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秀华 《史学集刊》2002,1(3):28-31
在中国革命史和毛泽东思想教学与研究中.长期以来对“农村割据”、“军事大本营”和“农村革命根据地”三个概念有所混淆。其实三者是有区别的:农村割据在方向选择和依靠力量等方面都不同于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本质上仍然是城市中心论;军事大本营是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或者说农村革命根据地是由割据地区和军事大本营所组成的。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领土上出现三个不同区域:国民党统治区,沦陷区,敌后抗日革命根据地。此外,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还存在所谓“孤岛”(上海租界地区)。关于抗日革命根据地的经济,此前魏宏运先生的《抗日根据地史研究述评》一文,已有述及,此处,不再赘述。这里就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沦陷区、“孤岛”经济研究状况,择其主要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抗日根据地的戏剧运动是根据地政府领导下的,利用民间戏剧形式进行革命宣传的文化改造运动。戏剧运动中,政府通过组织成立革命剧团、团结教育民间艺人、发动群众参与创作、配合中心任务宣传演出等方式,将文化的改造与根据地社会的改造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戏剧运动,根据地政府不仅达到了以民间文化形式宣传革命、教育群众的目的,而且实现了以戏剧为中介对根据地社会的全面动员和改造,使政治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融入到根据地社会。  相似文献   

4.
阎锡山和中共都高度重视农村问题,阎能在山西独立经营20年之久,或与其在农村改造问题上的用心有关。但是,阎锡山的统治,仍是建立在传统社会结构基础上,因此,其抵御共产革命的最有效方式,其实是不允许中共在山西公开合法活动。抗战爆发,中共得以明暗两种方式进入山西,公开合法地介入到基层农村民众动员、组织和武装工作中去,自然引发了与传统旧派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无论从任何角度,中共这时都需要争取阎锡山能够在新旧势力,包括在国共关系中保持中立。因此,它并不曾主动地采取过破坏与阎统战关系的政策、行动,并且还不止一次地尝试着修补双方关系。然而,由于观念意识、经验情感、不同层级人员对政策策略的理解不同,特别是妥协合作出发点不同,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双方关系终究还是一步步地走向了破裂。  相似文献   

5.
民国初年的山西农村,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统治者的掠夺,政治、经济状况严重恶化。经济上,农业凋敝,农村手工业户破产,农民失去土地,农村经济严重衰败。政治上,基层行政区划混乱,里甲、保甲制度都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国家对农村社会的行政控制减弱,农村社会秩序崩溃。阎锡山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统治山西的。  相似文献   

6.
四、牺盟会与决死队的革命贡献阎锡山抗战前在山西组织过一些政治团体,但这些组织的领导人都是旧官僚,思想落后,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因此阎锡山对梁化之说,要考虑成立个新的组织。自强救国会中一些地下共产党员宋劭文、杜任之等,就提出组织山西省各界抗日救国会的意见,阎锡山  相似文献   

7.
何孔蛟  邵雍 《安徽史学》2013,(5):108-115
抗战前期,新桂系将领廖磊主政安徽。针对安徽基层行政组织存在的弊端,为适应战时环境需要和巩固新桂系统治,廖磊加强安徽基层行政组织建设。通过优化组织设置、集中统一事权、整编乡镇保甲、加强干部训练、惩治贪污土劣等措施,加强了基层社会控制,强化了抗战动员能力,巩固了大别山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8.
卢庆洪 《纵横》2011,(1):29-33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将工作中心转向农村,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陆续创建了十余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内建立起党、政、军等领导机构。而在川陕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和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其最高军事领导机关都称之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业合作社”运动,简称“工合”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开展的一场经济救亡运动。它是在国际友好人士倡议下,在各种抗日进步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产生的。它对于组织人民大众、开展生产自救、克服  相似文献   

10.
余桂芳 《史学月刊》2004,(11):123-125
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红色根据地的过程中,为了能以制度的形式保证取得的胜利果实,党在各革命根据地相继展开了政权建设和制度创建。各根据地的政治制度建设一般都从区、乡开始,逐级向县、省扩展,最后形成了统一的根据地政治制度(即全国苏维埃的建立)。乡村政治制度是直接管理和控制民众的基层政治规范体系,它运行的稳定和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根据地建设的成败。本试以闽西根据地为例,对中央革命根据地乡村政治制度的创建进行一下粗浅的考察。  相似文献   

11.
三十年代初,中国革命处于非常艰难的关头,国内外反动派对年轻的工农政权虎视眈眈,妄图扼杀她。为了壮大自身的力量,执行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中国共产党在广大的农村,特别是遥远山区开辟革命根据地,组织游击队,建立工农政权。这一创举挽救了中国革命。川陕革命根据地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宣传自身的主张和政策,唤醒亿万工农大众,红军政权的宣传可谓深入人心。他们利用自然条件,在石壁上、墙壁上刻写标语,用油印的传单,小册子向社会散  相似文献   

12.
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阎锡山打着“民族复兴”的招牌,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以特务组织为核心的统治体系。在此体系中,官员冗杂、特务遍地,致使整个山西政治腐败,民怨载道。近来出版的各种阎锡山传记,对阎锡山的特务政治,或是零星涉及,或是讳莫如深,故粗成此文,以补史遗。阎锡山的统治体系,主要包括组织、行政、军队三部分,最高权力机构为“十三高干会议”。它原为1938年2月成立的“民族革命同志会”(简称同志会)高干委员会,因由13人组成而得名。第一届高干委员会由杨爱源、朱绶光、贾景德、楚溪春、邱仰浚、…  相似文献   

13.
右江革命根据地农村教育做法的现实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中共组织和苏维埃政府重视农村教育 ,对农村干部、农民及农村儿童进行形式多样的教育 ,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 ,具备较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民调解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根据地创建的依靠群众解决民间纠纷、实行群众自治的一种组织制度。就晋西北革命根据地来说,人民调解制度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及中共的彻底执行促进了晋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位于罗霄山中段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红军造币厂铸造的'工'字银元,是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内创办的第一个金属铸币厂制造的红色政权货币,笔者对"工"字银元戳记进行比照研究,分成如下版式.  相似文献   

16.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上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也就是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十年内战时,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并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发展根据地的农业生产,关心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生活。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渐成熟,开始认识到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的土地问题,对"三农"问题进行探索。该中国出台的一些政策,对当代中国的"三农"问题也有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右江农民运动领袖和百色起义、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之一,韦拔群不仅在开展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过程中为建立革命政权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右江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干部基础.而且积极参与领导右江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机构较为健全、性质十分鲜明的“立法行政合一”的工农民主专政政权,对革命根据地的军事、经济和社会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七七”事变后,党中央发表宣言,号召全民族抗战,中国人民开始了伟大的抗日战争。1937年9月周恩来同志亲赴雁门关附近太和岭口第二战区指挥部驻地,向阎锡山提出建立民族革命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阎锡山接受了周恩来的建议,于10月18日在太原成立了动委会,由续范亭任主任,八路军代表程子华任武装部长,南汉宸任组织部长。不久地委会总部转移到岢岚,协同一二○师、决死四纵队,开展抗战大宣传,动员各阶层人民为抗战做贡献,广大爱国青年纷纷而至,组织了八个游击队,壮大抗日力量,点燃了晋西北抗日烽火,为建立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1951年8月,根据中央的指示和部署,中央人民政府分别成立了南方革命根据地访问团和北方革命根据地访问团,下设多个分团,对老区进行了访问。这次访问活动,是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慰问老区,对老区人民鼓舞很大,对全国的政治影响深远。当时,党的工作重心刚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为何就组织这么大规模的慰问老区活动呢?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关于人民政权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列主义国家学说创造性的发展,解决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行革命的政权建设问题,它既不同于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权形式,又不完全同于前苏联的政权形式,它走的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建立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人民民主专政的道路,融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为一体,解决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政权建设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革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