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3月15日英国专家凯文·孟席斯发表惊世高论:郑和最先环绕地球,发现新大陆。孟氏所说在提高郑和对世界航海事业的贡献的同时,也是对中国郑和研究专家学者的挑战,因为大多数中国学者持郑和下西洋最远达非洲东岸说。后学大胆、冒昧,试图从中国历史文献中探讨郑和船队是否到过美洲。[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3.
人仄 《郑和研究》2005,(3):71-71
7月4日上午,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上,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的马克教授等人指出,在美洲密西西北河奥顿镇出现的“皮艾萨”壁画之谜,经他们依据各种历史资料考证,实际上是中国的“双龙”图案。其创作的时间与郑和下西洋的年代吻合,极有可能与郑和船队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5.
明初厉行海禁,片板不许下海。与海禁政策相对应的是由官方控制的以“朝贡”形式进行的朝贡贸易。自古以来,“朝贡”一词包含有外交和贸易两种含义。国家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一切都通过朝贡的形式表现出来。从官方角度来说,朝贡体系下的朝贡贸易是唯一可行的外贸形式。有学将海禁政策与朝贡贸易制度比作“明朝对外政策的两大支柱”。虽然朝廷厉行海禁,但东南沿海人民历来以海为田,加上历史上早已形成的联系,仍有为数不少的人流寓海外。这些聚集在东南亚的早期华侨身处严厉的海禁政策和生存需要的两难境地,他们积极地寻找着因应策略。  相似文献   

6.
7.
在2002年10月中旬于南京召开的“迎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范春歌女士报告了她重走郑和路的事迹,听后令人感奋和敬佩。报告中描述她在柬埔寨吴哥的访问及对历史的追忆。她确信,近600年前,郑和到过真腊(今柬埔寨)和吴哥,故而她才去重走。  相似文献   

8.
9.
10.
本人曾提出论点证明木兰皮国就是纳米比亚,证据为《领外代答》关于记载木兰舟不遇便风,需要数年才能到达木兰皮国的航线,应该是指沿着西非几内亚湾,向着逆来海流的方向航行,才会有机会发生,又根据((Philips确atlas of world history))关于公元5世纪南部非洲的历史地理图。“The spreed of Bantus Speakers”所指位于纳米比亚的Mirabib,应该就是木兰皮国。  相似文献   

11.
英国人盂席斯的著作《1421:中国发现世界》提出郑和船队于1421年-1423年发现美洲并实现环球航行的观点,书内列举了很多证据,其中重要的一项是哥伦布西航时带着表示了美洲的地图启航的。而这地图是据郑和船队的航海资料绘制的。笔者不同意此说法,本文对此作一辨析。  相似文献   

12.
13.
王景弘是与郑和齐名的航海家,曾伴随着郑和走过七下西洋的历程。我在1992年发表的一篇短文揭橥明代大航海家王景弘为福建漳平人,其后,一直关心学界对王景弘研究的进展,同时长期思考与王景弘相关的问题。十几年来,虽说有关王景弘的新史料发现极少,但我对涉及王景弘问题的思考逐渐成熟,本文是我十几年来对王景弘问题研究的一个总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江苏之旅——郑和大航海宝船建造与出海基地 南京龙江宝船厂遗址 明初所设“龙江船厂”故址在今南京下关三汊河附近的中保村一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造船工业基地,是全球仅存的未经挖掘的600年前造船工业的化遗产。水道旧称龙江,出龙江关通长江,龙江船厂曾为郑和下西洋造“宝船”,故又称“宝船厂”。1957年此地出土一根大舵杆,长11.07米,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此舵杆之长,足证郑和宝船规模之大。  相似文献   

15.
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能不能体现出中国人的海权意识,在郑和下西洋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当时的中国人,尤其是郑和。能不能产生海权思想,这是当前学术界有争议的一个问题。由于历史上的原因,郑和下西洋时期的有关资料,或者没有流传下来,或者尚待进一步去查找、证实,使我们在研究这一问题时感到有一定的难度,也就难以使有争议的双方达成共识。这在当前的郑和研究中也不是个别的现象,如关于郑和宝船的尺度,也是当前学术界有争议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侯飞 《郑和研究》2006,(1):84-91
近代以来,郑和下西洋被赞誉为中国航海史和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也被视为“古代各国人民交流的友好使者。郑和的事迹被人们传为千古佳话。从这样的认识再谈论下西洋的最初原因。也多了一些和平的初衷。  相似文献   

17.
18.
文明视角下的郑和远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正在迎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郑和远航600周年。  相似文献   

19.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名的航海家。他从1405年(明永乐三年)到1433年(明宣德八年)的28年间,7次率领船队远航,到达东南亚、印度洋、红海、东非等区域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是由27000余人、200多艘船只组成的庞大船队。在当时,其航海船舶数量技术之先进,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歌颂中华民族航海事业的先驱郑和的伟大业绩时,常习惯于将郑和与西方航海家相比较。我们比较的着眼点往往在:郑和航行的时间早于哥仑布与麦哲仑等人,郑和的船队的规模远远超过这些西方航海家等。今天我们展望新世纪郑和研究时,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会发现郑和与上述西方航海家既有一定的可比性,也有某些不可比性。笔者想就此人手,作一点分析。如有不当之处,望各位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