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提文凤 《中原文物》2012,(4):110-112
康有为是近代中国"戊戌变法"的领袖,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也是20世纪中国有名的书法艺术家,他的书法自成一体,史称"康体"。《康有为子久款纸本对联》是康有为晚年所做的一幅五言对联。这幅对联蕴含着康有为精湛的书法艺术,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其海外流亡十六年的人生印迹。  相似文献   

2.
论华侨与保皇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8年9月下旬,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发动政变,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六君子”血染菜市口,这标志着康有为、梁启超发动领导的资产阶级维新改良运动失败。康、梁逃亡海外后,在各侨居地建立保皇会,大肆进行保皇活动,反对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但同时又攻击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本文拟就保皇会的建立及其开展的活动、海外华侨对保皇会的持及其由保皇向革命的转变加以论述。一保皇会的建立及华侨问埃加入本来,康有为发动的维新变法运动与海外华侨并无直接的联系,他们在海外既无组织活动,思想影响也不大。康、梁逃…  相似文献   

3.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提倡向西方学习的文化先驱,是最早明确提出建立博物馆的有识之士,是积极倡导建立博物馆的领袖人物。康有为对近代博物馆的认知和宣传,以其1898年逃亡海外为界,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他通过大量阅读西书,知道了近代博物馆及其功能;第二个时期,他流亡海外,仍向国人介绍众多亲历的博物馆,并提出建立博物馆的理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代华侨与中华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侨现象源远流长。比较完整与正规意义上的华侨 ,乃是近代的产物 ,是近代西方殖民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华侨是近代中外文明交流与交汇的重要载体。华侨在海外所进行的文明交流 ,是在母国文明与侨居国文明环境双重恶劣的条件下 ,自发而艰难地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华侨航空史话》是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方雄普同志继《海外赤子——华侨》(合写)和《美国华裔名人剪影》之后推出的又一部有关华侨华人历史的著作。在六章的篇幅里,作者介绍了近代华侨在我国飞机研制、初期飞行、航空学校的设置及革命飞行队的建立中所作的重要贡献,以及他们响应孙中山先生“航空救  相似文献   

6.
近代福建华侨出入国规模及其发展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福建是我国华侨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据1955年的统计,福建的海外华侨人数为3 676 693人,占全国华侨总数的30.4%。但由于完整统计资料的匮乏,关于近代福建华侨出入国规模及其发展变化情况,至今仍未得其详。笔者不揣简陋,以所见之海关关册  相似文献   

7.
近代菲律宾华侨社会的形成黄滋生华侨华人之在菲律宾,已有过千年的历史,但近代菲律宾华侨社会的形成,却是近百年的事。海外华侨社会的形成,应以其自觉地提出自己的正当诉求,有组织地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为标志。基于这一论定,近代菲律宾华侨社会形成的过程,我以为始...  相似文献   

8.
略论中国血统主义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近代史上,血统主义曾经是中国政府确认海外华侨国籍所依据的一项根本原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采取以血统主义为原则的国籍法,对于维系海外华侨同祖国的联系,发扬华侨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各地华侨社会的团结,都起过重要的作用。相反,华侨居住国的政府在确认外来移民及其后裔的国籍时, 一般不是采用血统主义,而是采用出生地主  相似文献   

9.
上海作为近代中国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长期以来一直对中国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时影响。回顾上海从滨海县城发展成为远东第一繁华都市的近代化历程,可以发现海外华侨在其中所起的重要的推动作用。惜以往这方面的综合论述甚少,已有的经济方面的一些论述也多侧重民国年间,对晚清时期语焉不详,本文拟依据史实,试作补充。上海素以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载诸史册。而在上海最早一批近代企业中,就有海外华侨投资的记录。它可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肇兴之初。华侨当时在上海投资的近代企业,主要有轮船招商局等一些著名民用企业。轮船招…  相似文献   

10.
华侨教育与20世纪初东南亚 华侨民族主义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侨教育与20世纪初东南亚华侨民族主义的产生谢美华近代中国的新式教育是在救亡图存的自强运动和维新变法的浪潮中诞生的,从一开始就带有“教育救国”的明确动机。中国近代新式教育传到海外,与华侨民族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互为因果。本文探讨东南亚新式华校教育的产生和...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中国的许多历史人物中,孙中山是一位站在时代前列、深受人民群众尊敬的历史伟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举他为首领,唯其马首是瞻。无产阶级革命派以他为挚友,在民主革命阶段愿意为实现他的革命理想而奋斗。国内的工农大众和海外的华侨、华人也都以国家有如此  相似文献   

12.
民国初年 ,经过激烈的讨论 ,海外华侨在中国取得了参政权 ,华侨在民国政府中从此具有自己的正式代表。华侨回国参政制度的产生代表中国政府正式承认华侨的国民身份 ,现代意义的、以中国国籍为特征的华侨正式产生。民初有关华侨回国参政的讨论 ,加速了近代民族国家的主权、国民等观念在中国社会的传播与推广 ,华侨对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影响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3.
清政府主导的近代化运动主要是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在这两场运动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成就就是电报业的近代化。郑观应是我国早期现代化思想启蒙高潮的引领者,他的思想学说是近代中国的一个思想"富矿",他对我国近代化各项事业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近代电报业中也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论文考察了归国华侨与早期中国电影业发展的密切联系和华侨在中国电影海外传播中的积极作用。在近代中国国产电影的发展历程中,华侨在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先导作用。一方面,在中国电影的起步阶段,一批海外华侨回国创办电影公司或投资参与电影制作,推动了中国早期电影的发展。另一方面,侨居海外的华侨亦在当地积极支持国产电影,建立了国产电影的发行放映体系、拍摄突出中国文化的华语电影。民族认同让海外华侨积极推动早期中国电影的发展,使中国电影不断壮大,而国产电影的传播又进一步增强了海外华侨的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15.
冉升 《东方收藏》2022,(4):60-62
康有为作为我国近代“维新变法运动”的先驱人物,在书法领域也有着极高的眼光和境界。他在完善“碑”学理论的基础上,以传统“帖”学作为主导书法研究理论的前提,并通过碑帖统一的融合方式,实现了“碑帖并用”。本文以康有为“碑帖并用”书法理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内涵的研究与剖析,探讨我国传统书法中碑帖之间的关系,从而阐述“碑帖并用”思想对我国书法实践的影响价值。可以说,“碑帖并用”理论的实践化应用,为我国近代书法的发展提供了明晰的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对于康有为的研究,迄今为止,一般的研究者多着眼于他在政治和学术思想领域内的建树,特别是他在1898年"戊戌变法"中所发挥的作用及提出的种种政治改良主张。但康有为对工商实业不遗余力地提倡和推动、在流亡海外期间更是身体力行,这些都是他毕生提倡的改良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研究对康有为在海外流亡期间的活动关注不足。"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16年,足迹遍及四大洲、共31个国家,  相似文献   

17.
毕鹏帅 《神州》2013,(18):175-175
梁启超可以说是清末民初报道和关注华侨华人(包括留学生)问题的主要学者,他对清末民初华侨华人的重视和研究功不可没。他利用所办的《新民丛报》尽量报道海外侨胞的有关信息,对华侨所在各国的苛例进行揭露和评价,同时还对北美等地的华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他的热心既与一个关心中国国势和国民的近代知识分子先驱的敏锐观察力有关,同时也是在与西方列强碰撞的过程中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中民族主义意识逐渐形成的表现。"华侨殖民论"是这种民族主义意识的典型。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侨乡的社会文化变迁,深受海外移民的制约和影响。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海外移民在推进侨乡现代化的过程中,强化了原有的乡土社会文化传统。本文通过考察闽南华侨的跨国生存状态、侨乡社会权势的转移及侨乡社会文化的传承,探讨近代闽南侨乡的国际化与地方化进程。所谓国际化,是指闽南侨乡的社会经济中心不断外移,海外华侨成为闽南侨乡的地方精英,海外世界与闽南侨乡的联系日益密切。所谓地方化,是指闽南侨乡的政治权力中心不断下移,侨乡建设与地方公共事务受到了空前的重视,本地社会文化传统得到了更新和延续。深入研究这一历史过程,对于探讨全球化时代地方传统的发展前景,无疑具有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余育国 《文史精华》2008,(10):17-23
在中国历史的研究上,有个著名的所谓李约瑟问题,它是指为什么资本主义出现在西方而不能出现在中国?这个李约瑟问题,在中国新闻史上同样存在.当代著名的新闻史家方汉奇在写了多部中国新闻史后说:"报纸或新闻纸,是一种以报道新闻揭载评论为主、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出版物.这种出版物,严格地说来,是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应当承认的是,没有外国人在华办报,就没有中国的近代报业.正是由于外人在华办报,促发了中国报业的近代化,引发了王韬、康有为、史量才等著名报人的出现,影响了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等,促进了中国历史的近代化.限于篇幅,下面就介绍4位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的在华办报的外国人.……  相似文献   

2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海外华侨、华人的研究可以说是方兴未艾。纵观这些研究,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即宏观空泛议论多,微观社会调查实证研究少,从而导致人云亦云也多,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这样一个论断:我国海外有几千万华人,他们都心向中国。这一论断拿来形容辛亥革命与抗日战争时期的海外华侨、华人,或者仅仅被一些官员用来作为宣传讲话还比较适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