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著名记者斯特朗,1946年夏至1947年春访问了延安,毛泽东向她发表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谈话,她迅速向世界传播了这一名言,因而,得到了一个“纸老虎女士”的绰号。胡宗南进攻延安,她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块圣地,辗转去了苏联。在莫斯科刚住下,苏联的克格勃机关就以“间谍和损害苏联利益”的嫌疑,将她逮捕并驱除出境。她回到美国后,多次申请来中国都被美国当局拒绝,直到1958年6月,她才拿到出国护照和签证。这年她已72岁了。当她到达北京,柱着双拐蹒跚地走下飞机时,正好迎来新中国诞生九周年。10月1日,她应邀到天安门观…  相似文献   

2.
1926年秋天,上海举行武装起义的前夕,周月林的身份不慎暴露了。紧急情况下,总工会委员长何松林决定让她去苏联,既可避难,又能留学。这位童工出身的年轻的女共产党员,就这样走向了异国他乡。到了苏联,她取名“诺云斯克娃”,先是在一所党校学习,后来又到伯力任华工俱乐部主任。就是这段时期,她结识了当时在苏联的中国共产党人中已很有影响的梁柏台,不久,他俩结了婚。在苏联,丰富纷繁的革命生活,使9岁就当童工的周月林更感自己的文化低,知识不够用。在她的要求下,她去了莫斯科东方大学特别班。1931年5月,梁柏台和周月林一起踏…  相似文献   

3.
朱正 《百年潮》2003,(6):67-68
在2月21日的《文汇读书周报》上,读到《王明的儿子王丹丁》一文,这是摘录邵宁著《重访俄罗斯》中的一段。这篇文章中说:王丹丁还有一个姐姐和哥哥。姐姐叫王芳妮,生在苏联,长在苏联。她不会中文,从未回过中国。她的俄文名字叫季米特洛娃。我问王丹丁:你的姐姐为什么叫“季米特洛娃”?他告诉我一个故事:1937年父母从苏联回国参  相似文献   

4.
克鲁普斯卡娅是苏联图书馆事业的组织者。她在图书馆学和目录学方面的理论,不仅只是苏联的而且是所有的图书馆工作者的学习方向和行动指针。今年是克鲁普斯卡娅逝世十五周年,本刊特选载此文,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5.
秦福全 《百年潮》2005,(4):47-51
刘群先是秦邦宪(博古)的夫人,在大革命时代是无锡名扬一时的女工领袖;在长征中又是周恩来亲点的妇女队长;在抗战初期是中国工会的女领导人.后来她去苏联治病,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牺牲.  相似文献   

6.
周总理和三个“白毛女”□丁帆1955年秋,日本松山芭蕾舞团著名芭蕾舞演员松山树子,在苏联莫斯科大剧院观摩学习芭蕾舞期间,意外的收到周恩来总理从北京通过中国驻苏联莫斯科大使馆发出的邀请,欢迎她到北京参加国庆节观礼活动。她高兴极了,欣然接受了邀请,并和出...  相似文献   

7.
安娜·安德烈耶芙娜·阿赫玛托娃这位在一九六六年故去的女诗人,以她的遗作在苏联当代诗坛上获得了她生前未曾获得的荣誉。她深孚众望,拥有一大批读者和崇拜者。许多年轻的诗人们,特别是女诗人,都以她为楷模,仿效她独具匠心的诗歌风格,由此掀起了一阵“阿赫玛托娃热”。然而,阿赫玛托娃的文学生涯坎坷不平,荣辱相  相似文献   

8.
曹春荣 《炎黄春秋》2003,(10):49-51
刘英原名郑杰,湖南长沙人。她是1933年6月到达赣南东部瑞金的。她由共产国际分派,从苏联回国,到中央苏区工作。  相似文献   

9.
许政 《神州》2014,(17):24-24
扎哈·哈迪德是第一位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女性获得者,她在伦敦建筑学院求学期间深受苏联前卫艺术的影响,她的设计风格以流动的线条和标新立异的造型为特点,她的早期作品德国维特拉消防站的设计便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0.
斯米诺娃是世界著名钱币学家,在中亚钱币方面,贡献尤其突出。她深入研究了苏联出土的粟特、突骑施等古代少数民族钱币及其它文物,创立了钱币学的一个分支——粟特钱币学。她的研究成果对我们认识这些古代民族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有很大意义,至今仍受到各国东方学家和钱币学家的重视。苏联列宁格勒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伊沃奇金娜为本刊撰写了斯米尔诺娃的小传。使我们对这位受人尊敬的钱币学家有了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拜占廷灭亡的原因历来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其中经济因素的分析首先在苏联学者中开展,并取得了相当重要的成就。苏联著名拜占廷学者乌达里曹娃曾全面讨论了有关的原始资料和学术观点,她指出,不能把拜占廷灭亡的原因简单归于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军事胜利,应从广泛的历史中去寻找内在原因,若“想顺利完成这个任务,必须研究晚期拜占廷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关系”。她对晚期拜占廷经济生活的分析为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然而,她的分  相似文献   

12.
父亲李立三冤死之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苏关系破裂,“国际家庭”被怀疑里通外国 我的父亲李立三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新当选为中央委员,经多方交涉于1946年1月终于从苏联回国,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母亲李莎也于同年10月来华定居,全家团聚,过了十几年相对平静的生活。母亲来华后一直从事俄语教学,努力工作,热心为中国献力。她的作风、她的品质,党中央很多人都了解。1949年毛泽东在香山会见她时,还握手称她为“好同志”。母亲长时间保留苏联国籍,当时也没有人提出异议。但是,50年代末,中苏两党从友好到对立,又从对立到破裂,不仅彻底改变了国际局势,也严重影响了许多人的命运。我们这样的“国际家庭”自然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13.
龙飞 《名人传记》2020,(5):71-76
她是芭蕾世界的一张名片。有人说她的舞蹈就是一个苏联梦。电影大师爱森斯坦评价她:她强大无比,是艺术的灵魂。她本身就是诗,就是音乐。诗人艾青赞美她:不是天上的仙女,却是人间的女神,比梦更美,比幻想更动人……她就是永恒的“天鹅女神”加琳娜·乌兰诺娃。20世纪50年代,乌兰诺娃曾两次访华,演出轰动了神州大地,让中国大众初识芭蕾之美,她也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年是乌兰诺娃一百一十周年诞辰。我们怀念她,因为我国芭蕾事业的繁荣发展,大大得益于这位20世纪的芭蕾女神。  相似文献   

14.
朱岩 《文史月刊》2009,(7):16-19
卓娅的故事 在明斯克公路86公里标记处,耸立着一座纪念碑,它是1956年建造的,底座上镌刻着:“卓娅,苏联人民万古流芳的女英雄,1923—1941年”。在莫斯科州鲁斯区的彼特里谢沃,至今仍保留着一座卓娅·科斯莫杰勉斯卡娅的纪念馆。她是卫国战争中第一位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的女性。  相似文献   

15.
蒋介石原配夫人、蒋经国的母亲毛福梅是奉化岩头村人。她与蒋介石结婚后,仅生蒋经国一子。蒋介石在家乡居住时间很短,蒋经国十几岁又赴苏联求学,毛氏在家非常孤单寂寞。与蒋介石离婚后,毛氏一直住在丰镐房里,深居简出,不过问外间事情。有时蒋介石和宋美龄返回溪口家乡,毛氏就暂时离开,不相见面。她信仰佛教,在蒋丰镐房造了一间小佛堂。  相似文献   

16.
刘松林于1949年11月15日与毛岸英结婚,成为毛泽东的长媳。不幸的是,结婚不久,毛岸英于1951年11月牺牲于朝鲜战场。毛泽东非常关心刘松林,视她为女儿,送她赴苏联留学。1962年,在毛泽东的亲自关心下,她与空军学院强击机教研室教员杨茂之结为伉俪。“文革”刚刚拉开大幕,刘松林便受到猛烈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一个伟大的女性,在共产主义运动的严酷斗争中,用她坚贞的信念雕刻了自己的革命形象──我在李立三身边工作,差不多天天都要与李莎打交道。这位来自苏联的夫人,虽然在气质和风度上有些“洋气”,但她对工作人员始终是平等待人,和蔼可亲,我们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很融洽的。但是,毕竟由于有着“首长夫人”和“外国人”这层“隔膜”,所以对李莎个人的更多情况可说是毫无所知。1996年,是李莎来华工作50周年,为了深入了解她不寻常的一生,征得李莎的同意,我前往北京,再次住进李莎家里,对她进行了十多天的专访。李莎沉重地向我述说了她坎…  相似文献   

18.
周月林,1906年出生,浙江宁波人。1934年,她和毛泽东、项英、张国焘、朱德、张闻天、博古、周恩来、瞿秋白、刘少奇、陈云、林柏渠等17人组成中央政府主席团,是主席团中惟一的女性。她的丈夫梁柏台,是中央政府的人民司法委员(即司法部长)、留学苏联的"红色法律专家",为红色中国起草了《宪法》草案。  相似文献   

19.
正宋庆龄曾在1927年、1953年、1957年三次到访苏联。这三次访问宋庆龄都受到高规格的接待。1927年,她以孙中山遗孀、国民党左派领袖的身份到访,受到斯大林的接见;1953年,她以世界人民和平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到访,先后与朱可夫、斯大林会面;1957年,她与毛泽东一起率领中国党政代表访苏,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并出席了64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这三  相似文献   

20.
李敏 《文史精华》2011,(10):39-43
李敏.1924年11月出生于吉林省汤原县梧桐河村一个朝鲜族的贫苦家庭。12岁就在李兆麟将军率领下转战林海雪原,她曾是抗联队伍中年纪最小的女兵之一。她做过炊事员、前线补给员、宣传员,曾在被服厂工作。1941年.李敏被派往苏联抗联驻地A野营护士排学医一年。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具备伞降能力的女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