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拨头”考     
“拨头”是与“兰陵王”“踏谣娘”同类的唐代歌舞戏,但“拨头”究竟是一种曲目,还是一种表演形式,一直存疑。本文联系日本唐乐中的“拔头(ba tou)”舞以及日本法隆寺“拔头”假面实物资料加以考察,确认“拨头”是以拨头甩发为主要特徵的龟兹乐舞表演形式的类名。并辨析了《通典》和《乐府杂录》二书记载的差异及其原因,认为此戏能在玄宗千秋节上演,可能与开元年间关注猛兽的对策有关。  相似文献   

2.
在北宋大文豪欧阳修(1007—1072年)的《居士集》卷二十四中,有一篇《永春县令欧君墓表》。“欧君”指欧庆,曾任永春县令。是什么机缘使欧阳修为其撰文表墓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郭店楚简《语丛四》中有“善使其下,若 蛩之足,众而不割,割而不仆。”句,旧读“割”字为“害”,本文认为“割”字读为本字亦通。《唐虞之道》有“(?)=不(?)”向,本文读为“身穷不困”。《尊德义》有“(?)利”一词,本文读为“(?)利”。《尊德义》有“由礼知乐,由乐知哀”句,本文认为与《逸周书·度训解》的“知和以知乐,知乐以知哀”相同。  相似文献   

4.
《史记·货殖列传》:“揄长袂、蹑利屣……”,《集解》:“屣,舞屣也”.知屣指歌舞妓所穿的鞋子,为便利于跳和舞,故特尖其头,故称“利屣”,利屣两字似他书不常见.而从来歌舞妓的形象见于古代石刻和绘画的都习惯地拖着长裙掩其双足,穿什么样的鞋子是见不到的.惟《文选》张平子《西京赋》有两句描写歌舞“振朱屣于盘樽,奋长袖之飒(纟丽)”,而现在的今译本(《昭明文选译注》153页,  相似文献   

5.
清代“公司”小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绪言众所周知,在当代甲国,“公司”一词用指企业组织。如《大汉和辞典》卷2第32页“公司”条下注释为“用商业方式经营的团体,与我国之会社相同”。《新华字典》“公司”条亦作:“合股组成的一种企业组织,现在指国营的较大的企业”。又如H·A·吉莱斯(Giles)编《中英字典》(1912年版),也把“公司”译作“company”,这说明在本世纪初叶,“公司”一词已用来指称会社一类组织了。但是,“公司”一词的使用究竟始于何时?对于这个问题,人们似乎尚鲜有注意。为此,本文拟就“公司”一词的历史由来稍作探讨。  相似文献   

6.
《梁书》卷四五《王僧辩传》:“(侯)景帅船舰并集北寺,又分人港中,登岸治道,广设毡屋,耀军城东陇上,芟除草彷,开八道向城,遣五千兔头肉薄苦攻。”“兔头”一词,《汉语大词典》释作“敢死队”,亦仅引《梁书》本传为证。刘瑞明认为:“自然是以‘突头’义即突向前头谐音趣说。”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广告”一词源于拉丁文“Adverture”,其意是指“吸引人注意的”。“广告”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刊行的《政治官报章程》。  相似文献   

8.
《孟子》一书中“天时”一词,目前流行看法以为是指自然界的阴晴寒暑,是不确切的。《孟子》原书“天时”一词的本义,还应依从《孟子章句》作者赵岐的解释:“天时谓时日干支,五行旺相孤虚之属也”。“天时”在春秋战国时代是常用语,运用于战争,都作“天命”或命运之好是机”讲,是古人在战前或战争进行中占卜而趋吉避凶的迷信观念。  相似文献   

9.
读书柧录     
欧阳修《水谷夜行寄予美圣俞》:“梅穷独我知,古货今难卖。”今人《欧阳修诗文集校笺》页46注引苏舜钦《答梅圣俞见寄》:“古贵知者稀,流俗岂足顾?”按:所引苏句,与欧诗似无涉。  相似文献   

10.
从欧阳修词“雅俗并存”的特点看宋朝士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贝妮 《神州民俗》2007,(10):68-70
欧阳修作为一代文人,创作了不少词作,其词有“雅”的一面,也有“俗”的一面。欧阳修词“雅俗并存”特点的形成跟当时宋朝的社会条件和士风是紧密相关的,所以,通过对欧词“雅俗并存”这个特点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当时的宋朝士风。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昼锦堂记》和苏轼《韩魏公醉白堂记》均为以“议”为“记”的范例。  相似文献   

12.
《梁书·王僧辩传》记载侯景之乱时,提到侯景"遣五千兔头肉薄苦攻",其中的"兔头"一词,难以理解。学者或认为"兔头"是"锐头"的形讹,指的是凶悍的士卒。事实上,"兔头"一词保存于道教文献中,本为方术六丁、六甲神中的丁卯神,形象为头戴兔头冠或兔首。通过历时和共时的材料比对,可知《梁书》中的"兔头"很可能是指戴"兔头"面甲的士兵。侯景通过佩戴"兔头"以符合作战时间,目的是祈求神助、获得战斗胜利。这种行为属于方术中的厌胜之术,反映了南北朝时兵学与方术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集古录》成书年代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古录》是欧阳修“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欧阳修全集》卷 44《六一居士传》 ,李逸安点校 ,中华书局 2 0 0 1年版 ,《欧阳修全集》以下简称《欧集》)的汇编。他在嘉七年(1 0 62 )《与蔡君谟 (襄 )求书〈集古录目序〉书》信中说 ,“自庆历乙酉逮嘉壬寅 ,十有八年而得千卷”(《欧集》卷 70 ) ,壬寅为嘉七年 ,《集古录目序》(《欧集》卷 42 )也作于同年 ,可见《集古录》成书应在“嘉七年” ,这也是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观点。但是 ,清代四库馆臣却另有说法 ,认为《集古录》应成书于“嘉六年 (1 0 61 )”。《四库全书总目》卷…  相似文献   

14.
中文“海权”一词最初指的是“水师”这一国人熟知而不需特别关注的事物,所对应的是maritime power。1895年因在华西人的使用,“海权”一词进入维新知识分子的视野,并在维新报刊中多次使用。1899年,流亡日本的梁启超接触到马汉《海权论》的日译本,并将《海权论》的提出者及核心观点通过《清议报》明确介绍给国人,同时在“以马鸿之说规中国形势”时赋予“海权”以全新的主权内涵,“海权”从此成为晚清以降中国报刊的一大热词。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描述蜀道开通的艰难不易时,曾这样写道:“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句中“石栈”一词作何解,查《辞源》注为:“于山险之地,凿石架木为路。”同书在释“栈道”时又说:“在险绝的地方傍山架木而成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经传释词》是清代用训诂的方法来研究古汉语虚词的里程碑式的著作,影响深远。但是由于时代及其他局限,此书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错误。本文列举了《经传释词》中的一些训解错误,涉及虚词“与”“於”“焉”“欤”“邪”“也”“若”“然”“是”9个,及虚词连文结构“然且”,分析了其致误之由,并给予了正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史论丛》2008年第2期载张旭束先生《“迦沙”非陨铁》,认为《汉语大词典》将“迦沙”一词释为陨铁是错误的。有关“迦沙”的记载,见於《通典》、《册府元龟》、《唐会要》诸书,均作“天每雨铁,收而用之”。此处之“雨”(yù),意思是像雨一样降落,非指下雨。这种用法在古汉语中常见,  相似文献   

18.
所谓“锐头”,即尖头,原为用典之词,是战国武安君白起的别称。白起尖头小面,谓之“锐头”。《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引严尤《三将敍》曰:“(平原君)对曰:‘渑池之会,臣察武安君小头而面锐,瞳子白黑分明,视瞻不转。小头而面锐者,敢断决也。”’《艺文类聚》卷一七同引此文,“小头而面锐”作“小头而锐”,《太平御览》卷三六四引《春秋後语》同。  相似文献   

19.
《魏书》卷一《序纪》曰:“平皇帝讳绰立,章帝之少弟也。雄武有智略,威德复举。七年,匈奴宇文部大人莫槐为其下所杀,更立莫槐弟普拨为大人,帝以女妻拨子丘不憨(勤)。”同书卷一O三《匈奴宇文莫槐传》曰:“莫槐虐用其民,为部人所杀,更立其弟普拨为大人。普拨死,子丘不勤立,尚平文女。”  相似文献   

20.
杨欣 《文史博览》2007,(3):35-35
“跳槽”一词,因其新鲜、生动、俏皮很快挤占了“换工作”、“换单位”之类用语的位置,《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更将其收编门下。然而《现汉》是本异常干净的词典,它没有提到“跳槽”在历史上最常见的意思。《汉语大词典》收进了这个意思,不过也不免含糊其辞:“指男女间爱情上喜新厌旧,见异而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