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8年11月13日凌晨,长沙城突发大火。火灾发生后,张治中、陈诚、周恩来、蒋介石等各方纷纷开展紧急处置工作,设置施饭所、收容所,掩埋死亡军民,设立临时市场,维持社会秩序。但是,这些措施只能为灾民提供基本的生存和生活条件。湖南省政府协同其他部门组建诸多机构主导善后工作:长沙市火灾临时救济委员会主导灾后救济工作,开展灾民登记,完善收容措施,发放疏散费,清理火灾场所;长沙市火灾救济小本借贷处的小本借贷,为长沙民众提供谋生资本,使经济有所恢复;长沙市善后建设委员会与长沙市新市区设计委员会致力于城市重建,规划设计长沙新市区方案。但善后工作的具体实施遭受诸多阻滞,且城市重建因“大局敉平”迟迟未至,仅限于方案设计。城市复兴最终依靠长沙民众自身力量得以基本实现。这些均体现出大火善后工作“临时性”与“不对称”的战时特点。  相似文献   

2.
1938年11月13日,长沙市因军警负责者举措慌张而酿成火灾,大火延烧三四日之久,致繁盛市区损失重大。此组史料出自本馆所藏国民政府监察院档案,包括监察院程永言、高一涵及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等人有关长沙文夕大火的系列调查报告与善后处置记录。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正读完2016年第11期《蒋介石追责长沙"文夕大火"》一文,感触颇深。日寇何时进攻长沙尚不得而知,国民党政府就大乱阵脚,误传消息,听信谣言,先自行纵火,致使千年古城毁于一旦,令人万分痛惜。酆悌、徐昆、文重孚三人虽守土有责,但罪不至死,可无可奈何,只得成为丢车保帅的牺牲品。对应负主责的省主席张治中指挥失误,人们颇为不满,这也让  相似文献   

4.
蒋介石有一句名言:“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辞修”即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1948年底,在台湾养病的陈诚被蒋介石任命为“台湾省主席”。为了稳定台湾局势,陈诚采取了改革币制、抑制通货膨胀、土改等一系列措施,使台湾成为蒋介石最后的立足之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出现了难以弥补的隔阂……陈诚长子陈履安回顾了陈诚在台湾的最后岁月。  相似文献   

5.
张治中曾主持陆军大学近十年,号称儒将。1938年长沙大火之后,他的湘省主席再也当不下去了。好在他多年来一直得到蒋介石的信任,到湘局善后告一段落,蒋介石就令他卸任离湘,去重庆接替诗一处主任林蔚负责侍从室的军事参谋工作。1939年3月,张治中在陪都重庆正式就任军事委员会侍从室第一处主任。此后,他在侍一处这个避风港“戴罪立功”达一年半之久。侍从室掌机要2承启与传达,张治中夙兴夜寐,不敢懈怠张治中曾在抗战前线担任统兵大将,后来又担任地方军政首脑,如今出任侍一处主任,官阶是降低了,但他仍然注意严于律己,谨慎自持。他…  相似文献   

6.
张治中与争取和平解放台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檀江林 《百年潮》2002,(8):30-32
张治中一生与国民党、与蒋氏父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蒋介石的八大亲信之一,两人过往甚深,同时又与毛泽东、周恩来有几十年的交情.在逃到台湾去的国民党政要和军事将领中,许多是他的学生、部属和故交好友,与台湾国民党集团中位居副"总统"兼"行政院长"之职的陈诚和蒋介石本人长期保持通信往来,从未中断过,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因此,在争取台湾回归、祖国统一及加强两岸对话的工作中,张治中起到了别人无法替代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治中,人称“和平将军”。他是蒋介石的八大亲信之一,跟随蒋介石20年,但从未参加一次反共内战,而是以独特的身份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交谊深厚。毛泽东称“他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他也是唯一一个敢对毛泽东、蒋介石多次直诔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以下是张治中的长女对父亲“文革”最后岁月的回忆——  相似文献   

8.
1938年11月10日,日本侵略军第六师团侵占了岳阳.虽然岳阳距长沙还有140公里,但当时长沙的国民党军政要员,在听到谣言:“敌人已打过新墙河了” 后,“奉命”下令纵火烧了长沙,将有30多万人的文化古城付之一炬.据不完全统计:大火毁房五万余栋,约20万居民无家可归,死二万余人,伤残者和财产损失无法统计.然而,长沙是被烧了,日本人却没有到长沙来,一场虚惊.火烧长沙成了可笑的“焦土战”例.周恩来、叶剑英和郭沫若、田汉、张曙等目睹了长沙大火的全部过程,并亲自组织、亲自参与了救灾善后工作.本文追叙数十年前中国抗战史上震惊中外的长沙大火,让读者诸君听一听先辈们的抗战历史足音.  相似文献   

9.
张治中曾主持陆军大学近十年,号称儒将。1938年长沙大火之后,他的湘省主席再也当不下去了,好在他多年来一直得到蒋介石的信任,到湘局善后告一段落,蒋介石就令他卸任离湘,去重庆接替侍一处主任林蔚负责侍从室的军事参谋工作。1939年3月,张治中在重庆正式就任军事委员会侍从室第一处主任,从此,他在侍一处这个避风港“戴罪立功”达一年半之久。一张治中曾在抗战前线担任统兵大将,后来又担任地方军政首脑,出任侍一处主任,官阶是降低了。他上任伊始,就拟定“自律三端”,表示要“严守机密、明识大体、寡言少主张”,要“一…  相似文献   

10.
蒋介石有一句口头禅,叫“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中正说的是他自己,而这个辞修,指的是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陈诚的妻室儿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陈诚是蒋介石最信任的将领蒋介石有一句口头禅,叫"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中正,说的是蒋介石自己,而这个辞修,就是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的干女婿。陈诚,字辞修,1898年生于浙江省青田县高市镇一个贫寒的耕读之家,父亲以务农、教书为业。  相似文献   

12.
1947年8月,陈诚被任命为国民政府东北行辕主任,北上收拾残局。面对东北国民党军政界贪污腐化成风无心作战的情况,明知国民党大势已去,陈诚仍抱着死马当做活马医的想法,采取了一系列挽救措施。经过一番“整顿”,陈诚在1947年的“国庆献辞”中公然宣称:“要趁此机会将整个共匪主力消灭……以便明年今日,东北四千五百万同胞皆能欢欣鼓舞。”然而没过多久,陈诚的豪言壮语便被中共东北野战军秋季攻势的铁拳击得粉碎。1948年1月,国民党精锐新5军在距新民25公里的公主屯全军覆没,宣告了陈诚在东北的失败。10日,蒋介石到达沈阳,追查新5军失败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杨天石 《纵横》2013,(7):15-26
题记:蒋经国轰轰烈烈的上海“打虎”终因蒋介石、宋美龄的徇私包庇而黯然收场,并导致国民党内及社会上弥漫着种种不满及怨愤。对此,蒋介石亦是知道的:11月5日:党报社论,亦攻讦我父子,无所顾忌,此全为孔令侃父子所累,人心动摇,怨恨,未有如今日之甚者。11月11日:本日为孔庸之事及社会对宋、孔豪门资本之攻讦,几乎成为全国一致之目标。  相似文献   

14.
卢沟桥事变爆发不到一个月,国民政府各种形式的对日和谈便开始了。这些和谈贯穿八年抗战的始终。其中以蒋介石、张群为背景,张季鸾本人及委托胡霖与日本在香港进行的和谈,便是上述和谈的重要部分。 张季鸾介入中日和谈是从“陶德曼工作”开始的。1937年11月5日,日本的“和平条件”经陶德曼转给了蒋介石。此后,蒋、陶开始接触。张季鸾作为蒋介石的特邀人物参加了会谈。经过讨价还价,蒋介石准备有条件地和日本达成和议。但由于日军逼近南京后增加了条件和日本政府缺乏议和诚意等因,和谈告吹。 蒋日议和之事传出后,舆论对蒋十分不利。张季鸾利用《大公报》于1937年12月5日、12月8日发表《德国调停之声》、《最低调的和战论》等文为蒋介石善后。文章中关于战与和的言论完全符合国民党、蒋介石在此事上的方针。1938年初,张季鸾接受蒋介石的委托去香港。关于此行的目的,他在出发前向王芸生交代工作时说:“我这次到香港去,是受蒋先生之托,去向敌人撒一把迷眼的沙子。”以此为起点,他往来于香港和汉口  相似文献   

15.
长沙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1911年的辛亥革命使长沙城进入了急剧变化的时期。进入抗战时期以后,由于蒋介石实行焦土抗战政策,1938年11月12日的长沙“文夕大火”,给长沙城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1947年以后,随着国内战争的爆发和通货膨胀的加剧,长沙迅速走向衰败,也预示了民国社会的衰亡。  相似文献   

16.
败退台湾后,蒋介石先后起用吴国桢和陈诚对台湾省政府和行政院进行改组。但陈吴二人改组伊始即生嫌隙,改组后的省、院又在许多问题上产生冲突。国民党政权原本的政治常态是行政院向地方省政府发布命令,省主席对行政院负责。但退台初期的省院纷争却颇有例外,可谓"异态"。本文梳理国民党政权在退台初期"一岛两府"的特殊环境下,蒋介石与吴国桢、陈诚之间围绕省政府与行政院的人事、职权等问题的互动博弈。在考察蒋介石处理省院纷争之决策经纬和心路历程的同时,探讨政治设计、执政理念、人物个性等因素对当时省院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肖晓飞 《民国档案》2016,(4):119-128
抗战时期,蒋介石任命陈诚为中国远征军司令,为反攻缅甸做准备。但是陈诚对远征军有不同看法,极不情愿地就任后又多次请辞,一度激怒了蒋介石,令蒋陈二人心生不快。后来陈诚因胃疾辞去远征军司令职务,结束了不到一年的远征军生涯。即便如此,陈诚在任内仍竭尽所能地为反攻缅甸作了大量准备,为日后反攻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出任远征军司令的陈诚,将与蒋介石的主仆关系处理得十分得当,对其为远征军所做的反攻努力亦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声音     
<正>抗战后期,蒋介石准备改组行政院,为行政院长人选而踌躇不决。于是蒋介石请来张治中和其他军政要员陈诚、熊式辉等征求大家的意见。众人知道事关重大,都不敢轻言。沉默良久,蒋介石顺水推舟地说:"如果没有人做,只好我来兼了。"时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一处主任的张治中一直致力让蒋介石减少兼职,以提高工作效率,见蒋又要兼任,只好发言说:"现在做行政院长的一打半打都能找出来,不知您以什么标准来衡量说是没有人能做?"蒋介石听了,笑道:"有那么多的人能担任行政院长吗?"最后仍厚着脸皮兼任了行政院长,还委任他的连襟孔祥熙任行政院副院长,负责实际工作。(图为张治中)  相似文献   

19.
潘建华 《史学集刊》2017,(5):108-117
败退台湾后,蒋介石先后起用吴国桢和陈诚对台湾省政府和行政院进行改组。但陈吴二人改组伊始即生嫌隙,改组后的省、院又在许多问题上产生冲突。国民党政权原本的政治常态是行政院向地方省政府发布命令,省主席对行政院负责。但退台初期的省院纷争却颇有例外,可谓"异态"。本文梳理国民党政权在退台初期"一岛两府"的特殊环境下,蒋介石与吴国桢、陈诚之间围绕省政府与行政院的人事、职权等问题的互动博弈。在考察蒋介石处理省院纷争之决策经纬和心路历程的同时,探讨政治设计、执政理念、人物个性等因素对当时省院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治中是国民党统治集团的上层人物,毕生主张亲苏联共,而蒋介石极端反苏反共.从政治观点上看,两人应该是冰炭不容,但蒋介石为什么还要重用他、容忍他呢?事情既复杂,也简单.因为张治中是蒋介石"和"的一手的重要工具,始终有用.与此同时,张对蒋忠心耿耿,从不搞小派系,不留恋兵权,毫无个人野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