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剑鸣 《史学集刊》2007,52(5):32-42
"语境主义"意识对于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历史学家在解读具体的史料时,只有清楚而准确地把握史料产生的"历史语境",以及由相关研究构成的"史学语境",才有可能探明史料的"原意",进而恰当地运用史料。  相似文献   

2.
张海峰  麻玉霞 《沧桑》2010,(1):136-137
尚钺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在史学社会功能方面,他认为史学的研究首要任务就是要研究和揭示生产发展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在史料选择方面强调要足够多地占有史料,全面分析史料,正确对待史料不做史料的尾巴。在历史人物评价方面,尚钺认为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用效果和动机相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3.
尚钺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在史学社会功能方面,他认为史学的研究首要任务就是要研究和揭示生产发展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在史料选择方面强调要足够多地占有史料,全面分析史料,正确对待史料不做史料的尾巴。在历史人物评价方面,尚钺认为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用效果和动机相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4.
近代西方传统史学特别强调史料的作用与价值,但它所倚重的是档案文献资料。当代西方新史学的出现则引发了"史料之革命",扩展了历史资料的范围,建立起了一种多元的史料体系。传统史学所忽视的书面史料、考古资料、图像资料、口头资料等都被纳入到史料的范围内,从前为历史学家所不屑一顾的文学和艺术资料也成为了历史学家探求历史想象和历史现实之关系的重要资料之一。史学家以新的眼光对旧有资料进行重新审视和解读,历史资料在存储、传递、检索和分析、处理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当代西方新史学的"史料之革命"与史学观念的更新、新领域的开拓、跨学科研究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历史的真实性:试论数据库新方法在历史研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历史研究中的"客观性" 今日,历史学家正在面临可怕的精神分裂.一方面,历史学家的本能告诉他,勾划过去的图画必须和科学研究一样,严格客观地考订史料,去寻找真相并其进行解译,以求理解人类历史展开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历史研究应该实事求是。这主要讲的是,研究历史首先要尊重历史,要有正确的方法,要讲科学。但是,正如无数个历史学家所强调的那样,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方法本身不是历史,更不会自动变成历史。因此,掌握第一手史料,自然也就成为历史研究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实证主义历史学家曾经非常自负地宣称要把“历史学从历史学家那里独立出来”,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在于:他们相信历史学家观察他的研究对象也能做到就像生物学家“观察昆虫蜕变那样”。的确,生物学家可以站在昆虫之外研究昆虫,植物学家可以站在花草之外研究花草,甚至,同样研究人体的解剖学家也可以站在“生命”之外研究五脏六腑……总之,站在对象之外研究对象,是几乎所有自然科学家的共同特征。然而,历史学家可以站在“历史”之外研究历史吗?答案当然是完全否定的。  相似文献   

8.
漆侠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不仅在中国古代史研究尤其是宋史研究的诸多领域建树丰硕,而且对于史学理论与方法也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见解:对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史学功能等史学本体问题提出看法;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审查,强调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提出马克思主义方法是史学研究的最高层次研究方法,考据方法是基本方法,并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史学考据方法的建设;强调了历史研究主体的素养特别是“史德“问题的重要性,提出了献身史学的治史精神。  相似文献   

9.
恰白·次旦平措先生是当代西藏很有影响并对西藏现代史学形成和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在西藏传统史学、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根敦群培、梁启超、王国维的史学思想的影响下,恰白·次旦平措先生认为,西藏史学的进步和发展依赖于史料的积累和增加,搜集、整理有关西藏历史的稀缺史料是西藏现代史学最重要的工作。与此同时,他积极研究史学方法,把著名历史学家王国维创立的文物与文献互相释证的"二重证据法"运用于西藏地方历史研究中,提出了历史比较研究方法,进一步丰富了研究西藏地方历史的方法。恰白·次旦平措先生的这些史学思想,对西藏史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西藏史学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王云  崔建利 《民国档案》2007,(4):132-136
沈云龙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在近代史研究方面成就卓著。由他主持编纂的《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续编和三编系以汇集民国史料文献为主的大型丛书,呈现出极高的文献学价值,在中国丛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为民国文献的保存和传播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史学精粹     
<正>钱乘旦:《发生的是"过去"写出来的是"历史"——关于"历史"是什么》(《史学月刊》2013年第7期)历史是什么?这是历代史学家始终关心的一个问题。"发生的是过去,写出来的是历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已经发生了的过去的事",或者更简洁的说"过去发生的事",并不自动地成为"历史"。"过去发生的事"留下许多混杂的"碎片"(即"史料"),这些"碎片"经过鉴别与梳理,被写成了"历史",而写历史的人正是历史学家。历史学家在写历  相似文献   

12.
象雄与古格。两个一度各领风流的西部古国.消逝在历史的烟云之中,令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民族学家们在浩瀚的史海中苦苦搜寻,力图用科学的证据来复原其历史的旧貌。  相似文献   

13.
历史是促进各国人民互相了解的一种媒介,要想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以不了解它的历史。我国的历史学家在研究和介绍世界各国的历史方面已经做了、而且正在做出巨大的努力。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许多历史学家也在从事我国历史的研究和  相似文献   

14.
翁有为 《史学月刊》2012,(11):89-96
历史研究是有着结构性位序的逻辑研究,要按照历史发展的自身逻辑展开的状态进行研究,所谓复原历史、重建历史,是有一定的客观标准的,我们不能脱离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去复原历史、去重建历史,那样的历史尽管多种多样,但历史发展中的内在结构的逻辑性就会消失了。就历史的内涵看,制度是历史的骨干,思想是历史的灵魂,人是历史的主体,社会是历史的本体,统而观之,它们是一个有内在系统性和逻辑性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5.
胡卫清 《史学月刊》2023,(10):15-20
<正>史料实际上是一种主观色彩很强的客观遗存,具体史料本身已内含着特定的历史叙事脉络,如果对此忽焉不察,研究者很可能重蹈史料主体设定的路径,无法在深化历史认识上取得真正的突破。作为事件的义和团运动已经成为过去,学者们既不可能完全复原,也无法真正回到历史现场,整体意义上的义和团运动实际上是学者们在不同史料基础上建构的言说体系,该体系的基础是否坚实可靠,取决于建构者能否真正超越各种史料本身的话语逻辑。目前学界有关义和团运动是什么的实证性研究已经取得极为丰硕的成果,客观地说,同时也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在此情形下,如何另辟蹊径,成为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笔者这里打算通过对义和团运动几类中西史料的考察,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在笔者看来,应当仔细检视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史料,清理其背后的叙述方式及其逻辑,从义和团运动是什么转向不同史料创作者主体眼中的义和团运动是什么,他们如何言说义和团,不同的言说及话语模式是否真正构成观念上的交集,各自的影响到底如何。只有厘清所谓客观史料本身的主体性因素,才能明了相关言说体系的意义及其限度。  相似文献   

16.
《百年潮》2000,(10)
朝鲜战争爆发已经过去50年。中外历史学家出了许多有关的著作,约翰·托兰著《漫长的战斗》即是近年在我国翻译出版的一本。约翰·托兰是美国作家,二战期间在美国陆军航空队任少尉军官,战后在耶鲁大学系学习并在大学戏剧班毕业。他从事文学写作过程中,对军事历史发生兴趣,先后撰写过十余部历史著作和小说。他在创作过程中,重视调查研究,采访亲历战的军人,广泛收集参战国的史料,从而提高了他撰写历史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掀起了一股口述历史的热潮,口述历史的书刊、电视片受到广泛关注。口述历史在存史、开掘史料、拓展史域等方面具有珍贵的价值,已成为越来越不可或缺的历史研究领域。为使口述历史更加普及和规范,当代中国出版社引进出版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唐纳德·里奇(Donald A.Ritchie)的《大家来做口述历史:实务指南》(Doing Oral History)一书的最新版本。唐纳德·里奇博士现任美国参议院历史室特约历史学家,他曾经担任美国口述历  相似文献   

18.
民国历史档案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档案是最重要的史料 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原料,自从有了人类历史,就产生了大量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资料并有相当部分遗存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史料。梁启超曾说:“史料者何?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日者也”。①由于历史的基本特征是已经逝去的客观存在,它既不可能再现,也不会重演,因此,史学家只能依靠众多的反映以往历史的史料为中介,研究历史和认识历史,史料就成为历史研究的基础和依据。可以说,如果没有史料,就没有历史学,历史研究也将成为无米之炊。 史料从其来源形式上,可以划分为文字记录史料…  相似文献   

19.
历史事实:史学家建构过去的图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汉全 《史学月刊》2005,4(2):88-95
中外历史哲学界对“历史事实”存在严重的争论,主要问题是关于历史事实的应用范围与含义上的分歧。其实,“历史事实”只能限制在历史认识论的范围内才有意义,而历史事实与史料中的事实也不能等同。从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的关系来看,历史事实依历史学家的存在而存在,“历史事实”是史学家建立的关于过去的图景,是一个关于过去历史实际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20.
希罗多德的"米底故事"一直是史学界复原古代米底历史的基本依据,舍此别无其他完整可靠的书面史料,而且,由于希罗多德提供的某些关键细节同巴比伦编年史相吻合,而被国际史学界长期因袭,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亦复如是。然而,希罗多德的"米底故事"迄今未获得近东考古资料的确切佐证,甚至与之相互抵牾,迫使某些当代近东史家重新思考希罗多德米底史的历史真实性。通过梳理相关学术史,分析伊朗考古实物资料以及亚述、巴比伦和波斯的相关铭文史料,不难发现希罗多德所述米底古史的虚妄性。借助这些近东资料,有可能复原米底早期历史中的某些面相,也有助于分析希罗多德"米底故事"的史料来源及其中的希腊化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