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驻藏大臣琦善改订西藏章程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琦善在驻藏大臣任内,针对西藏地方政府及藏军、驻藏清军多年积弊,奏陈<酌拟裁禁商上积弊章程>二十八条,重申、补充旧有章程,以加强驻藏大臣的权力,整顿和完善西藏地方吏治.又对藏军、驻防清军的若干弊端,奏请改革.这一切均有助于清朝中央加强对西藏地方的管理和军事力量的增强.但他奏请放弃对商上财政的审核权、奏罢训练藏军成例及停止派兵巡查部分地区(哈拉鸟苏),对以后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西藏志>成书于清雍正末乾隆初,是清代西藏地区首部通志类志书.此志部分内容反映了清初西藏地方与清中央政权的关系,尤其是对确立之初的驻藏大臣制度做了有价值的记载.本文根据这些记载,并结合对其他史籍文献的分析,对驻藏大臣制度的确立时间、确立之初驻藏大臣的职责与任务及驻藏大臣的职权范围与颇罗鼐职权范围的关系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西藏拉萨千年古剎——大昭寺正门前,有三处具有史料意义的历史见证物,它们呈一字形排开,从左至右分别是“唐柳”、“唐蕃会盟碑”和“拉萨痘碑”,根据文学家的考证,文成公主进藏后主持修建大昭寺,在大昭寺门前亲手种下一棵当时由唐长安带入拉萨的柳树,即“唐柳”人们也称之为“公主柳”,此柳虽然已枯死,变成朽木,近几年在其树根  相似文献   

4.
清朝驻防西藏官兵的制度是清朝对西藏地方主权的标志之一,对于维护清朝驻藏大臣、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的权力,以及西藏社会的安定、保卫边防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清代驻藏大臣的衙门欧朝贵驻藏大臣的设置公元1727年(雍正五年),清朝政府任命内阁学士僧格和副都统马喇为首任驻藏大臣,负责办理前后藏一切事务,是为驻藏大臣之始。自此,“国家因西藏地处边远,特命大臣驻扎其地”(《清圣祖实录》)。直到清朝灭亡的宣统三年(...  相似文献   

6.
乾隆二十四年清朝平定回疆后,英吉沙尔驻扎总兵官一员。乾隆二十六年,设办事大臣一员,由驻防总兵官兼任,因兼管索伦营、察哈尔营和绿旗官兵,故称"领队总兵官"。由于英吉沙尔驻防军队的调整,乾隆三十一年专设办事大臣一员,不再派遣总兵官兼任。乾隆五十二年,英吉沙尔改设领队大臣一员,其职衔不一,并非均为副都统。英吉沙尔驻扎大臣的变革,均与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驻地的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清代前期的税关,起到上承明代、下启近代的作用,是研究清代后期关税不可跨越的一个阶段。详细研究税关兴革变化,更是研究清代关税制度的基础,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描述明至清前期税关设置及其变化过程后,提出清代前期税关设置的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8.
清代驻藏大臣的历史作用□国庆驻藏大臣是清中央政府全面总理西藏一切事务的最高行政长官,体现了国家主权之意志,代表了封建王朝至高无上的尊严。因此,由驻藏大臣撰写的一部近二百年的驻藏大臣制度史,实际上就是清代西藏的治史。正确客观地评价驻藏大臣在西藏历史上的...  相似文献   

9.
清代前期竹木运输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竹木流通在清代前期的数量是比较多的,在整个商品流通中应当占有一定地位。这从政府专门设立征收竹木的税关,就可以得到证明。本文以长途流通的竹木为主,围绕设立在流通主干线上征收竹木的各税关,利用多角度综合评估比较的方法,粗略估计清代前期的竹木运输量。  相似文献   

10.
高中华 《文史天地》2006,(12):31-34
文硕,一位有见识的驻藏大臣,可惜生不逢时,在垂死的清王朝末期成了妥协外交的牺牲品。弱国无外交,此又一例也。  相似文献   

11.
方民镐 《满族研究》2002,(3):47-49,46
清初经两次对朝之役等,相当数目朝鲜族参加到明,清交替的历史行程中,或以清军将士冲锋陷阵,或以经济生活的直接承担者辛勤劳做,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也有一些朝鲜族因其历史表现,得以青史留名。  相似文献   

12.
清代前期税则制度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清代前期税则制度变迁的描述,说明清代政府的税则制度变更,使不同种类的商品,按照不同的计量单位征收关税,无疑是一种进步。然而,清代税则制度也存在很大缺陷。政府规定的税则,不能随物价浮动而及时改变,物价上涨,税率降低,税收总额也随之减少,使税官们的薪俸、管理关税的各项经费,都会产生不足。因此,各关监督、或管关官员,就用私自增加收税量的办法来补充缺额、缺款,这就形成各关税则,在原部颁则例之外,又产生现行则例等法外则例,部颁则倒成了空架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阐述了内地与新疆贸易的几种方式,以及贸易的主要内容,借助经济学的原理分析双方经济往来的市场需求,从经济的角度揭示了相互之间密不可分的历史与现实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与前代历史对比,具体考察了经过大力开垦,清代中前期广西农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为认识清代广西乃至全国的经济状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清代前期“丁”的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学界关于清代前期“丁”的争论由来已久 ,不少学者认为“丁”代表 1 6岁至 60岁的成年男性。何炳棣根据明清两代户口调查制度的变迁 ,指出清代前期的“丁”是一个纳税单位 ,与人口无关。然而 ,直到今天 ,何炳棣的观点并未被所有学者所接受 ,有不少学者仍在不断重复前何炳棣时代“丁”的定义 ,并造成研究中的错误。何炳棣的观点是正确的 ,但是 ,他的论证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根据省一级的而非县一级的零星数据 ,进一步证明清代前期的“丁”即纳税单位 ,与人口无关  相似文献   

16.
清代康熙二十年代起开海贸易,海运日盛,南北商品流通量大增,原来由运河展开的南北商品流通格局变为运道和海道并行展开,海运量日增,运河量相形减少,淮安等榷关税收随之减少.清代前期特别是乾隆五年苏北海州青口豆船允准直接对渡江南太仓刘河,原来须经运河南下而在淮安纳税的苏北沿海豆粮改由海运南下,海州周围以至苏北更广地区商民取便就近从海道南运商品,更导致通过淮安的苏北商品量大减.商人采取各种手段违禁绕越偷漏税款,更严重影响淮安关税的如额征收.  相似文献   

17.
奏销制度是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清代的奏销制度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既借鉴、承袭了前朝的某些规章 ,又在新的政策指导规范下有所修改补充。本文在叙述奏销行政组织职能与奏销程序的基础上 ,主要对常规奏销制度和战时奏销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政策演变做系统探讨 ,以期明了清代前期钱粮奏销的程序和运作特点 ,及制度与政策、财政与吏治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清代前期的瓷器在中国瓷器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且距今年代较近,国内外诸多博物馆都有大量收藏。苏州博物馆的馆藏种类丰富、颇具特色,其中不乏清代前期瓷器珍品。这些藏品是清代前期瓷器文化与艺术发展的历史见证,对探究我国古代瓷器风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探析苏州博物馆所藏清代前期瓷器为核心,溯源历史,梳理文脉,旨在探讨中国古瓷艺术与文化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总管内务府大臣在清宫太监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防止了宦官擅权。本文着重阐述内务府大臣在太监的选用、日常管理及犯罪处罚中的作用,指出特殊的身份地位、最高统治者对太监的极力贬抑和对内务府大臣权威的肯定以及高度集中的权力是内务府大臣能够有效管理清宫太监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满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1635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后被逐步演化成满族,从此满族历史进入了新时期。随着历史的变迁,满族无论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则反映了满汉民族文化融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