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的母亲     
延荣 《神州》2011,(19):100-103
作家秦牧在一篇文章里说:"母亲是最值得怀念的人。一个人能够长大,一般来说,主要靠母亲。母亲含辛茹苦,在养育孩子上的功劳,是一般父亲难以比拟的。"他这番话,我深有同感。40年前的今天,1971年农历五月初一,对我来说,是一个悲痛欲绝的日子:我的母亲在山上放牛割草时不慎跌崖而  相似文献   

2.
我的母亲     
贵阳市现今的护国路,在我开始有记忆的时候,它叫顺城街。那时大南门是名副其实的:有高高的城墙、有宽敞的城门洞。进城来往右拐,不远处就是顺城街。那是一条石块铺的斜坡小路。在顺城街的中段,有一个熊家大院,也就是我的外公家。熊氏家族人丁兴旺。外公那一辈,亲堂兄弟就有六个,我的外公排行第五。其中四外公熊范舆,是清末的进士,曾留学日本,昆明鼎革后即任滇督蔡锷之秘书长,1913年回贵州后任黔督刘显世的秘书长,曾积极参与护国讨袁之役。1920年在军阀权力争斗中,被无辜杀害。我的外公熊静安虽是学徒出身,后来却当了省商会会长。我母亲这一辈,也就是我的舅舅姨姨们,小时候我数也数不清。他们这一辈是“大排行”,在舅舅当中,我知道的有二舅熊其锐,曾赴日本学蚕丝。  相似文献   

3.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的中国妇女。她与千千万万个母亲一样,花了大半生的精力经营了她的事业与家庭。母亲是平凡的,平凡得让我感觉不到她的存在;母亲又是伟大的,伟大得让我终生难忘她的教诲和关怀。自我呱呱坠地,世上便多了一位母亲,便也多了一位受苦的人了。母亲生我时是极痛楚的,我降世之后,她未及品味初为人母的甘甜,便尝尽了随之而来的孩子的琐事、繁重的家务之苦。直至今日,岁月白色的光华渐渐渗入她的双鬓;风雨化作坎坷写在她的脸上;家庭和事业的重负,佝偻了她的身板。然而,  相似文献   

4.
我的母亲     
青云 《文史月刊》2008,(6):50-51
母亲离开我已整整8年了,但我不曾有一天忘记过她。想念母亲成了我情感世界的不了情。 母亲去世时年仅59岁.她的生命短暂而平凡。她辛勤劳碌一生,就像一支蜡烛.不停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相似文献   

5.
郭因 《江淮文史》2006,(6):71-77
写最亲的人,总觉不好落笔,不知从何说起才好。因此对许多亲友都曾写过几笔,而写父母亲却一直拖到今天。老家绩溪姓胡的有四个不同的族系:明经胡氏、龙川胡氏、遵义胡氏、金紫胡氏,这“四胡”各有不同的始迁绩溪定居的始祖,也各有著名人物。明经胡氏最有名的是胡适。龙川胡氏最有名的是明朝时抗倭有功担任过兵部尚书的胡宗宪,当代的胡锦涛是他的后代。遵义胡氏最有名的是明朝担任过吏部尚书的胡松。我属金紫胡氏,定居绩溪的始祖胡舜陟是宋朝的名臣,抵抗金兵入侵,立过战功,干过庐州知府,被封过金紫光禄大夫、明国公。秦桧陷害岳飞时,他曾上奏…  相似文献   

6.
正记得母亲九十岁寿辰那天,母亲的堂屋里萦绕着《祝你生日快乐》的音乐,挤满了人。大家吵吵嚷嚷,有的喊妈妈,有的喊奶奶,有的喊姥姥,有的捧着鲜花,有的举着蛋糕……我是从外地赶回来参加母亲生日聚会的。母亲躺在床上,身着生日礼服,虽蜷缩着身子,但经三妹凤英梳洗打扮过一番,比平素还是略显精神一些。但看着老人眼睑下垂,略显浮肿,满是沧桑的面  相似文献   

7.
5月24日,父亲去世一周年,母亲去世是在5年前的9月11日。离端午节还有几天,我去看望姑妈和舅舅,他们是父母那辈还健在的亲人。姑妈姑爷两个88岁的老人住一间约15平米的小屋。83岁的舅舅起居条件宽松得多,却是出租屋。他们高寿且生活能基本自理,除了严谨的生活规律和子女牵挂,更是一种在平淡与清静中修练的福祉。  相似文献   

8.
正我叫王烈遗,我的名字清清楚楚地告诉你,我是烈士的遗孤。我的父亲王学尧是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爱国青年。在哈尔滨、在三棵树、在密山,到处都留下了他的革命足迹。1936年,他被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受尽酷刑,宁死不屈,高唱《国际歌》走向刑场,被日本鬼子枪杀,壮烈牺牲。他是党中央、国务院2015年批准公布的600名抗日英烈之一。  相似文献   

9.
照片上这对夫妻是我的父亲母亲。1956年,订婚达8年之久的父亲母亲在上海结婚。母亲逝世19年后的2004年,76岁的父亲在弥留之际将珍藏了近50年的结婚照郑重地交给我大哥保存。大哥请人将照片翻拍,让我们五姊妹每人拥有一张。  相似文献   

10.
照片上这对夫妻是我的父亲母亲。1956年,订婚达8年之久的父亲母亲在上海结婚。母亲逝世19年后的2004年,76岁的父亲在弥留之际将珍藏了近50年的结婚照郑重地交给我大哥保存。大哥请人将照片翻拍,让我们五姊妹每人拥有一张。  相似文献   

11.
下面的五篇文章都是以"明"为话题写成的较好的习作。"明"的含义是很丰富的:它可以是形容词,作"光明"、"明亮"讲;也可以是动词,作"明白"、"懂得"讲,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内容就更多了。《追求光明》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表达了作者战胜病痛、努力创造更好人生的热烈情怀,叙事生动、感情真挚,《渴望"明"》从一个由失明而复明的人的视角,运用着墨不多的心理描写,深情地表达了对环境污染的失望、对"明亮的太阳、明净的蓝天、明丽的月色"的渴望。《光明》取材于万众关注的国际时事"热点",以饱蘸感情的笔,发出了"祈求光明,驱赶恐惧"的呐喊;文中摄取的几个镜头,使人震撼,让人难忘。《生命的追求》由扑火的飞蛾联想到为科学献身的英雄,以散文笔调讴歌了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我理解了母亲》以平实的语言,写出了自己在理解母亲这一点上的感情经历,真实而自然;结尾的细节虽十分普通,却包含着母女之间的浓浓情意。五篇习作,各有特点,都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2.
《中华遗产》2010,(10):146-147
推荐专家 林小安·宋文京·张学栋 推荐理由 宋文京(青岛画院理论研究室主任)  相似文献   

13.
我常常怀念着父母亲,—对毕生致力于青藏高原建设的新青海人。父母亲既是同庚,又是同乡,二人均于1926年农历十月初一出生在湖北  相似文献   

14.
我很少看电视,偶尔会在睡前胡乱瞄一眼催眠,一般睛况下摁着遥控器把几十个台走两圈就关了,但如果碰到一些老电影,可能就会看下去,如果是他出演的老电影,肯定就会认真地看下去。  相似文献   

15.
我家和外婆家相隔十几里路,那些路全都是小路。小时候,每次去外婆家,我都累得气喘吁吁。有一次,我和父母一起去外婆家,走到一半路程的时候,我就不走了,我说我走不动了,要父亲背我。父亲二话没说,当真就蹲下来让我爬到  相似文献   

16.
<正>一直想写写我的母亲,却几次提笔几次又放下。或许是因为过于熟悉过于亲近的缘故吧,竟一时不知该从哪里写起。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两年多了。昨夜里我梦到母亲回来了。开门看见母亲,我喜出望外:“妈,咋突然就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母亲像往常一样笑眯眯地看着我,我犹豫了一下,然后将母亲拥到怀里,感觉到了母亲特有的气息和味道,也感觉到了母亲的单薄和瘦弱……突然不知怎么地,觉得有些心酸。这时候,忽然梦醒了,才记起来母亲早就不在了,而且是永远地不在了。静谧的夜里,泪水,悄悄地打湿了我的双眼。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东北,父亲的哥哥被称作大爷,大爷的媳妇就是大娘,小时候,父母工作忙.我大部分童年都在大娘身边度过。对我来说.大娘更像娘。  相似文献   

18.
徐小岩 《百年潮》2009,(12):53-59
今年11月16日是母亲黄杰的百岁诞辰,在父亲徐向前1990年辞世之后的第17年,母亲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亲爱的母亲虽然已经走了两年多,但是她的音容笑貌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出现在我的睡梦里,许多往事异常清晰地铭刻在记忆中.  相似文献   

19.
1973年秋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中央专案组通知,让我去探视在监内的母亲。自1968年2月母亲在“文革”期间被抓走,我们已经六年没有见面了。母亲出了什么事?病了?还是……?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赶到专案组指定的地点(复兴医院东侧的一个小楼),好不容易才等到探视时间。一辆小车推着  相似文献   

20.
1935年11月13日,佛堂里一声枪响,30岁的施剑翘为报父仇,近距离刺杀孙传芳,而她也被冠以“侠女”、“烈女”头衔,在此后几十载中,不断成为民国时期多种演义故事的女主角。 1949年,施剑翘扭着秧歌迎来了苏州城的解放,也在同一年,她把自己的两个儿子施佥刃和施羽尧送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外界各种亦真亦假的传说中,“施剑翘”已笼罩了浓重的神秘色彩,而在现已七旬的老人施羽尧眼里.她就是一位普普通通、慈爱的母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