山“选美”@乔蕊  相似文献   

7.
以孙中山命名的“中山舰”,原名“永丰舰”,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具有极其特殊的历史内涵和意义。自其建成之后,便与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结下不解之缘,伴随着孙中山经历了为共和奋斗的风风雨雨,从“讨袁”、“护法”,到黄埔蒙难,目睹见证了近代中国为民族独立、中华振兴奋起抗争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谱写下壮丽的篇章。  相似文献   

8.
上海造币厂在国民政府时代名“中央造币厂”,于1933年3月1日正式开工后生产俗称“船洋”的国币。由于实施废两改元政策,新制银元需要量极大,中央造币厂的生产供不应求,乃另铸厂条对应。1934年8月开始生产成色九九九。每条含纯银重量等于银本位币一千元的银条(即甲种厂条)。因发行后不受欢迎。仅制成3621条即告停产。  相似文献   

9.
仪式政治:国民党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孙中山的祭祀典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党与南京国民政府为标榜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与事业的合法继承者,把孙中山从“总理”推尊演绎成了“国父”圣符,并为之举行了逝世纪念、奉安纪念与诞辰纪念三种典礼仪式。从仪式政治与国家祭祀的角度对前两种典礼仪式进行系统的史学考察,并挖掘和诠释其表象背后的政治思想与社会文化内蕴,不仅有利于把握“后孙中山时代”民国官方对孙中山政治遗产的利用与运作体系,而且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精神与思想。  相似文献   

10.
学术动态     
《民国档案》2001,(4):5-5
为纪念辛亥革命 90周年 ,由南京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旧址纪念馆与台北国父纪念馆共同举办的“纪念辛亥革命 90周年———孙中山先生史迹 台湾地区名家书画巡回展”于 9月 1 0日至 1 0月 1 0日在南京市长江路 2 92号南京临时大总统府旧址展出。这是台北国父纪念馆首次在大陆办展。展览分为“孙中山先生与台湾”、“国父画纪”、“长河雅集”3个部分 ,均为该馆的馆藏珍品 ,其中反映孙中山先生在台湾活动及辛亥革命台湾志士的历史照片弥足珍贵 ,展览生动地说明了孙中山领导下的推翻封建统治的民族民主革命在台湾的影响 ,以及台湾爱国人士对…  相似文献   

11.
《文史博览》2013,(2):43-43
长期以来,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我(杨天石,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觉得此说与事实不合。我认为,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  相似文献   

12.
史学界在论及1912年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事时,几乎众口一词说是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的。然而历史事实表明,革命党人和南方独立各省,从开始酝酿到具体筹组民国临时政府,始终都是选定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后来选了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是独立各省与革命党人的权宜之计,事实上是替尚未来归的袁世凯行使主持政府的大元帅。孙中山所任始终是一有临时总统之名、无临时总统之实的“虚位待袁”的总统,系临时承乏。后来孙中山的卸任交印实属“还位”而非“让位”给袁世凯。  相似文献   

13.
一,孙中山与“中华民国”源起 孙中山与中华民国直接相联系,很少人提出疑问。但“中华共和国”或“中华民国”,从同类性质的政治口号出现,到最后定型化,有一个发展过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章程宣布“振兴中华”,“申民智而扶宗国”。对于如何实现这个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体制进行初步探讨,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取得人民对它的信任.维护南京国民政府的权威性和合法性,以孙中山先生的继承者自居,表面上以孙中山先生所设想的“以党治国”,“五权宪法”思想为指导来组建政府,其实质上完全背离了孙中山先生的设想。“以党治国”成了“一党专政”,根据“五权宪法”设立的五院成了国民政府下的具体执行工具。  相似文献   

15.
日本学者研究孙中山的新进展——神户“纪念孙中山诞辰130周年学术讨论会”侧记邱捷1996年11月29—30日,由日本财团法人孙中山纪念会主办、孙文研究会及神户华侨华人研究会合办的“纪念孙中山诞辰13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日本神户举行。会议的主题是“...  相似文献   

16.
李在全 《近代史研究》2012,(1):50-62,160
孙中山的革命学说因时势变化而变化,其司法思想也因而变动不居。党权政治学说引入后,晚年孙中山完成了从“主权在民”到“主权在党”、从“天赋人权”到“革命民权”的思想转变。与此相适应,孙中山认为,在革命时期,作为治权之一的司法权要掌控于国民党手中,而非超越党派政治。实践中,孙中山努力探索司法“国民党化”之道,但囿于国民党党势、党力之不足等原因,国民党掌控司法的很多举措不免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7.
图书介绍     
《炎黄春秋》2013,(8):23-23
《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关系,始于孙中山的容共政策,孙中山为什么会采取容共的政策?是用以“联俄”的一种诱饵还是纯粹看重共产党人的才干,并予以重用呢?从孙中山接纳中共的初衷和后来孙中山对中共态度的两难可以看出,一方面允许共产党保持自身的组织独立性和批判自由,另一方面又要求共产党员像所有国民党员那样服从自己,对于孙中山而言过于困难。以至于国共两党之间的纠纷,他总是扮演调停人的地位和角色。愈演愈烈的两党纠纷,最后发展为“弹劾共党案”。在孙中山权.威的震摄下,国共两党中的敌对情绪尚能受到约束,但当他去世后,两党关系走向破裂乃至全面对抗也就在所难免了。孙中山逝世后。随之而来的是国民党人在“容共”和“分共”政策问题上的进一步分化,伴随着戴季陶的转变与瘳仲恺案,西山会议和另立中央的重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冯夏根 《安徽史学》2000,1(3):63-66
在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族主义是产生最早、宣传最多、影响最大的思想。在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统治。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强调“五族共和”、“五族一家”,……  相似文献   

19.
下午开始,孙中山出现了神志昏迷,并嘱咐宋庆龄说,他死之后希望能像列宁那样用防腐药品保存身体,并希望“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孙中山又连连呼叫“廖仲恺夫人”,何香凝闻声赶紧赶到孙中山病榻前。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是为我们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终身的战士”。早在19世纪末,孙中山先生即成为世界注目的人物。孙中山先生是辛亥革命的伟大旗手,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和孙中山先生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