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陈长伟 《百年潮》2006,(10):58-61
1963年11月,肯尼迪遇刺身亡,约翰逊仓促继任。不久,肯尼迪时代遗臣希尔斯曼发表了重要的对华政策演说,华盛顿对台政策的新航标若隐若现。然而,就在台湾国民党当局内部还没来得及去仔细体会希尔斯曼演说的含义的时候,却不得不先应对来自日本的“冲击波”。  相似文献   

2.
1978年12月15日,中美两国政府在各自首都同时(我国为16日上午10时)发表了联合公报,宣布“于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同年3月1日互派大使,建立大使馆”。1978年12月31日,台湾在华盛顿的双橡园“大使馆”降下了青天白日旗,在美国14个城市的“领事馆”也同时关闭。1979年1月1日,原中国驻美联络处正式挂牌为  相似文献   

3.
一座几乎没有历史的城市,却把全部历史摆在了大街上,这品质和美国喜欢自吹炫耀的不少总统一样。华盛顿表面的美丽是毋庸置疑的,可谓是“世界性的首都”,但决不是世界的榜样,连美国人谈到华盛顿时也说,它“既受国人的热爱,也遭到痛骂”。  相似文献   

4.
日本在台湾推行殖民统治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关条约》后日本侵占台湾使之沦为殖民地,是“台湾独立”、“台湾地位未定”之类的论调得以产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根源,认清台湾殖民地地位的“确定”以及日本在台湾推行的殖民统治的本质特征,不仅是对这类论调的有力驳斥,而且有助于认清日本殖民扩张的历史。本文对日本在台湾逐步确定殖民统治政策的过程进行了扼要的历史考察,指出政治“存异”,即强调日本和台湾政治地位的不平等,以及文化“求同”,即通过灌输“皇道主义”精神培养台湾民众对日本的“认同意识”,是日本在台湾推行的殖民统治政策的本质特征。这种特征是漫长的日本“西学”历程的政治结论.同时也是日本在朝鲜和“满洲国”推行的殖民统治政策的前导。  相似文献   

5.
菁菁 《湖南文史》2012,(7):28-28
在美国历史上,有两位最受美国人民爱戴的总统,一位是华盛顿,一位是林肯。华盛顿是开国之父,林肯被称为“最大的美国人”。  相似文献   

6.
远征异域     
《山茶》2009,(5):172-172
华盛顿的“兵马俑”们为每年一度的华盛顿樱花节游行增加了异国情调。当地学生为了迎接即将到美展出的兵马俑,组成“秦俑阵”加入了节日游行队伍。从2009年11月到次年3月,15件秦陵兵马俑将“远征”美国,在四个城市进行巡展。此次出国巡展的兵马俑数量之多,史无前例。  相似文献   

7.
台湾目前主要有两套铁路系统,一套是“台铁”,一套是“台湾高铁”.“台铁”隶属于“台湾铁路管理局”管辖,而“台湾高铁”则由“台湾高速铁路公司”运营.TR PASS只能使用于台铁系统,这是需要注意的.  相似文献   

8.
在冷战的国际大背景下,尼克松政府对苏实施的“缓和”战略使得华盛顿打出“中国牌”,致力于改善同北京的关系。而1969年3月中苏边界武装冲突则为美提供了一个契机。在寻求同中国对话的渠道上,华盛顿首先想到的是华沙渠道,即第135次和136次中美大使级会谈,并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尽管史实证明:华沙渠道的进展不像华盛顿期望的那样顺利,但基本上完成了预期的任务:表达了改善对华关系的愿望,并阐明了不会同苏联合作主宰东亚事务的立场。在华沙渠道完成了既定任务之后,华盛顿又将同北京的联络转为巴基斯坦渠道。  相似文献   

9.
1939年2月,台湾革命领袖李友邦将军在浙江金华创建了台湾义勇队和台湾少年团.这是一支台湾人民在祖国大陆参加抗日斗争的革命队伍,为“保卫祖国”,“收复台湾”这一光荣使命而艰苦奋斗.  相似文献   

10.
今年2月5日在南京、台湾新竹以及华盛顿和伦顿四地,都举行了科学成果发布会,公布了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教授陈均远与台湾清华大学生命科学系教授李家维合作的研究报告。他们在贵州采集到约5.8亿年前的海绵等多细胞动物化石,将动物起源的时间大幅度推前5000万年,同时也有可能推翻动物起源于“寒武纪大爆发”的理论。两岸学者联手合作研究发现的这一科学成果,已震惊了世界。据介绍,此次发现的化石,经过岩层定年分析,确认是人类已知最古老的动物化石,包括仍然栩栩如生的海绵等多细胞动物及胚胎化石,显示当时已存在多个门类动物。动…  相似文献   

11.
“六三法”是日本殖民台湾时期的基本法,其本身存在只有十年,但其建构的殖民地法律模式,在台湾延续了50年。“六三法”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委任立法。这种典型的殖民地立法程序,在明治宪政体制下是否违宪,曾引发日本朝野及学术界的热烈争论。有一些人为了美化日本的殖民统治,鼓吹说日本为在台湾实施宪法特意制定了“六三法”,而“六三法”是否违宪引起的争议,是围绕着“台湾是否是殖民地”而进行的,因此说台湾不是日本的殖民地。实质上“六三法”争议的真正本质,是有关新附领土统治政策之选择的政治性问题,而不是一般的法律问题。“六三法”争议的真正核心是谁有权来制定台湾的法律,其实质是为“六三法”的违宪性寻找法律依据,同时,也是政党势力与执政的军方势力就各自对台湾统治方针的妥协与斗争。  相似文献   

12.
赖和是台湾日据时代一位深得民众爱戴又倍受文坛推崇的爱国作家。在台湾,有“到处人争说赖和,文才海内独称高”之说。他为台湾新文学“打下第一锄,撒下第一粒种子”,被誉为“台湾鲁迅”、“台湾新文学之父”。  相似文献   

13.
在中外历史上,有先当农民而后成为国家元首的,却很少有当了国家元首而后回家种田的.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就是中外历史上这些“很少”中的一员.在他的仕途中,曾有三次回家种田的经历,并且在退休后坚持务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华盛顿第一次回家种田是在1758年.当时,华盛顿在殖民地民兵队伍担任上校,前途十分被人看好,被誉为是“未来的将军”.然而,正当华盛顿青云直上的时候,他突然辞去了军籍.因为,他想当一名真正的军官,而不仅是殖民地民兵的军官.  相似文献   

14.
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和不可动摇的决心。一般认为,作为党和国家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关注台湾问题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实际上,早在“文革”后期,邓小平就情注海峡两岸,心系祖国统一,为恢复因“文革”中断的统战工作特别是对外交往中台湾问题的处理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初步形成了自己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主张。 初返政坛牛刀小试 热切盼望两岸统一 大体上讲,“文革”之前,中国共产党在解决台湾问题上采取了“两手准备”的做法:一种是宣传上以武力解放…  相似文献   

15.
莫元钦 《湖北文史》2005,(1):113-122
1957年仲夏,台湾人民曾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反美风潮,捣毁了美国在台湾的“大使馆”,砸掉了美国在台的“新闻处”和“协防司令部”,这场震惊中外反美斗争,被美国称为“反美暴动”。时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还说:“台湾反美暴动,不似无组织的行动。”这场反美风暴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历史上,有两位最受美国人民爱戴的总统,一位是华盛顿,一位是林肯。华盛顿赶走了英国统治者,建立了美国,是开国之父。林肯进行了南北战争,消灭了南方的叛乱分子,避免了美国的分裂。同时,他还解放了黑奴。美国许多书籍在谈到林肯时,都称他是“最大的美国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贵所与台湾学者进行了不少交流,最近贵所又有两位学者先后访问台湾,请您先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早在1988年1月,台湾民间学术团体“台湾史研究会”就邀请我去台湾参加学术会议,结果只能“文到人不到”。同年8月2日,“台湾史研究会”组团来我所参加研讨会,这是两岸学者最早在大陆举办的学术交流会。此后,每年大约都有60—70批台湾学者来访。通过学术交流,本所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四个研究室都交了许多台湾学术  相似文献   

18.
英国起草的“中日北京专条”及与正式本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起草的“中日北京专条”及与正式本的比较王庆成1984年春,我在伦敦英国国家图书馆发现了一件英国驻华使馆起草的“中日台湾条约”草稿。这是过去未知未见的。1874年5月,日本政府借口琉球漂民在台湾被“土番”杀害,出兵侵入台湾,烧杀焚掠,企图霸占台湾的...  相似文献   

19.
蒋介石是中国历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他统治中国大陆期间,倒行逆施,与人民为敌,终被人民解放军赶到了台湾。蒋介石到台湾后,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叫嚣“反攻大陆”,企图有朝一日实现其“复国”的梦想。就在蒋介石收拾残兵败将准备报仇雪恨之时,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垂涎台湾的战略地位和物产的丰富,散布“台湾地位未定论”,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来,搞所谓的“台独”,以便更加有效地控制整个台湾。一时间,台湾岛内外一些激进者公然建立各种“台独”组织,实施“台独”计划。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大力抵制和反对各种“台独”倾向…  相似文献   

20.
"台独"势力的"日本情结"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独”分子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都具有浓厚的“日本情结”,这也是驱动“台独”势力长期不遗余力从事分裂祖国活动和造成台湾问题久拖不决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有二:1、日本对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特别是它所发动的“皇民化运动”的久远影响,是导致“台独”势力“日本情结”产生的历史原因;2、“台独”势力出于台湾“独立”的欲求,急需取得外部势力特别是与台湾渊源甚深的日本右翼势力的支持,这是“台独”势力“日本情结”产生的现实原因,也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