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史天地》2013,(4):93-93
唐代大诗人自居易一生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然而,他有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却引起了一场“诗案”。他在《大林寺桃花》一诗中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诗句引起了后人纷争不休。有学者认为,既然同是在四月里,已经“芳菲尽”了,怎么又会“始盛开”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件“诗案”也引起了宋代大学者沈括的注意。有一年四月,沈括特地到大林寺实地察看。此时,山下的桃花早已凋零,而深山峰巅上的桃花却如丹霞般“始盛开”。见此情景,沈括不禁暗暗夸赞大诗人自居易深入生活,真实地反映了自然景物。这样的诗作,如果诗人不到实地,是无法写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晚年任仲夷     
2005年11月21日,91岁的中共元老任仲夷,落下人生帷幕,遗体在广州火化。灵堂就设在他平日所用的书房里。这是他的遗愿,不张扬,不铺张。任仲夷静静地走了。从他15日病重起,海内外媒体便对他进行了持续的报道,称赞其功勋,追忆其生平。数以万计的网民则在各自钟情的论坛上留下了思念之情。人们思念他,因为他是广东思想解放“闸门”的开启者,是改革开放之初关键时刻的引领者,是因为“这位先锋与长者的身上,有我们不可遗忘的智慧与勇气”。  相似文献   

3.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已成为大多数现代人的口头禅。这本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因为它反映了现代人追求个性自由的心理。可是,这句张扬个性的名言却变了味,竟成了某些人的遮阳伞,潜台词变成了:我走我的路,您请回吧! 悲!如果不是这样的“个性张扬”、“独辟蹊径”,也许很多不必要的悲剧不会发生。南京,六朝古都,可是南京的建筑竟没有一样可以拿得出手的。是南京的电视塔吗?不,因为  相似文献   

4.
唐建华 《文史春秋》2010,(11):64-64
自诩“章疯子”的一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一生率性,口无遮拦,逮谁骂谁。1903年,他在上海租界出版的《苏掘》上撰文痛批清王朝腐败,大骂光绪皇帝为“载泄小丑,不辨麦菽”,与慈禧太后同为“汉族公仇”,从而彻底得罪了清朝廷和“老佛爷”慈禧太后,按大清律例,他此举无疑惹出了“灭族”大祸。可令人惊奇的是,章太炎虽然罪该“株连九族”,最后却只蹲了3年大牢。实在是个奇迹。  相似文献   

5.
这一年,永昌府永平龙街迤古摩斋房里办了个学堂,请来个姓高的宗师。因为宗师初来乍到,村里人不晓得他人品怎样,学识(口格)深,所以事先定夺好:一年到头一揽包干,只供饭吃,不给银钱。这个高宗师上了些年纪,人们都叫他老宗师。过了不久,人们发觉老宗师肚子里并没有多少墨水。可是他老先生麻雀歇在牌坊上,本事不大,架子可不小,开口“子曰”,闭口“诗云”,经常长袍马褂,拿着几本破书。只要有三个人在场,管它文理通不通,总要胡吟上几句。四乡里的人们晓得了他的底细,都说:“老宗师是耗子钻书箱,咬文嚼字。”他爱装个文诌诌的样子也倒算了,可偏生这老宗师还  相似文献   

6.
李凌 《纵横》2005,(12)
尚嘉齐的青少年是在颠沛流离的动荡岁月中度过的。受父亲尚钺的影响,他义无反顾地参加革命,成为学生运动中的领导骨干。可叹的是,建国之后,在高等院校工作的他却被诬指“思想右倾”、“牛鬼蛇神的保护伞”。子虚乌有的“反革命黑电台案”致他陷入绝境,死后仍然被戴上“现行反革命”的帽子。1978年10月,为他平反昭雪的《关于尚嘉齐同志冤案的调查报告》终于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而此时他含冤离开人世已经整整十年。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但是,有关他的戏剧作品却很少,因而引起了人们的种种猜测。有的认为这是由于他“是个反对戏曲、虐杀艺人的人”,所以在梨园行(戏曲界)中“名声不佳”,艺人们不歌颂他,不仅如此,而且这“一代儒家宗师,在舞台上却成  相似文献   

8.
郑慧生 《史学月刊》2004,(4):117-117
《孙作云文集》终于出版了,在作者最后工作了2 5年之久的河南大学,在他突然去世2 5年后的今天。孙先生的一生,是学者的一生。他生前无时无刻不在学、不在思、不在记、不在写。同事们和他出差在外连榻同住,他总会半夜不时开灯披衣疾书……灵感突至,他要马上把记起的、想到的写下来,以免在睡梦中失记忘却,这是他几十年养成的老习惯。别人虽因清梦被搅而一时懊恼,却又因为服膺他的治学精神而为之叹息。上世纪50—60年代,大学开展阶级斗争,批判白专道路。一时“聪明人”就搁笔闭喙不写一字不作一语,叫你抓不住把柄,孙先生却照说照写不误。由于“…  相似文献   

9.
经过“文革”的人,恐怕没有不知道邓拓、吴晗、廖沫沙被打成“三家村反党集团”那段历史的,然而,邓拓在文革前遭遇的“倒卖文物案”却鲜为人知。当年与邓拓共过事的原北京市委办公厅干事朱方狮老先生曾亲身参与这一案件的调查,他向我们讲述了这个令人慨叹的历史事件。“大跃进”中间,许多人头脑很热,什么“亩产万吨粮”啦,什么“赶超英美”啦,牛皮吹上了天。邓拓调北京后办了一个叫《前线》的理论刊物,发刊词是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彭真亲自写的,其中有句很精辟的话:“更不像风筝、氢气球,随风飘浮,即跟着空气办事。”这就是针对“大跃进”的。…  相似文献   

10.
致牧惠先生     
牧惠先生的文章既“老”且“雄”,我读一篇喜欢一篇。所谓“老”,指文笔娴熟。骤看,并无奇言妙语,似不经意而为,实则,这正是功夫到后所显出的“平淡”。他叙事言理,有若对老友话旧,不事雕琢,随口即出。时下许多文章,太“嫩”,写作者没有功夫却想显功夫,于是,雕词琢句、弄姿作态;或花花绿绿,空洞无物;或故作高深,令人不知其妙,或长篇大论,酸气十足。处处雕琢,处处露斧痕,满纸乳臭,非“嫩”而何﹖我喜欢读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虽则他的不少说法,未敢苟同,但那老辣的文笔,却令人叹服纪氏写这“笔记”,本缘于…  相似文献   

11.
周志明  穆林 《旅游》2006,(9):15-15
出巴黎老城往东走,远远的,便会看到四幢雄伟的建筑拔地而起,巍然屹立在塞纳河左岸。这是四本打开的巨书,四“书”相对,又构成一本完整而更伟大的书。它就是法国国家图书馆,亦称密特朗图书馆。这四本打开的书似乎在遥远的地方在与读者对话,因为对大部分人来说,他们在法国国家图书馆的阅读活动是在进入这个馆之前先从阅读这四本巨著开始的。密特朗图书馆像老巴黎一样,不事张扬,却以深厚高雅的灰色  相似文献   

12.
一、阿垅两次进入国民党军队,但却有着质的不同:第一次只是一腔报国热情,而第二次是人生观有了根本的转变……“胡风反革命集团”案是建国初期最大的冤案,直到1980年9月,党中央才对此进行了平反。在这件冤案中被无辜牵连的人员达2100余人,其中有胡风“七月诗派”中的一个重要人物——阿垅,他是“胡风反革命集团”中最后被判刑的三个人之一。  相似文献   

13.
我要感谢我的妻子,感谢媒体,不是外地媒体的关注,今天还不知道怎么样。再就是要感谢公安局和检察院,是他们及时终止了错误,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彭水诗案”秦中飞,重庆市彭水县教委人事科科员,轰动一时的“彭水诗案”的肇事者和受害人。2006年8月15日,他写了一条名为《沁园春·彭水》的短信,这首后来给秦中飞带来牢狱之灾,并且传遍全国的词,应该说不上什么艺术性(马儿跑远,  相似文献   

14.
题记: 溥任老先生于1994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我在1998年被聘为馆员,因而我们有缘份从相识、相知、相敬而成为朋友。又缘于馆里的许多会议,安排在北京市政府宽沟招待所召开,我们又有缘数次同居一室,才有了这连续的“宽沟夜谈”呢!今综合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对于溥老来说,中国百年现代史,他都是亲见亲闻亲历者。无论是时代风云的革命风暴,清代皇室沦落的必然命运,祖国兴亡的民族抗争,他都是从孩提时代随社会的发展变化、时代的进步而逐渐认识的。可以说,在个人前途的选择和人生的省悟上,他不啻是“皇室”最早的觉醒者,而今也是“爱新觉罗”家族仅存的“长者”和老人了。诚然,溥老是历史的见证者,最具权威的发言人啊!而一生平凡却不庸碌的溥老,更具有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郎绍君 《收藏家》2006,(12):73-78
初识李老十,是1991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六人水墨艺术展”上。他的黑胡子、善良目光、湿和笑容,他的水墨残荷,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多次看到他的新作,他多次相遇,却总是匆匆来去,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旅泳     
《旅游》1998,(10)
编了10年《旅游》,那天我问自己,到底什么是“旅游”?这个问题让我想了大半天也没想清楚。显然,这是一个不能一言以蔽之的问题。回到家里翻查《辞海》,令我惊奇的是“旅游”这个谁都知道的“词儿”辞海却不知道,压根儿就没有!不多的条目里只有“旅人”“旅行”二条似能和旅游沾上边,但他是貌台神圄。什么是旅游?辞海和我是英雄所惑陪同。又翻了翻别的意关资料,喜蓄能否给个说法。各案倡多,也很有意思。自学术式的,“旅游”是指非定居香施方和暂的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和关系及总和。自哲学式的,“旅游”就是感知自然。有文学式…  相似文献   

17.
《南方人物周刊》2014,(29):44-48
19年陈案,一对孪生兄弟的牢狱之灾,两位老律师在申诉中去世。检察官刘炳华接过接力棒,追查8年,与嫌疑人正面交锋,他要以一己之力推动一起沪上现代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有效核查,求一个令人信服的公正。  相似文献   

18.
1992年 6月初,著名剧作家吴祖光偶然在中华工商时报上看到一篇《红颜一怒为自尊》的报道,于是他写了一篇杂文:《高档次事业需要高素质员工》,这本来是正常的事情,却引来了长达一年多的“风波”,从吴祖光接到“传票”至今,已有一年时间,这场官司怎么了,请看吴祖光先生最近的答复…… 1992年12月,北京朝阳区法院受理中国国际贸 易中心控诉我“侵害名誉权”一案,无论就国家、社会 及我个人说来都是一桩区区小事,但这件小事却首先 轰动港、澳、台,继而北京,乃至全中国、全世界,至 今已历时十一个月,仍是世人议论的话题。究其原因, 无非是由于“…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位老艺术家,陈光余的大名在观众中知道的人不多,或者说知名度并不很高,可你要说是“王二公”,贵州的老百姓就颇为熟悉了。“哦,不就是那个搞笑的干巴老者吗?”是的,陈光余是一个给人们带来欢笑的人。他虽然在1999年5月19日就辞别人世,但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通过广播和电视等大众传媒塑造的贵州方言喜剧形象——王二公,至今还活在人们的心里。终身致力于戏剧艺术事业陈光余1928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祖籍河北省玉田县,但他是在贵阳长大并在这座城市度过一生的,应该算是老贵阳了。据他生前所言,他与戏剧结缘时方才4岁。…  相似文献   

20.
如何评价美国内战前的几次妥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内战前的半个世纪内,资本主义制度和奴隶制度之间,出现过几次大的妥协事件,如1820年的密苏里妥协案、1850年的大妥协案、1854年的堪萨斯一内布拉斯加法案等。如何评价这些妥协?史家历来有不同看法。康马杰、摩里森和洛伊希腾堡合编的《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一书断定,这些妥协是必要的,认为“现在必须作出让步,来制止分离运动”,还说这是亨利·克莱“独具慧眼”的“高等战略”。①福斯特则认为这些妥协是不对的。他认为,这些妥协是对“进攻的种植园奴隶制度的重大让步”,“刺激了种植园主的胃口”,“是南部奴隶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