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皓 《史学月刊》2023,(10):44-56
近代以来,英国、印度本着其争夺中亚细亚和印度洋地区的战略,企图吞并锡金,锡金问题由此产生。英国通过《中英藏印条约》竭力剥夺锡金在中国传统的政治地位,清政府被迫承认锡金变为英国“保护国”。同时,英国以分水岭为界竭力割占与锡金北面、东面毗邻的中国领土,取得锡金方向对中国的交通战略态势。尽管如此,锡金仍然保持与中国的传统联系,中国的西藏地方政府坚持传统边界线并按此修建道路里程碑,多次要求归还锡金;国民政府也曾计划通过废除《中英藏印条约》以收复锡金。印度独立后继承英国对南亚次大陆的战略,利用1949年至1950年中国局势的变化和远东格局的演变,分三步走吞并锡金。中国政府批评印度吞并锡金,但是一时无暇顾及。这样,锡金问题成为中印两国关系发展中的外交交涉问题。  相似文献   

2.
麦克马洪线是英帝国在与中国、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矛盾斗争中,为封锁、镇压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而实施“战略边界”计划的产物。它的产生历时近30年,经过了“战略边界”计划的提出、西姆拉会议期间的麦、夏换文和伪书《艾奇逊条约集》1 4卷三个阶段。英印政府始而批准,继而视为非法而抛弃,最后又将它复活,几经波折起落。英国对藏政策说到底是为了封锁镇压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维护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麦克马洪线的实质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3.
1943年中英关于西藏问题的交涉陈谦平1943年,西藏地方政府关闭了由印度经西藏通往中国内地的畜力运输线,使得中央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的关系恶化,重庆国民政府计划派军队入藏。英国与印度政府向中国政府提出抗议,西藏地方政府也乘机向英印政府要求提供或购买军...  相似文献   

4.
英国从南亚次大陆撤退时,将其全部在藏权益移交给了刚独立的印度。此种侵犯中国主权的私相授受行为使西藏地方深感震惊。西藏地方政府原想乘英国撤退之机取消英国在藏各项特权并收复被英印侵占的土地。印度不仅不归还以前侵占的土地,且威逼利诱西藏地方承认它对英国在藏权益的继承。双方由此而展开了交涉,但西藏地方从未正式承认印度的有关要求。即使西藏地方承认,但由于这场交涉是完全背着中国中央政府秘密进行的,故亦是非法和无效的  相似文献   

5.
1910年2月12日,在中国西藏地区发生了一起为国人关注并牵动国际视听的事件──因英国第二次侵藏战争而被迫流亡祖国内地达五年半之久的十三世达赖喇嘛返回拉萨尚不足两月,又因与清政府及其驻藏大臣交恶而再度出逃。此一时,彼一时,十三世达赖喇嘛这次是南逃英属印度,投靠、乞助于他昔日不共戴天的敌人。 十三世达赖喇嘛逃亡英属印度是西藏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不仅对当时西藏的政局带来了强烈的震撼,而且对此后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以及西藏地方的历史进程产主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惟其如此,治西藏近代史者无不关注这一…  相似文献   

6.
藏邮趣话     
西藏地方邮政实行以邮票作为邮资投寄信函方式为特征的现代邮政,开始于1912年5月,这之前一直是沿用古老的邮驿。其背景是十三世达赖喇嘛于1910年2月因清军入藏在英国唆使下逃往印度,于1912年5月返藏,在印度住了两年多。在印度期间,十三世达赖接触了一些新鲜事物,返藏后即决定兴办水电、机械、银行和邮电等实业。同年5月便在拉萨、江孜、日喀则成立了扎康(邮局),同时发行了西藏历史上第一套邮票,共6枚。截止1959年西藏地方邮票废止,历经四十七个年头,共发行了5套邮票。邮票发行虽少,但趣话颇多。 邮票破开使用 我们看到西藏在民改以前的实寄封上常常贴有1又2分之1、1又3分之1或1又4分之1的邮票,这些邮票都是完整邮票剪开使用。好好的邮票为什么剪开使用呢?其原因有二:一是西藏地方政府发行的邮票虽然也有几种不同面值的票面,但在邮局实际操作中仍不敷用;二是当时印刷条件极为困难,增加每套邮票面值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英国支持和插手康藏纠纷的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之后,英国为了强化对西藏的侵略,支持和插手康藏纠纷,目的是将中国在西藏的主权排除出去。具体表现在:政治上,支持西藏地方夺取西康以及青海和云南等省的部分地区;在外交上,干涉民国中央政府独立处理康藏纠纷案;在军事上,实施"武装西藏"的政策,帮助西藏地方扩充和训练军队,大量向西藏出售武器。英国这些做法严重地干涉了中国的内政,阻滞了民国中央政府恢复对藏行使主权的进程,加强了对西藏地方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印中段边界史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西藏与印度的边界较长,为了便于说明,按目前中印外文界的说法分为东段、中段和西段3段。本文主要根据英国印度事务部的档案和我方解放后划界的资料,辅以西方人的游记。揭示了英国在中印中段边界上侵藏的史实,论证我方今日所定边界的历史依据。文中认为,后来独立的印度政府在西藏问题上完全继承了英国的殖民主义遗产,在这段边界上采取同样的立场。  相似文献   

9.
刘恒 《史学集刊》2023,(2):84-96
1962年中印边界发生冲突,为美国与印度形成遏制中国的战略共识及较为密切的军事关系提供了契机。印度尼赫鲁政府对国防政策进行全面反思与整顿,制定出以中国为主要军事防范对象的长期国防计划,并寻求美国和苏联等大国对其国防建设的支持。出于拉拢印度、遏制中国的冷战目标,约翰逊政府延续肯尼迪时期的基本政策,继续向印度提供较大规模的军事援助,不仅以此为筹码要求印度修改国防计划,而且试图索要更多的政治回报。围绕对“中国威胁”的判断和应对方式、国防建设的目标和手段等诸多核心问题,美印存在明显分歧。这些分歧反映的是美国在亚洲遏制中国的冷战目标与印度加快军事现代化进程的国家利益之间的抵牾,决定了美印关系发展的限度。无论是冷战时期还是今天,遏制中国的战略共识虽然能促成美印关系迅速升温,但不足以弥合二者国家利益的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10.
陈谦平 《民国档案》2003,(2):109-117
一、门隅概况门隅位于西藏自治区错那宗南部 ,北迄错那泊拉山 ,东至卡门河 ,南抵布拉马普特拉河的广大地区 ,包括达旺、德让、江噶尔、森格、达隆、邦迪拉等地。其区内有聂乡河、章马河、章朗河及绒朗河等 ,均系卡门河支流。河流两岸之河谷和高山上有茂密的原始森林 ,土地肥沃。区内湖泊密布 ,有嘎尔巴桑措、童噶洛措、东米洛措、东米加布措等大小湖泊 1 0余个。①该地区公元 7世纪为吐蕃王朝所辖 ,1 3世纪为元朝所统治 ,1 4世纪 ,西藏帕竹地方政权在错那建宗。 1 7世纪中叶 ,五世达赖喇嘛统一西藏后 ,派其弟子梅热·洛珠嘉措活佛和错那宗宗…  相似文献   

11.
1965年秋,我采访位于西藏帕里镇附近的查果拉边防哨所,指导员告诉我,帕里是军事要地,离边界很近,是由中锡边界通往拉萨的必经之地,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国两次武装侵略西藏时的战场。他说:1903年12月英军越过我国则里拉山口,不久占领帕里,强行进驻帕里宗(县)政府,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前往交涉,英军不予理睬,还将代表扣留。愤怒的帕里百姓忍无可忍,拿着大刀、  相似文献   

12.
周伟洲 《清史研究》2012,(1):121-124
一、乾隆时巴勒布商人在藏贸易人数考清朝乾隆年间,在西藏地方贸易的外商中,人数最多的是邻近西藏边界的廓尔喀和克什米尔商人。廓尔喀,公元1769年廓尔喀人普拉特维.拉纳阳.沙阿推翻今尼泊尔加德满  相似文献   

13.
据《五部遗教》、《西藏王统记》、《格萨尔王传》等史书记载.早在公元七世纪的吐蕃王朝.兴建大、小昭寺期间,就已经有征调木匠进行寺庙家具制作的记载。藏式古典家具艺术主要的艺术流派有古印度艺术流派、中原传统艺术流派和西藏地方传统艺术流派三大派别。同时,《西藏艺术发展史》记载,西藏地方传统艺术流派深受克什米尔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吸取并借鉴了克什米尔艺术流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张世均 《安徽史学》2022,(5):107-11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印度的独立、国民政府发动内战、西藏地方政府寻求外国援助构成了1947年西藏“热振事件”的动因。热振五世一心向内,认同国民政府,希望国民政府帮助其恢复摄政职位,但南京国民政府处置失当,致西藏发生“热振事件”。“热振事件”使西藏地方认同国民政府的力量遭受压制、国民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控遭到削弱、西藏地方民族分裂主义更加活跃,对中华民国的认同、中华民族的构建都产生了负面影响,为当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提供了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5.
霍仁龙 《近代史研究》2023,(5):101-114+161
近代英国所建构的中印边界殖民话语是其蚕食中国藏南地区领土的重要借口。在察隅地区,英国从19世纪初期至1914年以非法调查和地图测绘为手段,以山地部族的历史归属及山地部族与藏人的边界位置为对象,逐步建构和发展了有利于其侵略扩张的中印边界殖民话语。与此同时,英国不断将中印边界线向中方一侧推移,最终于1914年提出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它在察隅地区的走向,对此后的中印边界争端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近百年间英国蚕食中国察隅地区领土的历史过程的考察,可以驳斥英国和印度非法侵占我国藏南地区领土的所谓“证据”。  相似文献   

16.
杨余越 《神州》2014,(17):232-233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及其它西方国家急于在亚洲寻找一个代理国。在拉拢中国的计划破产后,印度开始走进了美国的视野。但由于当时新德里实行不结盟政策,所以美国在通过世界银行对印度实行拉拢性质的援助计划时,引起了了美国、西德、英国和印度的一些争议,各方也开始为了自己的利益展开博弈。这在1963年世界银行组织的印度援助谈判的过程中表现的非常突出,同时也对世界银行和印度产生了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17.
英国财政困境与殖民统治问题是英国从印度退却的现实背景,然而,英国政府错误地认为自己仍然是印度独立进程的主导者,维持印度统一并把印度羁留在英联邦正是英国在此心态影响下制定的双重战略。内阁使团失败表明印度主要矛盾已经从殖民者与民族主义者对立转变为印度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之间的利益斗争。随着印度局势恶化,英国政府的主导者心态转变为焦虑与无奈。蒙巴顿在形势压力下放弃统一印度的主张,承认了印巴分治的事实。英国政府在印度独立进程中的心态调整表明英国主动权非常有限,印度政治局势才是理解非殖民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西藏江孜地处国防前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江孜既是抗英“英雄城”,又是帝国主义侵略占领的重灾区之一。1951年5月23日签订的《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第一条,明确规定了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和平解放后,根据1954年4月29日中印两国政府签订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政府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规定,取消印度在西藏继承英帝的一切特权,包括设在江孜、亚东的商务代理处,治外法权及撤走江孜、亚东的武装部队。印度在西藏地方所经营的邮政、电报及电话等…  相似文献   

19.
郑豪杰 《沧桑》2014,(6):20-22
英国对印度近200年的殖民统治,使印度人民陷入了深沉殖民奴役的苦难之中。英国在印度的殖民侵略和统治,带给印度人民的是灾难,但同时也造就了印度社会结构的基本框架。伴随着苦难,同时也使印度的传统的自然经济受到重大冲击,市场经济得到了发育,形成了民族市场经济的雏形;传统的王公统治和地方割据状态被彻底打破,代之以议会民主制度和联邦制的统一;英语得到了普及并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打通了与欧美民族交往的渠道。当印度争取独立的斗争取得胜利后,市场经济、民主制度和英语普及就转化为积极因素,成为印度现代化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印度地缘战略重要性凸显。为了取得印度的参战配合,1942年英国派出克里普斯使团去印度解决英印关系危机,美国则派出了以约翰逊为首的技术使团赴印协助双方解决问题。从约翰逊被任命到该使团为调停印度事务大费周折的过程,透视出美国在这一时期对印度外交政策的矛盾性:既支持印度的独立,充当反殖民主义的斗士;又试图加强对印度的政治经济渗透,同时还不得不顾及英美两国的特殊关系。而一旦需要作出选择,英美关系又往往会被放在外交政策考量的首位,这恰恰反映了美国传统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外交之间的深层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