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两汉时期,胡人内附持续时间之长、人数之多、地位之高、范围之广都是前代所不能比拟,通过对内附胡人资料的梳理分析可知,两汉时期胡人内附呈现出已被迫内附为主、内附总体规模较大、内附胡人具有反复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毛毳腥擅满咸洛大约在战国到秦汉之间,当汉民族的先民们发明石磨,不再直接食用谷物的时候,北方中国进入了面食时代。而面食里吃得最多的是什么?饼。  相似文献   

3.
十六国胡人政权速亡的根本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胡人统治者在统治民族本身不够成熟和强大的情况下,普遍实行民族本位、民族压迫和民族防范政策,既埋下了统治力量先天不足的隐患,又加重了民族隔阂,激化了民族矛盾;二是各政权普遍存在内乱不断的现象,导致自相残杀、自取灭亡和外敌乘虚而入的惨重恶果;三是统治者普遍在政治、生活上极度腐败,重用奸臣,沉迷享乐,不恤民力,穷奢极欲,导致民不聊生,民怨沸腾,激化了社会矛盾,动摇了统治基础。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大大削弱了十六国胡人政权自身实力,制约了政权发展壮大,导致了政权的迅速崩溃和灭亡。十六国胡人政权速亡现象具有深刻的历史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毕波 《丝绸之路》2010,(24):51-83
坊市制是中国古代官府对城区规划和市场管理的制度,亦称坊制。唐中期以前,中国城市是坊市制格局,居民区"坊"和商业区"市"彼此严格分离。本文主要结合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分析了隋、唐时期长安坊市胡人聚居区的形成与分布情况,以期为研究隋、唐时期的城市发展、对外贸易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陈品 《文史博览》2014,(8):43-43
过去的历史教科书上总是说胡人进入中原就被汉化了,其实不然,整个中原也是在不断地接纳胡人文化,逐渐改变、丰富汉人的文化性质。  相似文献   

6.
2006年成都金堂李家梁子M23甬道内近封门处出土一件器物,为胡人面部形象,泥质灰陶,模制,外凸内凹。胡人带尖帽,深目,高鼻,颧骨凸出,下巴较尖,络腮胡,面带笑容。两耳后部有一对小孔,应是穿绳所用(图一,1)。M23为小砖券顶砖室墓,墓内出土大量的陶俑,类别有劳  相似文献   

7.
论宋代的生物资源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时社会、生态环境的较大变化,宋代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生物资源的措施,其中主要有:设置其管理、保护机构,进行生物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制定其保护法令,禁止乱砍滥伐森林,不得非时、违法捕猎鸟兽,不许向朝廷上贡珍禽异兽,鼓励植树造林,营建保护性的林带、园林与苑囿,重视森林防火与防治虫害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当时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或在局部地区继续恶化的现象,并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8.
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了两汉时期陕北地区多个游牧民族在此长期融合的事实,本文统称其为“胡人”。通过对陕北地区241座汉墓的考察,可以辨析出29座“胡人”墓葬。随葬带孔陶罐、戳记陶器、铜镜残片和骨箸、骨刷、骨勺等骨器及装饰有波浪纹、弦纹的小口弧腹罐是匈奴族的常见做法,在墓道中用盛肉的陶罐来献祭可能是羌人的葬仪,随葬动物是这两支“胡人”墓葬的共同特征。29座“胡人”墓中,既有文化内涵较为单纯的“胡人”墓,又有两者共存一墓的情况,对墓主族属的辨析有利于我们深入地解读墓葬。  相似文献   

9.
隋墓中深目高鼻的胡人形象在随葬品所占比例较小,有武士、仪卫、仆从、马夫、驼夫、僧侣、伎乐等,时间上主要分为前后两期,分布范围主要在关中地区、关东地区和南方地区,造型为深目高鼻,有穿胡服者,有穿汉服者,文化特征复杂而模糊,既反映南北地区胡人类型与文化渊源各不相同的历史事实,也说明隋代大一统文化整合过程在墓葬中的体现,还证明了魏晋南北朝至隋代墓葬胡汉交融现象及其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宋代的乡土人情社会中,宋代的官吏为官力求法律与人情的统一,他们同时利用手中的职权尽可能多的为宗族乡党谋取私利,他们与地方豪强相互勾结,违背了其职责要求,其渎职不可避免。宋代地方官吏的渎职犯罪表现多种多样。为了预防官吏渎职犯罪的发生,宋代政府采取加强官吏思想道德教育、对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侯世新 《文博》2010,(3):9-12,37
胡人是我国古代中原汉民族对北方和西方异族的通称。先秦时的胡,专指匈奴。汉晋时期"胡人"泛指匈奴、氐、鲜卑、羌、羯,"胡人"的范围已由北方逐渐扩大到西部。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商业民族,他们沿着传统意义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大批东移,不但为世人留下了精美的文化艺术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各民族的物质文化生活,而且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交流、传播先进的科技文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赋是一种兼有韵和骈特点的体,经先秦的骚体赋、两汉的大赋、六朝的骈赋,限制越来越广。特别是唐宋用以取土的试体赋(又叫律赋),不但讲骈偶,还要讲平仄,限押韵(也就大体限了字数)。  相似文献   

13.
河南南阳地处中原,数年间出土的汉画像砖石和陶俑中有大量的胡人形象,有歌舞者、射猎者、为奴为俾者,或站或跪或骑,姿态各异。这些胡人的形象出现在汉代的中原地区,反映了当时西北少数民族和中原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宋代审计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发明并使用了审计一词,但在审计实践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则是与审计密切相关的审磨、磨勘、点检等词语,这说明宋代对审计的界定既较为科学,又不够彻底。宋代在中央和地方设立了较为专门而具体的审计机构。这是审计发展的重要标志。但缺乏真正独立的审计机构及其体系。宋代通过不断的审计实践和立法,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审计的反应、制约、奖惩机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审汁机构的正常运行,但其作用在不同的时期又是有所区别的。  相似文献   

15.
凉州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多民族的聚居地。早在新石器时代,武威境内就有马家窑文化的居民在这里繁衍生息。“马家窑文化居民已经养羊。而羌的本义就是牧羊人。所以,马家窑文化的居民当是戎。羌族系的祖先”。  相似文献   

16.
谷俪 《旅游纵览》2013,(1):182+184
本文通过对宋代理学代表人物的理学思想的分析比较,主要研究在理学的产生、发展过程中,理学思想中哲学思想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7.
明代以胡人戏狮纹作为主体纹饰的玉带板目前所见的主要有三副,分别出土于南京与北京。本文分析了这三副玉带板的纹饰特点及时代风格,考证了胡人戏狮纹的发展、变化及其在宋代成为带板装饰题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呼啸 《文博》2010,(3):46-49
本文通过对新征集的唐代《罗州玠墓志》的内容进行分析与考证,还原志主罗州玠真实的胡人身份,探索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原的胡人的汉化过程,以及其在当时的生活情况,并为今后这一方面的研究增添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论宋代纸币发行的缘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毅平 《安徽史学》2004,(4):99-101
宋代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发行纸币的时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商品交换、铸币能力、财政需求等几个方面探讨宋朝纸币产生和广泛使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三国西晋时期浙江地区出土的大量堆塑罐及其上的乐器、胡人,初步分析了这些堆塑罐上的乐器、胡人与佛教音乐的关系。认为堆塑罐上的乐器、胡人与当时佛教和佛教音乐的传播有密切的关系,并认为这一研究对了解三国西晋时期浙江地区的佛教传播、佛教音乐、乐器发展、民族融合、民间风俗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