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赓是黄埔一期毕业生,一直深受蒋介石的青睐。蒋介石因为陈赓在东征中战绩卓著,就把陈赓这个连调为总司令部的警卫连,陈赓任连长。  相似文献   

2.
金一南 《湖南文史》2011,(10):23-23
陈赓是黄埔一期毕业生,一直深受蒋介石的青睐。蒋介石因为陈赓在东征中战绩卓著,就把陈赓这个连调为总司令部的警卫连,陈赓任连长。  相似文献   

3.
莫永甫 《纵横》2008,(6):40-43
曾扩情是黄埔第一期学生,与共产党人林彪、陈赓、徐向前、蒋先云和许继慎是同学。当时被称为"黄埔三杰"的蒋先云、陈赓、贺衷寒和他源渊深厚。在蒋介石当会长的黄埔同学会中,蒋先云和曾扩情都是筹备委员,在蒋先云的提议下,曾扩情担任了黄埔同学会的秘书。在蒋介石组建复兴社时,贺衷寒和曾扩情都是筹备  相似文献   

4.
陈赓与蒋介石,一个曾是黄埔一期学员,一个曾是黄埔军校校长;一个后来成了共产党的著名将领,一个后来成了国民党党魁。《陈赓与蒋介石》一文讲述了两个人的恩恩怨怨与分道扬镳的经过。  相似文献   

5.
建国伊始,中共中央选调了一批兵团级高级将领出任新中国驻外首任大使。在这批将军大使中,曾担任人民解放军8兵团政委、三野参谋长、南京警备区司令的袁仲贤名列其中。当在北京见到毛泽东和周恩来时,毛泽东端详了他片刻,连声说:“认得,认得,原来是老乡啊。”周恩来在旁插话说:“他还是黄埔的呢,是陈赓的同学。”  相似文献   

6.
1924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建立了黄埔军校,粤军中尉军官冯达飞闻讯后即辞去军职前去报考,被录取编入学生4队,成为黄埔一期生。冯达飞,1899年出生于广东连县(今连州市)一个小贩家庭。其父早逝,家境贫寒,靠亲友资助,他才读了小学,中学。1919年9月,冯达飞毕业于县立连州中学,此时的他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立志报国,投笔从戎。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他接触了周恩来、蒋先云、陈赓等共产党人,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底毕业后他留校在教导团任职,于次年参加了讨伐反动军阀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战役,在作战中他身先士卒,勇敢顽强。  相似文献   

7.
蒋先云(1902-1927),湖南新田县大坪塘人,1916年,任湘南学生联合会首届总干事,同夏明翰等发动和组织了湘南25县的学生罢课运动。1921年组织革命团体——心社,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3月,在全国各地选拔来的1200名优秀青年考生中,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与同期学员贺衷寒、陈赓并称“黄埔三杰”。  相似文献   

8.
1950年夏,时任西南军区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的陈赓,正率军在广西、云南清剿国民党残匪的战斗。此时,越共领袖胡志明决定向中国搬救兵。他不顾个人安危和长途跋涉之苦,穿越原始森林,徒步历行17天,秘密来到中国。中共中央联络代表罗贵波热情接待了他,问他要多少兵力。胡志明说:“兵,一个都不要,只要一员大将足矣。”“谁?”“陈赓。”胡志明说,“陈赓是我的老朋友,我了解他,有了他我就放心了。”毛泽东根据罗贵波的汇报,立即复电同意陈赓出马。当陈赓接到毛泽东的电报后,二话没说,于当年的7月7日凌晨6点半,带上部分人员从昆明启程直奔越南。7月27日下午3点左右,陈赓一行按约来到密林丛中一块小平坝的竹楼中,越共主要领导人热情接待了陈赓等人,胡志明来不及打招呼,一步冲上前拥抱陈赓,情不自禁念着两句汉文诗:“乱石山中高山卧,茂密  相似文献   

9.
三更时分 新郎离家出走 1903年2月27日,陈赓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今湘乡市),他的祖父陈益怀是清末名将。陈赓受祖父影响,“时思弃读从戎”(据陈赓自传),加上在湘乡东山学堂(毛泽东1910年曾就读于此校)学习时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自小便有一种对封建社会的叛逆意识。 陈赓14岁的时候,父母依照当地常规,为他认认真真地挑选了一个他们认为门当户对的长他两岁名叫陈碧君的姑娘。但是,陈赓说  相似文献   

10.
文史选萃     
《贵阳文史》2008,(4):96-96
陈赓的“人情味” 陈赓被公认为是一位有“人情味”的军人。即便对“你死我活”的敌人,陈赓也表现出其有“情”的一面。有一次,战役结束后,陈赓带部下视察战场,身边的一个战士踢了一脚阵亡的国民党士兵,陈赓十分愤怒,说:“他已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了代价,你怎么还侮辱他?”其人道精神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
1950年11月,陈赓从越南回北京述职,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汇报完成援越抗法任务的情况。1951年4月,中央任命陈赓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 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入朝。6月,中央又任命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协助彭德怀主管作战指挥。1952年3月,陈赓回国休养康复,又回朝鲜前线,这是毛主席叫他替换彭总的,4月初,彭总奉召回国休养,把前方的一切职务都交陈赓代理。  相似文献   

12.
中央电视台播映的电视剧《陈赓大将》,反映了陈赓传奇英雄故事,其中几件事件与南京有关,如陈赓在火车上跳车,摆脱钱大钧纠缠;成功越狱,逃脱蒋介石屠杀等,电视剧与过去的电影一样,都对历史作了大量文学处理。历史究竟是怎么回事?与钱大钧不期而遇1928年,周恩来命令情报科长陈赓去天津执行任务。他从上海乘火车到南京,一路不曾下火车,轮渡之后天已傍晚,他在浦口车站走出车厢,只在站台上转了转,透透气。突然,他发现列车后面有士兵站岗,原来已挂上一节专用花车,有几个国民党高级将领沿站台走来。陈赓赶快回到车厢坐下,把呢帽拉得低低的,偷偷一瞧…  相似文献   

13.
正陈赓将军抗日战争时期在沁源驻扎了三年多,担任太岳区军区司令员兼三八六旅旅长。他为人坦诚,乐观好动,说话诙谐,有高超的指挥作战能力,在太岳区留下了许多生动的故事和传说,这里讲述的是他战斗生活中的几个小故事。"陈赓司令员不见啦"陈赓将军住在闫寨村时常爱串门,和群众关系很好,大人小孩都爱和他拉话,人们讲起他的趣闻轶事一串一串的,能逗  相似文献   

14.
周全 《文史春秋》2002,(3):46-51
李默庵.宇霖生,陆军中将。1904年9月9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北乡沙坪北山村。早年和徐向前、陈赓、关麟征、胡宗南、贺衷寒、左权等一同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从此开始了军人生活,成为国民党黄埔军官中仅次于胡宗南的重要将领之一.同学中有这样一句话:“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又又武李默庵。”解放前夕.参加过海南起义活动,后定居国外。在美国。他与宋希濂等人发起成立黄埔同学会.于1984年归国参加首届会议,并被推选为黄埔同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5.
陈赓是1924年在广州与周恩来相识的。1922年陈赓在长沙参加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组织的决定,在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这年11月初,从法国回到广州不久的周恩来,应黄埔军校总理孙中山和国民党左派领袖、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的邀请,被中共中央派到黄埔军校主持政治部工作。自此以后,直到1961年陈赓在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部副部长的任上逝世止,整整37年间,周恩来与陈赓一起经历无数暴风骤雨,惊涛骇浪。陈赓在黄埔军校是周恩来的学生,始终将长他五岁的周恩来尊为师长,十分敬重。周恩来一直对陈赓情同手足,关怀备至。他们息息相通,患难相扶,成为终生不渝的知友和诤友。今年2月27日是陈赓大将诞辰100周年,本刊特发此文表示纪念。  相似文献   

16.
1956年夏北京 一座古色古香的北京四合院房间内,站着一位身材魁梧、戴着眼镜、佩戴大将军衔的中年人,他手握红色电话耳机,操着湖南口音,乐哈哈地说:“小超!我是陈赓。”对方接电话的是周恩来总理的夫人邓颖超。人们通常称她为“邓大姐”。可是,陈赓同周恩来一样,称呼她为“小超”,足见他们间非同一般的战友情谊。 邓颖超答话后,陈赓望了望身旁的一位显得机灵的小个子男青年,接着说:“彭干臣的儿子来了,现正在我家里。”电话里传来邓颖超的声音:“叫他快来,叫他快来!” 陈赓放下电话机,立刻要车。将那男青年送到中南海紫光阁的总理客厅。 陈…  相似文献   

17.
徐会之是国民党政府的要员,又是一位经历复杂的革命者。他曾与黄埔同学发起“黄埔革命同学会”公开反蒋;他于抗战时期临危受命。解决和缓和各派系之间矛盾,为国共合作、部队团结作出了贡献;他与黄埔一期出身的贺衷寒、曾扩情、袁守谦被称为  相似文献   

18.
陈赓同志是我军一位智勇双全的高级将领,他在党内军内和人民群众中是久负盛名的将军。由于他曾受党的委派从事白区工作,与国民党上层人物和社会上层人士打交道,其机智勇敢,威武不屈的大将风范,十分富有传奇色彩而被广泛传颂,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1961年3月,陈赓大将因病逝世,永远离开了我们,迄今已有四十多年了。人们不禁为失去一位智勇双全,战功卓著,襟怀坦荡,为人正直,待人谦虚而热情,遇事果断,勇于承担责任的领导者而悲恸与惋惜。他那平易近人的作风,生动风趣的谈吐深深印刻在我的心中,值陈赓大将百岁华诞即将来临之际,倾诉自己对他深…  相似文献   

19.
陈赓的幽默     
江怀  周洁 《文史春秋》2004,(12):47-48
吃西餐。1927年8月,陈赓参加了南昌起义。在会昌的一场战斗中.陈赓左腿中弹,他以血涂抹一身,诈死躲过了敌人的搜捕。党组织安排警卫员卢冬生陪他到香港治伤,而当时香港当局正在缉捕从内地跑出来的红军。医院不敢收治枪伤病人,到街上又遭巡捕驱赶,陈赓和卢冬生一时无立足之地。见马路中间有个厕所.  相似文献   

20.
陈赓大将戎马一生,许多传奇故事脍炙人口,而他一贯反"左"的政治态度却少为人知。一、与"走马点火"和"贫雇当家"的错误作斗争在战争年代,陈赓对党内"左"倾错误一直保持高度警惕。1947年8月23日,陈赓率部渡过黄河,挺进豫西。处于流动作战状态的部队急于让群众起来拥护自己,就片面强调"阶级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