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意义的伦理教育和伦理学,发生在清末十余年,它与新式学堂的开办、教育体制的相关变革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清末的新式学堂里,伦理教育的由来、课程设置、原则和主要内容,以及新式伦理教科书的翻译、编撰、特征等问题,一直缺乏专门系统的考察,本文不仅对这些问题作出探索,还以此为基础,对当时伦理教育的转型之发轫予以透视,以揭示伦理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在中国兴起时的诸多背景与特点.  相似文献   

2.
广西籍状元张建勋,于“清末新政”中出任黑龙江提学使,主管全省之学务。在风气未开、经费支绌、师资缺乏的状况下,他勇于任事,锐意开拓,兴办新式学堂、推行新式教育,使黑龙江学风大开,各级各类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被誉为“黑龙江近代教育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清末新政为背景,主要从吉林旗务处档案入手,围绕清末吉林新式旗人学堂的开设、满文教育依然颇受重视的原因、以满文为主的课程设置、满文教育面临的困难与对策四个方面,探讨清朝末年吉林新式旗人学堂及满文教育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万发真 《文史博览》2009,(12):46-47
在清末“新政”中比较重要的一项便是废除科举制,兴办新式学堂,改革军制,训练新军。在清政府的鼓励下,兴办新式学堂之风吹遍大江南北,广西的学堂之花也纷纷绽放。当时,广西主政张鸣岐年轻有志,他四处招纳人才,先后有钮永建、李书城、蔡锷、马君武等人来投靠。在这些人的积极参与下,广西“新政”取得了绝无仅有的实效。一些新式学堂也先后成立,广西陆军小学即是其中的一例。  相似文献   

5.
李艳芳 《神州》2012,(11):244-244
学堂乐歌是我国清末明初新式学堂里开设的“乐歌”课和音乐课教唱的歌曲。它不同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的歌曲形式,是西方音乐文化在中国大地上结出的硕果。  相似文献   

6.
《京话日报》是“清末爱国运动一个极有力人物”(梁漱溟语)——著名报人彭翼仲创办的一份白话报纸,创刊于1904年8月16日,每期四开,1906年9月28日被迫停刊,共出753期.《京话日报》是晚清北京地区第一份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民间报纸,销量曾经超过一万份.这份报纸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晚清北方落后的舆论环境,也将由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发起的晚清启蒙运动推向了一个高潮.《京话日报》辟有“要紧新闻”“本京新闻”“各省新闻”等栏目,刊登了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消息报道,其中关于直隶新式学堂的消息报道占据了不小的比重,本文特地将之整理出来以飨读者,借以窥见清末直隶兴办新式教育的曲折与艰辛.  相似文献   

7.
辛勤“树人”九十春———记迈向新世纪的南京市第一中学汪作民关长全周大元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金陵邑绅在当年江宁府署衙门内箭道和西花园原址上,捐资兴建了一所新式学堂———崇文小学堂。其后它与思益小学堂合并,改为公立高等小学校。到了1927年,国民...  相似文献   

8.
清末“开民智”以外,还有“开官智”。学堂教育是开官智的重要形式之一。清末地方官员接受教育的学堂是各省课吏馆及由课吏馆改设而来的法政学堂。清末地方官员的学堂教育注重西学课吏,并与实践相结合,对新政的推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清政府认识不到官智不开的根源,对政局真正有影响的督抚大吏并不接受教育,且学堂课程繁重,盲目追求速成,致使地方官员学堂教育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桂芳 《沧桑》2015,(1):111-114
文章阐释了清末各省府州县编纂乡土志的背景、特点及内容价值,同时说明清末乡土志不仅满足了各地新式学堂小学历史教科书所需,而且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启蒙读物。  相似文献   

10.
<正>19世纪后半叶西学东渐,清末推行“新政”,围绕“启民智、育新民”的各种社会教育理念与实践,出现了新式学堂和通俗教育所等机构,它们通过普及民众知识,提高民众素养,引领与推动了地区社会教育的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将北洋政府时期盛行的通俗教育馆(以下简称通教馆)改为民众教育馆(以下简称民教馆),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使清朝统治者深感内忧外患。于是,一些握有实权的封疆大吏于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派在办洋务的过程中,深感科技和外语人才的急迫,于是,兴办新式学堂,培养各种人才;派人出国留学,学习西方科技文化;设立翻译馆,翻译外文书籍,传播西方科技。这一时期为中国的科技教育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兴办新式学堂兴办新式学堂,是洋务派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洋务派办的第一所学堂是京师同文馆,存在了40余年,是洋务教育的典型。1862年恭…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和主力红军长征以后,原中央苏区暨赣闽边区重新被纳入南京国民政府的控制版图.1934-1937年间,在社会重构背景下,如何处置历经中央苏区产权变革的赣闽边区祠堂、寺庙、会社等地方公产,是特殊历史条件下对南京国民政府行为与职责的一种考验.经过地方公产处置规则的初步确定、处置规则的变更和实际处置三个阶段,最终,南京国民政府依照相关法律重新确定地方民间组织原有公产的所有权,发放管业证书,同时每年提取民间组织公产一定比例的收益,用于发展以义务教育为主的地方公共事业建设.南京国民政府对地方公产的处置行为,体现了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责,及其在特殊历史进程和环境下的抉择,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公产经济效用.  相似文献   

13.
学堂乐歌的演进及在中国近代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笑瑜 《史学月刊》2005,(9):118-120
“学堂乐歌”是我国近代史中音乐文化的突出成果,它借鉴日本明治维新,学习西洋,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西方音乐知识,促进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繁荣,以及为建立中国自己的近代学校和音乐教育方面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一学堂乐歌的兴起与发展学堂乐歌即学校唱歌,是一种集体唱歌的形式,具体是指清末民初新式学堂所开设的音乐课和课中所教唱的歌曲。这种在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下兴起的学堂乐歌,掀开了中国近代音乐史的新篇章。(一)学堂乐歌的产生学堂乐歌产生之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我国通商口岸举办一批教会学校,学校的课程中…  相似文献   

14.
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这次改革,统治中国达千年之久的科举制被废除,新式学堂得以迅猛发展;制定了新的学制;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5.
变通旗制,消除满汉畛域是清末直隶“新政”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此,直隶地方政府通过实行垦荒政策,提倡“移民实边”以缓解旗人的生活压力。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旗人也积极参与社会改革,一方面通过建立新式学堂提高旗人的素质;另一方面,通过组织新式社团参与政体改革,督促变通旗制处加快改革步伐,加速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状元墨宝     
我友贾文宁 ,出身于贵阳教育世家。其曾祖聘三先生 ,是清末贵阳的名人雅士。聘三先生喜爱诗文书画 ,与之交游者大都是文人画士、社会名流。聘三之子一民先生 ,曾参加过清末戊戌科举 ,是贵州的“孝廉方正”(举人)。一民先生后投身教育事业 ,与凌秋鹗、黄干夫等人创办“达德学堂” ,为贵州的新式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文宁的外公蔡岳(字衡武) ,是贵州的实业家 ,对推动贵州的辛亥革命功勋卓著。辛亥革命成功后 ,衡武先生曾任“大汉贵州军政府”首任财政部长 ,对当时的军政界及商界颇具影响。值得一提的是 ,衡武先生曾提携过黄齐生先生 ,资助…  相似文献   

17.
清代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远不及其他的学科。全国的中小学堂乃至专业院校,在农、工、商以及政法军事等方面都可略具一斑,惟独音乐一科没有被重视专立学校。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没有认清音乐的地位和它的社会美育、德育功能。清末,音乐科只是在少数几个学堂里开设的图画、工艺或体操科中作为附设科目存在,教学内容也仅限于聘请日本音乐老师教习歌曲“。新式学堂”兴办初期,唱“学堂乐歌”几乎是中国音乐教育的唯一内容。要想系统地钻研音乐学科的知识,出国留学是唯一的途径。20世纪初,人们逐渐意识到开设音乐科的必要性及其重要的教育、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18.
“常氏知耻女子学堂”是榆次车辋富商常氏家族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独家创办的一所私立女子学堂。商人家族兴办新式学堂,本身就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而常氏家族,不仅兴办新式学堂,而且兴办女子学堂,首开女子入学读书之先河,从而丰富了近代山西教育的内容。这对于晋商研究者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新课题。 “常氏知耻女子学堂”的创建 中国女子教育历来为人忽视。几千年来传统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女子无才便是德”,禁锢了包括女子在内的人们的思想,女子受教育的权利被剥夺。地处内陆的山西更是如此。即便是少数官宦富商家族的女子能…  相似文献   

19.
清末学部主持编制的三次教育统计图表,是综合反映清末中国教育状况的基本史料,也是史学界和教育学界常用的史料。然而由于学部每次刊布教育统计图表时,并未就该项图表的编制情况及其统计方法、统计口径做出必要说明,加之三次教育统计图表本身各项、各次统计数据不能全然对应,学者们在利用该项图表时很容易产生误解。在学部向朝廷进呈三次教育统计图表时先后呈递的三道奏折中,不仅交代了三次教育统计图表的编制情况、基本架构,还提示了相关的统计方法、统计口径,并具体说明了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元年(1907—1909)全国新式学堂、学生的数量,为准确探究清末中国的教育结构和教育状况,提供重要的认识框架与评判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华人画洋画     
《中华遗产》2010,(5):155-155
传统的中国私塾与书院是精英教育,而西学东渐下的上海,新式学堂给了大众教育以机会。最早的新式学堂,是教会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