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8世纪末在法国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无比光辉的一页,是现代社会开始的显著标志。这次革命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以至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法国革命素来被称颂为坚决、彻底的典范。其实,法国革命有坚决彻底的一面,也有让步妥协的一面。本文试图就土地问题探讨其彻底与妥协两个方面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法国大革命,从它爆发迄今两个世纪一直是史学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领域,在这一领域中形成各种不同的观点和学派。这毫不足怪。因为,大革命进行得那样彻底,革命进程那样迷离错综,以致于在后来法国乃至欧洲的一切重大革命事变中都出现它的影子,这当然  相似文献   

3.
法国大革命与结社自由的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社权利在法国迟迟得不到立法的确认,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种反中间团体的公意政治文化的长期存在。本文的研究是要追寻这种公意政治文化的根源所在,分析它如何影响法国革命者对结社自由的态度以及相应的立法,并扼要地说明它对法国民主发展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4.
限价是法国大革命中的一项重要政策,是雅各宾专政时期“统制经济”核心事件之一。这一政策的实行与废除,直接影响着法国的经济发展和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考察,不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法国大革命的“平民方式”,而且可以从中得到历史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5.
法国大革命是一场意义重大的革命运动,对同一时期包括拉美在内的世界其他地区的革命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史学界在论述拉美独立运动爆发的外部因素时,常常提到欧洲启蒙运动和拿破仑战争,而忽视了法国大革命本身的作用。实际上,启蒙运动正是借助了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才在拉美地区得到广泛传播,而拿破仑战争则是法国大革命的组成部分。因而法国大革命是拉美独立运动爆发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6.
国家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凶恶敌人。认真研究国家主义派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活动,充分揭露它的反革命面目,对于打击敌人,教育人民,丰富党史、现代史教学内容,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同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倾向作斗争,都很有教育意义。一国家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五四以前就在中国出现了,五四以后逐渐形成为一个  相似文献   

7.
一卢卡斯 (ColinLucas)教授曾任美国芝加哥大学人文科学院院长。 90年代中期被聘为牛津大学贝里奥学院院长。贝里奥学院是牛津最古老的学院之一。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曾在该学院学习。撰写了不朽名作《罗马帝国衰亡史》的爱德华·吉本也曾就读于贝里奥学院。五年前 ,卢卡斯教授被推选为备受尊重的牛津大学常务副校长。牛津大学正校长是一名誉性职务 ,现由英国自由民主党创始人金肯斯爵士担任。李岚清副总理 1 996年访问英国期间 ,曾到贝里奥学院访问 ,受到卢卡斯院长的热情接待。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 ,卢卡斯教授应邀赴会 ,并做了重要…  相似文献   

8.
封建时代的法国是个封建关系充分发展的国家,因此封建档案形成较早且充分,并成了封建统治阶级维护自己特权的武器。惟其如此,法国大革命的一项具体任务就是进行资产阶级档案工作改革,以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资产阶级档案学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具体阐述了在大革命中形成的法国资产阶级档案制度及其对欧洲各国档案制度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百年潮》1999,(9)
英国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大国。1950年1月6日,英国就宣布承认新中国。但是,中英之间的外交关系却迟迟未能建立。在论及原因时,不少论者指责英国不愿断绝与国民党残余政权的关系,在联合国的中国代表权问题上搞两面派,变相阻挠中国进入联合国。但是,根据笔者在英国国家档案馆所见英国外交部档案,这一说法至少在1950年中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保守派与进步派就美国的新生活方式及其背后的文化价值观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舆论称之为“文化战争”。从表面看来,这场争论围绕当时困扰美国的众多社会问题和文化价值观展开,但从本质上讲,这是一场如何确定美利坚民族特性及其价值体系的争斗,是一场确定谁掌握话语权、谁规划美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政治较量。保守派坚持以犹太教一基督教为主体的信仰体系、以盎格鲁一撒克逊白人新教为核心的道德体系,以西方经典文明为根基的文化体系。进步派认为,在宗教、民族和文化日益多元化的当代美国,保守派的观点不仅与时代格格不入,而且成了一种阻碍美国社会进步的落后力量。  相似文献   

11.
王文婧 《世界历史》2016,(4):80-90,158
纯洁派是欧洲中世纪中后期法国南部的一个"异端"派别,14世纪时已完全绝迹。然而,在16世纪法国宗教改革时期,纯洁派却被普遍视为法国新教的先驱。当时,天主教和新教在几乎所有问题上都壁垒分明,但在对这一"谱系"的认定和坚持上两者却有着惊人的一致性。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当时法国的政治宗教形势以及天主教和新教各自的论战策略密切相关。天主教学者从纯洁派被十字军镇压的历史中得到启示,更加坚定地要用武力清除新教这一"异端"。新教思想家则在罗马教会迫害纯洁派的历史中看到了自身的影子,并意外发现了在论辩中反败为胜的机会。于是,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将纯洁派和新教之间的谱系关系嵌入新教教会的历史中。  相似文献   

12.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远东国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使积弱的中国较大地改善了国际环境,为中国政府收复中东铁路路区主权提供了最好时机。经过三年错综复杂的斗争,中国军民收回和捍卫了路区主权,取得了近代史上收复国家主权斗争的第一次胜利。鉴于这一历史事件尚未引起研究者的注意,本文试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以来,全球史与跨国史的范式被应用于法国革命史研究,相关成果层出不穷,为学术传统悠久的大革命史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全球史与跨国史视野下的法国革命史研究侧重从全球经济的发展、殖民地与法国本土的互动、帝国间的全球竞争、跨国启蒙运动等角度探讨革命的起源以及发展动力问题。在20世纪后期的革命史学中,以经济与社会因素为中心的正统派逐渐让位于强调意识形态与政治文化的修正派。新近出现的全球史与跨国史范式,在保留政治与文化因素的同时,试图在更广阔的空间内重新考察经济与社会结构问题之于大革命的意义。本文通过爬梳相关著述,探析全球视野下的法国革命起源学说,解读殖民地与大革命的关联,归纳全球转向下不同法国革命史研究路径的特征与得失。  相似文献   

14.
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土地问题的解决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左右革命自身的进程,而且还对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均取决于各国解决土地问题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自雅克·戈德肖和R.R.帕尔默提出"大西洋革命"以后,有关"革命时代"的跨国研究在近年来已经复兴。革命日益被理解为一个国际的乃至全球现象。从比较的角度来看,法美革命都是全球性帝国竞争的后果,在观念上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双方在普世主义理念、性别政治文化、阴谋论心理等方面存在相似性,同时都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分裂。但在政治制度建设、平等主义诉求的社会后果、对奴隶制的处置等问题上,双方又存在明显的差异。作为革命时代的"震中",法国大革命的独特性和影响力只有在跨国史或全球史的视野中才能得到充分理解。  相似文献   

16.
法国革命的政治话语中,财产是一个核心概念,是公民权和政治权利的基础。但是,财产权反映的并不是阶级利益,而是一个包容了个体自由与政治独立的概念。有产公民的身份带有普世主义的色彩。革命的目标不是要确立有产者与无产者的对立,而是要把更多的财产分配给更多的人,以拓展有产公民的群体,维持共和国的稳定。共和二年的政治失败后,有产者才认识到私有财产与社会政治民主不可兼得。随着财产权转变为一个褊狭的观念,形成了现代的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相似文献   

17.
黑山派、白山派是明清时期西域伊斯兰教派和卓家族中的两个对立派别,在西北地区历史上有着很大影响。本文综合使用汉文文献及波斯文等穆斯林语文文献,对和卓黑山派、白山派前期即叶尔羌汗国统治天山南路时期的活动与斗争进行了全面考察,论述了两派斗争对叶尔羌汗国乃至整个西域的影响,提出了一些不同前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1938年5月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局)在汉口市成立。蒋介石按照国民党中央党部制定的中统局组织条例,任命中央党部秘书长朱家骅兼任中统局长,CC干将、原特工总部(中统局前身组织)主任徐恩曾任副局长,全面主持中统局工作。 朱家骅兼任中统局长一职整整7年,期间不断安插亲信,与徐恩曾争夺权力,企图完全控制整个中统局,演绎了一场权力之争。  相似文献   

19.
大凡学习1848年欧洲革命史者,都非常重视研究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德国革命的实践活动,因为这是“他们生平事业的突出的中心点”对此重要性,列宁曾经强调地指出:“凡是愿意就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任务问题向马克思求教的人,都必须掌握马克思针对德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所作的论断”。显然,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德国革命中的策略问题,是我们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既然如此,那末,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德国革命中的策略纲领,究竟是什么呢? 以往,我们所理解的马克思革命策略,就是:由《共产党宣言》(第4章)阐发的原则、《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作出的具体规定、以及《新莱茵报》的实践,共同组成的,并已被证实为唯一正确的策略纲领。其实,这种“全过程”的、“整体”的  相似文献   

20.
柏克(Edmund Burke,1729—1797年)是18世纪下半叶英国最享盛名的政治理论家,《法国革命论》则是他最享盛名的一部作品。这本书写成于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次岁,它和大革命前两年英国作家扬(Arthur Young) 所写的《法国旅行记》同为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当时英国两部最重要的第一手历史文献。 柏克生于爱尔兰首府都柏林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英国国教徒,母亲是天主教徒;他本人也是英国国教徒,但自幼受的是贵格会(Quakers)的教育。这种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