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达斡尔族现有12万多人,绝大部分居住在内蒙古达斡尔自治旗和黑龙江齐齐哈尔市。茫茫兴安岭,清澈的嫩江,辽阔的呼伦贝尔草原是达斡尔人世世代代游牧狩猎、繁衍生息的地方,但他们的民族起源在哪里?祖先来自哪里?哪里才是他们的故乡?清同治十年(1871年),清政府派员来东北调查达斡尔族源,结果认为达斡尔族是女真人的后裔。这个调查结果由于缺乏翔实的证据,没有得到清政府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关键的战争,它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对南北政治格局,以及民族关系、文化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一世纪是古典文明较为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发生的阿莱西亚之战,体现了古罗马在围城战中所奉行的的军事思想。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古罗马的围城战特点与军事思想体现在稳扎稳打、重视技术、联合盟邦与就地取材等几个特征。古罗马在围城战方面表现的特点,决定了其古代文明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5.
华建强 《沧桑》2011,(4):52-54
7世纪前期,朝鲜半岛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间矛盾尖锐,互相攻伐。唐建立后出于重建东北亚国际秩序的考虑,几次出征伐高句丽,但进展不大。后来随着局势的发展,半岛上逐渐形成了两大联盟——唐朝、新罗联盟和高句丽、百济的联盟。而日本对半岛争端的直接介入最终使白江之战爆发。战后,唐朝以自己为核心的东亚秩序得以建立,日本也认识到与唐的差距。唐日之间关系逐步走出战后初期的低谷,从而形成了中日交流史上第一次高潮。  相似文献   

6.
公元395年,高句丽与百济在溟水发生大规模战斗,对5世纪初朝鲜半岛政局产生深刻影响.首先,高句丽彻底占领汉江以北地区,有利于高句丽南进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也为迁都平壤创造了条件;其次,百济对高句丽的政策从以一国对抗高句丽转变为与他国结盟共同对抗高句丽,并与觊觎朝鲜半岛的倭结盟,共同对抗高句丽.此外,新罗面对严峻形势,实行...  相似文献   

7.
唐初,吐蕃崛起,至高宗时期占领吐谷浑、击败前来讨伐的唐将薛仁贵,对唐的威胁日益严重。失去了吐谷浑这一屏障,唐政府不得不在防御真空的陇右地区布置新军,仪凤二年置河源、积石和莫门三军,次年就对吐蕃发起大战,史称"青海之战"。本文考证了青海之战的时间和战役细节,并分析了唐政府新置的三军。虽然此役以唐军的失败告终,但战前所置三军为唐守住了西北防线,为陇右节度的设立奠定了基础,使唐与吐蕃在陇右地区达到一种军事上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大量的历史资料为依据,分析研究了萨尔浒之战前后朝鲜与明朝、后金的关系,探讨了朝鲜国王光海君推行的双边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9.
北宋与南唐间的皖口之战,不仅决定了南唐政权最终覆灭的命运,也是一次以火箭、猛火油机等当时最新式武器相对抗为突出特色的典型战例。宋军能够夺得战役的胜利,与宋太祖重视火药武器的研发密不可分,更集中体现了宋太祖整顿军工生产和革新军事装备所取得的成果。宋太祖朝乃至整个宋代的武器革新,集中体现在远射武器的进步上,这既有武器发展的自身规律,也与尚武之风愈来愈弱的宋代文化特质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0.
陈长河 《安徽史学》2008,4(2):115-121
1917年8月至1918年初,以皖系段祺瑞为首的北京政府为了夺取湖南进而消灭以孙中山为首的护法军政府,派北洋军南下,发动了第一次攻湘之战.本文拟从四个方面论述这一段重要史实:一、湘督易人与湘战爆发;二、两广援湘与衡宝之战;三、和战之争;四、收复岳阳与惩办傅、周.  相似文献   

11.
1939年1月,陆军第六十六军在江西省信丰县举行抗战以来该军阵亡将士追悼大会,隆重纪念所辖陆军第一五九师、一六○师等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及南浔诸役阵亡将士。现从《陆军第六十六军抗战阵亡将士荣哀录》中,选辑出第一五九师罗策群副师长等54位在南京保卫战中阵亡将士的殉国事略公布,纪念南京保卫战70周年。[文档记录形式]铅印件  相似文献   

12.
金景一 《史学集刊》2007,2(3):52-61
朝鲜战争爆发前,中国军队中的一大批朝鲜族官兵先后返回朝鲜。这些官兵大都是自近代以来尤其是日本吞并朝鲜以来,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了这些朝鲜族具有双重国籍的特性,也构成了战后朝鲜族部队形成、改编和回国的复杂背景。他们返回朝鲜,看似孤立的历史事件,但它源于自近代以来朝鲜半岛向中国移民的历史,源于中朝两国人民携手反抗日本侵略的武装斗争史,更源于战后初期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展开的中国共产党与朝鲜的关系。某种意义上讲,它是这种错综复杂的历史渊源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五行与八方意义之八风及八卦的结合当始于西汉;八风在节气意义上与八卦发生关系不会早于秦汉之间;其于卦气相联系乃西汉之事。故以为《说卦传》之八卦方位说已包含了五行是不合实际的,笼统地讲八风说与八卦方位说相表里是缺乏时间概念的,而将先秦文献中关于八风的说法视同卦气也是无根据的。  相似文献   

14.
As a unicameral assembly for most of its history, the Scottish parliament was presided over by the chief officer of state, the chancellor. Before 1603, he presided in the presence of the monarch, who was an active participant in parliaments, in contrast to the custom in England. After the union of the crowns, the chancellor presided in the presence of the monarch's representative, the king's commissioner. As with the Speaker and the lord chancellor in the English parliament, it was customary for him to operate as an agent of the crown. He also presided over the drafting committee, the lords of the articles. During parliamentary sessions, there were also semi-formal deliberative meetings of the individual estates (prelates, nobles, burgesses and, from 1592, ‘barons’, that is, lairds sitting as commissioners of the shires), each presided over by one of their own number. The Covenanting revolution of 1638 led to radical procedural reform. This included replacing the chancellor with an elected ‘president’ (Latin preses), chosen by the membership at the beginning of each session. With separate meetings of the estates becoming a formal part of parliament's procedures, there was an elected president for each estate,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Speakers’ for they would speak for their estates in plenary sessions of parliament.  相似文献   

15.
茅海建 《中华文史论丛》2011,(4):299-339,396,397
本文根據"張之洞檔案"中的若干機密文件,揭開戊戌前後諸政事的內幕:劉坤一查辦張之洞被彈劾案,容閎、李提摩太、劉鶚在戊戌前後的表現,張之洞與李鴻藻的關係,岳州自開通商口岸,張之洞與日本政界聯手驅逐康有爲出日本,獎勵廣東紳士"報效"逃亡西安的清廷以及廢黜"大阿哥"溥儁等事件。這些雖非重大的政事,但對戊戌前後的清朝政治起到了相當重要或非常微妙的作用。本文分上下篇刊出。  相似文献   

16.
对1984年以前社队企业发展的历史考察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队企业是乡镇企业的前身,是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后在农村出现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新生事物。农业合作化时期,农村集体副业、手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它们是中国社队企业兴起的基础。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后,社队企业大规模出现。但由于“左”倾思潮的影响,社队企业一直步履维艰。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社队企业才开始快速发展,并为新时期的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时至今日,社队企业已成为历史名词,但在新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社队企业的历史地位不容忘却。  相似文献   

17.
对双百方针讨论和研究得比较多的是两个时期:一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至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以前一年左右的时间,本文简称50年代中期。在这一时期,双百方针得到系统的论述和初步的贯彻执行;二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1979年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前后至90年代初,双百方针得到充分、深入的研究和认真、切实的贯彻,并有所发展。本文对这两个时期的研究情况作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郑州会议前后,为做好人民公社体制的调整工作,在与中央领导层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毛泽东对地方领导人进行了耐心细致地说服工作,同时要求将第二次郑州会议的精神一竿子捅到底。在中央与地方的信息传递与交流过程中,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发扬了民主,而且地方还对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在这次政治沟通中,虽然没有道出农民包产到户的心声,但它对于统一全党思想、整顿人民公社初期的混乱局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Mimicking paleobiological studies of biodiversity, changes in the diversity of temporal types of North American projectile points are modeled to reveal evolutionary patterns of origination and extinction. Origination is modeled as rapid innovation of multiple point types (high diversity), and extinction is modeled as gradual winnowing of less-efficient types. Introduction of the bow and arrow as a new weapon-delivery system is modeled as an increase in point diversity. Six sequences of points (dart + arrow), six sequences of dart points, and six sequences of arrow points from western North America best match the model when the number of time periods ?5 and the number of types is >3.  相似文献   

20.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年(1377年)前后对郊、庙、社稷等国家祭礼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呈现出由“分”到“合”,由“繁”变“简”的趋势。洪武改制除了有关郊、庙礼制的具体原因,还反映了太祖尚本重质、礼文从简的思想及垂宪后代的祖宗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