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主要属于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也属于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也有所涉及。本文总结了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中政治经济学的内容,与当今政治经济学研究较多的社会资本理论进行比较,找出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主要属于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也属于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也有所涉及。本文总结了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中政治经济学的内容,与当今政治经济学研究较多的社会资本理论进行比较,找出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3.
政府在投资农村社会资本中的角色定位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家钫 《攀登》2011,30(1):45-48
本文主要探讨政府在投资农村社会资本中的角色定位及其作用路径。在投资农村社会资本的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培育和扶持农村民间组织、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力度等途径向农村投资社会资本,增加农村社会资本存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农村广布的大国,对其治理的效果关系到国家整体规划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农村村民自治制度没有达到和形成预期的效果的局面。引入\"社会资本\"的研究概念,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为乡村社会的治理提供多元模式与资源,更好地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5.
韩凯丽 《区域治理》2021,(11):277-278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各方面社会资本薄弱,且多处于青春期,易产生自卑、低自尊、自我认同感不足等心理问题,给儿童的成长带来了不可弥补的创伤.本文从社会资本角度出发,从家庭、学校、朋辈三方面,综合采取访谈法及个案研究法,对一名具有自卑感受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介入,帮助其提升自信心、克服自卑感.从介入过程和介入结果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启动农村消费是针对变化的内外环境,在考虑农村市场潜力的条件下,为保持消费可持续发展所做出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农村居民消费特征的基础上,从消费主体、成本、便利、沟通等方面着手,以满足农村居民合理需求为营销理念,最终实现增加有效需求,开拓农村市场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社会资本概念越来越受到经济学界的关注。本文从分析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的关系出发,回顾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过程,论述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因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的不同影响方式,说明社会资本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魏冉 《沧桑》2014,(6):97-99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稳定问题凸显,人们对社会稳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所以,如何进行社会稳定观教育,如何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社会稳定观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接受理论为社会稳定观的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观点和方法,从社会稳定观教育的接受者的角度,通过对接受者的接受态度和过程的研究,达到良好的社会稳定观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强  毛美媚 《区域治理》2022,(14):213-216
新时期,中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历史的惯性会影响着现代公民的政治生活,缺乏公民精神的社会可能会影响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转.基于英国学者罗伯特D·帕特南提出的"社会资本"理论,本文简要追溯中国公共传统的历史文化,尝试提出新时期中国完善公民社会的一种路径选择,主要目的在于...  相似文献   

10.
邢僖祯 《区域治理》2021,(18):61-62
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但在大流动、大分化的社会转型期,社区治理实践中却存在着居民社区认同感不强、参与度不足,社区公共精神衰微,社区社会资本欠缺,社会工...  相似文献   

11.
乡村治理是指以乡村政府为基础的国家机构和乡村其他权威机构,为了维持乡村秩序,促进乡村发展,依据法律、法规和传统习俗等,给乡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是乡村多元主体协同公共管理乡村的过程。正确地处理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与不断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关系,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动摇是乡村治理的根本制度保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的指导、引导、协调和服务功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乡村治理的主要任务;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基层文化在维持农村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乡村治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正确处理城乡关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乡村治理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2.
“侨乡社会资本”解读:以当代福建跨境移民潮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当代福建跨境移民潮为研究实例,提出并梳理"侨乡社会资本"命题的理论意义,力图赋予侨乡文化以新的理论视角.本文提出跨国民间网络是侨乡社会资本的基本载体,跨国互惠期望是侨乡社会资本的运作机制,跨国链接增殖是侨乡社会资本的效益特性.侨乡通过已定居移民、信息网络和人情互惠提高移民操作的成功率及获益率的能力,是一种社会资本.这种资本有望转化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乃至政治资本,但这种转化只有在如愿跨境输出人力资源的条件下才能实现.侨乡社会资本的特殊性体现在它与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的链接,其效益通过其投资对象--"移民"进入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而实现转换与增值.当移民作为一种投资途径并且存在有效运作空间时,移民行为必然生生不息,而侨乡社会资本正是通过一次次诸如此类的跨国运作不断增殖.  相似文献   

13.
In ancient China, formal government institutions stretched to the county level. This system witnessed a radical transformation during the late Qing and the Warlord period, with various types of township/village administrations mushrooming in many places across the country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institutional reform and the demands for modernization in local regions. These township/village administrat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one is the newborn township/village administra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other is the township/village or quasi-administration that evolved from the old localized Xiangdi (local administrative system). Functionally, the former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wo kinds, the monofunctional township/village administration, which might include education, or police and security, and the multifunc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 latter falls into three categories: some were new-model administrations directly translated from the old rural Xiangdi system; some were subdivisions of the neonatal administration composed of the old local Xiangdi system; and still, others basically reserved the intrinsic property and function of the old Xiangdi system. As political entities, township/village administrations of this era can be further differentiated into those bordering on “self-government” and those lingering under “the official system.” Township/village administration at this time mostly consisted of a standing body, with their personnel, who enjoyed the status of professional civil servants, set up by legal proceedings. Government outlay was sponsored by public finance or tax income, and it assumed all kinds of modern administrative functions, basically of a modern character. Meanwhile, of course, it retained much of its traditional flavor in actual operation. All in all, the birth of this form of township/village administration constituted an important dimens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local administration system. Translated from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Vol. 2, 2004, by Sun Yue  相似文献   

14.
张佩国 《史学月刊》2000,5(1):134-144
在近代山东农村,村落社区成员对土地、资金、村公产等物质资源和宗教、教育、村庄自卫等人资源的分配,必须通过各种社会组织才能得以进行,其中宗族组织起了统合血缘地缘关系及情感流向的关键作用。在村落社区以宗族组织为中心的社会结构整合过程中,会出现基于地权分配不均衡而产生的社会分化,这必然导致经济社会地位相近的村落成员组成某些特殊的社会组织,从而使村落社区结构在统合性中又产生一定的分异性。  相似文献   

15.
李锋 《中原文物》2005,(5):51-56
郑州商城隞都说与郑亳说合理与否的关键,主要取决于郑州商城的始建年代、文献记载的地望、周围环境和学术体系等四个方面.比较双方论据的结果显示,郑州商城隞都说比郑亳说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华北农民的离村与社会变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朱汉国  王印焕 《史学月刊》2001,4(1):134-142
农民纷纷离开久居的村庄外出谋生,是民国时期华北农村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其时的农民离村,虽大多为连年的灾荒和不堪重负的捐税等因素所致,但农民离村过程中所发生的人口由农业向城市工商业的转移、高密度区域向低密度区域的自然调配,以及通过迁徙所带来的人的思想观念上的变化等,无疑有利于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变革。诚然,由于民国时期华北农民的离村多为生计所迫,迁徙的无序性,加之政府缺乏有效的管理,大量的农民离村也给社会的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乡村到都市:晚清绅士群体的城市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子明 《史学月刊》2002,1(8):63-70
传统的绅士群体与乡土有着不解之缘,具有分散性、地缘性和业缘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极大地限制了他们的视野。近代以后,绅士群体纷纷涌人并定居于都市。这种状况不利于知识精英与农村社会大众的沟通和联系,不利于农村经济和化的发展。然而,对于近代中国的有限人才资源的集中,促进城市社会的整合,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寰 《史学集刊》2005,1(3):97-100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大时代。期间贯穿了三次社会变革:第一次社会变革是在公元前4000年代末,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的进步,最终导致原始公社制的解体和奴隶制国家的建立。随之而来的是贯穿整个文明时代始终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农民和手工业劳动者的对立、城市与乡村的对立。第二次社会变革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马克思认为这两个社会阶段都是以人身依附关系为特征的。前者是完全处于人身依附状态,后者是部分处于人身依附状态,两者的差别不大。第三次社会变革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这是一次规模最大的经济和社会大转变,概括地说,就是要实现市场化、工业化和民主化,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中国的现代化只能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9.
牛先锋 《攀登》2006,25(3):34-37
实现区域社会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我国地域宽广,不同区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传统及其所面临的问题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六个方面入手,结合区域自身特点,切实解决区域社会和谐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不断推进区域社会和谐,进而由每一个区域的社会和谐,走向全社会的和谐,这可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合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试论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村治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芳 《史学月刊》2001,2(2):72-77,87
村治派是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以<村治月刊>为阵地的研究和宣传乡村自治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从文化保守主义与政治民主主义的视角阐扬乡村自治思想,促进了乡村自治思潮的发展,在中国社会政治思想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