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冬 《风景名胜》2013,(6):116-125
我深爱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深陷在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之中,痴迷于自驾在这片饱含历史的广袤之地上,循着水源找寻一段又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感慨着一处又一处壮美的自然画卷。位于山西省境内的老牛湾,是黄河入晋之后第一个壮阔的转弯,奔流不息的河水满载着来自青藏高原的锐气,在黄土高原上刻下这抹昂扬的痕迹。  相似文献   

2.
丁宏伟  薛华 《中原文物》2016,(4):123-126
郑工合龙处碑是清代后期黄河堵口工程的历史见证,该碑现存于黄河博物馆,它是黄河特大堵口工程的重要见证,真实反映了清代后期黄河治理的艰辛及黄河由南流向北流格局的转变,以吴大澂为首的堵决成功,使得黄河北东流成为惯常,使黄河南流成为历史。该碑对于研究河防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清康熙绘本《黄河图》及相关史实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藏有一幅不具作者与年代的长卷式绢本彩绘《黄河图》。经考证,此图是康熙帝亲自授命、由康熙朝河道总督靳辅延聘幕僚周洽、李含渼等人在清康熙二十三至二十六年(1684—1687)间绘制而成。周洽通过实地考察黄河并参照各地其他舆图,与李含渼等一起绘成两幅《黄河图》。靳辅于康熙二十六年九月将其中一幅呈奏康熙帝御览,后收贮于清内务府造办处舆图房,现存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另一幅在民国时期被北平图书馆舆图部收购,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周洽《黄河图》采用鸟瞰式画法,描绘了靳辅治理黄河、运河时修建的重要水利工程,以及黄河下游两岸重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反映了清代的舆图绘制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此图是仅存的几幅鸟瞰式水利图之一,也是最精美、最能代表康熙前中期绘图风格的黄河图之一,在中国地图史和艺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着眼未来统筹全局──《黄河规划志》读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朱光大自同仁处获精装本《黄河规划志》,捧读之后深感获益甚多,愿写出感受,供与其他读者切磋,并求有抛砖引玉之效。《黄河规划志》是当代江河志巨著《黄河志》中的卷六,它既是《黄河志》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走近晚霞湖     
汪彤 《丝绸之路》2009,(17):32-34
在静怡时,我常常会幻想晚霞湖的样子,那一滩碧水连天的微波荡漾,围抱在青山绿树中央,而一处青苔的岸边,矗立着一尊汉白玉的织女石像,据说,这石像是雕像“黄河母亲”的设计者何鄂先生设计的。黄河母亲慈祥温柔的样子。  相似文献   

6.
1938年黄河南岸大堤决口地点共有三处,除以往学界所知花园口和赵口外,中牟杨桥亦被国军人为决堤.在决溃初期,不管是口门宽度还是溃水流量,花园口皆小于赵口.1938年9月上旬后,杨桥决口溃水逐渐干涸.1939年冬赵口被日伪堵塞后,才形成花园口一处溃水的局面.这可能是此次黄河南岸决堤被称之为"花园口事件"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2021年1-4辑封面用图为《黄河图》(部分)。《黄河图》,绢底彩绘长卷,尺寸80厘米×1260厘米。清朝内阁大库旧藏文献,约绘于清康熙中期。该图所绘,西起今陕西省渭水与黄河交汇处,东至今江苏省北部故黄河入海口,含有山峰、河流、湖泊、城镇、名胜古迹、堤工、闸坝等1440余处,突出反映清代黄河沿岸的地理风貌和水利工程。是一幅地图与绘画相结合的传统画法地图精品。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2021年1-4辑封面用图为《黄河图》(部分)。《黄河图》,绢底彩绘长卷,尺寸80厘米×1260厘米。清朝内阁大库旧藏文献,约绘于清康熙中期。该图所绘,西起今陕西省渭水与黄河交汇处,东至今江苏省北部故黄河入海口,含有山峰、河流、湖泊、城镇、名胜古迹、堤工、闸坝等1440余处,突出反映清代黄河沿岸的地理风貌和水利工程。是一幅地图与绘画相结合的传统画法地图精品。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2021年1-4辑封面用图为《黄河图》(部分)。《黄河图》,绢底彩绘长卷,尺寸80厘米×1260厘米。清朝内阁大库旧藏文献,约绘于清康熙中期。该图所绘,西起今陕西省渭水与黄河交汇处,东至今江苏省北部故黄河入海口,含有山峰、河流、湖泊、城镇、名胜古迹、堤工、闸坝等1440余处,突出反映清代黄河沿岸的地理风貌和水利工程。是一幅地图与绘画相结合的传统画法地图精品。  相似文献   

10.
刘再明 《丝绸之路》2009,(10):12-14
甘肃省平川区境内发现有两处黄河岩画,分别为白杨林黄河岩画和野麻黄沙岩画。本文对白杨林黄河岩画的图像、图案、内涵进行了介绍和考证。  相似文献   

11.
离官亭镇约5000米的红崖下黄河缓流处,有一座黄河上游老渡口——临津渡,它是古丝绸之路青海道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路,始于汉代、繁荣于唐宋时期。千百年来,作为古道要津,临津渡不仅连接着甘青两地的交通地理,更见证着两地文化交流、经济繁荣、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2.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像一条金色的巨龙,奔腾不息,横亘在中国中部大地上。沿着黄河线旅游,您不但可以观赏黄河的磅礴气势、峡谷平湖等胜景和两岸独特的风光,更能饱览沿途众多的名胜古迹,体察独异的乡风民情,深究中华民族之源,可谓“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今文明一路歌”。 黄河从陕西潼关流入河南,在台前县张庄进入山东,河南境内长约711公里,沿岸旅游景点众多。现把东起开封西止三门峡近400公里长,黄河中游最佳处的主要景点向您介绍如下: 中原旅游名城开封,北濒黄河,南通江淮,战略地  相似文献   

13.
甘肃临夏莲花台辛店文化墓葬发掘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遗址概况莲花台遗址位于甘肃省临夏县莲花乡莲城村,东北距永靖县城(小川)23公里,南距临夏县城20公里。整个遗址处在黄河与大夏河交汇的三角地带,属黄河南岸的第三台地(图一)。台地南面是黄土丘陵,北面原为地势较高的河谷平原,原永靖县城莲花城就坐落在这里。1962年修建刘家峡水库,原县城莲花城属淹没区,故将居民搬迁到现在的遗址上。自此,莲花乡便归临夏县管辖。莲花台遗址是1956年黄河水库考古队在刘家峡水库区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的(编号  相似文献   

14.
山西明长城     
<正>老牛湾堡,位于偏关县城西北方向约40公里处的黄河岸边,为黄河流入山西第一村,也是黄河与长城第一次见面的地方。人称"长城与黄河握手的地方"。据资料记载,老牛湾堡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堡周一百二十丈,高三丈五尺,城墙为夯土建筑,外包长条石块,其北侧悬崖十分陡峭,易守难攻,今  相似文献   

15.
李世明 《江苏地方志》2020,(6):50-51+53
<正>一、段庄彭家巷:新老两条路徐州泉山区的段庄,原是一个古老的村庄,2000年撤村设为段庄街道办事处。段庄是徐州通往萧县的关口,今天的淮海西路曾经是徐萧公路,段庄就位处淮海西路北侧,其范围东起二环西路,西至三环西路,北到矿山路,南邻湖滨新村。明清时期,段庄是徐州西北黄河防汛的重要地段,防洪堤坝从韩山到徐州北关,反复修筑。现今,段庄北部、西北部,康熙、乾隆时修筑的防洪堤坝依旧隆然,这处徐州黄河防洪的重要遗迹也是段庄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杨正泰 《文献》2001,(1):256-261
徽商黄汴编绘的<河套图>①是一幅大有来历、很值得研究的地图.该图内框长25.8厘米,宽18.5厘米.以黄河、长江二流域为主区,东起开元、辽阳,西至黄河源星宿海,北逾河套,南及岭南.绘有名山大川、二京十三布政司及重要地名三十余处.  相似文献   

17.
喇家村位于民和县铝之南约901公里处,现隶属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喇家遗址位于黄河北岸二级台地,东侧为喇家沟,南距黄河120米左右,西侧为卡地沟,北部1.5公里处有民和至甘肃省临夏市的公路。遗址大部压在村内,遗址范围东西约350米,南北150米左右,较现在的村庄略大。村庄的周围皆有灰层及陶片等遗存,陶片俯首可拾。该遗址是一处马家窑文化与齐家文化共存,以齐家文化遗存为主的遗址,内涵丰富,文化堆积积厚在0.5—1.2米左右。  相似文献   

18.
罗家洞石窟寺俗称罗家洞寺,又名云光寺,藏语叫典却让旋,是一处藏传佛教寺院.罗家洞寺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城之南4公里处的罗川村,西距炳灵寺石窟仅数十公里,开凿于黄河岸边的赤色高崖绝壁之间,是古代行旅在丝绸之路途中祈求佛陀保佑平安的一座重要石窟寺.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大庄村位于黄河臂弯处的山沟坡岭上,背靠高山深谷,隔黄河与对岸的专堂藏族村相望.村落依山就势建在石坎坡上,高低错落形成阶梯状,互相毗连,一家一院,住房大部分是简陋的篱笆楼.至于为何修建篱笆楼,原因有二:其一,此村落耕地少,平地窄,建楼可减少用地;其二,此村落周围林茂木多,获取木料方便.  相似文献   

20.
齐廉允 《文史天地》2014,(10):38-42
正"扶着爷、搀着娘,携着儿女上瓦岗,瓦岗寨上吃义粮。荷渔叉、扛长枪,跟着翟让打杨广,杀死杨广免遭殃。"一首歌谣把思绪带回到1300多年前那个车辚辚马萧萧的英雄时代。瓦岗在今河南滑县县城东南35公里处,是一个并不大的山冈。隋朝时瓦岗地处古黄河东南岸,东邻山东,北靠黄河白马渡口,南与通济渠(南运河)相望,西跨黄河,距永济渠(北运河)不过百里,瓦岗处在南北大运河的喇叭口外。南北运河是隋朝的交通大动脉,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