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古学通论不仅是我国高校考古学专业的基本课程和主干课程,也是历史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历史学专业考古学通论教学实践中,应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置,重点讲授历史文献记载缺乏的重要考古发现与最新考古研究成果,通过加强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全面考核,提高教师素质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趣味性,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2.
刘茵 《文物世界》2001,(6):68-72
北京大学考古系高明教授,是一位年过古稀的老学者,1926年生,祖籍天津。1956年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留校,从事中国考古学、古文字学的教学与研究。曾多次辅导考古专业同学田野考古实习,先后给本科及研究生开设中国古文字学、甲骨文、铜器铭文、战国文字、说文研究、殷周青铜器研究等多门课程。撰写出版了8本学术  相似文献   

3.
苏秉琦先生为中国考古学留下的论述不多,但字字珠玑,篇篇经典;令人咀嚼,回味无穷。发表在《考古通讯》1956年第2期上的《西安附近古文化遗存的类型和分布》就是一篇中国考古学的经典文献(下文简称"《西安附近》")。  相似文献   

4.
张萌 《南方文物》2012,(1):124-131
本文将1987年以来的中国环境考古研究称为"现代中国环境考古研究",并将之归纳为"考古地理的环境考古研究模式"、"文化历史环境考古研究模式"和"资源环境考古研究模式"。本文对这三种研究模式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接下来,从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假设出发,指出环境考古学、文化历史考古学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继承关系,中国环境考古研究的最大问题是核心概念的不匹配。最后,通过考察西方环境考古研究和考古学史,本文提出应该用文化适应,即"考古学中的文化"取代考古学文化而将之作为核心概念进行环境考古研究,让中国环境考古摆脱文化历史考古学概念体系的束缚。  相似文献   

5.
一、序言 东北人民大学历史系学生,因为学习了考古学通论,初步具备考古学常识,有的个别学生,常常利用星期假日,到野外进行考古调查,学校为了鼓舞这种学术性的活动并培养个别学生考古兴趣,大力支持,教师也给以适当的指导,所以学生往往在郊外采集一些石器标本等。初期活动,都在近郊,渐渐走向较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2月21——28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联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考古工作会议,大会上将检查过去的工作缺点和收获,也将讨论关于考古工作和文物事业的十二年规划远景及今后工作任务和施行步骤;宣读1955年度的主要发掘工作的专题报告。讨论大学历史系考古学通论教学大纲和培养新生力  相似文献   

7.
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的考古学——1977.10.8.在开幕式上的讲话 由南京博物院和文物出版社联合发起的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学术讨论会,今天在南京开幕了。我受邀参加这个会议,感到高兴。我祝贺这次讨论会开的成功。 这是考古学术界的一次盛会。自从1956年在北京举行考古工作会议以后,至今还没有举行过这样规模的学术会议。这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在新的历史时期里,我国学术界繁荣兴旺的标志。这次会议,不是单纯的学术会议,而是涉及考古工作、考古学学科、文物考古事业在今后走什么道路的重要会议。我们要讨论的是:在今后新的历史时期里,考古学这门学科如何承前启后,发挥其应当发挥的作用。这样的会要一次一次地开下去,使学术交流活跃起来,学术研究深入下去,考古工作朝气蓬勃地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8.
中国考古学的思考与展望——张忠培先生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培,1934年生,湖南长沙人,当代著名考古学家.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61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副博士研究生毕业;历任吉林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兼考古专业副主任、主任、历史系系主任、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吉林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故宫博物院院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委员会考古学科成员.现任吉林大学及故宫博物院教授、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曾发表考古学论著100余种,主要学术论著有《中国北方考古文集》、《元君庙仰韶墓地》、《远古时代》(苏秉琦主编、与严文明合著)等.  相似文献   

9.
2017年9月"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会议借科技考古研究院成立之际,梳理了科技考古在复旦的发展轨迹,并对今后的日益壮大予以厚望。与会专家、学者就科技考古在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建言献策,分别勾勒了科技考古发展趋势的五个重心:着重强调考古学问题指导下的科技手段运用、不同学科间的合作攻关、科技考古方法论的建设、一专多能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及考古学的新时代转型。会议还发布了科技考古的六点"上海倡议"。  相似文献   

10.
我在我国黑龙江地区从事边疆考古的几十年生涯中,会经常有一种渴求,那就是想去更多些地了解与我国黑龙江毗邻与邻近地区的考古工作成果,以便对比考查,别其异同,启迪思路.而这些地区自然要包括俄国远东和东西伯利亚,有时还要涉及朝鲜和蒙古.欲达此目的也远非易事.首先是原版外文考古资料来源有限,再加上虽学过7年共同课俄语,但准确而快速地阅读俄文考古资料仍有困难.幸好我国学界能较早地注意到这类学术论著的翻译.较早的有蒙盖特的<苏联考古学>(文物出版社1956年版),该书重点在其欧洲部分,况且上世纪50年代东西伯利亚与远东考古也刚起步;还有吉谢列夫的<南西伯利亚古代史>,以及后来的<朝鲜考古学概要>(朝鲜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著)等.迨至上世纪的80、90年代对上述有关地区考古成果的中文迻译开始增多.在<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及<北方文物>杂志上,多年来曾发表大量有关考古报告与论文的中文迻译.近年北方文物杂志社还编辑出版了几辑<东北亚考古资料译文集>.这些工作都对促进我国学术界对域外相关地区成果的了解与研究做了重要贡献.至90年代末更见有我国学者翻译的有代表性的专著出版,如<渤海国及其俄罗斯远东部落>(沙弗库诺夫著、宋玉彬译).在长期边疆考古实践中我深感即使读遍上述译著,那么对于这一广袤地区考古状况的了解依然免却不了"只见树木,未见森林"之慨.故而曾期望苏俄学者能写一本涵盖这一区域的考古通论(或概论)性的专著面世,惜迄今未能如愿.我国考古学界对域外考古研究向属薄弱,一时亦未存此期冀.  相似文献   

11.
正一学界以往关于中国考古学与历史学关系的讨论,~((1))主要从学科整体出发加以比较,着眼时代侧重于先秦,也更倾向主张考古学对历史学的积极意义。这些讨论虽然注意到考古与文献材料在生成方式、涵盖范围等方面的差异,但更多的还是强调两者在历史研究中的互补作用,强调文献所见历史背景对于考古材料解释的参照作用。一言以蔽之,更倾向于将考古与文献材料加以结合而非对立。如此理念正与夏鼐、王仲殊对考古学的经典界定相呼应:"考古学和历史学,  相似文献   

12.
考古学是一门有其自己的基础理论、独特的方法和明确的研究范围的学科。高等学校中考古专业的培训目标,就在于造就新一代从事文物考古工作的管理与研究的人才。在四年学制的教学课程设置中,田野考古实习被列为主干课程。加强这门课程的教学,成为培训考古学合格学生的重要环节,全国11所高等学校的考古专业都对田野考古实习予以充分的重视。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设立于1973年,25年来,在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吸取兄弟院校的办学长处的情况下,对田野考古实习课程进行了调整和改革。从83级学生(1985年)开始,取消现场参观教学,将实习…  相似文献   

13.
实事求是     
"文参"第五期发表了罗平、李廷俭、刘来成、杨新生等四同志题为"一篇不够真实的考古发掘报告"的文章。文中指出在考古学报1956年第3期发表的赤峰县大营子辽墓发掘报告中有些发掘情况过程没有交待清楚,这是正确的。但文中还有很多批评是不真实的,在某些情节上夸大事实。为了弄清真实  相似文献   

14.
考古学是什么?——俞伟超先生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伟超.考古学家.1933年生于上海,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57年.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1961年,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研究生毕业.历任北大历史系、考古系讲师、副教授、教授.现任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代表作有:《西安白鹿原发掘报告》(1956年)、《三门峡漕运遗迹》、《先秦两汉考古学论集》(1985年)、《中国古代公社制度的考察》(1988年),《考古类型学的理论与实践》(主编,1989年)等.1990年元月,笔者受《东南文化》杂志的委托,就当代中国考古学的若干问题,往北京对俞伟超先生作了一次专访.现将部分内容整理成文,交《东南文化》发表.  相似文献   

15.
考古学文化传统──一种尚待分析的考古学现象问鼎,拓古编者按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几位青年人组成了一个考古学术沙龙,旨在探讨考古学中的某些理论问题,结合他们的考古实践,分析某些现象,寻求过中源流,力求对当今文物考古工作有所补益.这种精神在现世不能不令人...  相似文献   

16.
陈淳 《文物世界》2001,(6):10-15
谈到考古学的学术定位,大家一般都会认为是一个没有疑义的问题。比如南京大学版的《中国考古学通论》认为,考古学属于人科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河南大学版的《中国考古学通论》指出,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留下来的实物资料,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夏鼐先生也认为,考古学和献探索为基础的狭义历史学  相似文献   

17.
GIS考古研究综述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鹏  杨瑞霞  田燕 《中原文物》2008,(2):104-108
近十几年来,GIS考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回顾十几年来的研究实践可以发现,GIS考古研究主要集中于考古数据获取与处理、考古数据管理、考古学分析与成果可视化四个方面.实践证明,现阶段的GIS考古研究需要将GIS技术更加紧密应用于考古学,需要在考古地层学、考古类型学、聚落考古等考古学基础研究上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8.
《文物》1956,(3)
中国科学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联合召开的全国考古工作会议,于1956年2月21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和21个省市的考古工作者、文物工作者,历史研究人员和大学的考古学教师,共180人。会议上分别听取了中国科  相似文献   

19.
2015年6月13日,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权力与信仰——良渚遗址群考古特展"系列学术活动之一的"‘早期文明中的权力与信仰’学术沙龙"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举行,国内多家学术机构的20余位学者围绕良渚遗址及良渚文化的考古新发现、良渚社会的性质与运行机制、良渚文化与其他考古学文化的关系、中国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等议题展开讨论。本次沙龙尝试从研究社会的角度,用历史学、政治学语言描述考古学物质文化遗存;而展览亦尝试运用社会学和历史学的视角对考古学物质文化进行展示,体现了考古学学科的前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当的历史观”:论李济的考古学研究与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晓英 《考古》2012,(6):82-92
张光直曾指出,李济的考古学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了"特别深远的影响":坚持使用第一手科学取得的经验材料、主张考古遗物的分类应以可定量的有形的东西为基础、从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出发对考古资料作解释、不把对中国问题研究的视野局限于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