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鹏 《文物世界》2007,(6):71-73
1983年在山西省寿阳县五峰山找到了傅山的草书碑一通,友人带回了拓片,一见之下令人惊叹不已。草书碑写的是一首诗,诗的内容专论草书艺术,而且这草书碑正是草书艺术的典范。《霜红龛集》卷七载有此诗,抄录于此:  相似文献   

2.
王博文 《西夏研究》2022,(3):97-101
甘肃省镇原县出土的宁州丰义县《重修西禅院记碑》,记载了后周显德二年周世宗灭佛时西禅院的废弃及北宋开宝五年重修的经过。本文根据文献及考古资料对西禅院寺址及宁州丰义县治进行了探讨,认为西禅院为今镇原县太平镇玉山寺石窟遗址、丰义县治在今太平镇彭阳古城遗址,并对碑文中记载的官职进行了考释,为研究后周至北宋初期的地方官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
翁同龢的碑画诗大多抒写国家忧患和人生浮沉,真挚典雅,有强烈的抒情性。翁同龢碑画诗的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内容以抒发个人志节、感慨时事为主。另一种抒情方式是托物寄兴,主要是慨叹宦海浮沉。翁同龢碑画诗的抒情性不仅折射了晚清的文化记忆,并且是我国传统诗歌纵向演化的投影。  相似文献   

4.
唐宝民 《文史月刊》2014,(12):60-60
石熙政是北宋时期的一名官员,宋真宗当政时,他任宁州(今甘肃境内)知州。宁州是边境地区,与西夏毗邻,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石熙政认为朝廷给宁州派驻的兵太少,一旦开战,很容易被西夏打败,恰好那时,驻守清远(今广东清远市)的宋军失守,吃了败仗。石熙政趁机上书宋真宗.让朝廷给宁州增兵35000人。  相似文献   

5.
古城定州历史悠久,遗存了大量名胜古迹、碑刻。文章例举定州石刻馆内北庄子汉墓石刻、关帝诗竹碑和乾隆御碑,阐解其精妙。  相似文献   

6.
<正>古莲池内清代皇帝御制诗碑共七通十首诗,包括乾隆、嘉庆、道光三位皇帝的御笔,计有乾隆御制碑四通七首诗,即赐直隶总督周元理一通两首(碑阳、碑阴各一首)、赐直隶总督袁守侗一通一首(碑阴有赐直隶总督刘峨诗一首)、赐直隶总督刘峨两通三首(一通碑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岷县文化馆藏有文徵明行书大字诗碑二石。二碑同高182厘米,一碑宽81厘米,一碑宽98厘米,皆两面镌刻,每碑各刻《上巳》、《九日》诗一首。行书大字,字高13至18厘米,宽11至15厘米,书法苍劲雄秀。《九日》"雨晴"一首碑末有小字篆书跋一段:"《上巳》、《九日》诗四首,长洲文徵仲书也。因岷州字学不传,命曹生伯  相似文献   

8.
帝王巡行封禅祭祀泰山这一极具历史延续性的行为,让帝王与泰山结下了不解之缘。乾隆皇帝作为泰山的常客,其所作《乾隆御制汉柏诗图碑》制作精美,并立于图中所绘的汉柏树旁,实景与画做对照的景观实属罕见。但由于碑刻年久,有些字迹漫漶不清,观者多做书画作品欣赏。作者结合乾隆帝的原作品及部分史料,通过研究乾隆祀泰山的起因以及在29年间四次为汉柏绘图赋诗的过程,对碑中所刻诗、画进行全面解析。  相似文献   

9.
晋祠保存有历代名人碑刻425通。圣母殿南廊保存的“无题诗”碑为其中书法价值和文学价值都较高的碑碣之一。诗的作者为明代罗洪先,因为作者是悬笔书写的碑刻,所以人们把这通碑刻称为“罗洪先悬笔诗碑”。碑高145厘米,宽71厘米,厚16厘米。诗为七言绝句,狂草,保存良好。刘大鹏在《晋祠志》中评论此碑的书法艺术:“体势悠扬,宛如骤雨飘风,落花飞雪,锐不可当。”罗洪先此碑刻字里行间,透露出一派天马行空,纵横万里的气象,又有一种超然出尘,无牵无羁的韵味。  相似文献   

10.
北宋“契丹出境”碑,座落在濮阳县城内御井街路西。碑上刻着宋真宗赵恒所作“回銮诗”,所以也称“回銮碑”。因年久风雨剥蚀,碑首已毁,仅存碑身,而且下部字迹多已脱落,上部文字还能分清。碑体高2.3米,宽0.84米,厚0.26米,碑文系阴刻行草书,字体秀丽流畅,题曰:“契丹出境”。这一碑是记载宋、辽“澶渊之盟”历史事件的唯一实物。1963年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将此碑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11月1日,伟大领袖毛主席视察河南,接见豫北各县县委书记时,曾询问过宋真宗所登的  相似文献   

11.
晋祠翰香馆碑廊东壁镶嵌着一通大碑,题为《黄文节公书太白诗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是宋代文人黄庭坚草书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平定张穆摹勒上石,并作跋[1]. 本文试图从诗文解读和书法两方面谈谈我对此碑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康熙御书碑》(图一)原为朱裴墓遗物,现藏于山西省闻喜县博物馆,此碑立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碑长116厘米,宽42厘米,厚14厘米。该碑四周阴线刻云龙嵌珠,碑文分诗、志两部分,左部为康熙御书中唐诗人常建的《三日寻李九庄》诗文,行书7行,每行4字。  相似文献   

13.
北宋时代的书迹,流传到今天的已不甚多,司马光的作品尤其稀少。现存的司马光的墨迹,以个人的知见所及,不过只有三件,上海博物馆新近入藏的《宁州帖》,就是这三件中的一件(图版肆)。《宁州帖》是司马光写给他侄子的一通手札。纵32.7厘米,横57.6厘米,纸本,正书,凡十八行二百六十余字,行六字至十七字不等。内容为:"十月五日宁州兵士来,知汝决须赴任。十二日程暹父来,方知汝竟(竟字缺末笔)不曾下侍养文字。彼交代,催汝赴任是何意,岂  相似文献   

14.
包拯,字希仁,谥号孝肃,世称包公,是我国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清官。他曾任开封府尹、御史中丞、三司使和枢密副使等显要职务,为人刚直不阿、清正廉明、爱国爱民,对世人影响很大,被誉为“包青天”。然而,文博考古界对其有关文物却很少系统地整理与研究,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探讨。本文仅就有关包拯的各类碑刻,粗略地加以考述,疏漏及不当之处,尚望学界同仁教正。历代关于包拯的碑刻为数不少,但大多为金石著作所缺载,这些碑刻有的流传至今,十分珍贵;有的已经失落或废毁,近年又经有关部门复刻重立。其大致情况如下:一、诗文碑刻包拯的诗文碑刻,有《诗》碑和《家训》碑,共两通。1、《诗》碑。包拯流传下来的诗歌只有一首题壁诗,即《书端州郡斋壁》。其诗  相似文献   

15.
郑和下西洋期间(1405—1433)曾立3个碑:通番事迹碑、天妃灵应碑和南京静海寺(残)碑。这三碑是郑和出使的第一手资料。本分析此三碑,并对照其他现存的出使随员马欢、费信及巩珍的作,发现郑和此三碑记录出使事迹之正确性很高。这三碑,加上马欢、费信及巩珍三作结合起来,给我们以确切的郑和出使总结,可用为进一步研究的准绳和基础。这是郑和研究必要的第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一)“琼岛春阴”碑 “琼岛春阴”碑,位于北海公园琼华岛的东侧。在其山角处,有一座由汉白玉栏杆围起的石碑,上面镌刻着乾隆手书的“琼岛春阴”四个绿色大字。碑的顶端雕刻着盘虬的石龙和水云图案,碑的阴面有乾隆御笔七律诗一首,赞颂的就是琼岛春阴的景色:“艮岳移来石岌峨,千秋遗址感怀多;倚岩松翠龙鳞蔚,入牖篁新凤尾娑。乐志讵固逢胜赏,悦心  相似文献   

17.
相传1921年前后,有不法古董商窃得两座大型造像碑,一为北魏薛凤规造像碑,一为西魏巨始光造像碑。二碑将被偷运出国时,被海关查获,经当时主管机关批准,拨交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今中国历史博物馆前身)收藏。二碑曾在短时间内展出,但不为世人注目,因此知道这两座碑的人并不多。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妥善保护,将这两座碑用木板罩护了起来。几年前,笔者对巨始光造像碑曾作过初步研究,考定碑石原应在今山西稷山县。薛凤规造像碑不仅形制与前者十分类似,而且二碑均有少见的巨姓和行姓的题名。如巨始光碑有巨天祖、巨解愁、巨令(?)、巨银  相似文献   

18.
宋代地理图碑,现藏苏州碑刻博物馆。1961年,该碑与馆藏天文图碑、帝王绍运图碑和平江图碑同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身长2.21米,宽1.06米,厚0.30米,是现存宋代石刻地图中体积最大者。这是一块宋代政治地理图,有别于现存宋代九域守令图碑、华夷图碑和禹迹图碑。 以往有文介绍过地理图碑,作了一些探索性工作,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全方位的研究宋代地理图碑日显重要。 本文试图从地理图的成图年代及其行政区划:图作者的人文思想;地理图的自  相似文献   

19.
曾经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右策宁州留后朱记"铜印一直被作为五代时期的典型文物,实际上从印文内容看,这种判断有待重新审视。综合多方面特征来看,此印应属于唐代,原因如下:其一,印文中之"右策"可能是右神策军的简写或省称,虽然这种称法并不多见,但此印文中之"右策"与多件已出土茶托铭文和铭文砖上的"左策"不约而同地证实唐代左、右神策军曾经一度简称"左策"和"右策"。其二,宁州作为唐代神策军京西北诸镇的驻地之一,与神策军有直接关系。其三,作为官名,"留后"之称属于唐代特殊地方官制的产物,而作为凭证,唐代就有把印称为朱记之先例。这些特征均证明"左策宁州留后朱记"属于驻地在宁州之神策军外镇中留后官印。而备受争议的、甚至是劣迹斑斑的神策军在唐朝灭亡后再未重新出现的历史事实,证明保留许多唐代历史信息的官印,不可能在右神策军已经停废的五代时期行用。诚如是,则"右策宁州留后朱记"作为官印其使用的时代只能是唐代,不可能是其他,因此,我们认为中晚唐时期的断代较五代之说更符合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20.
廊坊市文安县的皇恩亭中立有一块乾隆御诗碑,碑上刻着乾隆巡幸文安阅视堤工后所作的四首诗。诗中记述了乾隆登基以来的30年间文安遭受的几次洪涝灾害及朝廷的应对措施,体现了乾隆关心畿辅水利、关心民瘼的情怀。本文通过查阅相关史料,对诗作内容与历史背景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