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康有为作为戊戌变法核心人物和维新运动领袖的历史地位是不容怀疑的,因为他对主持戊戌变法的光绪皇帝有决定性影响,正是在他的影响下,变法有了比较明确的发展方向,即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法,并使变法围绕开制度局这一改变专制政体的政治改革开展下去,从而使从洋务运动开始的改革运动进入政治层面,并具有了比较鲜明的资产阶级色彩。  相似文献   

2.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日本学者对现代中国研究的思想史范式提出质疑,开始系统地探索从政治结构的角度阐释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到90年代,在历史连续性与不连续性的维度上分析中国的"结构变动"成为日本学者刻意追求的新范式,他们尝试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与外部世界关系诸方面的结构变动分析,提出对中国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总体性认识.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日本政界激烈动荡。一般而言,社会政治从长期稳定到出现动荡是新旧社会意识、新旧政治力量、新旧政治秩序发生转变前的现象。一些日本学者提出,日本进入新的转折期,日本将开始  相似文献   

4.
正人们一般称1978年为改革元年。然而,对于中国的大转向来说,1976年是一个更重要的年份。这年秋,毛泽东逝世,紧接着粉碎"四人帮",结束十年"文革",历史转轨的机会已经出现。这时,中共高层开始酝酿结束无休止的政治运动,集中致力于国家现代化的目标。从1977年开始,中国政治和社会出现了一连串的变化。制定现代化规划、扩大技术引进、出国考察、酝酿经济改革等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在跨入近代社会的时候,中国与日本几乎处于相同的困难境地。国门被迫打开,西方物美价廉的商品铺天盖地而来,社会旧有的经济秩序和基础受到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面临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附庸的危险。当清朝政府开始兴办洋务,对现有经济制度进行有限改革的时候,在日本,倒幕废藩后成立的明治政府,也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措施,开始了闻名于世的“明治维新”。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与中国“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得两国从此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日本逐渐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强国,并最终发展成为军国主义,而中国则慢慢…  相似文献   

6.
试论日本国有铁路民营化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4月1日,在走过115年的国有历程后,日本巨型企业“日本国有铁道”正式宣布退出国有企业领域。偌大的国铁何以在80年代忽然易帜,其深层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从80年代改革开始,各种观点和议论一直不绝于耳。在21世纪的今天,面对着波澜起伏的世界经济局势,特别是面对着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的经济萧条,重新回味和分析日本的民营化改革的历程,研究其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发展的背景和原因,总结日本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或许不无参考价值。  一、国有铁路的内外交困日本铁路事业始于明治维新时期,1872…  相似文献   

7.
日本古代天皇制的形成,启动于圣德太子改革,初步形成(模型化)于孝德天皇与天智天皇的大化改新时期,制度化于大化改新矛盾积累导致的“壬申之乱”后的天武天皇及其继任者持统、文武、元明天皇时期,中间走过了百年左右的曲折历程。圣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壬申之乱”是日本古代天皇制形成的三部曲。从政治结构上看,古代天皇制具有明显的日本特色,它是中国式皇帝制与日本祭祀制的统一。古代天皇制特殊的政治结构对后来的日本政治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军国主义历史观的批判——评日本一些人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何理近代中国长期遭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蹂躏。中日两国进行了一个多世纪各种方式的斗争与争论,其中包括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以及中国人民为反对日本侵略而进行的长期的军事、政治和思...  相似文献   

9.
日本从20世纪初开始在中国东北进行鸦片贸易并从中获利,尝到利益甜头的日本便着手用毒品来侵略中国。"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的毒化政策便从中国东北开始全面实施。而在此过程中,毒化政策几经演变,从专卖到断禁再到全面放开鼓励种植,隐藏其背后的是日本为了配合侵华政策而不断改变毒化政策、虚伪贪婪、巨大利益驱使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0.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后,反法西斯盟国对日本实行军事占领,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司法等进行了改革。史称此次改革为战后改革。对这次改革,日本史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五十年代,日本史学界一般地否定或者低估战后改革的历史意义,侧重于揭露改革的局  相似文献   

11.
日本国际化的新课题──日资企业中异文化摩擦分析日本福祉大学陈立行前言伴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深入,前来投资的外国企业迅速增加。笔者因为从1991年开始从事联合国地区开发中心的中国企业经营的近代化和亚洲、太平洋地区产业情报支援体系等等的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12.
史桂芳 《史学月刊》2006,2(12):56-62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在日本国内和中国伪政权统治区曾分别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东亚联盟运动。东亚联盟运动以“王道主义”为指导理念,以“国防共同、经济一体化、政治独立、文化沟通”为基本内容,从思想上、文化上为日本独占中国、称霸世界的目的服务。日本的东亚联盟以尊重中国的“政治独立”相标榜,比日本国内其他侵略理论和“兴亚”运动更加具有欺骗性。汪精卫伪国民政府的东亚联盟运动则与新国民运动相配合,旨在加强伪政权的统治,为投敌行径制造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3.
张志超 《神州》2011,(7):87-88,90
随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随着制度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入,进行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已成当务之急。本文试图从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怎样才能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确健康发展入手,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加速推进,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徐徐拉开了序幕。作为这一时期最为活跃的改革主体——艺术表演团体改革,既具有文化体制改革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特点。从1978年开始的艺术表演团体改革首先从调整布局、裁减冗员开始;随着1983年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引入,改革深入到艺术表演团体经营权的层次;1988年后,进一步在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上引入了"双轨制",为文化体制特别是艺术表演团体改革初步注入了市场因素。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实践,为现阶段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戊戌到辛亥,是汉族服装向国际化和现代化发展演变的开端。这是汉族民族服装逐渐消失的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从戊戌开始,进步人士公开地多次倡导进行服装改革,流亡革命者和中国留学生在海外,开始改穿西式服装,为以后的服装改革做好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日战争初期日本政略方针之探析丁则勤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迅速发展为全面的持续的侵华战争。本文试图从自七七事变至日军侵占南京前后日本侵华政略的角度,对这一变化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对国民政府从诱和政策到不以之为对手政策在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儒学早就传到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据史书记载日本应神天皇十六年(公元二八五年,中国晋武帝太康六年)《论语》、《千字文》等儒家著述已经传入日本,儒家思想也就开始在日本扎根、传播。但是从以朱子学为代表的、所谓新儒学的宋学引进日本以后,便别开生面并终于在德川幕府时代迎来了朱子学史上的全盛时期,而开始了一个崭新阶段。本文拟就以朱子学为代表的宋学传入日本的过程以及早期的传授状况,进行一些考查。  相似文献   

18.
今年2月,香港出版了吴伟的《中国80年代政治改革的台前幕后》。作者置身当年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决策研讨过程,参与介入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实际历史进程,以对其所亲历的改革研讨、设计、决策和实施的回忆,为中国改革、尤其是80年代短暂的政治改革留下了尚不多见的史料性记叙。  相似文献   

19.
摄政王载沣驱袁事件,既是清廷内部的一场权力斗争,同时也夹杂着复杂的国际因素,与当时中美日三国外交存在十分微妙的关系,尤其与袁世凯的联美制日外交的失败直接有关。在这场政治权力斗争中,载沣之所以没有处死袁世凯,固然由于载沣本人性格优柔寡断、缺乏政治斗争经验,以及慑于袁世凯的北洋势力,但同时与列强尤其是美国的强力干预有着密切关系。而就几个主要列强来说,它们对载沣驱袁的态度和反应并不一致。其中,因为袁世凯的联美制日外交妨碍了日本对中国东三省的侵略,日本方面对袁世凯遭罢黜实际上持欢迎和支持态度,极不愿意看到袁氏复出;而美国政府由于担心清末新政改革政策发生逆转,同时也为了抵制日本对清政府的控制及与日本争夺中国东三省的控制权,坚决反对载沣罢黜袁世凯,从一开始就期待袁氏尽快复出。在载沣驱袁权力斗争的历史背后,同时也浮现出日、美两国较量的影子。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发展日益多元化,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的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也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和目的等多方面都需要顺应文化背景开始新的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离若想取得较好的实效则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本文主要从目标方向、思想保障以及改革的实效性这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大学思想政治改革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