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传刚 《沧桑》2010,(5):125-126
1907年5月,岑春煊面参庆亲王奕匡力,掀起丁未政潮之序幕,他和同为清流的军机大臣瞿鸿礼几企图扳倒借立宪以谋私利的奕匡力和袁世凯,庆、袁亦展开反击,并逐渐占据上风。政潮于同年8月以岑春煊被开缺而结束。丁未政潮是清季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的一大高潮,它对预备立宪和岑春煊个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光绪三十三年发生的丁未政潮,权臣岑春煊被排挤出局,积极谋求更为权势之地,遭到朝中各势力的暗中阻挠,可视为政潮余波。湖南巡抚岑春蓂提出选取廉明刚正大员巡阅长江,实为乃兄插手沿江事务发声,引起督抚端方、张之洞的不满,提议被否定,此后被暗中弹劾。南北洋联合打压岑春煊波及甚广,岑党要员沈瑜庆亦受牵连,御史台谏充当了斗争的工具。江督端方持续针对岑春煊的根源在于其觊觎己位,对于盘踞在沪的竞争对手格外关注,自然不能容忍政敌制造复出的舆论及种种谋划,晚清报刊介入政治于此体现尤为明显。岑春煊谋求复出过程反映了光宣之际的权力格局演变与政治生态变迁。  相似文献   

3.
端方与《陶斋评权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秀 《收藏家》2000,(5):40-41
中国文物研究所藏现代著名学者、金石学家陆和九(1884-?)辑《吉金图释权本》,100开。其中第21开是一幅照片,《陶斋评权图》见下面。“陶斋”是清代著名文物收藏家端方的号,“权”则是指秦铜诏版及秦权量器。照片摄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阴历十月六日,是端方与好友一起赏玩、品评秦权的留影。当时端方任湖北巡抚,而照片的背景正是清末典型的官府衙斋,由此推断照片拍摄地点当为端方在武昌的官邸。照片中的端方戴着一副当时尚属罕见的眼镜,身着长袍马褂,头顶瓜皮帽,留两  相似文献   

4.
清末两江总督端方、上海道台蔡乃煌利用官款大规模收购民营报纸,将《申报》《中外日报》《舆论时事报》等据为官有,借以控制舆论,这些报纸被称为“官办商报”。作为一种运作舆论的手段,官办商报在抵制革命党的宣传等方面起到一定效果;但官办商报经常卷入内部政争,受到各种政治势力的干预,同时也刺激了报人借报勒索的行为,端方等始作俑者反受其害。官办商报与其他民营报刊的矛盾日益深化,最终在御史和谘议局的反对下废止。光宣之际官办商报的推行一度强化了清朝官方对上海报界的控制,却无力改变报刊舆论的整体环境,最终也无法阻止各报的激进宣传。  相似文献   

5.
武志文 《文史精华》2012,(1):38-48,1
端方是百年前中国政坛上的一名闻人,生前名气很大,死后更大。近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郑孝胥品论清末四大能臣说:“岑春煊不学无术,张之洞有学无术,袁世凯不学有术,端方有学有术。”能与南皮、项城者并肩已属非常,更何况评语第一.  相似文献   

6.
張建斌 《中华文史论丛》2021,(2):285-301+402-403
丁未政潮期間,直隸總督袁世凱致兩江總督端方一封密信,内容涉及政爭的重要隱秘情事,該信後由端方家流出,刊發在《國聞週報》,學界多有引用,被視爲晚清政治史研究不可多得的史料。此封密信用了大量的隱語,需要借助檔案予以解讀,當事人的檔案尤其重要。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端方檔案,保存了政潮期間端方與外界往來的多封電報,其中一些内容與袁、端密信有着密切的關聯,借助這些電文可對密信中相關史事予以重新疏釋,或糾先期解讀之誤,或補前人研究之缺,借以揭示政情内幕以及光緒朝政局走向。  相似文献   

7.
《乐斋漫笔》日记是岑春煊一生戎马倥偬的生动缩影。本文首先通过选取辛亥以前有关岑春煊的一些掌故,围绕岑春煊发迹问题展开讨论。本文认为除了家世煊赫背景外,岑春煊的崛起也与自身胆识息息相关。他善于也敢于抓住不可多得的机遇,不论是戊戌变法还是"庚子事变",他总试图突破自我,实现抱负。然而岑春煊却又因何在"丁未政潮"中被贬黜呢?本文试图通过岑春煊与袁世凯的对比,从侧面给出恰当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陶易 《文史天地》2012,(12):44-45
当今科技发达,电脑合成技术方便高超,足以乱真。如果利用此项技术制作动漫或个人写真,自是科技的恩惠。但网络上也流传有明星的合成照片,多属于恶搞性质,则是一种侵害他人肖像权和名誉权的做法,理应受到舆论谴责和法律制裁。读者或许并不知道,早在一百多年前,照相术传人我国还不久,就曾发生过两起利用合成照片陷害竞争对手的奇事,堪称是清朝末年的“照相门”事件。对这两起事件,有关笔记均有记载,只是其中的岑春煊假照片一事,各家说法不同。笔者接触的史料有限,现据以转述,切望读者予以补正。  相似文献   

9.
岑春煊(1861--1933),字云阶,广西西林人,晚年自号炯堂老人,时人亦称岑西林。岑春煊是清末封疆大吏中一个比较复杂、具有个性的人物。他出身于典型的封建官僚家庭,其父岑毓英做过云贵总督,其弟岑春萁在清末亦膺湖南巡抚之任,一门三督抚,可谓一时之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厘清了端方之死的一些细节.关于其被杀时间,可以完全确定为宣统三年十月初七日;端方授首之地点在资州东大街天上宫无疑;曾广大实未下手诛端,至于其他各说,则皆可存之,因为诛端的行动,显然绝非一人能独立完成;至于端方被杀之因,“勤王遭拒”等四种说法不相矛盾,反而前后贯串,可能更逼近于历史真相.辛亥革命后,在政治上相对弱势的清遗民群体,透过纪念端方的文字与活动,将他们的声音和心情传达到公众领域.同时,也见出端方在遗民心中,兼具政治与文化双重代表性,从此也可窥见一部分清遗民群体的核心认同.  相似文献   

11.
《近代史研究》2021,(4):55-69
辛丑回銮后,清廷为重树权威,裁抑东南互保的"抗旨"势力,同时为增强北洋实力以拱卫京畿,开始扶植袁世凯加强对江南财赋之区的控制;而袁世凯也借此将北洋势力逐步向南洋扩张,此一进程可称之为"北洋下南洋"。这使得两江总督的争夺白热化,严重冲击了南北派系平衡,积累了难以调和的矛盾,是酿成丁未政潮中统治高层激烈斗争的关键因素。除了清流浊流的分野外,瞿鸿禨和袁世凯交恶的重要原因是,北洋强势南下,湘人瞿鸿禨虽努力调护,南洋的湘系势力仍遭受重挫,瞿也因之孤立。岑春煊之所以发动政潮,反对奕劻、袁世凯,部分也是由于运动江督连续受阻,其与周馥、端方交恶,实有竞争江督的因素在。丙午官制改革后的政治安排,诱发了奕劻和瞿鸿禨的直接冲突,而瞿鸿禨公开揽权、奕劻病重、东三省用人等因素,都刺激了政潮的发生,但奕劻、袁世凯和瞿鸿禨的关系还可重新检讨。  相似文献   

12.
沈淦 《文史天地》2012,(6):13-16
据《清史稿·宣统皇帝本纪》所载,宣统三年十二月辛丑日,“革命党以药弹击良弼,伤股,越二日死”。良弼何许人也?他是大清开国皇帝努尔哈赤之弟巴雅喇的后裔,满洲镶黄旗人,与满洲亲贵中颇为能干的恩铭、铁良、端方、载泽并称“满洲五虎”。早在1907年,恩铭就被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刺杀;宣统三年岁在辛亥,武昌起义后一个多月,端方亦在赶赴四川镇压“保路运动”的途中,被其哗变的部属杀死。  相似文献   

13.
1909年6月,直隶总督杨士骧病逝,朝廷急调两江总督端方补任。直隶总督为疆吏领袖,为人瞩目。端方上任后不久,朝野喧传端方将被调入军机处,舆论认为他行将大用,但在11月下旬他却突然被革职,政情的诡谲变幻真是出人意料,端方因何缘由被革职?  相似文献   

14.
义和团运动时期河南省河北道筹防局个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义和团运动时期,河南省河北道曾设筹防局,意在协助阻止八国侵略联军南下及经豫西上,维持地区稳定.在道员岑春荣主持下,很快募成乡勇六营.该团成立之初,以“假团“名义查拿义和团,后多次枪杀义和团民,与清政府借“假团“分化、打击义和团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5.
王学斌 《文史天地》2013,(12):26-29
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兴起,清廷起用端方任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赴川平息风潮。端方寻思此次入蜀恐怕前景难测,于是数次致电邮传部尚书盛宣怀,恳请派一位名士相助,并声称“非赖公毅力熟手,难赴目的”。端方爱才,盛宣怀也惜才,他非但不放人,更希望将其长留身边,“北京少公不得,湖南想可不往”。可见盛对此人倚重之深。此君不是旁人,正是清末享“卧龙”之誉的闽人郑孝胥。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信     
《湖南文史》2013,(6):72-72
读《嘉庆为何打不了假》一文有两点感受。其一,堂堂一国之君,一个主宰万物生杀大权的皇帝,治理官场“虚假”之风尚且感到力不从心,未能善始善终,可见嘉庆时期假风之烈,影响之坏。其二,没有机制体制跟进,很难让假风靠几次“严打”而削弱或“隐市”,到头来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以伤筋动骨,摧毁滋生“假风”的根基。联想到时下,一些官员不以讲假话为耻,睁眼讲瞎话,屡屡讲假话,出假政绩而又屡屡被破格录用,仕途扶遥直上,其根源是制度之殇,其危害是脱离了人民、践踏了民主。  相似文献   

17.
光绪丁未、戊申背“新十”、“ ”(宝库)。光绪丁未背“新十”“ ”(“宝新”)的红线,是新疆清钱中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8.
论岑春煊     
岑春煊(1861年4月11日——1933年3月2日),字云阶,广西西林人。清末,几与最有权势的疆臣袁世凯齐名,有“南岑北袁”之谓;民初,更成为反袁派的要角和资产阶级政治派别的重要领袖,但进步有限;护法之后,渐入颓唐,反对以孙中山为代  相似文献   

19.
1日李澄辉等在上海成立“环球中国学生会”。3日上海士绅设立“城厢内外总工程局”,试行地方自治。5日清廷改北京五城练勇为巡捕,派左都御史寿耆,左副都御史张仁黼会同尚书那桐通盘筹划举办,裁撤五城御史。7日袁世凯奏请禁止外人在中国境内私设无线电报及擅设电话。8日清廷从湖南巡抚端方奏,开常德、湘潭为商埠。10日川督马维骐率军剿平巴塘乱,杀害驻藏帮办大臣凤全之凶襁擒。11日政务处议准奉天试行地方自治。11日总兵萨镇冰接统南北洋海军。  相似文献   

20.
姜澄清 《文史天地》2002,(12):25-26
康有为“卑唐”之论,实在是过激之辞。事实上,初唐书法虽不勉“寄人篱下”、“未能自立”,但至颜真卿出,遂脱因袭之弊,卓然独立。所以,近代学者马宗霍将鲁公之书与少陵之诗、昌黎之文同论为“起八代之衰者”(见《书林藻鉴》)。在中国书史上,颜真卿几乎被推为完人,他在开元年间登进士,历事四朝: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官至尚书、节度使,进爵鲁郡开国公,又曾任平原太守,所以后人或称颜鲁公、或称颜平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