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冷战后日本共产党理论路线调整的具体内容,阐释了日本共产党选举业绩的波动状况及原因,并指出日本共产党的政治在21世纪初期政党政治的演变中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陆俊元 《人文地理》2001,16(6):69-72
冷战后,亚太地区地缘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的主导作用和地位进一步加强,中国在亚太的安全利益向纵深发展。同时,随亚太格局变化产生的国际矛盾斗争,对中国的安全利益构成严峻挑战。政治安全利益、军事安全利益、经济安全利益是中国在亚太地区安全利益的核心成分。政治安全利益内容广泛,包括国家统一、民族关系稳定、反对宗教势力渗透、维护政治稳定等;军事安全利益着重表现为捍卫祖国统一、维护领土完整、防范军事威胁以及军控和防止核扩散;经济安全利益涵盖金融安全、稳定的资金来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资源安全特别是能源安全、市场安全、运输线安全、海外投资安全等。  相似文献   

3.
对冷战后局部战争的地缘政治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随着苏联的解体,世界格局保持了近半个世纪的力量均势失衡,造成了局部地区的力量真空和失衡。美国则依靠其唯一的大国优势,在\"维护正义\"、\"保护人权\"的幌子下到处发动或参加海外局部战争,使得世界并没有因冷战结束而进入人们所企盼的和平发展时代。从1991年海湾战争至今的12年中,全球发生了几十次局部战争,对世界格局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本文仅从冷战后发生的四次大规模局部战争的地缘政治背景分析,来探讨在新的世界格局和新的地缘环境中,我国的地缘政治形势和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汪诗明 《世界历史》2007,1(3):120-127
1951年《澳新美同盟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澳美同盟关系正式形成。澳大利亚的外交和防务政策从依附于英国到依附于美国的转变,不仅是英帝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战后国际关系发生巨变的一个表征。1954年,澳大利亚成为美国主导的“东南亚条约组织”的一员,  相似文献   

5.
论二战期间澳美军事同盟关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澳大利亚外交和防务政策演进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在保持与英国传统关系的同时,寻求美国对澳的安全保护.二战以前,由于受制于澳英隶属关系以及美国对外战略的价值取向,澳美关系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国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战争的特殊背景不仅使得澳美正式外交关系得以建立,而且因出于反击日本侵略的共同需要,两国结成战时军事同盟.澳美军队联合作战不仅扼制了日本的侵略气焰,而且建立了相互合作与信任的机制.这就为战后澳美同盟关系的缔结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范式.  相似文献   

6.
胡瑞华 《人文地理》2010,25(5):108-111
冷战结束以来,美俄间以主权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地缘政治竞争一直在进行着。美俄间的地缘政治空间之争主要表现在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东扩和在独联体地区的渗透。而俄罗斯为了防止其在欧亚大陆战略生存空间被挤压和近邻地区被分化,采取了一系列的反对、抵制措施,以防地缘政治空间被进一步削弱并力图为俄罗斯未来重新崛起保留一定的地缘政治空间。作为战略博弈优势方的美国的地缘政治政策主导着美俄关系演进的进程和张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苏联的解体、美苏冷战体制的终结,影响东亚国际关系和安全保障问题的主要因素是中、日、美三国关系。当然,其他因素,如中俄关系、日俄关系等等,也会对东亚的国际关系和安全保障问题产生影响。但是,中、日、美、三国关系的改善和稳定,对东亚的国际关系和安全保障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着重研究中、日、美三国关系,是研究当前东亚国际安全保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为维持"一超"霸权地位,美国的国际安全理论与实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理论上,"终结主义范式"理论、"文明冲突范式"理论和"霸权稳定范式"理论在美国政府的决策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些理论鼓吹大国之间和"民主"国家之间的冲突已经结束,现在的冲突,是异质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文明冲突"。为了国际安全,需要改造异质文化,消除"暴政",推行"民主"。为此,美国可以"先发制人",对"威胁"其国际安全的国家或其他行为体进行军事打击,以"结束世界上的暴政"。这些理论导致了美国的对外干涉、战争和冲突。这充分证明,在冷战结束后,不仅非传统安全因素威胁着国际安全,美国霸权主义更威胁着国际安全,需要充分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西方随之进入政治与军事全面对峙的冷战时代.五六十年代的亚洲形势远比欧洲错综复杂.东亚和东南亚成为冷战时期大国利益的交汇地区.日本与东南亚在战后冷战的国际社会中占有重要位置.日本与东南亚国家的重新交往,始于战后初期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赔偿.这种赔偿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它利用东南亚国家在战后初期一段时间内的困难处境迫使它们开放市场,以便进行经济扩张;另一方面,追随美国的冷战政策.整个冷战时期,日本依靠美国的安全保障致力于经济活动,是冷战的最大受益者.  相似文献   

10.
1992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访问日本,日本国总理大臣及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共同发表了《有关日美全球伙伴关系的东京宣言》,并根据宣言精神制定了日美《全球伙伴关系行动计划》。宫泽首相说。宣言具有“划时代意义”,布什总统说,美日现在正进入“新的合作时代”。宣言提出了日美两国未来的合作课题,它的发表是对东西冷战结束  相似文献   

11.
在澳英传统关系变迁中,朝鲜战争无疑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朝鲜战争的爆发暴露了英联邦防御机制在远东地区的脆弱性,从而导致澳大利亚在外交和防务决策方面自主意识的增强;朝鲜战争凸显了澳美防务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并使得澳大利亚借机实现了与美国缔结防务同盟关系的愿望。澳美关系首次取代澳英关系成为澳大利亚外交和防务政策的基石,而澳英关系自此以后则朝着更加平等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菊香 《攀登》2010,29(3):46-50
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是政党政治的基本关系之一。政党制度作为政党政治的实现形式,是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同时它又对社会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在我国,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除具有一般政党制度与社会的关系外,还具体表现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社会利益群体、社会资源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main trends in Italian security policy in the post-Cold War period. After a brief look at changes in the Italian perceptions of threat, it examines Italian policies within the UN, NATO and the EU,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how Italian decision makers conceiv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se three organizations, especially with respect to the management of regional crises. The article then turns to examine and assess the foreign policy of the second Berlusconi government, which has often been accused of having broken with the past, especially with respect to Italy's policy in Europe. It concludes with a reflection on the likelihood that Italian security policy will continue to benefit from the type of bipartisan political support it has enjoyed in the last decade.  相似文献   

14.
日本明治前期,围绕建立新的政治体制问题,思想界展开了政治改革论争。论争焦点主要集中在政治改革步骤和政治改革方向两方面。一些当政者和大多数思想家主张以稳健的方式逐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少数思想家则主张实行较为激进的改革。最终渐进改革思想占据了上风。对于政治改革方向,既有主张更加民主化的政治改革,也有主张既不能摹仿欧美民主政治体制,也不能回到传统的专制体制,而只能建立符合日本国情的君主立宪体制,还有主张回到皇权至上的传统专制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15.
明治政府认为日本最佳的近代化模式,就是天皇制中央集权导引下的政治渐进主义加上经济疾进主义。在渐进模式下所推行的政治改革,是明治政府为了顺利地、高效地推行富国强兵的近代化政策,营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而所推行的体制变革,也是明治政府为重建统治合法性而作出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6.
日本自民党是一个特殊的复合政治结构,其对政治资金的需求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划分为党的正式组织、派阀和党属议员三个方面。在资本主义竞争型代议制民主政治体制下,政治资金的来源有国家供给和政党或政治家自行筹措两种基本模式,但两种模式都无法保证所谓的“公正”。在1994年《政党助成法》通过之前,日本政治资金筹措制度不仅不能保证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公正”,还引发出政治体制的生存、执政党的组织整合以及统治效能方面的问题。日本统治集团对政治资金管理法制进行改革主要是为了维护保守政治统治,提高其效能。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以2007年本尼朗选战为起点,分析了澳洲华人新获得的中产阶级地位及其对政治参与意向的影响,包括2007年大选以来出现在澳洲华人社区的参政、议政诉求,华人参与澳洲政治生活的各种形式以及影响他们参与的若干因素。认为在澳华人已经成为澳洲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一个非常具有活力的组成部分。他们的政治参与程度及其影响力正在显著提高,并且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日本政党格局的变化,一是形成以自民党为核心的联合政权,并未真正出现一个与自民党相抗衡的政党;二是各政党之间意识形态对立消失,日趋保守化。加之冷战后政党在外交决策中作用的加强等因素的影响,对中日关系造成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