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宗伟 《文献》2001,(1):185-207
1929年,郑振铎先生提出:嘉靖本是<三国演义>刊行最早的版本,别本都从嘉靖本所出,诸本之间只有表面差异并无原则区分.①此说一出,遂为中国大陆多数治<三国>版本的学者认同.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三国演义》文献研究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伟表 《文献》2004,(1):271-287
<三国演义>①文献研究是指小说文本研究以外的作者、版本、源流的求索考证.  相似文献   

3.
《三国志演义》熊成冶刊本试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世德 《文献》2004,(2):160-173
一、熊成冶刊本概况 《三国志演义》熊成冶刊本,二十卷,每卷十二节,共二百四十节①.现残存八卷, 卷一至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卷三至六、卷十九至二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藏. 熊成冶刊本,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失载.此外,一些外国学者的著作和论文,例如金文京《〈三国志演义〉版本试探--以建安诸本为中心》②、《三国志演义的世界》③、上田望《〈三国志演义〉版本试论--关于通俗小说版本演变的考察》④、魏安《三国演义版本考》⑤、中川谕《〈三国志演义〉版本研究》⑥,都提到了它,称之为"熊冲宇刊本"或"种德堂刊本".  相似文献   

4.
段晓林 《文献》2005,(2):228-237
<天方性理>、<天方典礼>是清初伊斯兰教著名学者刘智的重要著作.关于昆明版<天方性理>和<天方典礼>,此前只有白寿彝先生数次撰文提到:"关于回教教义的概要,可看刘智著的<天方性理>、<天方典礼>(有成都、广州、镇江、昆明等处刊本)",①"智所著书,版本最多,广州、镇江、成都、昆明、北平、上海等处均有一种或多种书的刊本或排印本."②"今<天方性理>有成都刊本,昆明刊本,马福祥排印本;<天方典礼>有成都刊本,广州刊本,金陵丛书本,金子云排印本,马福祥排印本,文通书局标点本."③"在这四个本子(指成都刊本、广州刊本、马廷树铅印本和马福祥铅印本--引者)外,听说镇江和昆明都有刊本,但我还没有见到."④  相似文献   

5.
方北辰 《文献》1998,(3):44-53
西晋史学名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传世文献之,向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共为纪传体史书的冠冕.从文献学的角度来看,对<三国志>的整理研究,早在南朝刘宋时裴松之注释此书即已正式开始.此后师祖者不绝,至有清一代形成洋洋大观.  相似文献   

6.
一、文王大钦茂时期都城遗址的认定 渤海第三世王--文王大钦茂时期的都城,史载有三.一是中京,<新唐书@地理志>引贾耽<边州入四夷道里记>云:"显州,天宝中王所都."<五经总要>卷16引贾耽<皇华四达记>云:"显州,……唐天宝以前国都."  相似文献   

7.
<樊川文集>常见的版本有日本枫山官库藏宋刊本(景苏园影印)、明翻宋刊本(<四部丛刊>影印)和四库本.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上海古籍出版社以明刊本为底本,参校宋刊本等,点校出版了<樊川文集>,成为今之通行本.近几年又有学者关注到朝鲜刻本<樊川文集夹注>(以下简称朝鲜夹注本),但这个本子仅有诗歌(且无"别集"部分),虽对阅读通行本<樊川文集>有参考价值,但仍有欠缺.笔者翻阅昭质堂刻本<樊川文集>,发现其中不仅有诗,而且有文,对通行本<樊川文集>有较多的补充.但这个本子只有南京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和福建师大图书馆收藏①,故很少有人关注,<唐集叙录>、<唐诗大辞典>、<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等书均未著录.今特加以评介,希望对学界研究杜牧诗文和整理<樊川文集>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李鸿章、洪汝奎等致张文虎函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图书馆藏有稿本<洪汝奎等书札>一册,收有曾国藩、李鸿章、洪汝奎等晚清名士所致张文虎信甬若干通.其中多涉及<史记>、<三国志>、<文选>等典籍的校勘、刻印以及当时学风诸问题,对于我们了解相关的情节颇有资料价值.兹予整理并加必要说明.  相似文献   

9.
黄汉坤 《文献》2006,(3):96
<罗通扫北>又名<罗通扫北演义>、<说唐罗通扫北全传>,四卷十五回,(清)无名氏撰.孙楷第编<中国通俗小说书目>①时尚未收入此书.<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把<罗通扫北>一书收入进去,并介绍了英文堂本的目次,为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宋书·乐志一>载:"章帝元和二年,宗庙乐,故事,食举有<鹿鸣>、<承元气>二曲.三年,自作诗四篇,一日<思齐皇姚>,二日<六骐驎>,三日<竭肃雍>,四日<陟叱根>.合前六曲,以为宗庙食举.加宗庙食举<重来>、<上陵>二曲,合八曲为上陵食举.减宗庙食举<承元气>一曲,加<惟天之命>、<天之历数>二曲,合七曲为殿中御饭食举.又汉太乐食举十三曲:一日<鹿鸣>,二日<重来>,三日<初造>,四日<侠安>,五日<归来>,六日<远期>,七日<有所思>,八日<明星>,九日<清凉>,十日<涉大海>,十一日<大置酒>,十二日<承元气>,十三日<海淡淡>."[1]从这段文献的记载可知,章帝所创四篇乐章,主要用于当时的宗庙、上陵及殿中御饭这样三种形式的食举礼仪歌乐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